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流浪儿童的生活经验叙述对政策和服务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凤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访问了中国工读学校28位问题流浪儿童。同时,基于优势视角呈现了问题流浪儿童生命历程中的生活经验,进而从流浪儿童的声音中提出了相应地救助政策与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问题流浪儿童 生活经验叙述 政策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叙述逻辑:一种交流叙述学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委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9,共7页
叙述是人类建构经验的基本方式,因此用叙述的方式书写历史是非常自然之事,自海登·怀特新历史主义开始,叙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的保存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实物方式,其二是符号方式。对于历史来说,后者是一种常用方... 叙述是人类建构经验的基本方式,因此用叙述的方式书写历史是非常自然之事,自海登·怀特新历史主义开始,叙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的保存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实物方式,其二是符号方式。对于历史来说,后者是一种常用方式。用符号表意意味着必须遵循符号的选择性,按照一定的逻辑对符号进行选择,并组织成逻辑统一的叙述文本是历史叙述的基本方法,因此任何历史叙述总逃不脱"当代史"命运。历史叙述进入交流链条后,存在两种交流层次:底本1和底本2。普通接受者关心的是底本1,即历史事实(材料),而对于历史学者而言,除了关注底本1,更重要的是关注底本2,即关注基于相同的历史事实下的叙述文本组织方式对于意义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叙述经验 叙述选择 叙述逻辑 交流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苗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的“可视化”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1-208,共8页
苗勇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以中国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为叙述对象,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现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在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晏阳初》在叙述构思上的精巧性、环境呈现上的... 苗勇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以中国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为叙述对象,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现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在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晏阳初》在叙述构思上的精巧性、环境呈现上的直观性、人物描写上的特定性、人物对话上的内在性、叙述语言上的抒情性和诗词引入上的镶嵌性方面,走出了一条传记文学创作“可视化”道路,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尽管在文本叙述方面也存在一些缺失,但这些优势和特点,值得传记文学作者进行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苗勇 传记文学 现代中国故事 叙述经验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儿歌教育的生活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章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2,共3页
对渝东南部土家族聚居地的人类学考察发现,土家儿歌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实现了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融合,有助于儿童建构包含个人、社会与文化三者关系的经验世界。这种自发的民族教育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 对渝东南部土家族聚居地的人类学考察发现,土家儿歌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实现了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融合,有助于儿童建构包含个人、社会与文化三者关系的经验世界。这种自发的民族教育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叙述 儿歌教育 生活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