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与差别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瑞 袁毓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6,共12页
目前关于“反预期信息的类型”的讨论,存在两个问题:(1)不区分语体,(2)只局限在句子之中。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语体和语篇的角度对反预期标记“到头来”和“竟然”考察发现,在“对话语体”和... 目前关于“反预期信息的类型”的讨论,存在两个问题:(1)不区分语体,(2)只局限在句子之中。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语体和语篇的角度对反预期标记“到头来”和“竟然”考察发现,在“对话语体”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有系统性的差别:(1)在“对话语体”中,只有两种反预期信息(即“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和“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2)在“叙述语体”中,有三种反预期信息(即“与叙述者的预期相反”“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和“与叙述者假定的读者的预期相反”)。此外,文章还发现“到头来”与“竟然”在叙实性上存在差异,因而“竟然”没有虚指的“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的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标记 反预期信息的类型 对话 叙述语体 叙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
2
作者 刘勇强 杨庆茹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塑造性格的语式传统,大部分文本是只叙一事,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时间都比较集中,篇幅不长。语言形式与语体变化的意义并不是只局限于语言学、文体学本身。它实际上更多地含带着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观念方面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十日谈 叙述 叙述语体 《十日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小说叙述新探 被引量:7
3
作者 毛克强 袁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14,共5页
叙述是一种源远流长、发展缓慢而又十分稳固的表达形式.当代小说以其开放鼎新的态势,从多方面突破了叙述的稳定结构,从先锋叙述的多元探索,到“新”式叙述的全新视角,以及种种非常态叙述,使当代小说叙述表现出大胆创新的动态发展趋势.
关键词 小说叙述 叙述形式 当代小说 先锋小说 常态叙述 传统现实主义 叙述圈套 叙述语体 叙述 叙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前到站──评麦城的诗
4
作者 沈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新诗潮二十年,应该说,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诗学传统。这传统,就主要方面而言,大体分两脉路向生成和发展着:一是朦胧诗一路,以西方诗歌精神为底背,重在“写什么”上做拓殖,题旨高蹈,意象繁复,是为想像世界的主观抒情;一是第... 新诗潮二十年,应该说,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诗学传统。这传统,就主要方面而言,大体分两脉路向生成和发展着:一是朦胧诗一路,以西方诗歌精神为底背,重在“写什么”上做拓殖,题旨高蹈,意象繁复,是为想像世界的主观抒情;一是第三代口语诗一路,以本土诗歌精神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意象 知识分子写作 存在主义 心理机制 新诗潮 第三代诗人 叙述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