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话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与差别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瑞
袁毓林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6,共12页
-
基金
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自然语言为核心的语义理解理论、模型与方法”(项目编号:2020AAA01067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与智慧平台研究”(项目编号:18ZDA295)的资助。
-
文摘
目前关于“反预期信息的类型”的讨论,存在两个问题:(1)不区分语体,(2)只局限在句子之中。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语体和语篇的角度对反预期标记“到头来”和“竟然”考察发现,在“对话语体”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有系统性的差别:(1)在“对话语体”中,只有两种反预期信息(即“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和“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2)在“叙述语体”中,有三种反预期信息(即“与叙述者的预期相反”“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和“与叙述者假定的读者的预期相反”)。此外,文章还发现“到头来”与“竟然”在叙实性上存在差异,因而“竟然”没有虚指的“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的用例。
-
关键词
反预期标记
反预期信息的类型
对话语体
叙述语体
叙实性
-
Keywords
counter-expectation markers
types of counter-expectation information
dialogic genre
narrative genre
factivity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
- 2
-
-
作者
刘勇强
杨庆茹
-
机构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叙述学观照下的中西古典短篇小说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0544173。
-
文摘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塑造性格的语式传统,大部分文本是只叙一事,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时间都比较集中,篇幅不长。语言形式与语体变化的意义并不是只局限于语言学、文体学本身。它实际上更多地含带着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观念方面的色彩。
-
关键词
“三言”
十日谈
叙述语式
叙述语体
《十日谈》
-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当代小说叙述新探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毛克强
袁平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14,共5页
-
文摘
叙述是一种源远流长、发展缓慢而又十分稳固的表达形式.当代小说以其开放鼎新的态势,从多方面突破了叙述的稳定结构,从先锋叙述的多元探索,到“新”式叙述的全新视角,以及种种非常态叙述,使当代小说叙述表现出大胆创新的动态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小说叙述
叙述形式
当代小说
先锋小说
常态叙述
传统现实主义
叙述圈套
叙述语体
叙述者
叙述视角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提前到站──评麦城的诗
- 4
-
-
作者
沈奇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
文摘
新诗潮二十年,应该说,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诗学传统。这传统,就主要方面而言,大体分两脉路向生成和发展着:一是朦胧诗一路,以西方诗歌精神为底背,重在“写什么”上做拓殖,题旨高蹈,意象繁复,是为想像世界的主观抒情;一是第三代口语诗一路,以本土诗歌精神为要...
-
关键词
朦胧诗
意象
知识分子写作
口语
存在主义
心理机制
语感
新诗潮
第三代诗人
叙述语体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