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超 陶志雄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2-128,共7页
目的 基于叙事性设计理论,探讨文学主题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叙事性设计的3个要素,即叙事主题、叙事文本、叙述形式。结合相关文献与设计案例,围绕3个要素进行研究,总结出叙事性旅游列车的设计... 目的 基于叙事性设计理论,探讨文学主题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叙事性设计的3个要素,即叙事主题、叙事文本、叙述形式。结合相关文献与设计案例,围绕3个要素进行研究,总结出叙事性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结果 以台州旅游列车项目为设计验证对象,将和合文化中的“和合二仙”作为文学主题,应用于旅游列车设计方案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较好地满足了设计美学与叙事功能,初步验证了叙事性旅游列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基于叙事性设计方法,有效地将文学主题与旅游列车设计相结合,提升了列车文化价值与乘客情感体验,拓展了旅游列车地域化设计的表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设计 设计方法 文学主题 旅游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性的认知图式及认知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伟胜 黄小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从表层看,叙事性指叙事的可述性,从深层看,叙事性指叙事传达出的人类经验。基于人类经验的叙事性与读者之间有四个层面的认知图式,每一个层面下包括相应的认知参数。从原型理论、口头叙事和读者的自然化心理倾向中可以找到这些图式的认... 从表层看,叙事性指叙事的可述性,从深层看,叙事性指叙事传达出的人类经验。基于人类经验的叙事性与读者之间有四个层面的认知图式,每一个层面下包括相应的认知参数。从原型理论、口头叙事和读者的自然化心理倾向中可以找到这些图式的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认知图式 原型 口头叙事 自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大陆现代汉诗叙事性的形式特征
3
作者 阳丽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90年代叙事性诗歌借鉴小说或戏剧等叙事文体的叙述技巧,在文本中设立一个叙述者,拉开诗人与世界的距离,从而获得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视角。采用陈述语句对细节、过程进行描述和展示,并融入了散文、随笔、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90年代叙事性诗歌借鉴小说或戏剧等叙事文体的叙述技巧,在文本中设立一个叙述者,拉开诗人与世界的距离,从而获得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视角。采用陈述语句对细节、过程进行描述和展示,并融入了散文、随笔、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文本因素和形式特征,呈现出一种将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熔于一炉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叙述者 陈述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语境和90年代诗歌叙事性的发生
4
作者 廖冬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本文通过"回到语境",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叙事性的发生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关系进行了大致的梳理。认为诗歌叙事性的发生首先得益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维;其次,是对后现代语境下"削弱作者权威、改换文本、重置读者"... 本文通过"回到语境",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叙事性的发生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关系进行了大致的梳理。认为诗歌叙事性的发生首先得益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维;其次,是对后现代语境下"削弱作者权威、改换文本、重置读者"书写倾向的一种实践;此外,还是后现代视觉文化艺术影响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语境 90年代诗歌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事性的趣味产品设计探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耿天宇 芮雪婷 江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8-174,共7页
目的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的研究,探讨表达产品趣味的方法。方法对叙事性设计的相关概念与一般步骤进行梳理与归纳,通过列举案例,对叙事性设计表达的趣味进行例证,最后,将叙事性设计的步骤与趣味相结合,总结出利用叙事性设计表达产品趣味的... 目的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的研究,探讨表达产品趣味的方法。方法对叙事性设计的相关概念与一般步骤进行梳理与归纳,通过列举案例,对叙事性设计表达的趣味进行例证,最后,将叙事性设计的步骤与趣味相结合,总结出利用叙事性设计表达产品趣味的方法,并以设计实践进行探索。结论叙事性设计可以通过叙述明确或者非明确的趣味主题,在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3个层次的叙事方式中,选用易于表达趣味的叙述方式,以及运用非线性的情节结构来表达产品的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设计 产品设计 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片叙事性的跨媒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司纪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情节上虽然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但其叙事结构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在后现代美学在电影中反"英雄主义"和"淡情节化"中,中国科幻题材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形成一种跨媒介,多重空间审... 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情节上虽然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但其叙事结构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在后现代美学在电影中反"英雄主义"和"淡情节化"中,中国科幻题材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形成一种跨媒介,多重空间审美成为其主要转向。本文基于对中国科幻电影叙事性进行研究,表明在叙事的跨媒介中形成抽离视觉审美后视觉镜像的转换、镜像设置中的民族特色与转换于多重空间与叙事审美之间,共同构成中国科幻电影叙事性跨媒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幻电影 叙事性 跨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性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碧山村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乃霞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6期172-173,共2页
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经历了数代更迭,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读性需要挖掘与整合。借用空间叙事性相关理论,通过对碧山村基本概况分析,针对其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对碧山村进行空间叙事性设计,为实现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 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经历了数代更迭,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读性需要挖掘与整合。借用空间叙事性相关理论,通过对碧山村基本概况分析,针对其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对碧山村进行空间叙事性设计,为实现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传统村落 空间环境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淳 刘正一 孙睿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目的从叙事性设计视角探索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达到活化传承、开发与传播北京中轴线声音遗产的目的,并为声音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基于叙事性设计与声音可视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述叙事性设计引入声音... 目的从叙事性设计视角探索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达到活化传承、开发与传播北京中轴线声音遗产的目的,并为声音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基于叙事性设计与声音可视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述叙事性设计引入声音可视化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声音可视化的叙事要素与设计流程,构建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框架。运用空间-声音并置的连接式平列叙事结构、视听映射的叙事逻辑、联觉通感的设计策略输出声音可视化设计方案,从中归纳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要点。结论文化遗产主题的声音可视化叙事性设计需要从注重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叙事主题内容设定、视听并置与同构的叙事结构设计、视听映射的叙事话语表达3个层面入手,实现凝聚文化共鸣、营造文化记忆、强化文化感知的设计目的,体现“视听联觉—心理移觉—文化感知”的声音可视化设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声音可视化 叙事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下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建构路径探索
9
作者 马旗 董丽娜 +1 位作者 景剑雄 常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11-419,共9页
目的针对非遗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探索从叙事语境、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如何建构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路径,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非遗文化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创新传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方法... 目的针对非遗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探索从叙事语境、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如何建构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路径,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非遗文化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创新传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非遗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文化内涵传达不完整、受众持续吸引力不高、情感共鸣不足等挑战,梳理空间三元辩证法与叙事性建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泥人张彩塑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语境营造、叙事结构建立、叙事视角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建构路径。结论空间三元辩证法导入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建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非遗文化数字化的体验效果,而且增强了观众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三元辩证法 非遗文化 数字化 叙事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尧臣“水上诗路”书写的叙事性及其诗史意义
10
作者 梅国春 柏红秀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水上诗路”书写以运河行旅为主线,通过个体生命史与漕运交通网的交融,建构了“诗史互涉”的叙事范式。具体表现有:以“目击者”的在场视角,融合“以诗存史”的实录精神,构建起兼具历史真实与诗性表达...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水上诗路”书写以运河行旅为主线,通过个体生命史与漕运交通网的交融,建构了“诗史互涉”的叙事范式。具体表现有:以“目击者”的在场视角,融合“以诗存史”的实录精神,构建起兼具历史真实与诗性表达的叙事体系;以地理空间脉络构成叙事骨架,将人地绾合的叙事深化,呈现淮河民生疾苦的微观镜像;以“纳景入事”的笔法,创造性地将自然物象嵌入事件进程,促成物象的叙事功能转化。梅尧臣“水上诗路”的诗史意义不仅在于革新了宋诗“阻浅”题材的书写,更在于完成了从地理记录到诗史建构的范式转捩。其以“平淡朴厚”对抗虚饰的叙事策略,既颠覆了西昆体的浮华窠臼,亦为苏轼、黄庭坚等后世诗人的行旅书写提供了范式蓝本,在唐宋诗转型中具有枢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水上诗路 叙事性 诗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叙事性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11
作者 蔡文澜 王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6期87-89,共3页
在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景观设计提出新需求这一宏观背景下,为了总结归纳出切实有效的叙事性景观设计方法,阐述了叙事性空间中的一些概念,分析了当代案例及引入跨界领域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叙事性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手段。... 在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景观设计提出新需求这一宏观背景下,为了总结归纳出切实有效的叙事性景观设计方法,阐述了叙事性空间中的一些概念,分析了当代案例及引入跨界领域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叙事性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手段。以期为景观设计行业的学习者与从业者带来启示,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景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景观 景观元素 空间情节 游客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折生姿: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教学方法
12
作者 皮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8-40,共3页
本文以“文似看山不喜平”为切入点,结合《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等经典叙事性文本,探讨叙事艺术的三大核心维度,分析叙述视角的多元选择,解构情节构建中悬念、突转、误会与巧合的运用逻辑,挖掘叙事曲折性对情感表达与主... 本文以“文似看山不喜平”为切入点,结合《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等经典叙事性文本,探讨叙事艺术的三大核心维度,分析叙述视角的多元选择,解构情节构建中悬念、突转、误会与巧合的运用逻辑,挖掘叙事曲折性对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化的作用。教学时,可设计联读对比、细节解剖等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叙事认知框架,实现从文本细读到现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文本教学 叙述视角 情节构建 情感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
13
作者 胡砚 《花卉》 2025年第9期76-78,共3页
为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问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莎国际学校校园项目为例,重点针对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方案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现存的不足之处,提出设计人员应当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问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莎国际学校校园项目为例,重点针对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方案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现存的不足之处,提出设计人员应当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叙事性空间来营造校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期为校园景观的项目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校园景观设计 叙事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结构理论视角下稀土元素可视化设计研究
14
作者 韩冬楠 曹雅馨 +1 位作者 李源河 杨宗越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通过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探索并构建稀土元素叙事性可视化的设计路径,提升稀土元素科学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力,并增强其在公众认知和科学传播中的有效性。对叙事结构理论和叙事性可视化进行相关背景综述,分析稀土元素的基本概况,进而构建... 通过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探索并构建稀土元素叙事性可视化的设计路径,提升稀土元素科学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力,并增强其在公众认知和科学传播中的有效性。对叙事结构理论和叙事性可视化进行相关背景综述,分析稀土元素的基本概况,进而构建稀土元素叙事性可视化设计路径,主要包括确立叙事主题、构建叙事结构、产出叙事原型和设置叙事情节,并通过设计实践应用。构建将复杂科学信息转化为清晰直观易理解的叙事性可视化设计理论框架,明确设计路径为设计流程提供指导,有助于更广泛地普及稀土元素相关知识,增强公众对稀土元素的理解与关注。同时丰富叙事性可视化的理论体系,并为科学传播提供新颖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理论 叙事性可视化设计 稀土元素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性设计理论下售楼中心的三元空间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莉 薛拥军 张冰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7,共7页
文章旨在归纳总结售楼中心室内空间体现叙事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拓宽售楼中心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及其传播方式,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销售覆盖面。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探索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发展及其在售楼中心室... 文章旨在归纳总结售楼中心室内空间体现叙事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拓宽售楼中心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及其传播方式,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销售覆盖面。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探索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发展及其在售楼中心室内空间的表达方式,对物理领域、精神领域、社会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出叙事结构、叙事情境、叙事语汇的艺术特征在满足功能诉求、营造精神文化和符合绿色环保三个方面的表达方式。探索利用叙事性设计理论建构售楼中心的三元空间,营造出极具舒适感、参与感、归属感的环境,以提升消费群体的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三元空间 室内设计 叙事理论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性设计下茶叶包装设计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紫涵 黄慧君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83-85,共3页
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特征与方法的归纳,结合茶叶包装设计案例,分析茶叶包装的叙事性设计表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构建基于叙事性设计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使茶叶包装设计向叙事性设计发展,使设计的中心由“物”转变为“事”,更好地... 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特征与方法的归纳,结合茶叶包装设计案例,分析茶叶包装的叙事性设计表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构建基于叙事性设计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使茶叶包装设计向叙事性设计发展,使设计的中心由“物”转变为“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并弘扬茶文化,赋予包装设计更深层次的内涵,为其他设计领域提供新思路与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设计 叙事主题 茶叶包装设计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与认知:儿童绘本中地图图像的叙事性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景剑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本文将儿童地图绘本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进行解析,并探讨设计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提出场景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关联性认知、人物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引导性认知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指向性认知,... 本文将儿童地图绘本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进行解析,并探讨设计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提出场景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关联性认知、人物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引导性认知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指向性认知,这三个培养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设计叙事手法,为儿童绘本中地图叙事研究拓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地图 空间认知能力 叙事性设计 设计叙事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叙事性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梦月 田治国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102-104,共3页
为推进叙事性景观的设计应用,梳理了叙事性景观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分析各类园林植物的特点和实际表现确定其配置形式,这对于提升叙事性景观中植物配置效果及提升环境整体美观性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叙事性景观 植物景观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叙事性乡村风貌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19
作者 薛彦芳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5期225-227,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乡村风貌提升的关注点,明确了乡村风貌叙事性设计特点,阐述了乡村风貌的叙事受众分类、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叙事媒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生活样态营造上的呈现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序列构造上的串联式叙事...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乡村风貌提升的关注点,明确了乡村风貌叙事性设计特点,阐述了乡村风貌的叙事受众分类、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叙事媒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生活样态营造上的呈现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序列构造上的串联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与人交互上的留白式叙事策略。通过探讨叙事性设计策略下乡村风貌提升对“人”的影响,进一步得出叙事性乡村风貌提升设计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旨在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风貌 叙事性 物质形态 叙事媒介 叙事策略 生活样态 串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叙事”公园——蓝线公园
20
作者 陈卓谧(翻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蓝线公园位于韩国釜山,是一座城市线性公园,沿东海岸延伸约5 km,是东海岸的废弃铁路重建工程的一部分。Migliore+Servetto建筑事务所受托负责该项目的艺术指导和人行道景观、视觉识别系统和方向引导的设计,从多个层面恢复居民和被遗弃... 蓝线公园位于韩国釜山,是一座城市线性公园,沿东海岸延伸约5 km,是东海岸的废弃铁路重建工程的一部分。Migliore+Servetto建筑事务所受托负责该项目的艺术指导和人行道景观、视觉识别系统和方向引导的设计,从多个层面恢复居民和被遗弃的海岸地区之间的关系。该项目为城市重建了一个自然的、可供娱乐的叙事性空间,并通过景观装置丰富了空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务所 空间体验 重建工程 视觉识别系统 废弃铁路 人行道景观 韩国釜山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