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误杀3》元叙述的构建路径与后现代意蕴
1
作者 汪晓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7-172,共6页
《误杀3》聚焦儿童贩卖问题,引入现代社会的网络直播元素,将元叙述的衍生路径融入叙述架构,勾勒出“绑架案”的台前幕后及媒体话语的整合过程。影片依循元叙述的多叙述合一与多元联动的互动路径,立体呈现传统媒体与网络直播的互动形态,... 《误杀3》聚焦儿童贩卖问题,引入现代社会的网络直播元素,将元叙述的衍生路径融入叙述架构,勾勒出“绑架案”的台前幕后及媒体话语的整合过程。影片依循元叙述的多叙述合一与多元联动的互动路径,立体呈现传统媒体与网络直播的互动形态,展现出后现代主义主体的去中心性、结构的碎片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的文本生态,引发观众反思当今社会个体身份的困境、伦理价值的消解与网络时代的信任危机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杀3》 叙述 后现代主义 网络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的元叙述: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晴佳 胡箫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 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开始出现"正统论"讨论,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通过梳理"正统论"的起源、发展,特别考虑宋代士人欧阳修、司马光和朱熹等人的观点,作者指出,至南宋,理学家强调从文化继承上来论证王朝的正统性。朱熹及其追随者的立场其实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哲学思考,指出了历史演化有"应然"和"已然"之分,进而构成了中国史学的一种"元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正统论 叙述 理学 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示与元叙述: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双层叙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禹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在电影中重构真实事件几乎与电影一样古老。关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研究涉及甚广,如对纪实和虚构的讨论,以及剧情片、新闻之间的界限问题,颇受学者重视。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不同于其他体裁电影的最大特点正在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形成了指... 在电影中重构真实事件几乎与电影一样古老。关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研究涉及甚广,如对纪实和虚构的讨论,以及剧情片、新闻之间的界限问题,颇受学者重视。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不同于其他体裁电影的最大特点正在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形成了指示意义世界;它既在构建故事又在表达事实,即在解释事件的同时又在回溯事件的意义。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中存在一个元层次,将事件解释且成为故事,而事件是元叙述层的基础层。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指示意义世界通过元解释对意义的凸显,来召唤对真人真事基础层的关注。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以指示和元叙述的角度来分析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双层叙述特征,探析这个古老的电影体裁如何在呈现事件的同时塑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意义 叙述 真人真事改编电影 双层叙述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小说与元叙述的定义及功能新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正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1 168,168,共8页
一般认为,元叙述加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元小说则指涉故事的虚构性。实际上,这种区分直接将元叙述从元小说中剔除了出去,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元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自我意识的表现,既可加强小说的真实性,亦... 一般认为,元叙述加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元小说则指涉故事的虚构性。实际上,这种区分直接将元叙述从元小说中剔除了出去,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元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自我意识的表现,既可加强小说的真实性,亦可揭示故事的虚构性;后者仅指后现代元小说,它破坏小说的美学幻象。此外,元小说和元叙述的基本功能与元语言类似,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沟通;而元小说的独特功能则是一种审美游戏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叙述 语言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普遍元叙述
5
作者 王委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元叙述是叙述文本提供给解释者的一种解码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叙述文本中的一种叙述现象。元叙述存在于叙述文本的各个层面。元叙述是作者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作者可以选择元叙述弱化也可以选择元叙述强化,来确定自己在符号文本中的存... 元叙述是叙述文本提供给解释者的一种解码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叙述文本中的一种叙述现象。元叙述存在于叙述文本的各个层面。元叙述是作者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作者可以选择元叙述弱化也可以选择元叙述强化,来确定自己在符号文本中的存在状态。但无论哪种状态,其编码方式及编码内容都会成为其存在的依据。存在于底本1,即材料选择中的元叙述有时候是很难判断的,因为编码主体很多情况下不与解码主体共享知识。因此,存在于底本2,即材料组合方式层面的元叙述就成为判断文本倾向的主要依据。视角倾向、叙述/语言修辞、元叙述偏向、跨层露迹、框架标记等元叙述类型就成为接受者解码的常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叙述 叙述弱化 叙述强化 叙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叙述的危机:一项后殖民研究个案 被引量:2
6
作者 埃娃.多曼斯卡 余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8,共8页
历史 (元 )叙述危机不应被视为历史学的灾难 ,而应是积极意义上的危机 ,实际上是强化了这门学科。借用库恩的理论 ,危机根源于无法令人满意地解答异常。以《历史与理论》专号为例 ,证明通过同化非传统方法某些要素 ,将加强传统学院派历... 历史 (元 )叙述危机不应被视为历史学的灾难 ,而应是积极意义上的危机 ,实际上是强化了这门学科。借用库恩的理论 ,危机根源于无法令人满意地解答异常。以《历史与理论》专号为例 ,证明通过同化非传统方法某些要素 ,将加强传统学院派历史的主导话语 ,由此显示出历史学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情境且回应新需求的能力。而在利奥塔理论情境中 ,历史学危机是制度的或技术的而非认识论的 ,摆脱危机在于正当化叙述。后殖民研究作为“新人文学科” ,批评各种元叙述 ,但又是其中一种。在此意义上 ,危机是一种暂时和值得期待的现象。通过沙克拉巴蒂的印度贱民研究可以证实这一设想 ,后殖民研究被主流话语吸纳 ,系统无须改变预设就得到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历史叙述 话语 表现 叙述 后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的马湖江和马湖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世松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6期78-82,共5页
一马湖江在元代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范围,马湖路则是元代特有的政区设置。在叙述元代马湖江和马湖路的含义和变迁时,有必要先从马湖说起。顾名思义,马湖江和马湖路是因马湖而得名的。马湖又名龙马湖,《明史·四川土司传》谓:“马湖,汉... 一马湖江在元代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范围,马湖路则是元代特有的政区设置。在叙述元代马湖江和马湖路的含义和变迁时,有必要先从马湖说起。顾名思义,马湖江和马湖路是因马湖而得名的。马湖又名龙马湖,《明史·四川土司传》谓:“马湖,汉牂舸郡内地也,有龙马湖,因名焉”。龙马湖是一个由于大自然变迁造化而形成的山顶湖泊。关于这一山顶湖泊当年的规模和景观,《永乐大典》里保存着《元一统志》里的一段文字:“马湖在马湖路西南一百七十里。湖在山顶。其山南江二十里,周围四十里,高二百余丈。湖长二十里,广七里有余。中有土山,可居四百余人。未归附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元 永乐大典 总管府 地理志 马湖 宣慰司 四川 宣抚司 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慈颂歌的叙述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益民 《外国语文》 1997年第4期1-6,12,共7页
在诗学语言学的批评实践中,把叙事学理论、话语分析引入抒情文学作品的实例尚不多见。经典论者论及叙事学时,历来只青睐于叙事文本,比如一枝独秀的小说,而不言诗歌,即便是叙事诗。笔者试图把叙事学理论加以引申,但又不囿于其刻板... 在诗学语言学的批评实践中,把叙事学理论、话语分析引入抒情文学作品的实例尚不多见。经典论者论及叙事学时,历来只青睐于叙事文本,比如一枝独秀的小说,而不言诗歌,即便是叙事诗。笔者试图把叙事学理论加以引申,但又不囿于其刻板的规范,契入抒情诗的语言肌质,从而剖析诗歌话语(济慈的6大颂歌)叙述元引发出来的深层意蕴,以说明抒情诗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颂歌 话语 叙述元 叙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者心理品质分析
9
作者 于德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6-90,共5页
对叙述者心理品质的分析,是叙事学理论趋于科学与完善的途径之一。本文作者从叙述者统一的人格心理角度入手审视叙述者特殊的心理品质定位,指出。全能全知仍然是一种神话,叙述者的“无知与沉默”.说到底只是一种叙述策略,他的优越... 对叙述者心理品质的分析,是叙事学理论趋于科学与完善的途径之一。本文作者从叙述者统一的人格心理角度入手审视叙述者特殊的心理品质定位,指出。全能全知仍然是一种神话,叙述者的“无知与沉默”.说到底只是一种叙述策略,他的优越感和苦恼感在同时创造着文学世界。他的顺同感和背离感则在昭示这种优越和苦恼的张力和距离。因此,叙述者的心理品质不仅仅只限定于其心理特征方向,而且还应涉及到文本内外的其它诸多问题。叙述者的心理品质是统一时共时整体,同时随着叙事文学的沉浮演化而流变出历时特点。在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作品中,由于作者角色死亡造成的无主体空间,昭召示了叙述者“无法承受之轻”的失重与人格的自我分裂,是叙述者在“元叙述”的技巧游戏中的自嘲反讽与隐合作者不在场的失语姿情。这种叙述者心理品质的新的嬗变表现了叙事文学的开故性、包含性和无限可能性,同时也证明:叙事文本是永远无法自我呈现的,除非它演化为其它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心理品质 叙事文本 隐含作者 叙事文学 叙述 后现代派小说 《狂人日记》 角色化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趋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7,共3页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已经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此 ,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探讨。在本组文章中 ,赞成者、反对者、困惑者均有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对后现代思潮的几种主要态度 ,希望本组文章的刊发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后现代主义 啊发展趋势 叙述结构 历史连续性 主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的解构
11
作者 林孟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53,共3页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有着严格界限和规定的新原则,它暗示多元主义。后现代主义者把三种启蒙运动的元叙述作为他们攻击的靶子,即主体的或理性的人类行动者、世俗的拯救或进步的概念以及最广泛意义的科学,包括全部的哲学和形而上学基础...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有着严格界限和规定的新原则,它暗示多元主义。后现代主义者把三种启蒙运动的元叙述作为他们攻击的靶子,即主体的或理性的人类行动者、世俗的拯救或进步的概念以及最广泛意义的科学,包括全部的哲学和形而上学基础。对他们而言,这些现代教义———主体、世俗拯救和科学———不再为我们在当代世界中的活动提供有说服力的或有效的辩护。后现代主义削弱了元叙述的文化支配性,是对现代性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叙述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太尉独畏焦将军哉?——《段太尉逸事状》教学中的人文探究和思辨性表达
12
作者 夏永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6,共3页
《段太尉逸事状》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中,柳宗元叙述了段太尉的三件事情: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我在教学此文时,一开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带着探究目标和思辨意识的学生的思维是不安分的,他们先是... 《段太尉逸事状》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中,柳宗元叙述了段太尉的三件事情: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我在教学此文时,一开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带着探究目标和思辨意识的学生的思维是不安分的,他们先是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段太尉要在郭晞的军营中吃晚饭、住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太尉逸事状》 思辨性 教学 将军 人文 唐宋八大家 苏教版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历史剧——读《郑和下西洋》
13
作者 晴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69-71,共3页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向达在一九二九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希望:“有人以郑和为中心,而叙述元明时代中国与西方之交通”。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希望在史学上虽未得到充分的实现,然而在文学上却绽开了一朵妍艳的鲜花,这就是发表于去...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向达在一九二九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希望:“有人以郑和为中心,而叙述元明时代中国与西方之交通”。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希望在史学上虽未得到充分的实现,然而在文学上却绽开了一朵妍艳的鲜花,这就是发表于去年第五期《收获》上田遨和冰夫同志的电影剧本《郑和下西洋》。我想,如果向达九泉有知,他将不但会以史学家的严格态度鉴别该剧在史料选择上的优劣,更会以文学家的眼光鉴赏该剧在艺术创作上的得失,从而露出会心的笑容的。在十五世纪初期的二十八年间(1405——1433),郑和奉明代永乐和宣德皇帝之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十五世纪 历史真实 叙述元 历史学家 历史人物 向达 航海事业 郑和航海 永乐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怀疑主义中兴的逻辑根由及其“后现代”色彩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奎洪 楼锡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的逻辑根由,而希腊怀疑主义对古典希腊各种形而上学的“反讽”性的抨击,颇具“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主义 叙述 逻辑 语言 逻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后现代史学理论——对海登·怀特史学理论的剖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培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海登·怀特后现代史学理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新版本。它强调历史叙事的“诗性”,抹煞历史客观与文学虚构之间的区别,以历史叙事中的主观性来取代和否定历史的客观性,挑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剖析该理论可以得出结论:构建中... 海登·怀特后现代史学理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新版本。它强调历史叙事的“诗性”,抹煞历史客观与文学虚构之间的区别,以历史叙事中的主观性来取代和否定历史的客观性,挑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剖析该理论可以得出结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对西方学术成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登·怀特 后现代主义 诗性 史学 叙述 历史叙述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