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环境中动态叙事声音对用户注意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丹萍 程明智 +2 位作者 韩帅 刘冬琪 刘龙 《电声技术》 2025年第1期90-92,99,共4页
虚拟现实环境中,由于虚拟场景显示大于人类视野范围,用户可能会错过视野之外的相关叙事元素。将叙事声音按照发出声音的物体是否发生整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分为动态叙事声音和静态叙事声音。选择了无声音场景、添加静态叙事声音的场景、... 虚拟现实环境中,由于虚拟场景显示大于人类视野范围,用户可能会错过视野之外的相关叙事元素。将叙事声音按照发出声音的物体是否发生整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分为动态叙事声音和静态叙事声音。选择了无声音场景、添加静态叙事声音的场景、添加动态叙事声音的场景这3种环境,形成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类型声音对用户注意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动态叙事声音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用户注意力,提升沉浸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动态叙事声音 沉浸感 声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果·爱》——一次对于电影叙事声音的成功尝试 被引量:3
2
作者 樊义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如果·爱》包含了四重叙事声音,在电影叙事的技巧如叙事声音的角度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叙事声音 四重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的权威——《灵感女孩》中叙事声音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瑜 《海外英语》 2017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灵感女孩》中,通过把奥利维亚和邝的两个叙事声音分别置于公开和隐蔽叙事层上,谭恩美在表面上以奥利维亚的"女性化"声音迎合了男性社会对"女性化"的定义,但实际上又用邝的"男性化"声音推翻了女性身上... 《灵感女孩》中,通过把奥利维亚和邝的两个叙事声音分别置于公开和隐蔽叙事层上,谭恩美在表面上以奥利维亚的"女性化"声音迎合了男性社会对"女性化"的定义,但实际上又用邝的"男性化"声音推翻了女性身上沉重的压迫。通过书写和倡导女性发声打破"失语",谭恩美成功地在男权社会中重建了失落的女性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声音 公开叙事 隐蔽叙事 打破“失语” 讲故事 魔幻现实主义 重建女性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惠》中的多重叙事声音研究
4
作者 张春梅 黄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7-130,共4页
莫里森通过其又一力作《恩惠》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大陆定居故事,多种叙事声音相互补充、拼接交错,将"伟大神话"下被隐藏与遗忘的种族、性别和阶级复杂性一并展现出来。
关键词 新大陆定居 叙事声音 恩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评论特稿修辞叙事声音比较研究
5
作者 鞠玉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7-90,112,F0003,共16页
基于修辞叙事理论并以转述言语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发表于《中国日报》的新闻评论特稿的修辞叙事声音,以此探究二语写作者在此类体裁写作中的声音特点。研究发现,两组作者均具有引入外界声音的意识,都试图通过转述... 基于修辞叙事理论并以转述言语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发表于《中国日报》的新闻评论特稿的修辞叙事声音,以此探究二语写作者在此类体裁写作中的声音特点。研究发现,两组作者均具有引入外界声音的意识,都试图通过转述言语来加强自己的修辞叙事;中国作者构建文本的修辞叙事多声性意识不够强烈,语篇的对话性、互动性、互文性、评价性和论辩性程度不够高,修辞叙事声音的多元性构建特征不够明显;产生共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体裁共同的语用修辞特征,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西不同的文化和修辞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特稿 修辞叙事声音 转述言语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双重叙事声音
6
作者 刘利娟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0期23-24,共2页
《爱,是不能忘记的》在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式叙述者的双重叙事声音。作者安排第一人称回顾型叙事者将自己的话语融入“我”的思考轨迹之中,而母亲与老干部的精神上的爱恋作为主要故事情节部分,则在女儿“我”和笔记本上母亲不在... 《爱,是不能忘记的》在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式叙述者的双重叙事声音。作者安排第一人称回顾型叙事者将自己的话语融入“我”的思考轨迹之中,而母亲与老干部的精神上的爱恋作为主要故事情节部分,则在女儿“我”和笔记本上母亲不在场的叙事声音共同完成,其本质是第一人称叙事者“我”(珊珊)与隐含作者间的潜在对话关系,为文本增添了一种复调的美。同时,作为女性“成长”主题的短篇小说,叙事者的双重叙事声音建构以女性视角探讨了女性的真实存在及对“自我”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是不能忘记的》 双重叙事声音 复调审美 儿童视角 女性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叙事声音的研究
7
作者 黄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21期58-59,共2页
新闻叙事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人物为核心,运用多个叙事主体现身、变换多样的叙事视角的方式,从迷雾之中寻找真相,立体多维地展现了事件的原貌。以《局面》的叙事声音的探究为例,对新闻类短视频的由量向质、由浅入深的发展以及接下来的研... 新闻叙事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人物为核心,运用多个叙事主体现身、变换多样的叙事视角的方式,从迷雾之中寻找真相,立体多维地展现了事件的原貌。以《局面》的叙事声音的探究为例,对新闻类短视频的由量向质、由浅入深的发展以及接下来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类短视频 深度报道 叙事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声音元素叙事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宇 田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7期87-90,共4页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同瑰丽的音符,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叙事角色。贾樟柯是当代中国导演的杰出代表,在他的电影创作实践中,声音元素作为叙事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声方面:贾樟柯运用方...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同瑰丽的音符,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叙事角色。贾樟柯是当代中国导演的杰出代表,在他的电影创作实践中,声音元素作为叙事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声方面:贾樟柯运用方言对话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在音乐方面:贾樟柯注重使用流行音乐营造电影的情感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音效方面:贾樟柯选用特殊“噪音”暗示了后续情节发展、引导了观众的情感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声音元素 声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像叙事的声音、距离与认同——对2004年电影叙事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林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1,共6页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我国电影出现了《十面埋伏》、《天下无贼》以及《可可西里》等佳作。从叙事上说,《天下无贼》显示出对观众的尊重,在实现人物身份的认同方面较为出色;《十面埋伏》重视“看什么”的叙事本文,而忽视了“谁”在看...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我国电影出现了《十面埋伏》、《天下无贼》以及《可可西里》等佳作。从叙事上说,《天下无贼》显示出对观众的尊重,在实现人物身份的认同方面较为出色;《十面埋伏》重视“看什么”的叙事本文,而忽视了“谁”在看的视点合理性,因而导致一系列的叙事缺陷;而陆川的《西西可里》则以文艺片的模式表达一个主旋律的题材,在叙事上暴露的问题更多。它尽管用低调的叙事声音完成了英雄人物的塑造,但不经意流露出的对叙事声音道德的潜在不满以及充满古典的自然观,又削弱了题材的主旋律色彩(来自文明世界的援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声音 叙事距离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篇小说叙事中的声音问题──兼谈《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风格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9,38,共7页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长篇小说 小说叙事 声音问题 叙事声音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余华 巴赫金 自我意识 简朴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的声音叙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6,共2页
长镜头、小人物、纪实性、开放的结尾、放大的声音是贾樟柯影片的特色,而声音的运用又是其迥异于其他导演之处,声音元素在贾樟柯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声音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用声音来叙事、抒情表意、表现时间和人物情感状态的各种变... 长镜头、小人物、纪实性、开放的结尾、放大的声音是贾樟柯影片的特色,而声音的运用又是其迥异于其他导演之处,声音元素在贾樟柯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声音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用声音来叙事、抒情表意、表现时间和人物情感状态的各种变化。本文通过对贾樟柯十年的电影创作来分析其影片的声音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声音元素 声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聆听叙事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关键时刻》英文文本的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鹃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关键时刻》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声音"和叙述话语何以作为叙事的组成部分在叙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探讨"声音"和叙述话语以特定谈话和叙述的方式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和相关的...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关键时刻》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声音"和叙述话语何以作为叙事的组成部分在叙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探讨"声音"和叙述话语以特定谈话和叙述的方式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和相关的价值意义,并关注文中的语言技巧。试图表明参与叙事进程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故事叙事的独特性和语言中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中的“声音 叙述话语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论声音与叙事空间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瑾珂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2期162-164,共3页
本研究从叙事空间的角度分析了声音在动画短片《逃离》中的作用。这部作品的叙事具有用声音表达背景空间设计的特征,并且声音是建构和理解作品叙事空间的重要因素。通过背景音乐和音效之间的区别来表示出现在作品中的大于画面空间的范围... 本研究从叙事空间的角度分析了声音在动画短片《逃离》中的作用。这部作品的叙事具有用声音表达背景空间设计的特征,并且声音是建构和理解作品叙事空间的重要因素。通过背景音乐和音效之间的区别来表示出现在作品中的大于画面空间的范围,并且利用可听见的声音来呈现画面上不可见的背景空间。叙事性声音和非叙事性声音的转换还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使性质不同的空间建立起叙事的内在联系。另外,声音还成为真实空间和假想空间的界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片 声音分析 叙事空间 叙事声音 叙事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视听”关系中的声音叙事——以《百鸟朝凤》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银慧军 《现代电影技术》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电影作为一门跨媒介、跨艺术体裁的现代综合视听艺术形式,集合了语言、视觉、听觉等多元媒介表现方式,声音作为其中核心表现元素之一,是整个艺术结构的有机组成成分,它与画面形成不同运作关系的组合,共同作用于电影的叙事结构。本文以... 电影作为一门跨媒介、跨艺术体裁的现代综合视听艺术形式,集合了语言、视觉、听觉等多元媒介表现方式,声音作为其中核心表现元素之一,是整个艺术结构的有机组成成分,它与画面形成不同运作关系的组合,共同作用于电影的叙事结构。本文以电影《百鸟朝凤》中的情节选段为例,从"视听关系"出发,综合电影中的声音素材组合、音乐语义功能、音画构成关系等多元视听媒介表现手段,以"声音叙事"的角度对选段进行实例分析,从剧作情节、主题立意、人物刻画等电影要素,探索电影艺术中声音独特的叙事表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关系 声音叙事 音乐语义功能 视听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电影声音叙事的美学与文化论(1978—2018)
15
作者 徐广飞 胡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7-19,共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状貌渐次好转,其内在的文化表达、美学建构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制作样式皆有明显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在于视觉上图像信息的丰富传达,更在于听觉上对声音叙事的多维探讨。本文以我国艺术电影为考察对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状貌渐次好转,其内在的文化表达、美学建构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制作样式皆有明显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在于视觉上图像信息的丰富传达,更在于听觉上对声音叙事的多维探讨。本文以我国艺术电影为考察对象,着重探讨声音叙事从“扁平化”到“立体化”再到“全景环绕”的美学历程,以及由“大文化”向“小文化”、“言语体”到“语境体”转变的文化形态。这种转变不仅是电影技术进步带来的外在驱动,更重要的是电影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艺术电影 声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情感的建构:电影《奥本海默》声音设计研究
16
作者 张靖博 詹新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奥本海默》作为一部传记片,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一位科学家身上,通过理论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的一生,来探讨科技、道德和人性的复杂交织。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往的影片一样,声音设计... 《奥本海默》作为一部传记片,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一位科学家身上,通过理论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的一生,来探讨科技、道德和人性的复杂交织。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往的影片一样,声音设计在整部影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再现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视听化表达是本片声音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音效设计和声音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影片声音制作亮点的具体分析,研析其声音设计的技术特点与创新性,探讨声音的合理运用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本海默》 诺兰 声音设计 声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声音叙事功能探究——以《死囚越狱》为例
17
作者 刘婉宁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语言、音响、音乐作为构成声音的三要素在电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以电影《死囚越狱》为研究对象,以声音为切入点,全面分析语言、音响、音乐在电影叙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究电影声音叙事的独特艺术价值。
关键词 声音叙事 电影语言 音响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满江红》的共情叙事研究
18
作者 孙韫琦 龚芳敏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3期60-62,92,共4页
共情是指理解他人并且能感受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共情传播对文化产品突破民族、文化阻隔,最终形成情感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电影《满江红》,通过悬疑喜剧化的情节,丰富的视听语言和深沉的家国主题使观众产生强... 共情是指理解他人并且能感受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共情传播对文化产品突破民族、文化阻隔,最终形成情感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电影《满江红》,通过悬疑喜剧化的情节,丰富的视听语言和深沉的家国主题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让他们通过观影,建构起集体记忆,获得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从共情类型、影视叙事呈现两个维度来分析《满江红》的共情传播,以期为从事新主流电影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一点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满江红》 中华民族 蒙太奇叙事 声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声音设计之声景的叙事策略研究——以影片《地心引力》为例
19
作者 魏子凌 《影视制作》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伴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声音早已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仅是电影讲好故事的重要要素,更是电影意义实现的必要手段。如今,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的手段也更多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声音设计。本文旨在结合影... 伴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声音早已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仅是电影讲好故事的重要要素,更是电影意义实现的必要手段。如今,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的手段也更多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声音设计。本文旨在结合影片《地心引力》,分析其在声景设计这个角度下的亮点,探究声景对影片叙事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地心引力》 声音设计 声景 声音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深处看,生活远非“如此”──从《达洛卫夫人》的叙事策略看伍尔夫的心理真实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牟方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7,共5页
伍尔夫一直主张小说家应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世界,反应人物内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同时,为了把握人物的心理真实,伍尔夫主张小说家可以自由地试验探索,以寻求合适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通过对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一... 伍尔夫一直主张小说家应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世界,反应人物内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同时,为了把握人物的心理真实,伍尔夫主张小说家可以自由地试验探索,以寻求合适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通过对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一系列形式技巧和叙事特色的分析,证明伍尔夫正是通过这些叙事策略的正确运用,最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成功地表达了她"心理真实"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真实 叙事时间 叙事聚焦 叙事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