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直播的文本和意义:体育媒介事件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10
1
作者 麻争旗 徐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8,72,共4页
如何做好重大体育活动的电视直播,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是当前我国体育电视媒体面临的重任。本文旨在从媒介事件的角度分析体育直播的文本构成、形式及其意义,解构体育媒介事件的叙事模式,为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直播报道抛... 如何做好重大体育活动的电视直播,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是当前我国体育电视媒体面临的重任。本文旨在从媒介事件的角度分析体育直播的文本构成、形式及其意义,解构体育媒介事件的叙事模式,为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直播报道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直播 媒介事件 叙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潘万木 黄永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88,共6页
《左传》好预言 ,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 :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 ;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 ,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卜筮、梦占... 《左传》好预言 ,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 :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 ;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 ,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左传》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言 叙述模式 情节结构 悬念 道德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中间地带”──论《六十分钟》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纬 刘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26,共9页
关键词 “中间地带” 中产阶级价值观 叙述模式 分析者 采访对象 视觉空间 传统与现代化 美国中产阶级 马丁·路德·金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娓娓道来知心语——论林非散文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兆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林非散文的叙述方式表面看来比较传统,其实是颇具现代性的,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而又充满自觉的现代思想意识的学人的一种现代表达。林非散文的叙述模式有其突出特点:一是把"心"交给读者,二是童心与智思的辉映成趣... 林非散文的叙述方式表面看来比较传统,其实是颇具现代性的,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而又充满自觉的现代思想意识的学人的一种现代表达。林非散文的叙述模式有其突出特点:一是把"心"交给读者,二是童心与智思的辉映成趣,三是有着同情心和美好的祝愿之歌。这种散文是有君子风度的,它显得特别亲切、自然、优雅和动人,从而与许多喜作高谈阔论、导师式宣讲的散文大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非散文 叙述模式 心语 童心 智思 善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希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文学史叙述的决定支配力量,而这样的文学史叙述并不是客观真实的文学史叙述,因此,超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而回归"文学本体",这样的文学史叙述才是科学合理的文学史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史 叙述模式 文学本体 本体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革新与新文学史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多重现代文化与思想观念的推动下,汉语书面语言的现代化革新,形成了多重纬度的语言观念、文学观念,并最终体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学史观念。因此,通过梳理不同文学史著作对不同时期语言革新的叙述方式,可以推导出语言革新与文学史之构成... 在多重现代文化与思想观念的推动下,汉语书面语言的现代化革新,形成了多重纬度的语言观念、文学观念,并最终体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学史观念。因此,通过梳理不同文学史著作对不同时期语言革新的叙述方式,可以推导出语言革新与文学史之构成的紧密关系,继而发现语言革新在现代文学史著述模式中的构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革新 语言观念 文学史观念 叙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岩小说的几种叙述模式及弊端
7
作者 姚国军 李霞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7-90,共4页
海岩的长篇小说《河流如血》再创出版高记录,但作家仍局限于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这部作品没能做到相应的创新。概言之,模式第一面是“刑侦+恋爱”;模式第二面是“财子+佳人”;模式第三面是“道德+法制”。文学创作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 海岩的长篇小说《河流如血》再创出版高记录,但作家仍局限于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这部作品没能做到相应的创新。概言之,模式第一面是“刑侦+恋爱”;模式第二面是“财子+佳人”;模式第三面是“道德+法制”。文学创作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创作模式的不断突破过程。作家应该警惕的是,不要让模式成为创作的桎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岩小说 《河流如血》 叙述模式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映真小说的叙述模式
8
作者 吕周聚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而他在小说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考虑"写什么",而且考虑"怎样写"。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混合人称(混合视角)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赋予...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而他在小说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考虑"写什么",而且考虑"怎样写"。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混合人称(混合视角)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赋予其小说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这些叙述模式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契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堪称经典的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小说 叙述模式 同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杰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 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式时间叙述模式 现在 过去 黑人女性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破传统叙述模式之后——探索中的小说叙述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7-55,共9页
一当我们沿着小说表现技巧单轨巡视时,将发现二十世纪的先锋小说几乎都是从叙述上对传统小说节节偏离。B·S 约翰逊曾以诗歌为例说明这种偏离的技术原因。他看到诗歌开始也是以讲故事为能的,直到司各特和拜伦,长篇叙事诗一直都是畅... 一当我们沿着小说表现技巧单轨巡视时,将发现二十世纪的先锋小说几乎都是从叙述上对传统小说节节偏离。B·S 约翰逊曾以诗歌为例说明这种偏离的技术原因。他看到诗歌开始也是以讲故事为能的,直到司各特和拜伦,长篇叙事诗一直都是畅销书。后来叙事的专利被小说所继承。司各特灵巧地由叙事诗转到叙事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传统小说 叙述艺术 叙述 叙述模式 冲破传统 意识流 二十世纪 现实主义作家 司各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者与叙述效应——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述模式论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明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22-28,69,共8页
本文从叙述者的叙述行为特征及其效应立论,认为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两种叙述类型:一是根于说书人权述行为的共性的“说书人”叙述,一是源于作家独特审美心态的个性的作家叙述。“说书人”叙述向作家权述的转变,昭示出古代白话小说文... 本文从叙述者的叙述行为特征及其效应立论,认为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两种叙述类型:一是根于说书人权述行为的共性的“说书人”叙述,一是源于作家独特审美心态的个性的作家叙述。“说书人”叙述向作家权述的转变,昭示出古代白话小说文学本体功能的进化。这种转机的形成是在明中叶后清新的哲学意识催化下,各种文体精神融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书人 叙述 白话小说 拟话本小说 叙述模式 作家 石头 中国古代 抒情功能 小说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逼真”与“露迹”──小说叙述模式的两种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87-91,共5页
“逼真”与“露迹”──小说叙述模式的两种选择杨钧一自从佛斯特提出“叙述观点是小说中的独有问题。”①这一重要观点之后,小说的叙述模式与叙述角度等问题遂成为美学家们关注的理论焦点。大家都试图通过对叙述的方式与技巧的考察与... “逼真”与“露迹”──小说叙述模式的两种选择杨钧一自从佛斯特提出“叙述观点是小说中的独有问题。”①这一重要观点之后,小说的叙述模式与叙述角度等问题遂成为美学家们关注的理论焦点。大家都试图通过对叙述的方式与技巧的考察与揭示来逐步解开小说家们利用叙述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模式 小说家 人物情节 叙述观点 叙述角度 叙述主体 文体特征 小说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豆棚闲话》对叙述模式的创新
13
作者 汪超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7-61,71,共6页
《豆棚闲话》是清代艾衲居士编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当时而言,它是具有前锋意识的作品,虽然它未完全脱尽话本的外衣,但与明清其它拟话本小说相比,它具有许多新的因素。这些新的因素使人产生强烈的惊奇感,惊叹它与现代小说竟是如此的... 《豆棚闲话》是清代艾衲居士编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当时而言,它是具有前锋意识的作品,虽然它未完全脱尽话本的外衣,但与明清其它拟话本小说相比,它具有许多新的因素。这些新的因素使人产生强烈的惊奇感,惊叹它与现代小说竟是如此的血脉贯通。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艾衲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通过结构的变形、叙事角度的转换、情节的淡化、心理刻划和环境描写的加强等多种手段,使《豆棚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棚闲话 叙述模式 现代小说 故事 话本小说 传统小说 心理刻划 叙述 环境描写 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的暴力审美与死亡叙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瑞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101,共7页
余华对暴力的关注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解读,其小说中的暴力描写不再注重于简单的历史结论,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背后和人性的潜意识,对人的本能的攻击性及其相应的暴力性行为进行真实的还原,从而揭示那些导致暴力性事件的人性的必然性因素。... 余华对暴力的关注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解读,其小说中的暴力描写不再注重于简单的历史结论,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背后和人性的潜意识,对人的本能的攻击性及其相应的暴力性行为进行真实的还原,从而揭示那些导致暴力性事件的人性的必然性因素。如果说余华小说的暴力审美揭示了人类审美行为的另一面,那么它对死亡的关注则显示着人的生命的另一极。在余华的小说中,生与死作为人生的两极构成了一个宿命式的循环圈,死亡作为生命的归宿不仅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寄托,死亡的过程与瞬间是人生宿命的一个聚焦点。其小说从不同的人称和视角展开死亡叙述,对死亡作了不同侧面、不同意向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解读 暴力审美 死亡 叙述模式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叙述模式 跨文化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叙述的黄昏——余秋雨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敬文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0-83,共14页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现象 ,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余秋雨文化散文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 ,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现象 ,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余秋雨文化散文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 ,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 ,成功地打动了读者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 ,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 ,建立了他“散文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圆形叙述 余秋雨 叙述模式 焦虑 叙述内驱力 大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十年情结”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维保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5期33-38,共6页
在当代人所写现当代文学史,往往有着固定的叙述模式。在诸多的叙述模式中,就有一个“十年情结”。所谓的“十年情结”,也就是以十年为一段来总结文学史的发展;而且在叙史方式,或文学史分段叙述的方法上,已经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固... 在当代人所写现当代文学史,往往有着固定的叙述模式。在诸多的叙述模式中,就有一个“十年情结”。所谓的“十年情结”,也就是以十年为一段来总结文学史的发展;而且在叙史方式,或文学史分段叙述的方法上,已经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的程式和体制,每到一个十年节点的时候,文学批评界和文学史学界就会很自然地出现一系列“十年”书写活动;也就是这个十年情结大有成为文学史编纂的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叙述 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 叙述模式 文学批评 当代人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兰福德镇》中的叙述迷宫与女性意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杰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小说《克兰福德镇》在叙事插曲与时间链的觥筹交错中,真实地再现了小镇的生活点滴。其叙述模式不露痕迹,线索若即若离,多种叙述手法灵活运用,相得益彰,是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独特方式。在叙述模式的全面铺开和反讽基调的冲击下,突出了这样... 小说《克兰福德镇》在叙事插曲与时间链的觥筹交错中,真实地再现了小镇的生活点滴。其叙述模式不露痕迹,线索若即若离,多种叙述手法灵活运用,相得益彰,是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独特方式。在叙述模式的全面铺开和反讽基调的冲击下,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小镇是女人们的,有她们的精神在,就有永远的克兰福德。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坚定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模式 主题 女性意识 反讽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重地离家,轻逸地回归——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离家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元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离家 庄重 回归 轻逸 叙述模式 模式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的占断式叙述及其文化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勇 叶根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左传》中有一种以占卜思维进行历史叙述的模式,这一叙述模式承自甲骨卜辞,可以拆解出占象、占断、占验三种形式要素。占断式叙述具有叙述的外形,实质却是一种文化论证。从文化史的角度审察,《左传》占断式叙述是一次文化整理,具有范... 《左传》中有一种以占卜思维进行历史叙述的模式,这一叙述模式承自甲骨卜辞,可以拆解出占象、占断、占验三种形式要素。占断式叙述具有叙述的外形,实质却是一种文化论证。从文化史的角度审察,《左传》占断式叙述是一次文化整理,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史家把关注的焦点从神意转到人德,将纯粹解释占断语的卜筮语辞,改造成个人之德的验证场;将面向贞问人的私密话语,转化成叙史的公共话语;把面向神话的叙述模式,转化成面向人群的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蕴含了经法、史法、文法诸义,使《左传》成为经、史、文混溶的文化元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占断 叙述模式 文化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