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漫塔格地区晋宁期变质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谈生祥 拜永山 +2 位作者 常革红 童海奎 保光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首次发现的晋宁期变质侵入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铀-铅同位素年龄值为831±51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浆成因属地壳物质重熔的MPG型,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首次发现的晋宁期变质侵入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铀-铅同位素年龄值为831±51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浆成因属地壳物质重熔的MPG型,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段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入研究及更进一步恢复和确定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西段 晋宁期 变质侵入 MPG型 变质侵入岩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定-泸定地区变质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志红 罗照华 +1 位作者 陈岳龙 赵俊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康定—泸定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北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岩石组合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其中以中酸... 康定—泸定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北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岩石组合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其中以中酸性岩为主,具有钙碱性演化特征;长石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广泛存在;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该变质侵入岩样品均投影于火山弧区域。综合以上特征表明康定—泸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泸定 变质侵入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变质侵入岩体的时代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新春 张红军 +2 位作者 魏志军 黄增保 高柏年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1-67,共7页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赋存一套变质侵入岩体,测定锆石U-Pb年龄值2 656±146 M a,时代厘定为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早期,岩浆成因类型属Ⅰ型,物质来源于下地幔和地壳经局部熔融而成,是吕梁期前造山基底发育阶段的...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赋存一套变质侵入岩体,测定锆石U-Pb年龄值2 656±146 M a,时代厘定为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早期,岩浆成因类型属Ⅰ型,物质来源于下地幔和地壳经局部熔融而成,是吕梁期前造山基底发育阶段的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体的时代厘定,对于塔里木板块结晶基底的深入研究及甘蒙北山早期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北山地区 变质侵入岩 吕梁期 Ⅰ型花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志红 罗照华 +1 位作者 陈岳龙 赵俊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87-89,共3页
川西康定地区出露的变质侵入岩是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岩。岩石中锆石主要结晶于721~773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岩体中所测最老年龄为2468Ma,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在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锆石... 川西康定地区出露的变质侵入岩是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岩。岩石中锆石主要结晶于721~773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岩体中所测最老年龄为2468Ma,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在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锆石颗粒获得的99~531M。年龄反映了后期变质事件的改造。该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的富集。以上的特征表踢,康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可能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杂 变质侵入岩 新元古代 浆弧 石地球化学特征 康定地区 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年代学 中酸性 主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红山子地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光 董晓杰 +3 位作者 徐仲元 任云伟 王文龙 陈煜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9-726,共18页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花岗-绿岩带中出露的花岗岩类型比较复杂,研究其类型、成因及其与绿岩带之间的联系,对于探讨花岗-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内蒙古三合明铁矿西侧红山子地区的花岗-绿岩带进行了研究。其不仅包...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花岗-绿岩带中出露的花岗岩类型比较复杂,研究其类型、成因及其与绿岩带之间的联系,对于探讨花岗-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内蒙古三合明铁矿西侧红山子地区的花岗-绿岩带进行了研究。其不仅包含有大量的变质科马提岩、科马提质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绿岩带的表壳岩,而且发育着多种变质侵入岩。研究表明,区内与绿岩带相关的侵入岩主要有3种,即变质英云闪长岩、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花岗岩,本文对其中的变质英云闪长岩和变质花岗岩两种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测年的研究。变质英云闪长岩是一套富铝、低钾、贫铁镁和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的太古宙高铝型TTG岩,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34±7)Ma(MSWD=1.3),与研究区南部的赞岐岩和TTG的年龄相同;而变质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铁、镁、钛、锰的特点,是一套钙碱性的过铝质岩石,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09±7)Ma(MSWD=1.5),野外地质现象表明变质花岗岩明显地侵入到区内的绿岩地层和变质英云闪长岩之中。研究发现变质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板块俯冲时TTG岩系岩浆弧构造环境,而变质花岗岩成因则可能与加厚地壳中变沉积岩的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地块 花岗-绿 变质侵入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半岛冠帽地块的基底属性:来自银德洞变质侵入杂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晓晖 王浩铮 +2 位作者 朴贤旭 杨正赫 金正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65-2980,共16页
地体基底建造的甄别和表征是联结华北克拉通与朝鲜半岛早期演化历史的基本纽带。针对朝鲜半岛前寒武纪基底建造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表征了冠帽地块清津地区银德洞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杂岩。3个代表性样品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地体基底建造的甄别和表征是联结华北克拉通与朝鲜半岛早期演化历史的基本纽带。针对朝鲜半岛前寒武纪基底建造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表征了冠帽地块清津地区银德洞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杂岩。3个代表性样品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早期中性片麻岩记录的岩浆侵入年龄为约2.53 Ga,晚期钾长花岗质片麻岩记录的岩浆侵入年龄为约2.51 Ga,表明银德洞变质杂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参考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原岩组成可能包括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大体上可与全球典型的岩浆型紫苏花岗岩系列相类比。结合3个样品变化较大的锆石εH f(t)值(-1.7^+10.5),我们推测银德洞变质侵入杂岩可能形成于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作用,代表了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下的典型产物。银德洞变质杂岩归属于新太古代岩浆弧根部岩浆岩建造的研究认识,不仅为判定冠帽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吉南和龙地块以及辽北清原地块之间的亲缘性提供了岩石学证据,而且暗示这些地块在新太古代共同处在一个类似于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 锆石U-Pb定年 石地球化学 新太古代 冠帽地块 朝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空间类型及展布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建伟 戴俊生 +1 位作者 叶绍东 张亚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侵入岩及其烘烤接触变质带矿物组分复杂、相带边界不明显、储层空间类型多样化、非均质性强、成藏模式难以建立的难题,在镜下观察、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北斜坡区存在的多期次侵入岩及其接触变质带... 针对侵入岩及其烘烤接触变质带矿物组分复杂、相带边界不明显、储层空间类型多样化、非均质性强、成藏模式难以建立的难题,在镜下观察、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北斜坡区存在的多期次侵入岩及其接触变质带进行了相带划分和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侵入体由内向外分为中心相、边缘相和边外相,不同相带内发育不同的储层空间类型,以边缘相带内储层类型发育最为丰富,但非均质性最强;储层物性的差异不仅受控于相带、岩石类型和变质程度,同时也与侵入岩的厚度、规模、侵入角度、深度和原岩类型有关。总体上,边缘相物性最好,中心相最差,边外相中等,且上套侵入岩物性好于下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侵入-接触变质 相带 储层物性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矿物学特征——对Fe-Ti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杰 覃小锋 +4 位作者 王宗起 张英利 杨文 朱安汉 宋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8-522,共15页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富含Fe、Ti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Fe-Ti氧化物的形成、富集...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富含Fe、Ti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Fe-Ti氧化物的形成、富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果表明,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与非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不同岩浆源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类的Fe-Ti矿化作用与初始岩浆的源岩之间具有密切关系。Fe-Ti氧化物主要以钛铁矿和榍石的形式存在,局部见少量金红石。化学成分上,钛铁矿具富锰贫镁特征,本区Fe-Ti氧化物的形成和富集过程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和热液蚀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 钛铁矿 榍石 矿物学特征 Fe-Ti成矿作用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漫塔格中部元古代高钾(变质)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文 丁玉进 +5 位作者 李社宏 张志青 胡兰基 李五福 刘世宝 马延景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在祁漫塔格中部圈定出5个大小不等的元古代中酸性高钾(变质)侵入岩体,岩性为灰-浅肉红色眼球状二长片麻岩,分布在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类。锆石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12Ma... 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在祁漫塔格中部圈定出5个大小不等的元古代中酸性高钾(变质)侵入岩体,岩性为灰-浅肉红色眼球状二长片麻岩,分布在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类。锆石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12Ma,是区内已知最早一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K2O(4.92~5.76×10-2),贫FeO、MgO、CaO的特点。岩石为高钾钙碱性S型高演化的花岗岩,形成地壳厚度约34.7km,反映同碰撞挤压构造背景。研究表明Rodinia大陆在东昆仑地区830Ma左右碰撞闭合,此后到早古生代中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进入了一个相对不活动的时间段,为Rodinia解体时期,也是板块从低纬度向中高纬度漂移的时期。这一发现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元古宙 高钾(变质)侵入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江 覃小锋 +5 位作者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李乾 胡贵昂 周秋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地块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榴闪岩、蓝晶石榴铝直闪石片岩等高压变质岩组合,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其经历了快速俯冲碰撞后又快速折返(抬升)的动力学过程。以新发现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新的划分,建立了构造形迹的变形序列。初步查明测区至少发育有3级古夷平面,将成山运动、地貌变迁、水系演化等新构造运动划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瓦石峡 变质表壳 变质深成侵入 高压变质 构造蛇绿混杂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