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义或背弃:电影《神探大战》的叙事视点探析
1
作者 李晓研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电影《神探大战》作为一部中国香港侦探片,其叙事模式在继承了传统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基础之上作出改变。该片将多个案件串联起来,构造出了多样的叙事层次;影片多次通过主人公李俊的自我质询抛出对人性的拷问,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将“道德的... 电影《神探大战》作为一部中国香港侦探片,其叙事模式在继承了传统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基础之上作出改变。该片将多个案件串联起来,构造出了多样的叙事层次;影片多次通过主人公李俊的自我质询抛出对人性的拷问,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将“道德的选择”直接给出,这与凶手的人物视点叙事形成了一组镜像,进而形成了一组相互嵌套的双层叙事。本文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该片复杂的叙事视点进行解构,从而揭示该片在叙事上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探大战 多重叙事视点 人性 镜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人物采写叙事视点
2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24年第6期79-80,共2页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这是写作学的基本常识。任何有价值的文本,人物形象都不是通过溢美之词来塑立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的。“表现”的意义是“显露”,是作者之“意”通过所“言”之“象”来实现,让读者通过阅读文本...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这是写作学的基本常识。任何有价值的文本,人物形象都不是通过溢美之词来塑立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的。“表现”的意义是“显露”,是作者之“意”通过所“言”之“象”来实现,让读者通过阅读文本之“言”,寻“象”会“意”,最终达成对文本表达之“意”真实性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文本 写作学 叙事视点 溢美之词 人物形象 文本表达 真实性 基本常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情片、纪录片创作叙事视点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蒲卫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影视艺术创作的实质是讲故事,而其中的叙事策略及叙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效果,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叙事已成为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共同面对的话题。叙事视点作为游离于创作者、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叙事产品,在叙事艺术表达中具有特别... 影视艺术创作的实质是讲故事,而其中的叙事策略及叙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效果,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叙事已成为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共同面对的话题。叙事视点作为游离于创作者、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叙事产品,在叙事艺术表达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剧情片和纪录片叙事视点的差异性分析,探讨影视创作中叙事视点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法则,试图寻找建立影像叙事视点的特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创作 叙事视点 剧情片 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叙事视点的特色与寓意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继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4-75,共2页
以叙事学理论中的视点范畴为切入点,探讨了罗兰.艾默里奇新作《2012》在叙事视点方面的特色。认为《2012》的叙事视点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宏观与细节呼应性,以及独特意识形态内涵等特色,叙事视点策略成功且具有深刻寓意。《2012》传达... 以叙事学理论中的视点范畴为切入点,探讨了罗兰.艾默里奇新作《2012》在叙事视点方面的特色。认为《2012》的叙事视点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宏观与细节呼应性,以及独特意识形态内涵等特色,叙事视点策略成功且具有深刻寓意。《2012》传达了叙事作者关爱地球以及建造人类精神诺亚方舟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视点 意识形态 寓意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英译中的叙事视点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家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3-68,共6页
叙事视点不仅是小说主体学的重要内容 ,而且构成诗歌研究和诗歌翻译的新视点。在叙事视点的观照下 ,中国古诗 (叙事诗 )翻译中主要意义和审美意义得以挖掘和张扬 ,译诗的不同价值受到甄别或肯定。本文通过对古诗不同类型的叙事视点的分... 叙事视点不仅是小说主体学的重要内容 ,而且构成诗歌研究和诗歌翻译的新视点。在叙事视点的观照下 ,中国古诗 (叙事诗 )翻译中主要意义和审美意义得以挖掘和张扬 ,译诗的不同价值受到甄别或肯定。本文通过对古诗不同类型的叙事视点的分析探讨 ,评述了译诗与原诗叙事视点的异同 ,并揭示了同主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点 中国古诗 叙事 英语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俄国小说到苏联小说的叙事中介——关于俄国白银时代小说叙事视点的研究
6
作者 林精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9,共10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文学因诸种原因影响发生了与19世纪黄金时代有根本性差别的变化,其中小说的变化是超越传统现实主义诗学模式。这种“超越”是通过更新叙事视点来实现的:不再是固定不变,而是流动变化的;不再限于从外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文学因诸种原因影响发生了与19世纪黄金时代有根本性差别的变化,其中小说的变化是超越传统现实主义诗学模式。这种“超越”是通过更新叙事视点来实现的:不再是固定不变,而是流动变化的;不再限于从外部客观展示主人公性格及其存在时空状态,更多的是由不同人物和叙事者共同从内部体验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时代 叙事视点 运动 向内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不见的客人》的多元叙事视点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正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6,共4页
电影可以利用不同的叙事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事层次,形成多样的叙事视点,来实现导演的叙事目的与效果。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本质是访谈回忆录,一部关于叙事的叙事电影,导演通过多元叙事视点展示了同一叙事主体的多次不同讲述以及不同叙... 电影可以利用不同的叙事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事层次,形成多样的叙事视点,来实现导演的叙事目的与效果。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本质是访谈回忆录,一部关于叙事的叙事电影,导演通过多元叙事视点展示了同一叙事主体的多次不同讲述以及不同叙事主体的不同叙述。本文通过叙事学的研究揭示大影像师利用叙事视点的转换与边界模糊及听觉"视点"的手段,达到艾德里安变为受害者,丹尼尔母亲伪装成律师,最终欺骗观众的效果,并引发对真相的探索以及对人性、道德伦理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点 聚焦 大影像师 真相 《看不见的客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视点的转移
8
作者 陈洪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红色恋人》的出品和公映引起了沸沸扬扬的争议和吵闹。有人认为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共产党员靳的形象,这种人物形象是对以往银幕中人物形象的突破和创新,有人对靳这个人物形象提出质疑和抗议:一个地下共产党的领导人怎么可能为... 《红色恋人》的出品和公映引起了沸沸扬扬的争议和吵闹。有人认为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共产党员靳的形象,这种人物形象是对以往银幕中人物形象的突破和创新,有人对靳这个人物形象提出质疑和抗议:一个地下共产党的领导人怎么可能为了儿女私情。违反党的革命纪律,私自前去自首解救秋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点 人物形象 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 美国文化 中国革命 文化视点 红色 美国人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视点看当代小说精神价值观念的沿革
9
作者 樊国宾 《艺术广角》 1997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小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古代的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及传奇讲史等这些属于萌芽阶段的小说,到宋元以后直至明清达到鼎盛的话本章回小说,在铺陈叙事、人物刻画上有一定的成就。但传统中国小说的叙事视点问题并不复杂,至... 中国小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古代的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及传奇讲史等这些属于萌芽阶段的小说,到宋元以后直至明清达到鼎盛的话本章回小说,在铺陈叙事、人物刻画上有一定的成就。但传统中国小说的叙事视点问题并不复杂,至多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传统小说一开始就追求叙事情节的闭锁性——即必须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最后必须完成结局的交待,必须有一个让读者满意的情节圆圈,所以,除了个别拟话本如文人色彩很浓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点 第一人称 中国小说 叙述者 个人主义 当代文学 视点 小说作品 章回小说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一次别离》多重流动的视点叙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0-82,共3页
电影《一次别离》举重若轻地将一个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承载于饱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同时这部影片的视点叙事也可谓精彩纷呈,循环流动的视点是电影充实和精密的主要原因;多重视点的叠加与选择使影片更有深度和艺术性,并且最终统一于儿童的... 电影《一次别离》举重若轻地将一个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承载于饱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同时这部影片的视点叙事也可谓精彩纷呈,循环流动的视点是电影充实和精密的主要原因;多重视点的叠加与选择使影片更有深度和艺术性,并且最终统一于儿童的视点,这让影片的主题得以升华。以《一次别离》的视听语言分析为基础来探究出影片表层叙事之下视点叙事的深层含义,即一个隐蔽在伊朗式离婚和中产阶级与大众碰撞故事之下的情感"疏离"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别离》 叙事视点 流动视点 多重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叙事的视点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永东 《福建艺术》 1997年第6期16-20,共5页
一、视点问题的提出:叙事学研究的核心 电影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忽视了叙事视点问题。以往电影研究也研究视点,但通常是指镜头的视点,即镜头是在模仿谁的眼睛,因而它有主观与客观的分别。至于电影的叙事视点问题。
关键词 叙事视点 电影叙事 影片 叙事人称 观众 电影研究 叙述者 热奈特 镜头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意电影的朦胧思索——从叙事批评角度浅析电影《城南旧事》
12
作者 杨瑜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1期154-156,共3页
由吴贻弓导演的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电影从主角小英子的视角回忆其在北平胡同中的童年往事,表达其对北平及童年的思念与怀念,展现20世纪20年代末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1982年上映的《城南旧事》独立于世... 由吴贻弓导演的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电影从主角小英子的视角回忆其在北平胡同中的童年往事,表达其对北平及童年的思念与怀念,展现20世纪20年代末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1982年上映的《城南旧事》独立于世俗,以诗化电影形式冠绝市场,打动数亿观众。本文将从叙事批评角度浅析电影《城南旧事》,并以对比原著小说的方法探索《城南旧事》的电影成功改编的原因、做法以及标新立异的得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批评 《城南旧事》 叙事视点 叙事时序 叙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学勇 康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5-41,48,共8页
叙事学是以研究小说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理论,它主要研讨作者与叙事人的关系,叙事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作品的人物特性、叙事视点、叙事方式和结构以及作品叙事与外部世界的相关性,等等。其中,叙事视点与结构占有突出地位,是当代... 叙事学是以研究小说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理论,它主要研讨作者与叙事人的关系,叙事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作品的人物特性、叙事视点、叙事方式和结构以及作品叙事与外部世界的相关性,等等。其中,叙事视点与结构占有突出地位,是当代叙事学理论关注的重心。①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理论 阐释 鲁迅 视阈 人物特性 叙事视点 文学理论 叙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美地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道连·葛雷的画像》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琪 韩丹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考察《道连·葛雷的画像》的叙事策略,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时序和叙事视角在小说中的组织方式,发现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结构上的努力,是其在创作中"完美地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努力实践以"写得好"... 考察《道连·葛雷的画像》的叙事策略,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时序和叙事视角在小说中的组织方式,发现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结构上的努力,是其在创作中"完美地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努力实践以"写得好"为标准的唯美主义的形式观的反映,其实质则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在作品形式上的表征,是王尔德追求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叙事时序 叙事视点 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太奇式小说——叙事学视角下的《说西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凤娟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蒙太奇式 西安 小说 叙事 叙事视点 文体形式 文论家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悖论与叙事张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丽娅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4期60-62,共3页
电影《赎罪》自2007年上映以来,其巧妙的多角度叙事、独特的叙事视点引起了普通观众以及学界的广泛兴趣。多角度叙事,主要指的是对于同一时间段,同一空间(广义上的)两条或以上不同的平行线索,通过互相间有交集的人物的视点来讲述故事的... 电影《赎罪》自2007年上映以来,其巧妙的多角度叙事、独特的叙事视点引起了普通观众以及学界的广泛兴趣。多角度叙事,主要指的是对于同一时间段,同一空间(广义上的)两条或以上不同的平行线索,通过互相间有交集的人物的视点来讲述故事的方法,其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的视角变化。事实上,这个方法并不新鲜从《公民凯恩》、《罗生门》、《巴别塔》、《低俗小说》、《撞车》到《苏州河》、《好奇害死猫》、《疯狂的石头》,在中外电影中运用的案例比比皆是。而电影《赎罪》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张力 叙事悖论 多角度 现代电影 叙事视点 赎罪 讲述者 老年 故事 布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权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共5页
叙事伦理是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手法中体现出来的以对生命的热爱和人格的尊重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叙事伦理包括叙事内容的道德意识和叙事方式的伦理诉求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由叙事主体的伦理立场所左右。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 叙事伦理是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手法中体现出来的以对生命的热爱和人格的尊重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叙事伦理包括叙事内容的道德意识和叙事方式的伦理诉求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由叙事主体的伦理立场所左右。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机融合。现代文艺批评的"叙事转向"与"伦理转向"促成了叙事伦理批评范式的形成。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呈现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三分格局。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消费伦理 国族 道德意识 人文关怀 生存状态 叙事主体 消费符号 叙事过程 叙事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的考验——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忆碎片》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亚茹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60-61,共2页
叙事,简单而言,就是讲故事。电影的叙事,不同于小说用文字叙事,不同于戏剧,用舞台空间上的矛盾叙事,而是有它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用活动影像进行叙事。而《记忆碎片》,则完美地展示了影像在叙事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记忆碎片》叙事结构 叙事矛盾 叙事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的《静静的嘛呢石》
19
作者 樊义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9-91,共3页
《静静的嘛呢石》是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借用叙事学的理论资源,有助于对该影片做深入的艺术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生活流"的叙事呈现出藏族的文化图景,看似简单的叙事后面有不简单的艺术考量;第二,其叙事结构... 《静静的嘛呢石》是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借用叙事学的理论资源,有助于对该影片做深入的艺术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生活流"的叙事呈现出藏族的文化图景,看似简单的叙事后面有不简单的艺术考量;第二,其叙事结构包括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但都包含深厚的文化意蕴;第三,作为叙事视点的"中间人"既处于人物身份的中间地位,在精神和情感层面也处于一种中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静的嘛呢石》 生活流 叙事结构 叙事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雏菊》的叙事解读
20
作者 董文良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4期67-68,共2页
"雏菊"以其符号表征中的叙事内蕴、镜头表达中的叙事视点、个性独白中的叙事结构,塑造着三个纠缠于深厚的爱中的人物形象。《雏菊》在一种低婉的叙事基调中,传达出来自内心深处的爱的声音。
关键词 《雏菊》 叙事内蕴 叙事视点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