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工艺的历史变迁与创新路径——以南京绒花为例
1
作者 陈心宇 《天工》 2025年第7期44-47,共4页
南京绒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形态优雅,被视为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审美风尚,对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尝试从公共民俗学理论... 南京绒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形态优雅,被视为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审美风尚,对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尝试从公共民俗学理论视角对南京绒花的历史发展和创新应用进行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试图找寻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变迁的原因,深入挖掘其内在文化蕴意,进而提出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绒花 传统工艺 公共民俗学 历史变迁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说:大安老坎子码头的历史变迁
2
作者 周春紫 《兰台内外》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利呼勒山麓,为季节性通航河流,自北向南,一路千里,到大安台地,因地势折转东南而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老坎子。自古以来,老坎子就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天然码头,为少数豪绅巨贾经商营货之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利呼勒山麓,为季节性通航河流,自北向南,一路千里,到大安台地,因地势折转东南而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老坎子。自古以来,老坎子就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天然码头,为少数豪绅巨贾经商营货之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路沿嫩江水运通道上行,可达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沿嫩江水运通道下行可通往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各地,抵达俄罗斯伯力港,并可通过尼古拉耶夫斯克港(庙街)直接进入日本海,打开了中国、俄罗斯、日本三国江海联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河流 黄金水道 江海联运 乌苏里江 水运通道 俄罗斯 码头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演奏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晨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88-91,共4页
本论文探讨了钢琴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演奏艺术的影响。通过梳理钢琴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可以观察到音色优化和声音表达的提高,钢琴制造技术和演奏风格的不断转变,以及钢琴制造技术的进步对作曲和演奏的相互促进。钢... 本论文探讨了钢琴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演奏艺术的影响。通过梳理钢琴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可以观察到音色优化和声音表达的提高,钢琴制造技术和演奏风格的不断转变,以及钢琴制造技术的进步对作曲和演奏的相互促进。钢琴制作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不仅赋予了钢琴更丰富的音色和表现能力,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促进了作曲和演奏领域的创新。然而,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在技术和理念上不断创新和改革。通过对钢琴制造技术的过去和未来进行全面地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钢琴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制造技术发展 历史变迁 音色与表现力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章会馆的历史变迁与多元化发展
4
作者 李刚 张苗苗 乔晓阳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豫章会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经济往来、文化生活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再到衰落退场的全过程。最早,豫章会馆于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建立,后在人口迁徙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清代达到鼎盛,在此期间豫章会馆... 豫章会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经济往来、文化生活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再到衰落退场的全过程。最早,豫章会馆于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建立,后在人口迁徙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清代达到鼎盛,在此期间豫章会馆的兴建地点、类型以及职能作用等大放异彩,但受到外来资本入侵、战火连天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1950年前后,豫章会馆彻底在历史舞台上褪色并湮灭。现如今承平盛世,豫章会馆可向文教类公共建筑、商业娱乐类建筑以及重新回归祠庙类建筑等几个方面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会馆 历史变迁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茶叶产地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杜茜雅 刘馨秋 卢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06,共13页
中国古代茶叶的生产、贸易,以及茶文化传播主要在长江流域展开。研究长江流域茶叶种植区域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茶叶历史地理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基于古籍文献,尤其是方志资料的梳理,结合现代学者对各历史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 中国古代茶叶的生产、贸易,以及茶文化传播主要在长江流域展开。研究长江流域茶叶种植区域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茶叶历史地理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基于古籍文献,尤其是方志资料的梳理,结合现代学者对各历史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详细整理了茶叶产区在长江流域的历史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并运用ArcGIS技术绘制了各阶段茶叶产区的分布图,总结长江流域茶叶产区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同时,尝试分析各阶段影响茶叶产区分布的突出因素,揭示茶叶历史、地理发展的关键特征,为深入了解中国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茶叶产地 历史变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纳斯湖畔的天籁之音——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苏尔”乐器的历史文化变迁
6
作者 樊祥坤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81-83,共3页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畔,生活着一个古老又神秘的群体——图瓦人,他们有一种独特的乐器叫“苏尔”,“苏尔”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有研究表明,“苏尔”乐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一种叫作“胡笳”的乐器,中国古琴名曲《胡笳十...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畔,生活着一个古老又神秘的群体——图瓦人,他们有一种独特的乐器叫“苏尔”,“苏尔”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有研究表明,“苏尔”乐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一种叫作“胡笳”的乐器,中国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表明胡笳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而“苏尔”很可能就是目前存在的形式之一。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曾与蒙古族一样会使用马头琴等蒙古族乐器,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让“苏尔”乐器几乎成为图瓦人唯一传承下来的民族乐器,由于学习难度较大等原因,“苏尔”成为濒临失传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乐器的制作、演奏以及独特的音色和音乐形态等都具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本文将围绕以上几点,对“苏尔”乐器及其历史文化变迁做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瓦人 苏尔 历史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评《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历史变迁》
7
作者 张茸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9-I0009,共1页
黄河流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在我国旅游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将传承、弘扬、合理开发黄河旅游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加以推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价值、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 黄河流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在我国旅游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将传承、弘扬、合理开发黄河旅游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加以推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价值、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历史变迁》一书主要针对黄河流域的旅游文化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专题研究,在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变迁为主线、黄河旅游文化为基本路径展开综合探讨,对拓展旅游文化内涵、传承优秀黄河旅游文化,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 黄河流域 旅游文化内涵 基本路径 文化旅游带 历史变迁 合理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变迁及现状特征研究
8
作者 龙杰 文静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衡阳作为湖南的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是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衡阳工业遗产面临保护和利用的困境。文章通过梳理衡阳工业历史发展脉络,调查研究衡阳工业遗产存续现... 衡阳作为湖南的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是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衡阳工业遗产面临保护和利用的困境。文章通过梳理衡阳工业历史发展脉络,调查研究衡阳工业遗产存续现状,分析衡阳工业遗产区域分布、遗产风貌、保存情况及保护等级的现状特征,旨在为衡阳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 近现代工业遗产 历史变迁 现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历史变迁
9
作者 赵曾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2期59-63,共5页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6度设防到7度设防逐步提高的过程。文章全面梳理上海市各时期建筑建造时需参考的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设计标准,将各版本抗震设计规范设防水准分为3个阶段,即单一水准设防阶段、三水准设防阶段和三水准...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6度设防到7度设防逐步提高的过程。文章全面梳理上海市各时期建筑建造时需参考的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设计标准,将各版本抗震设计规范设防水准分为3个阶段,即单一水准设防阶段、三水准设防阶段和三水准+性能化设防阶段;同时对其中的地震动参数主要是动力系数β、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_(max)、特征周期T_(g)的取值变化进行比较汇总,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上海市既有房屋的改建、改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标准 既有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动参数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润中华 绵延不息--追寻以玉贯穿的中华文明,记录历史变迁的足迹
10
作者 刘春明 《中国黄金珠宝》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当我们步人历史的长河,去体验和感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便不得不提及“玉”。在中华文明浩然如烟的历史长河中,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史完美融合、绵延流转8000年,贯穿始终从未中断。... 当我们步人历史的长河,去体验和感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便不得不提及“玉”。在中华文明浩然如烟的历史长河中,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史完美融合、绵延流转8000年,贯穿始终从未中断。季羡林先生曾言,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史 季羡林先生 历史变迁 中华文化 贯穿始终 绵延 完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历史风貌考
11
作者 张楠 王子任 蓝锡坚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5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戈登堂作为天津原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楼,是英租界的政权中心,在租界诸多建筑中地位殊为重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主体建筑被拆除,相关资料也未做保留,公众难以获取其信息。如今,天津海河南岸重建版以及一些网络图文中的矛盾信息,造成了... 戈登堂作为天津原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楼,是英租界的政权中心,在租界诸多建筑中地位殊为重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主体建筑被拆除,相关资料也未做保留,公众难以获取其信息。如今,天津海河南岸重建版以及一些网络图文中的矛盾信息,造成了戈登堂在公众印象中的差异。本文对国内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并结合海外档案中的记录,对戈登堂的历史变迁结构、形制与建筑风貌进行重新还原,解析其近百年间的发展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登堂 公众印象 历史变迁 建筑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基础的中学历史学习方法
12
作者 赵正林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5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学习有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因此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与当下紧密相连,尤其和政治深度交融。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洞察...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学习有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因此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与当下紧密相连,尤其和政治深度交融。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洞察政治本质、明晰政治发展脉络,还能领悟政治智慧,把握时代脉搏。下面笔者从以史鉴政、历史变迁、古今对照、史政结合等方面,探讨切实有效的中学历史学习方法,助力同学们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深化对历史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学习 历史知识 汲取智慧 历史与政治关系 以史鉴政 历史变迁 史政结合 洞察政治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基于刘仙洲先生《手摇纺车图》的考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强 李斌 杨小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1-46,共6页
基于刘仙洲先生所藏的汉代壁画临摹画《手摇纺车图》,考察该图的出处、图中纺妇的坐姿和发式、中国古代曲柄装置的发展史,质疑其真实性;同时,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变迁进行再审视,以期厘清一些观点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种种误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刘仙洲 手摇纺车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进化博弈论解释 被引量:21
14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促使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由城乡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历史变迁 进化博弈论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婧 朱承亮 安立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7-182,共16页
低碳转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同时包含"稳增长"、"低能耗"、"低排放"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基于1985—2010年全... 低碳转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同时包含"稳增长"、"低能耗"、"低排放"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基于1985—2010年全国27个省份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DF的ML生产率指数和增长核算法,对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因素会高估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对我国低碳转型绩效做出较为乐观判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且受制度因素水平效应影响,考察期内GTFP增长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平稳"的时间趋势特征;GTFP是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之一,考察期内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明显,受边际转型成本影响近年来有趋缓回落趋势,我国仍属于资本和能源双重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地区差异明显,部分欠发达省份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转型绩效,但这种地区差距具有相对稳定性,仅在两次危机期间表现出了较大波动。暂且撇开关于低碳模式"阴谋论"还是"双赢论"争论对错不说,在本文中我们确实捕捉到了我国低碳转型绩效明显的信息。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低碳转型任重而道远,但艰难与希望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发展方式 历史变迁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的历史变迁和面积河长特征数据的沿革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秀华 吕文星 +1 位作者 高源 常远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追寻黄河面积和河长的历史沿革时发现,黄河有历史记载以来的2 000多a间,很难找到黄河面积和河长等特征数据。通过查阅清朝至中华民国的相关资料,参考黄河的历史变迁,发现由于黄河的水系、流域边界经常变化,加之当时测量技术的限制,因... 在追寻黄河面积和河长的历史沿革时发现,黄河有历史记载以来的2 000多a间,很难找到黄河面积和河长等特征数据。通过查阅清朝至中华民国的相关资料,参考黄河的历史变迁,发现由于黄河的水系、流域边界经常变化,加之当时测量技术的限制,因此黄河流域面积、河长等特征概念和特征数据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个时期的黄河集水面积和河长特征值的历史沿革情况,最新的河湖普查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集水面积约为813 122 km^2,黄河干流河长约5 687 km;黄河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河流有4 157条,水面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14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革 面积 河长 历史变迁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生态历史变迁考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米学芹 周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13-2315,共3页
在梳理巢湖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并且论述了巢湖成湖的历史年代、与长江的辩证关系、巢湖名称与当地人文活动的关系,进而提出退边还湖、吸纳长江洪水养湖的思考。
关键词 巢湖 历史变迁 成因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云凤 闫志利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2-56,共5页
1949年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到收费、从补贴到近于回归免费等政策变迁历程,政府投资层级逐渐下移,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体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中职教育投资表现出政府投入总量不足、比例偏低以及不同区域间投入不平衡... 1949年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到收费、从补贴到近于回归免费等政策变迁历程,政府投资层级逐渐下移,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体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中职教育投资表现出政府投入总量不足、比例偏低以及不同区域间投入不平衡等现象,以及社会投入规模较小、个人投资热情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投资体制,需要提升政府投入级别,扩大政府投入总量,积极鼓励和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中职教育,并适度减免中职教育学习者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投资体制 历史变迁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与变迁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凤龙 马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1,共6页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赋予采茶戏民俗性和文化象征性内涵,进而推动该戏曲文化表演语境的动态转移与表演文本的形式扩充。当下,赣南采茶戏不能仅限于表面的、一元化的研究,更应从多维度出发,从历史文本与文化表象着手去探寻更加深层的语法逻辑结构,对其曲文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本质属性、族性问题给予更多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客家文化 传统构建 历史变迁 文化反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
20
作者 费佐兰 余志刚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共5页
粮食储备是供应需求的物质保障,也是对粮食资源有效调控的手段。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近现代(1840—1949年)和当代(1949年至今)的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内容整理。在此基础上,... 粮食储备是供应需求的物质保障,也是对粮食资源有效调控的手段。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近现代(1840—1949年)和当代(1949年至今)的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内容整理。在此基础上,从储备目的、储备类型、储备设施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粮食储备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备制度 历史变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