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质地质学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申保 魏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4-288,共15页
在变质地质学16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两个思维发展过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变质作用的研究以静态思维方法为主,以深度带的概念为代表。六十年代初由于Miyashiro提出变质相系概念使变质地质学开始转向动... 在变质地质学16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两个思维发展过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变质作用的研究以静态思维方法为主,以深度带的概念为代表。六十年代初由于Miyashiro提出变质相系概念使变质地质学开始转向动力学方面,但由于变质相系未阐明变质过程中地热体制的变化,因此仍属于静态思维方面。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变质地质学开始以动力学方法为特征:(1)开展了世界范围内的小比例尺变质编图工作,以相组和相系为基础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2)由于实验、测试技术和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很准确地计算变质岩石的P-T条件,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多数天然变质反应;(3)以深入的显微结构分析为基础,探讨变质过程中变质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4)根据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的原理,正演和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质 变质 变质作用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造山带中巴公路段石榴角闪岩形成的变质地质过程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留东 陈炳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西昆仑中巴公路剖面上多处产出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帘石石榴角闪岩和含榴斜长角闪片岩 ,即石榴角闪岩。不论在宏观尺度还是在微观尺度上中级变质的石榴角闪岩均可与较低级变质的黑云母 绿帘石 绿泥片岩呈条带状相间排列。通过野外岩石组... 西昆仑中巴公路剖面上多处产出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帘石石榴角闪岩和含榴斜长角闪片岩 ,即石榴角闪岩。不论在宏观尺度还是在微观尺度上中级变质的石榴角闪岩均可与较低级变质的黑云母 绿帘石 绿泥片岩呈条带状相间排列。通过野外岩石组合 构造变形的观察 ,结合室内岩石结构、变质组合和反应关系的分析 ,认为该区石榴角闪岩的形成与较低级变质基础上的局部变质叠加有关 ,这种叠加在构造活动的中心部位最为显著 ,石榴角闪岩的产出表明变质已达高角闪岩相。石榴子石 角闪石 斜长石的形成与一定程度上的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当流体挥发分组分活动强烈时 ,石榴子石不出现 ,而代之以单斜辉石 方柱石 斜长石组合。在组分活性方面 ,镁铁质组分比长英质组分的活动更为明显。石榴角闪岩的原岩既可以是基性岩 ,如玄武岩或辉长岩 ,也可以是沉积岩如杂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中巴公路 石榴角闪岩 基性岩 石榴子石 角闪石 斜长石 变质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立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2,共10页
在简单回顾变质地质学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历程的基础上,扼要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极端条件下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温变质作用和很低温变质作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峰期变质温度的不同,结合其矿物组合和地质产状特征,进一步提... 在简单回顾变质地质学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历程的基础上,扼要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极端条件下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温变质作用和很低温变质作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峰期变质温度的不同,结合其矿物组合和地质产状特征,进一步提出将超高压变质作用划分为低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低于600℃)、中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介于600-900℃)和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大于900℃)。低温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洋板块的冷俯冲作用有关,其研究对于探讨俯冲带水流体的循环和地幔水流体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中、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陆深俯冲作用相关,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热点领域;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研究与探讨地球内(深)部组成和结构相关,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正在向深入发展,中国有关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低温变质作用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将会有大的发展。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是目前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条件 超高压变质作用 超高温变质作用 很低温变质作用 变质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的三大前缘课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游振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11-124,共14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反映1987年以来国内外变质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1)变质P-T-t轨迹与区域岩石学研究;(2)变质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3)高压、超高压变质。变质p-T-t轨迹按地壳拉张区、地壳增厚区、俯冲带和...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反映1987年以来国内外变质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1)变质P-T-t轨迹与区域岩石学研究;(2)变质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3)高压、超高压变质。变质p-T-t轨迹按地壳拉张区、地壳增厚区、俯冲带和麻粒岩相变质地区等不同构造环境予以论列;变质流体岩石的相互关系是按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麻粒岩相变质地区等三个类型对比描述。高压、超高压变质研究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柯石英榴辉岩岩石学和榴辉岩相岩石学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质 变质p-T-t轨迹 变质流体 超高压变质作用 榴辉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前言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渝生 刘福来 杨崇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7-872,共6页
沈其韩院士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为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前寒武纪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沈先生96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75年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和感激之意,祝先生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关键词 前寒武纪地质 变质地质 变质岩石学 地质学家 地质工作 身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研究的若干进展——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专题简介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学纯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49-255,261,共7页
变质地质学及有关问题是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有许多专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计论了这些问题。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几个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新动向,其中包括变质作用的时空演化、造山带变质作用过程的模式、超高压变质作用、... 变质地质学及有关问题是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有许多专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计论了这些问题。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几个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新动向,其中包括变质作用的时空演化、造山带变质作用过程的模式、超高压变质作用、极低温变质作用和变质带的构造过程等。这些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变质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质 变质作用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裕淇文选》全面反映了程裕淇先生在矿产勘查、变质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和地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成就
7
作者 寿嘉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7-1068,共2页
《程裕淇文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编辑出版的。程老在世时曾开始编辑文选,亲自选定百余篇文章;程老病逝后,为加快文选的出版工作,国土资源部组成了编委会,经编委会讨论,为更全面地反映程老一生对地质工作的贡献,又增加... 《程裕淇文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编辑出版的。程老在世时曾开始编辑文选,亲自选定百余篇文章;程老病逝后,为加快文选的出版工作,国土资源部组成了编委会,经编委会讨论,为更全面地反映程老一生对地质工作的贡献,又增加了一些篇幅,特别是收入了他对地质科技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及政协提案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技管理 前寒武纪地质 矿产勘查 变质地质 国土资源部 编辑出版 出版工作 地质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裕淇文选》全面反映了程裕淇先生在矿产勘查、变质地质和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和地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成就
8
作者 寿嘉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35,661,共2页
关键词 地质科技管理 矿产勘查 地质勘查 变质地质 国土资源部 编辑出版 出版工作 地质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中的扩散:原理、前沿应用和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邹屹 陈俊行 +3 位作者 吴佳林 赵磊 李秋立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49-2970,共22页
变质地质学的研究离不开变质反应动力学。元素扩散具有完备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实验数据,相对成熟地应用于变质地质学,是目前变质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变质岩石学的视角,对扩散的基本数理原理、矿物元素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变质地质学的研究离不开变质反应动力学。元素扩散具有完备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实验数据,相对成熟地应用于变质地质学,是目前变质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变质岩石学的视角,对扩散的基本数理原理、矿物元素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扩散在变质地质学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的介绍和总结。本文强调,元素扩散是变质岩中普遍存在的动力学过程,一方面会改造矿物原始的生长环带,给传统温压计和相平衡模拟确定温压条件造成困恼,另一方面也给变质作用的研究带来动力学视角,为限定变质-构造热事件的时间尺度和速率提供精准的标尺,比如扩散速率计或者扩散年代学。扩散这种动力学方法在变质地质学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仍需未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质 动力学 扩散 扩散速率计 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变质地质学奠基人之一--董申保院士逝世
10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共产党 变质地质 北京大学 地质学家 空间科学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
11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3-274,共2页
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及吉林省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由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的变质地质学研... 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及吉林省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由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的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95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质 进展与展望 学术研讨会 变质动力学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动力学机制 高压麻粒岩 下部地壳 高压超高压 变质作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三忠 赖绍聪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李亚林 程顺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54,共18页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变质 (如俯冲、拉张等 ) ,同一地带不同时期或阶段变质类型的叠加 (如俯冲与碰撞 ) ,不同地段具差异抬升的历史等特征 ,从而导致变质类型在空间上的复杂性。这一结果也表明勉略带是一复杂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其内部不同的一系列构造岩片早期曾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 ,后期经历了相似的变质叠加 ,最后在构造作用下差异抬升。该区变质作用演化可细分为 4个阶段 :主体发生于海西期并延续至印支早期的拉张变质作用阶段 ,晚海西—印支期俯冲变质作用阶段 ,印支晚期碰撞变质作用阶段和印支末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退变质作用阶段。勉略缝合带康县—高川段不同岩片及佛坪递增变质带的PTt轨迹研究 ,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变质动力学演化及俯冲、碰撞、拆沉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机制 ,也反映了缝合带是由不同层次、起源和环境的岩石经构造作用混杂而成 ,并经历了后期差异隆升剥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勉-略缝合带 变质地质 构造地质 变质作用 变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裕淇 庄育勋 沈其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7-265,共9页
变质作用的研究历史主要表现为变质作用特征和变质作用原因两方面。变质作用特征研究方面经历了由初期对变质岩的认识、描述,到变质程度空间变化特点(递增变质带)的研究,再到变质作用随时间演化(pTt轨迹)特点以及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研究历史主要表现为变质作用特征和变质作用原因两方面。变质作用特征研究方面经历了由初期对变质岩的认识、描述,到变质程度空间变化特点(递增变质带)的研究,再到变质作用随时间演化(pTt轨迹)特点以及变质作用在时间三维空间中演化特点的研究等几个阶段的研究历史,反映了对变质作用演化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变质作用原因和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联系的研究方面表现为,从把变质作用简单地归结为深度控制的阶段,到把变质作用与区域性大地构造密切联系起来,初步形成变质地质学的阶段,再到近年来把变质作用与全球性更深层次地球动力学系统联系起来,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热动能是包括变质作用在内的各种地质作用的主要原因,使变质作用研究进入更为成熟的变质地质学阶段。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变质作用的研究,已逐步形成以变质岩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和核心,与多种地质作用(岩浆作用、构造变形作用、沉积作用等)研究相结合,与多学科(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热力学、材料科学等)研究相结合、应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高温高压实验、同位素测试、计算机模拟等)和常规测试分析,以研究探讨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演化历史为根本任务的,动态的、综合的变质地质学。如今,变质地质学已经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变质地质 地球动力学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变质岩岩石学研究展望
14
作者 刘博 翟明国 +2 位作者 彭澎 郭敬辉 刘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1-423,共13页
变质岩记录了地球特别是大陆形成以来的演化历史。变质作用是地球出现固态岩石后构造演化的物质记录,是地球岩石圈的黑匣子、深部探针和指示剂,是深时地质记录最典型的地质指纹。变质岩及变质作用承载了地球特别是大陆构造演化过程以及... 变质岩记录了地球特别是大陆形成以来的演化历史。变质作用是地球出现固态岩石后构造演化的物质记录,是地球岩石圈的黑匣子、深部探针和指示剂,是深时地质记录最典型的地质指纹。变质岩及变质作用承载了地球特别是大陆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构造体制随时代演化的研究重任。随着变质相平衡研究的发展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的积累,因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完善变质岩岩石学知识体系,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新一代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方法解决前沿科学问题,成为变质岩岩石学新的学科生长点。文章总结介绍了国内外与变质岩有关的数据库(如MetPetDB、PetDB等),并对近年的研究热点做了综述。笔者认为,大数据驱动下,可以针对一些相关科学问题先行开展研究,如:(1)早期大陆的物质、形成机制、生长过程和稳定化;(2)造山带、克拉通结构以及洋陆相互作用的过程;(3)壳—幔相互作用、接触带结构、能量、相转换与物质交换;(4)地球的热体制演化及其与大陆结构与成分演变的时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岩石学 变质地质 数据库 大数据 科学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学报》庆贺沈其韩院士百年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八十周年--序言
15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似乎还是在不久前,我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同行的邀请,为庆贺沈其韩先生96华诞在《岩石学报》出一个学术专辑并做序。时间如梭,转瞬就过去了,《岩石学报》又将为沈先生百岁盛典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再出专辑,实在是令人鼓舞和喜庆之事,既为... 似乎还是在不久前,我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同行的邀请,为庆贺沈其韩先生96华诞在《岩石学报》出一个学术专辑并做序。时间如梭,转瞬就过去了,《岩石学报》又将为沈先生百岁盛典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再出专辑,实在是令人鼓舞和喜庆之事,既为沈先生有如此康健之福,又为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地质学传承有靠,这个专辑的出版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华诞 中国地质科学院 岩石学报 沈其韩 变质地质 八十周年 院士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卢良兆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序言
16
作者 沈其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共1页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量本科生,桃李遍布国内外,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科...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量本科生,桃李遍布国内外,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科研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 地质工作 博士生导师 变质岩石学 变质地质 学院 科研骨干 科研工作 地质事业 地球科学 硕士生 国内外 本科生 桃李 培养 教学 吉林 大学 成绩 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仁民 倪志耀 童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单元 构造单元 构造-岩相杂岩体带 单塔子群 太华群 华北古陆 变质地质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程裕淇文选》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地质界享有崇高的...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地质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99年国土资源部决定在程老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90诞辰之际,出版他的论文选集,籍以表彰他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技管理 地质学家 地质科学 地质工作 变质地质 早前寒武纪 国土资源部 科学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前震旦纪地层划分及地壳演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高品 李应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8年第1期9-18,共10页
根据变质地质学的观点,新疆的前震旦纪地层可划分为太古界、下元古界和中一上无古界,它们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变质作用类型及形成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同时表明古西北陆台具有与古华北陆台完全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关键词 前震旦纪 地壳演化 变质地质 变质作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
作者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国际知名学者。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开拓者、早期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任地...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国际知名学者。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开拓者、早期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地质科技管理 地质学家 变质地质 中国共产党 地质矿产部 地质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