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体育直播的文本和意义:体育媒介事件的叙述模式 |
麻争旗
徐杨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2
|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 |
潘万木
黄永林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3
|
保持“中间地带”──论《六十分钟》的叙述模式 |
王纬
刘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4
|
娓娓道来知心语——论林非散文的叙述模式 |
王兆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5
|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的变迁 |
胡希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6
|
语言革新与新文学史的叙述模式 |
刘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海岩小说的几种叙述模式及弊端 |
姚国军
李霞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6 |
0 |
|
8
|
论陈映真小说的叙述模式 |
吕周聚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 |
于杰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8 |
1
|
|
10
|
冲破传统叙述模式之后——探索中的小说叙述艺术 |
何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1
|
叙述者与叙述效应——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述模式论之一 |
杨明品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1
|
|
12
|
“逼真”与“露迹”──小说叙述模式的两种选择 |
杨钧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1
|
|
13
|
论《豆棚闲话》对叙述模式的创新 |
汪超宏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
14
|
论余华小说的暴力审美与死亡叙述 |
张瑞英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5
|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与国家形象建构 |
陈林侠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6
|
圆形叙述的黄昏——余秋雨论 |
敬文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7
|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十年情结” |
方维保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4
|
|
18
|
论《克兰福德镇》中的叙述迷宫与女性意识 |
罗杰鹦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庄重地离家,轻逸地回归——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离家模式” |
史元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左传》的占断式叙述及其文化史意义 |
刘文勇
叶根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