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中西为大家”──康有为的国画变革观 被引量:4
1
作者 江滢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国画的变革,期望在新的时代出现新的绘画形式、新的创造者。他的国画变革观形成于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着眼于变革创新的精神,与其变法思想紧密相联,反映出当时有代表性的西洋观,表现出一种较开放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中国画 西洋画 变革观 创新 文化心态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观的变革与课程教学创新
2
作者 郝和平 桑新民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7,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突破引发了知识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深刻变革。借鉴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CCR)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新框架,整合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TfU)项目,探索AI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超越工业文明“三中心”模式的创新之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突破引发了知识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深刻变革。借鉴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CCR)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新框架,整合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TfU)项目,探索AI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超越工业文明“三中心”模式的创新之路。以人工智能课程创新为突破口,在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共创共享高质量、多种类型的智能体和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尤其是人机共创的优秀课程案例库,推动中小学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和人文化建设,培养师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辨真伪、明善恶、识美丑的能力,有效防范AI风险,开创中小学课程教学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变革 课程再设计 教育智能体 为理解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企业新的内部营销: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观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建明 彭星闾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5,共5页
21世纪企业新的内部营销,我们称之为内部营销的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观。很多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虽在进行内部营销,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一般化的培训、沟通、激励等手段的应用。实际上,这仍然是将员工看成一个无差异的整体,实行的是大规... 21世纪企业新的内部营销,我们称之为内部营销的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观。很多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虽在进行内部营销,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一般化的培训、沟通、激励等手段的应用。实际上,这仍然是将员工看成一个无差异的整体,实行的是大规模营销策略,缺乏对内部市场的细分以及差异化的内部营销组合策略。21世纪企业新的内部营销需要首先细分内部市场,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内部营销实施组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营销 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 行为细分 营销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劳动观的变革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贾丽民 马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劳动概念,继承了黑格尔劳动概念中的合理成分,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劳动观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和超越。马... 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劳动概念,继承了黑格尔劳动概念中的合理成分,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劳动观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和超越。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劳动观的变革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基本内涵,同时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正是新时代与劳动、与劳动人民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强大的生命力,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飞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变革 实践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法修改:观念革新与共识凝练 被引量:4
5
作者 章志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36,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总体上的趋于保守,折射出时下修法热议背后的隐忧。为了增进修法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应当超越技术之争,揭示修法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寻求相应的消解之道。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嬗变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总体上的趋于保守,折射出时下修法热议背后的隐忧。为了增进修法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应当超越技术之争,揭示修法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寻求相应的消解之道。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嬗变的历史进程和面临的转型社会背景上看,需要坚持一种修法的变革观;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上看,需要倡导一种修法的整体观;从行政诉讼本土问题破解的域外智识来源上看,需要推崇一种修法的开放观。经由多元主体之间平等、全面而有效的论辩,行政诉讼法修改有望获得最低限度的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变革观 整体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价值性”批判到“前提性”批判——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语境下的马克思生态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建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变革 哲学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原理——基于知识与方法共在的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克志 张良 李小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6,共7页
深度学习作为指向素养培育的学习理念与方式变革的标识,如何理解深度学习之“深”是素养培育的原理性命题。方法是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视角,但仅以方法视角理解学习极易陷入工具化、形式化、技能化等方法主义误区,造成轻视知识、窄化深... 深度学习作为指向素养培育的学习理念与方式变革的标识,如何理解深度学习之“深”是素养培育的原理性命题。方法是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视角,但仅以方法视角理解学习极易陷入工具化、形式化、技能化等方法主义误区,造成轻视知识、窄化深度学习内涵进而难以培育素养的困境。从知识观变革的视角来看,深度学习之深内蕴于知识由静态实体到问题解决工具的角色嬗变、学科事实到学科观念的价值转向、个人识记到社会建构的学习变革。这一视角有助于走出方法主义误区,释放知识的育人价值、拓展深度学习的理解维度并重建知识与学习的深度关系。探究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原理即在于知识与方法的共在,秉持知识结构与知识建构统一的知识观,建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共在的方法观,践行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资的知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素养 方法主义 知识变革 知识与方法共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海本体思维方式批判思想研究--基于《哲学的憧憬》的解析
8
作者 邹诗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8,共12页
本文通过《哲学的憧憬》解析高清海有关本体思维方式及其批判思想。从《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到《哲学的憧憬》,意味着将主体自我意识遭受的束缚归于本体论的批判性解读中并予以解除。《哲学的憧憬》将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为现实实践、教... 本文通过《哲学的憧憬》解析高清海有关本体思维方式及其批判思想。从《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到《哲学的憧憬》,意味着将主体自我意识遭受的束缚归于本体论的批判性解读中并予以解除。《哲学的憧憬》将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为现实实践、教科书以及本体论哲学三种语境及其症候,并着眼于本体论哲学批判,其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本体论哲学看成是"物"与"物"的关系模式,揭示物质本体论及其实体主义本质,进而把握本体思维方式批判何以必然导向马克思哲学所主张的人本学思维方式及其实践观变革。高清海批判的物质实体,并不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或本体,他通过重新规定本质与实体,让本体论哲学从属于本体思维方式批判。高清海讲的实体,是一种以抽象的概念规定现实世界并具有本质主义症候的实体,是其本体思维方式的概念支撑,本体思维方式也表现为实体的思维方式。但如何突破本体、实体与存在的牵制,进而在生存论的意义上定位实践主体以及类主体,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思维方式 本体论哲学 形而上学 马克思哲学 实践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与重建——基于《巴黎手稿》的解读
9
作者 刘祥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9,共7页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辩证地批判了同样认识到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处境,并提出了各种重建方案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由此将以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为中介、以"社会"作为弥合现代性的内在分裂...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辩证地批判了同样认识到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处境,并提出了各种重建方案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由此将以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为中介、以"社会"作为弥合现代性的内在分裂的共同体和以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哲学共产主义"指认为现代性的重建方案,实现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现代性思潮的批判与超越。这一方案的终极旨归、阶级立场和实践向度充分表明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内在批判者的特质,从而既与抽象的人道主义立场,又与启蒙现代性的抽象立场划界开来,凸显出马克思政治观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手稿》 政治现代性批判 哲学共产主义 政治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