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视化叙述性偏好法的社区绿道低碳出行环境评价研究
1
作者 周昕澳 应君 +3 位作者 张一奇 康聪蕾 陈星彤 陈云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79-85,共7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与社会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低碳交通出行模式逐渐蔚然成风,成为大众出行选择的新常态。而社区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其出行环境对城市低碳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社区绿道为研究对...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与社会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低碳交通出行模式逐渐蔚然成风,成为大众出行选择的新常态。而社区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其出行环境对城市低碳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社区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 Method)进行虚拟环境行为调查,并创新采用可视化的叙述性偏好法,旨在揭示居民低碳出行的偏好机制。研究发现,居民在出行环境中关注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步行道有效宽度、康体休闲设施的可用性、小交叉口的密度、是否经过公园以及行人流量的大小。本研究为社区绿道的设计提供了基于实践的信息和建议,可为绿道环境改善提供量化依据,为促进居民的低碳出行提供了新的行为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绿道 低碳出行 叙述偏好 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述性偏好法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倩 王德 朱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5,共8页
借鉴已有经验,以上海杨浦区为例探索叙述性偏好法在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与离散选择模型的拟合,得到各要素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好;权重值比较发现,便利性和安全性要素... 借鉴已有经验,以上海杨浦区为例探索叙述性偏好法在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与离散选择模型的拟合,得到各要素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好;权重值比较发现,便利性和安全性要素相比舒适性要素对居住环境质量影响更大;舒适性要素中的环境负荷要素和安全性类要素条件降低时,维持居住环境质量不变需要的其他要素补偿更大。对不同人群的评价结果比较发现,低学历、女性、老年人、低收入等人群对影响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如医院距离、噪音水平等)更加敏感,在基本要素水平降低时维持原居住环境水平需要的补偿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偏好 居住环境质量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性偏好法实验的有效样本量模型框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玮 杨嘉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0-1675,共6页
叙述性偏好法(SP)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人们偏好的方法,通常结合离散选择模型估计参数.针对SP实验设计缺乏足以得到准确参数估计的有效样本量的问题,提出一个易于操作、更加全面的SP实验有效样本量估计方法框架,实现通过一个线性模型... 叙述性偏好法(SP)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人们偏好的方法,通常结合离散选择模型估计参数.针对SP实验设计缺乏足以得到准确参数估计的有效样本量的问题,提出一个易于操作、更加全面的SP实验有效样本量估计方法框架,实现通过一个线性模型来估计实验所需的有效样本量.应用该框架开展实证研究,发现要素的数量、要素水平的数量、参数的尺度、样本量以及实验设计策略都对参数的准确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得到3种设计策略下的有效样本量估计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SP实验设计的实践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偏好 实验设计 有效样本量 参数准确性 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偏好的休闲步行环境改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珺 王德 +2 位作者 朱玮 王昊阳 王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63,共6页
运用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休闲步行环境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量化研究休闲步行者对于步行环境的偏好机制,辨识各关注要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休闲步行者最关注的步行环境要素为机动车流量大小、遮荫情况和人行道有效宽度... 运用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休闲步行环境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量化研究休闲步行者对于步行环境的偏好机制,辨识各关注要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休闲步行者最关注的步行环境要素为机动车流量大小、遮荫情况和人行道有效宽度。选择上海市杨浦区鞍山新村地区作为实际案例,应用休闲步行环境偏好研究结论,评价现状步行环境,量化具体改造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步行环境改善方法的研究提供一种行为视角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偏好 离散选择模型 休闲 步行环境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法的上海居民郊野公园游憩偏好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方家 王德 +1 位作者 朱玮 宋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当前中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在供给(Supply-based)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对基于居民需求(Demand-based)的规划方法关注不足,使郊野公园在类型选择、选址、票价制定方面,缺少自下而上的量化依据。使用叙述性偏好(SP)法,探讨上海居民... 当前中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在供给(Supply-based)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对基于居民需求(Demand-based)的规划方法关注不足,使郊野公园在类型选择、选址、票价制定方面,缺少自下而上的量化依据。使用叙述性偏好(SP)法,探讨上海居民对不同配置郊野公园的选择偏好,拟为规划关键要素的决策提供建议,结论是:上海居民最喜欢的郊野公园类型是原生态类,其次是科教、农业和文化类;愿意为相应类型支付的最高门票价格分别为38、19、27、13元;愿意花费在交通上的最长时间分别为85、42、60和28min;男性比女性居民,青年人比中年人,高收入比低收入人群,对时间的支付意愿更强,即前者倾向选择票价高、离家近的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郊野公园 叙述偏好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研究——基于步行行为偏好的实证案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珺 王德 王昊阳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是规划干预步行环境建设的重要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和离散选择模型,构建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得其相应的权重值。以上海鞍山新村为例,评价案例地区现状步行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研究发现,叙述... 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是规划干预步行环境建设的重要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和离散选择模型,构建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得其相应的权重值。以上海鞍山新村为例,评价案例地区现状步行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研究发现,叙述性偏好法是行之有效的评价老年休闲步行环境质量的方法;老年步行者对机动车流量大小较为敏感,其次是遮荫情况、人流量大小、人行道界面情况和有效通行宽度。定量评价老年休闲步行环境的方法,为提升步行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提供了一种行为视角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偏好 休闲步行环境质量评价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购物行为偏好的上海市居民购物方式演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 田金玲 谭文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2-1561,共10页
针对目前网络购物的研究缺乏对人们如何在实体店和网购之间做选择的定量解答和未来两种方式演替结果的预测方法,利用上海市居民的4 608次叙述性购物选择,解析影响人们选择实体店或网购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模拟不同情景下两种方式的... 针对目前网络购物的研究缺乏对人们如何在实体店和网购之间做选择的定量解答和未来两种方式演替结果的预测方法,利用上海市居民的4 608次叙述性购物选择,解析影响人们选择实体店或网购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模拟不同情景下两种方式的吸引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的价格、质量、选购商品时间、交通时间以及实体商业类型对居民选择购物方式有显著影响;现状不同等级商圈中,地区级中心对网络购物的抵抗力最强;网店与实体店三种情景下的发展趋势预测表明,网络购物很可能会近期继续经历一段时期的高涨,继而经过一定幅度的回落,最后达到平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实体商业 叙述偏好 离散选择模型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法的城市居民田园综合体游憩偏好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昱宏 邢露华 +1 位作者 冯露丹 孔德政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2期201-205,227,共6页
为了给郑州地区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以郑州市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P法)对郑州市田园综合体的环境类型、票价、距离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面向郑州市民进行游憩偏好调查和量化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休闲游... 为了给郑州地区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以郑州市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P法)对郑州市田园综合体的环境类型、票价、距离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面向郑州市民进行游憩偏好调查和量化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休闲游憩功能最受郑州市民欢迎,其次是生态康养功能、特色农业体验功能、文化科教功能,对应权重值分别为1.019 0、0.519 0、0.189 0、0.022 4;愿意为相应功能花费的最长时间为93 min、47 min、17 min、2 min;男性比女性、高收入比低收入人群,对时间的支付意愿更强,即前者倾向选择票价高、离家近的公园,门票价格在60元内,即可满足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偏好 田园综合体 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的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倩 王德 朱玮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6期90-95,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空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反映实际生活状况的生活质量的评价。从生活空间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活质量,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构建评价体系,引入叙述性偏好法推算基于居民偏好的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空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反映实际生活状况的生活质量的评价。从生活空间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活质量,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构建评价体系,引入叙述性偏好法推算基于居民偏好的空间要素权重,将主客观指标综合进行空间网格化评价。研究表明,便利性和安全性相比舒适性要素对居住环境质量影响更大;舒适性中的环境负荷要素和安全性要素条件降低时,维持居住环境质量不变需要的其他要素补偿更大;不同人群比较发现,低收入相对中高收入更加关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空间要素;从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看,高评价区域占评价区域的47.6%,低评价区域占32%;由于缺少地铁线路、居住环境质量差、交通噪音和尾气污染严重等要素的影响,北外滩板块成为杨浦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低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叙述偏好 空间评价 上海杨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调查的缅甸仰光市居民收入对其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峻屹 藤原章正 Soe Thein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4期49-62,共14页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调查方法还是模型构造上都要反映出这种交通行为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次SP调查首先在设计上就反映出了将来的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水平属性变化的影响;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RP调查.接下来,要对一个RP/SP相结合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进行标定;在这个模型中,出行时间和费用的参数被分别定义为将来收入的函数.此次SP(以及RP)调查选在仰光市的一个住宅区进行,时间是2003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被调查的人对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显示出了极大的偏爱.利用调查上来的数据,本文对所提出的模型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另外,模型对将来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将来仰光市小汽车的使用将有一个很大的增加,而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将因此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依赖 叙述偏好调查 RP/SP联合模型 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和改善 被引量:24
11
作者 潘晖婧 朱玮 王德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2期12-18,共7页
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 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应用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各要素对路径评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骑行者最关注的环境要素为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车流量、机非隔离设施、机动车路边停车和街道景观。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对出行环境偏好差异显著。基于模型结果,在上海市杨浦区某地区进行规划应用,评价路段出行环境,并以出行环境效用提升最大化目标,提出出行环境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出行环境 路径选择 叙述偏好 离散选择模型 评价 改善 上海杨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