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流形正则和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被引量:3
1
作者 侯榆青 张文元 +2 位作者 王晓东 贺小伟 曹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92-2604,共13页
为改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重建结果,本文采用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进行光源重建,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能同时利用重建光源聚集性和稀疏性的先验信息。为有效求解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本文通过重新推导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 为改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重建结果,本文采用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进行光源重建,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能同时利用重建光源聚集性和稀疏性的先验信息。为有效求解该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本文通过重新推导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为加快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的速度,本文在光源重建过程中采用了热启动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范数模型,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将重建结果的对比噪声比从6.45提升至9.18。另外,相比没有采用热启动策略,采用热启动策略的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算法求解联合稀疏-流形正则模型的时间从101.84 s减至50.10 s。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光源目标重建的精度和速度,取得了更优的重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形正则 热启动策略 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源重构的信道均衡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正华 周孟琳 +1 位作者 陈阳 诸燕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89-2493,共5页
针对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均衡存在噪声放大和错误传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均衡算法。将可稀疏表示的信源序列通过信道的过程看作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利用重构算法恢复稀疏信号,实现均衡;采用基追踪降噪作为重构算法... 针对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均衡存在噪声放大和错误传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均衡算法。将可稀疏表示的信源序列通过信道的过程看作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利用重构算法恢复稀疏信号,实现均衡;采用基追踪降噪作为重构算法,使得在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条件中也能准确地重构出信源序列,选用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简化该最优化问题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具有与传统的线性横向均衡和判决反馈均衡相似的鲁棒性和更好的均衡性能,随着信道条件恶劣程度的加深均衡性能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 压缩感知 重构算法 基追踪降噪 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稀疏多径信道的自适应均衡算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孟琳 陈阳 马正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针对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在稀疏多径信道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追踪降噪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该算法利用稀疏多径信道下均衡器权值的稀疏性,将自适应均衡器的训练过程看作压缩感知理论中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并利... 针对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在稀疏多径信道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追踪降噪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该算法利用稀疏多径信道下均衡器权值的稀疏性,将自适应均衡器的训练过程看作压缩感知理论中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并利用重构算法直接对稀疏权值进行求解,解决了迭代参数设置和收敛慢的问题。采用基追踪降噪作为重构算法并选用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对该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既提高了权值的重构精度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和较少的训练序列达到更优性能,这对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多径信道 自适应均衡 压缩感知 基追踪降噪 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OFDM系统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道估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新荣 朱卫平 孟庆民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5-251,共7页
为了提高MIMO-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及减少导频子载波的数目,利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冲激响应在时域具有稀疏性的先验信息,将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框架里受到噪声干扰的复数信号重构,提出了分别基于稀疏度... 为了提高MIMO-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及减少导频子载波的数目,利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冲激响应在时域具有稀疏性的先验信息,将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框架里受到噪声干扰的复数信号重构,提出了分别基于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SAMP)和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sparse reconstruction by separable approximation,SRSA)的两种MIMO-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最小二乘法的信道估计相比,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能获得相等的估计性能,且这两种方法不必将信道的稀疏度作为先验知识,也能减少40%的导频子载波.在估计准确度方面,基于SAMP的方法优于采用SRSA的方法,前者的MSE和BER性能更接近Cramer-Rao界:但在算法参数设置方面,后者比前者在实际应用中更容易准确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信道估计 自适应匹配追踪 变量分离稀疏重构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