-
题名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蔡德金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法政研究所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4-22,共9页
-
文摘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
关键词
汪精卫
叛国投敌
高宗武
对日交涉
-
分类号
K26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卖国贼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德华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6期81-87,80,共8页
-
文摘
【正】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的独立,挽救民族的危亡,不惜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地抗击日本强盗,谱写了一曲曲崇高的爱国主义壮歌。但是,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中政会主席、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等要职的汪精卫,却纠集一伙民族败类,不惜卖国求荣。
-
关键词
中国人民
中日合作
汪精卫
毛泽东
副主席
理论依据
叛国投敌
国民党政府
重庆
大亚洲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今中外“不看齐”的警示
- 3
-
-
作者
熊李力
-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系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9-49,共1页
-
文摘
看齐可以提高执行力,尤其面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能够提高自上而下的号召力和动员力,提高整个组织运行的效率。反之,"不看齐"则会导致政令军令不畅,对组织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以国民党为例,1928年蒋介石任国民党政府主席时只是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当时的军队有东北军、晋绥军、鲁军、西北军、越军、贵军、黔军、川军等地方派系。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在抗战前期,实际上只统治了长江中下游的一小块区域。
-
关键词
南京政府
西北军
鲁军
衡阳保卫战
黔军
国防最高会议
组织运行
叛国投敌
汪精卫
对日作战
-
分类号
K26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周作人附逆心理探究
- 4
-
-
作者
蔡双全
-
机构
湖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
文摘
周作人叛国投敌历经了复杂、微妙而又艰难的心理过程。周氏在考察中日关系时,虽然认为“中国必败”,但又不甘心腆颜事敌,故抗日战争初期,极力鼓吹“文化决定论”和“隐”、“忍”哲学。然而,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下,周作人因为不能忘情于舒适甚至奢侈的物质生活,怕死,最终还是堕落为汉奸文人。这种结局与周氏的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密不可分。
-
关键词
周作人
叛国投敌
“文化决定论”
“隐”“忍”哲学
虚无主义
人道主义
-
Keywords
ZHOU Zuo-ren
betrayal
determinism of culture
ph ilosophy of seclusion and endurance
nihilism
humanitaria-nism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K26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韵目代日与地支代月代时
- 5
-
-
作者
舒玉
-
出处
《中国档案》
CSSCI
1990年第9期17-17,共1页
-
文摘
考订档案史料的成文时间,是编纂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地说,我国现存1949年以前的历史档案,考其纪年方法,除主要有干支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外,还有韵目代日与地支代月、代时法。如大革命时期有个“马日事变”,人们知道这是指1927年5月21日湖南军阀何键指示其部下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的事件;抗日战争史料中有个“艳电”,读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大汉奸汪精卫于1938年12月29日发表的公开叛国投敌的声明。我们从事档案史料编纂工作,需要阅读各类史料,尤其是在查阅革命历史档案中有关的电报文稿时,会经常遇到诸如“支日”、“东日”以及‘丑鱼”、“辰陷酉”之类代替时间的文字。了解和掌握这种韵目代日、地支代月、代时的纪时方法,对于从事档案史料编纂的同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
关键词
叛国投敌
编纂工作
成文时间
艳电
代时
史料编纂
汪精卫
大革命时期
档案史料
反革命政变
-
分类号
G279.2
[文化科学—档案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