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媒介视域下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亚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12,共4页
智能媒介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交流,更能够促进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优化。智能媒介的应用使中国话语和叙事内容趋于个性化和智能化、渠道日益拓展以及... 智能媒介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交流,更能够促进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优化。智能媒介的应用使中国话语和叙事内容趋于个性化和智能化、渠道日益拓展以及主体更加多元,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智能媒介视域下,可以从提升议题设置和内容生成能力,构建多模态传播矩阵和智媒平台以及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智媒场域三个层面切入,以便更好地把握话语表达主动权、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和延伸主流媒体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介 中国话语叙事体系 构建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立场、要旨与路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玉骢 罗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8,共5页
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开放包容、自信自强,反对在文化立场上的保守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要旨是把握民族复兴的构建前提,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 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开放包容、自信自强,反对在文化立场上的保守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要旨是把握民族复兴的构建前提,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彰显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价值。构建路向上,要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土壤,积极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化学者的学术使命自觉,促进各学科交流融通形成中国特色;突破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桎梏,注重国际社会的话语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叙事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视阈下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论析
3
作者 张先花 吴明永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7,共4页
文化主体性视阈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层面的逻辑必然性。当前,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与实践根基,中华民族... 文化主体性视阈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层面的逻辑必然性。当前,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与实践根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立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提供了文化土壤与精神动力。从挑战来看,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抢占党的话语空间,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形成的先发优势仍占相对强势地位。文化主体性视阈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路径包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面引领,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奠定有力的实践支撑;全面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思维陷阱,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扫清思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中国话语叙事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叙事可供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涵 廉子晴 徐丽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7,共6页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数字空间延伸,展现数字文明的关键战略变革期。需基于虚拟现实等前沿媒介技术,激活VRMN程序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参与可供性、认知可供性,夯实技术对文明演进感知方式的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出版...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数字空间延伸,展现数字文明的关键战略变革期。需基于虚拟现实等前沿媒介技术,激活VRMN程序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参与可供性、认知可供性,夯实技术对文明演进感知方式的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扶持和文化虚拟体验市场培育,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虚拟现实媒介时代中国特色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可供性理论 中国话语叙事体系 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叙事: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8
5
作者 康凤云 麦中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0,共7页
西方现代性是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政治工具,制约着世界多元现代化道路的生成与发展。西方现代性借助启蒙运动时期的进步性,垄断现代性标准的制定权,夸大资本逻辑的优越性,将西方现代化模式普遍化、唯一化,强制输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所... 西方现代性是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政治工具,制约着世界多元现代化道路的生成与发展。西方现代性借助启蒙运动时期的进步性,垄断现代性标准的制定权,夸大资本逻辑的优越性,将西方现代化模式普遍化、唯一化,强制输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所谓“民主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新叙事立足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土壤,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阐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国式现代化新叙事从话语表达的角度,揭露了西方现代性的弊端,纠正了西方现代性叙事的误导。中国式现代化新叙事从实现人与资本关系新定位、确立全面发展新布局、开辟合作共赢新道路等三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与创新,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建构新现代性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必须平衡制度共存空间,必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创立一种世界场域中新的现代性标准,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性 话语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路径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丽莉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主要集中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论述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要内涵;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上述关于国际传...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主要集中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论述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要内涵;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上述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起了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思想的新体系,进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重要论述 话语 话语/叙事体系 大外宣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话语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海外文化利益拓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范玉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203,共13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中华文化高质量地走出去。所谓高质量走出去,一是要有自觉明确清晰的文化主权意识,二是要依托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走出去,即以承载文...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中华文化高质量地走出去。所谓高质量走出去,一是要有自觉明确清晰的文化主权意识,二是要依托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走出去,即以承载文化内容与价值的文化服务贸易比重的提高为着力点,在全球化舞台上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并在文化位态的提升中使之成为表征流行时尚的“中国风”,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全球治理走向善治的思想资源和创意创新的策源激发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践行对中国海外文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的新方位,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体系化思维和整体性观念为引导,以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力量,有效维护中国海外文化利益,在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海外文化利益 文化主权 文化传播 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维护和拓展海外文化利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被引量:2
9
作者 范玉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共13页
维护海外文化主权利益的重心是有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中发声,以中国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广泛认可影响国际文化秩序重构,为促进人类文明跃升的文化基础建构做更多贡献;借势文化产业“全球视野在地消费”的... 维护海外文化主权利益的重心是有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中发声,以中国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广泛认可影响国际文化秩序重构,为促进人类文明跃升的文化基础建构做更多贡献;借势文化产业“全球视野在地消费”的特性,不断拓展海外文化产业利益和文化权益,在获取海外经济效益中增强消费者对中国价值的广泛认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伦理责任中,增强维护海外文化权益的能力,在俘获人心中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可。未来,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应着力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对海外文化利益的布局和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海外文化主权利益 海外文化产业利益 海外文化权益 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