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接收者的“二次叙述化”与“诗”学阐释的本质——以“刺诗”“淫诗”之争为中心 |
石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1
|
|
|
2
|
元小说“碎片化”写作:颠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 |
肖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3
|
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动画基本理论表述 |
虞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4
|
先秦诸子著作叙述渐趋虚化的阐释学意义 |
徐君辉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5
|
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化叙述——解读电影文本《疯狂的石头》 |
巩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6
|
论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功能化及其实现 |
胡扬洋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7
|
论叙述性人物的类型及功用 |
卢普玲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
8
|
论先锋小说的文化叙事特征——以马原和孙甘露为中心 |
刘新萍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9
|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帕克大妈的一生》的情感叙事 |
宋德伟
岳国法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0
|
《悲伤逆流成河》:逆转悲伤的勇敢发声 |
寇嫒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1
|
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以马原和孙甘露为中心 |
刘新萍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2
|
躯体的欲望 |
李洁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9
|
|
|
13
|
历史话语的弥散及现实话语的文本操作——试析毕飞宇小说话语的滑变轨迹 |
袁园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