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薄膜表面的浓度梯度 被引量:5
1
作者 钱浩 林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利用变角衰减全反射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ATR-FT-IR)法,分别以峰高和峰面积比为参考基准,分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薄膜的表面浓度梯度变化,认为在薄膜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金属模具的界面诱导作用是引起共混物薄膜表面层中产生浓度梯度... 利用变角衰减全反射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ATR-FT-IR)法,分别以峰高和峰面积比为参考基准,分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薄膜的表面浓度梯度变化,认为在薄膜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金属模具的界面诱导作用是引起共混物薄膜表面层中产生浓度梯度的主要因素。通过ATR-FT-IR法和水接触角法,分析了聚乙二醇组分的表面富集程度随本体浓度的变化,从聚乙二醇组分相畴尺寸和分散相密度的角度讨论了聚乙二醇组分表面富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角衰减全反射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 梯度浓度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油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改性
2
作者 黄胜梅 张莹雪 +1 位作者 林志勇 钱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0-1123,共4页
利用聚醚硅油中硅油链段的表面活性,引导聚醚链段向聚苯乙烯表面迁移扩散,有效地提高了聚苯乙烯薄膜的表面极性和亲水性,水的接触角下降了70°,表面自由能增幅达180%,极性分量增加了9倍。采用ATR-FTIR测试技术检测了聚醚硅油中硅油... 利用聚醚硅油中硅油链段的表面活性,引导聚醚链段向聚苯乙烯表面迁移扩散,有效地提高了聚苯乙烯薄膜的表面极性和亲水性,水的接触角下降了70°,表面自由能增幅达180%,极性分量增加了9倍。采用ATR-FTIR测试技术检测了聚醚硅油中硅油链段在共混物薄膜表面的“靶向”作用,分析了不同接触介质对聚醚硅油改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介质通过诱导作用促使聚醚硅油产生表面迁移行为,而空气介质中,硅油链段的良好靶向作用引导聚醚硅油分子在聚合物表面充分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 接触 表面极性 聚醚硅油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