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与变质过程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能松 孙敏 +2 位作者 杨勇 刘嵘 王勤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介绍了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现代测试技术 ,强调了二维成分填图在当代成分环带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变化特征 ,将其划分为匀变连续型成分环带和突变间断型成分环带。匀变连续型环带形成受平衡生长控制 ;突... 介绍了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现代测试技术 ,强调了二维成分填图在当代成分环带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变化特征 ,将其划分为匀变连续型成分环带和突变间断型成分环带。匀变连续型环带形成受平衡生长控制 ;突变间断型成因复杂 ,其中的台阶型可与多期变质、变质条件大幅度改变、变质反应性质改变或深熔作用干扰等过程有关 ;脉冲型又可分生长型环带(剖面 )和扩散型环带 (剖面 ) ,后者是变质顶峰后石榴石与包体矿物反应导致石榴石某种成分的晶内扩散有关。东昆仑小庙岩群石榴石的岩相学、主量微量元素环带和稀土元素配分环带特征表明其是两期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微量元素成分环带 变质过程 石榴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凤华 苏尚国 +1 位作者 游振东 张泽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位于大别—苏鲁这条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上,孔内0~2000m的岩心中,各种榴辉岩占到50%以上。榴辉岩大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依据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绿辉石和石榴石的退变质程度,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可分为...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位于大别—苏鲁这条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上,孔内0~2000m的岩心中,各种榴辉岩占到50%以上。榴辉岩大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依据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绿辉石和石榴石的退变质程度,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可分为2个大阶段,4个亚阶段:第一大阶段(又分为轻微退变质、部分退变质)、第二大阶段(又分为退变质和强退变质)。总的退变质趋势是:石榴石逐渐被韭角闪石或黑云母+绿帘石替代;绿辉石逐渐被角闪石+钠长石后成合晶替代,硬玉(Jd)含量逐渐减少,并部分转化为霓辉石。榴辉岩在退变质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压条件为:峰期变质温度为697~831℃,压力3.0Gpa左右;部分退变质阶段温度为629~776℃,压力1.2~1.6Gpa;退变质阶段温度为550~650℃,压力0.5~0.7Gpa;强退变质阶段温度为300~400℃,压力0.30~0.35Gpa。综合岩石、矿物及形成温压条件等特征,推断榴辉岩的折返过程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是近等温降压的快速折返(榴辉岩在此期间经历了第一大阶段的退变质),第二大阶段是降温降压的缓慢抬升(榴辉岩继而经历了第二大阶段的退变质)。绿辉石的完全退变质,既是划分榴辉岩两大退变质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是区分两大折返阶段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退变质过程 折返过程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树沟榴闪岩中的石榴石和角闪石成分环带特征及岩石变质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勇 陈能松 +1 位作者 陆琦 周汉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1-412,共12页
陕西商南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周缘的榴闪岩中的石榴石和角闪石保存着良好的成分环带.这些成分环带及其矿物世代的成分变异表明,榴闪岩经历了区域绿片岩相和高压角闪榴辉岩相两期变质作用.高压变质作用的P-T趋势呈特征的发荚型轨迹... 陕西商南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周缘的榴闪岩中的石榴石和角闪石保存着良好的成分环带.这些成分环带及其矿物世代的成分变异表明,榴闪岩经历了区域绿片岩相和高压角闪榴辉岩相两期变质作用.高压变质作用的P-T趋势呈特征的发荚型轨迹,这种样式的P-T轨迹可为晋宁期间秦岭带局部存在板块构造体制提供重要的变质作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闪岩 石榴石 角闪石 成分环带 岩石变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牛奶变质过程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杰 于常青 +1 位作者 李家泽 阎吉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9-771,共3页
本文用激光诱导荧光 (LIF)方法对鲜牛奶和酸牛奶变质过程进行了荧光光谱研究 ,介绍了所用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测试方法 ,给出了变质过程的荧光光谱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
关键词 食品卫生 鲜牛奶 荧光光谱 食品检验 酸牛奶 变质过程 激光诱导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变质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贾英民 王玲 +3 位作者 马爱进 田益玲 孙纪录 桑亚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8,共3页
微生物是引起牛肉变质的主要因素。未包装肉在 4℃条件下冷藏 7d后变质 ,表面带菌量达 3.3× 10 8个·cm-2 ,内部为 6 .8× 10 7个·g-1。保藏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 ,革兰氏阳性球菌下降 ,革... 微生物是引起牛肉变质的主要因素。未包装肉在 4℃条件下冷藏 7d后变质 ,表面带菌量达 3.3× 10 8个·cm-2 ,内部为 6 .8× 10 7个·g-1。保藏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 ,革兰氏阳性球菌下降 ,革兰氏阳性杆菌基本不变 ,变质时菌系变得简单。普通真空包装在 4℃条件下保存 3周后带菌量内外分别为 1.7× 10 7个·cm-2 和 1.8× 10 7个·g-1。在保藏过程中革兰氏阳性杆菌比例上升 ,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过程 微生物区系 牛肉 保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孔兹岩系进变质过程矿物组合演化——来自锆石中矿物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福来 沈其韩 赵子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采用激光拉曼技术,确认内蒙古中南部孔兹岩系锆石中保存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蓝晶石+钾长石+石英+磷灰石,蓝晶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峰期阶段矿物组合夕线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夕线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磷灰石。表明孔兹岩系在变质... 采用激光拉曼技术,确认内蒙古中南部孔兹岩系锆石中保存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蓝晶石+钾长石+石英+磷灰石,蓝晶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峰期阶段矿物组合夕线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夕线石+石榴石+钾长石+石英+磷灰石。表明孔兹岩系在变质过程中矿物组合及相应的PT轨迹经历了自蓝晶石稳定区向夕线石稳定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 锆石 矿物包体 孔兹岩系 内蒙古 变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中心海域海冰特征、积雪及变质过程 被引量:5
7
作者 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6,共8页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海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海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性。海冰上覆积雪的积消过程表现为缓慢的积累和快速的消融,雪深空间分布与降水来源有极大的关系。遥感监测和雪层剖面观测证明北冰洋海冰上覆积雪无明显“年积累”大于“年消融”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海冰 积雪 雪层剖面 变质过程 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状食物的超声频谱分析(Ⅱ)──牛奶变质过程的定量实验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瑞科 魏忠仁 +1 位作者 吴俊林 高武军 《声学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应用软组织超声定征的频谱分析测衰减的方法对乳状液食物牛奶的变质过程进行了跟踪测量,得到了牛奶的超声频谱衰减与牛奶存放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关系直观地揭示出牛奶的整个变质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测量牛奶的超声谱衰减随... 本文应用软组织超声定征的频谱分析测衰减的方法对乳状液食物牛奶的变质过程进行了跟踪测量,得到了牛奶的超声频谱衰减与牛奶存放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关系直观地揭示出牛奶的整个变质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测量牛奶的超声谱衰减随着存放时间的变化,就可清楚地揭示出一定条件下牛奶的变质过程。同时,实验还证实,温度是对变质过程影响的最关键的因素,实验测得它对变质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完全相符。这些实验研究将为食品的无损检测,特别是乳液状食物的检测奠定了新的实验基础和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频谱分析 牛奶 变质过程 定量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与流体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顾连兴 杜建国 +3 位作者 翟建平 赵成浩 范建国 张文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7-287,共1页
根据矿物成分及其结构演变,将大别山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贫流体阶段、弱流体阶段和富流体阶段。贫流体阶段发生于榴辉岩相环境中,其主要作用是柯石英-石英和文石- 方解石等同质多象转变、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等的重结晶,以及... 根据矿物成分及其结构演变,将大别山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贫流体阶段、弱流体阶段和富流体阶段。贫流体阶段发生于榴辉岩相环境中,其主要作用是柯石英-石英和文石- 方解石等同质多象转变、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等的重结晶,以及绿辉石中硬玉和钠长石的固溶体出溶等。弱流体阶段发生于榴辉岩相退变质的晚期,含水矿物闪石、绿帘石和云母,以及钠长石等低压矿物大量形成之前,其标志是蓝晶石变斑晶和金红石脉的形成,以及浸染状金红石的富集成矿。富流体阶段始于低级角闪岩相退变质环境,并可能一直持续到近地表处。该阶段以出现大量含水和挥发份的矿物(如闪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黑云母、磷灰石和碳酸盐等)为特征。围绕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闪石次变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榴辉岩 退变质过程 流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林芝杂岩体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杰 张聪 +2 位作者 申婷婷 杨经绥 陈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8-1600,共13页
在拉萨地块林芝杂岩体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十字石、绿泥石、斜长石、钠云母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石榴角闪岩中石榴石核部富锰(Xsps=0.12~0.15)贫铁(Xalm=0.45~0.50)而石榴子石边部相对贫锰(Xsp... 在拉萨地块林芝杂岩体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十字石、绿泥石、斜长石、钠云母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石榴角闪岩中石榴石核部富锰(Xsps=0.12~0.15)贫铁(Xalm=0.45~0.50)而石榴子石边部相对贫锰(Xsps=0.01~0.03)富铁(Xalm=0.60~0.65),表明石榴子石的核部和边部分别形成于变质作用两个不同阶段。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升高而钙铝榴石降低,表现为进变质环带特征,这表明石榴子石核部形成于进变质过程。生长在不同的变质阶段的角闪石具有不同的成分特征,作为变质基性岩中罕见的富铝矿物,十字石的结构特征记录了不同变质阶段的信息,结合石榴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为相平衡模拟研究其P-T演化过程提供了可能。我们利用Perplex相图模拟软件在Mn-NCKMASHO体系中模拟出该石榴角闪岩的视剖面图,利用石榴子石边部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含量等值线确定出石榴角闪岩峰期温压为:610~630oC,12×105~13×105k Pa,对应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十字石和白云母。同时结合十字石保存的退变信息得到该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一个顺时针的变质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林芝杂岩 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 变质过程 相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大理岩中石榴辉石岩的退变质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志慧 唐哲民 +2 位作者 梁凤华 陈方远 张丽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大理岩中的退变质石榴辉石岩包裹体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主要由石榴子石与单斜辉石组成,幔部含有由细小角闪石与绿帘石组成的后成合晶以及颗粒较大的角闪石与单斜辉石,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分析以... 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大理岩中的退变质石榴辉石岩包裹体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主要由石榴子石与单斜辉石组成,幔部含有由细小角闪石与绿帘石组成的后成合晶以及颗粒较大的角闪石与单斜辉石,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分析以及矿物成分分析,认为这些后成合晶是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以及来自围岩的流体共同反应而产生,大颗粒的角闪石主要是由辉石转变而来的,在幔部这个转变并不彻底,仍有一些残余辉石颗粒。边部主要由角闪石和绿帘石组成。该石榴辉石岩曾经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阶段。没有柯石英超高压代表性矿物(采样处的其他类型岩石都含有柯石英)的原因是石榴辉石岩的原岩为超基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辉石岩 退变质过程 苏鲁 超高压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与变质过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包括含硬玉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含硬玉霓辉石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角闪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蓝透闪石石英钠长石岩、镁钠闪石石英钠长石岩等岩石类型。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霓辉石、镁钠闪石、蓝透...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包括含硬玉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含硬玉霓辉石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角闪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蓝透闪石石英钠长石岩、镁钠闪石石英钠长石岩等岩石类型。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霓辉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镁角闪石、阳起石、石英、钠长石、金红石和榍石。研究表明 ,高压变质峰期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退变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 岩石类型 矿物组成 变质过程 硬玉 霓辉石 镁钠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变质过程虚拟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胡伟 何东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99,共4页
为实现水果变质过程虚拟,以苹果为对象,研究了水果造型方法、真实感效果渲染方法及变质过程虚拟方法。采用基于曲面参数方程的植物果实造型方法构建苹果三维模型,用OpenGL渲染线程进行渲染,用基于双尺度自动机原理模拟变质过程。在上述... 为实现水果变质过程虚拟,以苹果为对象,研究了水果造型方法、真实感效果渲染方法及变质过程虚拟方法。采用基于曲面参数方程的植物果实造型方法构建苹果三维模型,用OpenGL渲染线程进行渲染,用基于双尺度自动机原理模拟变质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用VC++结合OpenGL技术开发了苹果变质过程仿真系统,实现了基于生物学模型的、交互可控的水果变质过程的虚拟和管理。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产生较真实的水果造型,真实地虚拟水果的变质过程,为教学、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变质过程 虚拟 OPENGL 可视化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造山带中巴公路段石榴角闪岩形成的变质地质过程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留东 陈炳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西昆仑中巴公路剖面上多处产出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帘石石榴角闪岩和含榴斜长角闪片岩 ,即石榴角闪岩。不论在宏观尺度还是在微观尺度上中级变质的石榴角闪岩均可与较低级变质的黑云母 绿帘石 绿泥片岩呈条带状相间排列。通过野外岩石组... 西昆仑中巴公路剖面上多处产出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帘石石榴角闪岩和含榴斜长角闪片岩 ,即石榴角闪岩。不论在宏观尺度还是在微观尺度上中级变质的石榴角闪岩均可与较低级变质的黑云母 绿帘石 绿泥片岩呈条带状相间排列。通过野外岩石组合 构造变形的观察 ,结合室内岩石结构、变质组合和反应关系的分析 ,认为该区石榴角闪岩的形成与较低级变质基础上的局部变质叠加有关 ,这种叠加在构造活动的中心部位最为显著 ,石榴角闪岩的产出表明变质已达高角闪岩相。石榴子石 角闪石 斜长石的形成与一定程度上的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当流体挥发分组分活动强烈时 ,石榴子石不出现 ,而代之以单斜辉石 方柱石 斜长石组合。在组分活性方面 ,镁铁质组分比长英质组分的活动更为明显。石榴角闪岩的原岩既可以是基性岩 ,如玄武岩或辉长岩 ,也可以是沉积岩如杂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中巴公路 石榴角闪岩 基性岩 石榴子石 角闪石 斜长石 变质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变质的超声非线性定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洁 章东 +1 位作者 龚秀芬 潘世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9-333,共5页
本文利用有限振幅声波插入取代法实验研究了牛奶变质过程中非线性参量B/A的变化。变质初始阶段,非线性声参量B/A的值显著增加。结合物理化学性质(PH值和粘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与线性声参量相比,非线性声参量对牛奶的变质更为敏... 本文利用有限振幅声波插入取代法实验研究了牛奶变质过程中非线性参量B/A的变化。变质初始阶段,非线性声参量B/A的值显著增加。结合物理化学性质(PH值和粘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与线性声参量相比,非线性声参量对牛奶的变质更为敏感,可应用于乳品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衰减 非线性声参量B/A 牛奶 非线性参量 变质过程 超声 物理化学性质 有限振幅 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流域“五河”新水比例及其滞留时间量化研究
16
作者 李楷文 丁梦瑶 +6 位作者 范宏翔 吴华武 雷蕊宇 付丛生 李静 辛未 张赐成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8,I0027,共14页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河水(赣江、修河、信江、抚河、饶河,以下简称“五河”)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的高频率监测与分析,利用正弦拟合方法分析了降水和河水δ^(18)O和δD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五河”河水及降水氢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57月)较为贫化,旱季(12月次年2月)较为富集,河水同位素变化与局地降水同位素、地下水同位素密切相关,说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存在良好的水文连通性;(2)“五河”流域内小于3个月的新水占比范围为3%~42%,流域内滞留时间范围为123.83~2495.0 d,其中赣江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新水比例最低,乐安河和昌江的新水比例最高、平均滞留时间最短;(3)流域面积和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是“五河”流域新水比例的主要控制因素,坡度与新水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负相关性被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与新水比例的正相关性所掩盖;(4)修河、赣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显著受到蒸发分馏的影响;(5)鄱阳湖湖水同位素值明显高于河水,且在湖口站点湖水同位素值较都昌站点偏低,这表明湖口站湖水受长江来水和蒸发分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鄱阳湖流域水文联系和水文过程进行解析,可为流域污染物的输移模拟及其机制阐释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新水比例 平均滞留时间 氢氧同位素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质陨石NWA 8545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其母体岩浆过程的启示
17
作者 李毅恒 汪在聪 何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89-2900,共12页
NWA 8545是一块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它与碳质陨石(CC)NWA 011成对。CC被认为是来自于外太阳系的一类物质,由于同位素异常,它们区别于来自内太阳系的非碳质陨石(NC)。NWA 011及其成对陨石作为CC中稀有的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其记录的岩浆过程... NWA 8545是一块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它与碳质陨石(CC)NWA 011成对。CC被认为是来自于外太阳系的一类物质,由于同位素异常,它们区别于来自内太阳系的非碳质陨石(NC)。NWA 011及其成对陨石作为CC中稀有的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其记录的岩浆过程可以被用来研究外太阳系早期行星母体的岩浆活动。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NWA 8545中的辉石、斜长石和陨磷钙钠石进行岩相学以及原位主微量元素的分析,并根据矿物模式丰度计算全岩稀土元素含量。电子探针结果显示NWA 8545与HED族陨石Eucrite(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特征,同时其岩相学与5型Eucrite类似。激光微量数据表明辉石、斜长石和陨磷钙钠石的稀土元素配分都表现出略微的Ce异常,但其辉石的Ba、Sr等元素并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即该陨石受地球风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利用辉石和斜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计算平衡熔体的成分,显示其平衡熔体的成分都与全岩的成分比较接近,可以认为两者是在封闭的体系下接近同时结晶。结合变质过程和母体岩浆的成分,本文认为NWA 8545是由其母体岩浆在经历分离结晶过程后喷发到母体行星表面冷却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陨石 玄武质无球粒陨石 岩浆过程 变质过程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物质的石墨化过程可使地幔楔富放射性成因锇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超(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7-1247,共1页
洋壳沉积物中的含碳物质可以通过俯冲带变质过程逐渐转化为石墨碳。最近的研究表明,铼(Re)和锇(Os)存在于俯冲板片的石墨中,并可重新分配于地幔或弧岩浆中。然而石墨在Re和Os再循环中的作用尚未清楚,因为这需要首先明确与将地壳Os输入... 洋壳沉积物中的含碳物质可以通过俯冲带变质过程逐渐转化为石墨碳。最近的研究表明,铼(Re)和锇(Os)存在于俯冲板片的石墨中,并可重新分配于地幔或弧岩浆中。然而石墨在Re和Os再循环中的作用尚未清楚,因为这需要首先明确与将地壳Os输入地幔楔相关的石墨化作用的准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物质 石墨化作用 俯冲带 地幔楔 俯冲板片 变质过程 弧岩浆 石墨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阴离子交换树脂容易变质?
19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0,共1页
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稳定性要比阳离子交换树脂差.所以阴离子树脂对于氧化剂和高温的抵抗能力较差。阴离子树脂最易受到侵害的部位是分子中的氮.如季铵型的强碱性阴树脂在受到氧化剂侵蚀时季铵逐渐变为叔胺、仲胺、伯胺,使得碱性减... 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稳定性要比阳离子交换树脂差.所以阴离子树脂对于氧化剂和高温的抵抗能力较差。阴离子树脂最易受到侵害的部位是分子中的氮.如季铵型的强碱性阴树脂在受到氧化剂侵蚀时季铵逐渐变为叔胺、仲胺、伯胺,使得碱性减弱.最后降解为非碱性物质。这就是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变质过程.在此过程中.强碱性交换基团降解减少.弱碱性交换基团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变质过程 强碱性阴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树脂 化学稳定性 氧化剂 抵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同位素体系在重要地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嘉文 田世洪 王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24,共26页
Mg作为主要的造岩元素,其丰度在地球上排第四位(仅次于O、Fe和Si)。Mg在自然界中存在3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4)Mg、^(25)Mg和^(26)Mg,其中^(26)Mg和^(24)Mg之间具有较大的质量差(8.33%),在各类地质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分馏,使之成... Mg作为主要的造岩元素,其丰度在地球上排第四位(仅次于O、Fe和Si)。Mg在自然界中存在3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4)Mg、^(25)Mg和^(26)Mg,其中^(26)Mg和^(24)Mg之间具有较大的质量差(8.33%),在各类地质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分馏,使之成为研究不同地质演化过程的有力指标和良好示踪剂。近年来,随着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发展,Mg同位素的应用得到大跨步的发展。前人从不同角度对Mg同位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在简要介绍Mg同位素标准物质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Mg同位素在地质学4个领域方面的应用,包括:(1)Mg同位素在矿床成因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示踪成矿过程、成矿物质来源等;(2)Mg同位素在煌斑岩成因方面的应用,可有效示踪源区物质组成;(3)Mg同位素在地质温度计方面的应用,概述了较为常见的四种矿物对Mg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并分析了其适用性;(4)含石榴石的变质作用、转熔反应和岩浆作用中的Mg同位素分馏及其指示意义。总之,本文通过对Mg同位素在上述重要地质过程中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旨在加深对Mg同位素体系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显示Mg同位素体系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同位素 分析方法 矿床成因 煌斑岩成因 地质温度计 变质岩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