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条纹变相管的设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进寿 白永林 +4 位作者 刘百玉 欧阳娴 白晓红 杨文正 王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32-1836,共5页
设计了一种飞秒条纹变相管·采用静电聚焦,用MonteCarlo方法对光电子的初能量、初角度以及初位置进行抽样;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阴极和栅极之间以及偏转板之间的电场分布;用四阶Lunge-Kutta法模拟跟踪大量(3000个)光电子的运行轨迹;统... 设计了一种飞秒条纹变相管·采用静电聚焦,用MonteCarlo方法对光电子的初能量、初角度以及初位置进行抽样;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阴极和栅极之间以及偏转板之间的电场分布;用四阶Lunge-Kutta法模拟跟踪大量(3000个)光电子的运行轨迹;统计分析了3000个电子在最佳像面上的时间分布、位置分布;给出了变相管的空间调制传递函数、时间分辨能力等基本参量·其时间分辨能力可望达到290.4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 MONTE CARLO模拟 有限差分法 调制传递函数 条纹变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狭缝条纹变相管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进寿 赵宝升 +8 位作者 温文龙 王俊锋 吴建军 韦永林 陈正楷 刘虎林 李思宁 许蓓蕾 孟小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79-1982,共4页
设计了一种动态范围大、小型化条纹变相管,其时间分辨能力在2.6 ps左右,变相管的长度为196 .532mm,可以工作在单狭缝和多狭缝模式下,使得这种条纹变相管不但可以应用在激光核聚变、等粒子物理、激光技术、光生物、光化学等传统的超快诊... 设计了一种动态范围大、小型化条纹变相管,其时间分辨能力在2.6 ps左右,变相管的长度为196 .532mm,可以工作在单狭缝和多狭缝模式下,使得这种条纹变相管不但可以应用在激光核聚变、等粒子物理、激光技术、光生物、光化学等传统的超快诊断领域内,而且可以应用于海底探测以及空中预警等领域,可获得高速运动目标的三维空间+一维强度信息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狭缝条纹变相管 MONTE CARLO模拟 有限差分法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俯冲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空变相位补偿及聚焦处理
3
作者 刘璨 谭鸽伟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55,共12页
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与高速平台相结合,可实现极限场景下的成像。但要完成该体制下的SAR成像,要克服因其高速度、大加速度所带来的更复杂的距离徙动和空变特性。提出适用于高速平台三维线阵SAR的回波信... 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与高速平台相结合,可实现极限场景下的成像。但要完成该体制下的SAR成像,要克服因其高速度、大加速度所带来的更复杂的距离徙动和空变特性。提出适用于高速平台三维线阵SAR的回波信号模型及斜距模型,并利用隐函数求导的方法实现对三维频谱的求取。为了均衡方位向及跨航向空变调制相位,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方位向和跨航向的二维重采样操作,完成对该两个维度上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补偿算法能有效去除空变相位误差对成像的影响,提高了在高速场景下三维线阵SAR的成像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线阵 前视成像 高速平台 变相位误差补偿 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相量小信号模型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范强 王平 +4 位作者 李耀华 李子欣 朱海滨 胜晓松 董贯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75-84,共10页
在逆变器无线并联系统中,下垂控制器的参数会影响功率均分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准稳态相量的小信号模型来辅助设计下垂控制器。然而,交流信号的准稳态相量在分析动态响应较快的逆变器并联系统时会受到局限。以使用下垂... 在逆变器无线并联系统中,下垂控制器的参数会影响功率均分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准稳态相量的小信号模型来辅助设计下垂控制器。然而,交流信号的准稳态相量在分析动态响应较快的逆变器并联系统时会受到局限。以使用下垂控制的400 Hz逆变器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系统基于时变相量的小信号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传统的小信号模型在设计并联系统参数时有局限性。与传统的模型相比,所建立的基于时变相量的小信号模型考虑了下垂调节的暂态过程,解释了传统模型扩大了系统参数选择范围的原因,并对并联系统的参数提供了更加精确的选择范围。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相 小信号模型 下垂控制 400Hz逆变 并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法制备LiNi_(0.5)Mn_(1.5)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则强 熊利芝 +3 位作者 吴显明 刘文萍 陈上 黄可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5-878,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需要研究电压更高、电池容量更大的正、负极材料。过渡金属阳离子取代的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LiMXMn2-xO4(M=Ni,Co,Fe,Cu)由于具有4.5V以上的高电压充放电平台和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需要研究电压更高、电池容量更大的正、负极材料。过渡金属阳离子取代的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LiMXMn2-xO4(M=Ni,Co,Fe,Cu)由于具有4.5V以上的高电压充放电平台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些5V级正极材料中,LiNi0.5Mn1.5O4因其高容量、高电压(4.7V)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而倍受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Mn15O4 正极材料 变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与丙烯酰胺流变相的微波辐射接枝共聚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艳茹 宋力 +1 位作者 赵建勋 屈松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18,共2页
The grafting of acrylamide onto corn starch by microwave radiation with the rheologic phase reaction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time,starch pasting,concentration of initiating agent,the mass ... The grafting of acrylamide onto corn starch by microwave radiation with the rheologic phase reaction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time,starch pasting,concentration of initiating agent,the mass ratio of starch and monomer,water content on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high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丙烯酰胺 淀粉 接枝共聚 变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法制备包裹型Starch/Fe^0及去除水中Cr(Ⅵ)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樊文井 成岳 +2 位作者 焦创 曾小军 王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35-19039,共5页
以水溶性淀粉(starch)为包裹剂,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制备了包裹型纳米零价铁(Starch/Fe0)。并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投加量、pH值、初始Cr(Ⅵ)浓度及铜离子浓度对水溶液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探... 以水溶性淀粉(starch)为包裹剂,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制备了包裹型纳米零价铁(Starch/Fe0)。并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投加量、pH值、初始Cr(Ⅵ)浓度及铜离子浓度对水溶液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包裹型Starch/Fe0去除Cr(Ⅵ)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包裹型Starch/Fe0投加量为0.6 g/L,pH值为5,初始Cr(Ⅵ)浓度为10 mg/L时,Cr(Ⅵ)的去除率可达100%。当反应体系中Cu2+和Cr(Ⅵ)共存时,Cu2+在反应中对Cr(Ⅵ)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包裹型Starch/Fe0对Cr(Ⅵ)的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相 包裹型 starch/Fe0 Cr(Ⅵ) 去除率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镧的流变相合成、表征及掺杂Tb^(3+)的水杨酸镧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良超 李自成 +2 位作者 袁良杰 张克立 孙聚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镧和掺杂Tb3 + 的水杨酸镧 ,通过元素分析 ,TG ,DTA ,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水杨酸镧的组成、晶体结构和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测定了掺杂Tb3 + 的水杨酸镧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并对其发光...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镧和掺杂Tb3 + 的水杨酸镧 ,通过元素分析 ,TG ,DTA ,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水杨酸镧的组成、晶体结构和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测定了掺杂Tb3 + 的水杨酸镧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讨论。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该化合物为具有层状结构的单斜晶系 ,晶胞参数为 :a =2 1 6 0 1 0 ,b =1 3 80 1 5 ,c =3 81 0 3 ,β=97 1 1° ,V =1 1 2 7 2 3 ,Z =2 ,ρcal =1 6 2 1g·cm-3 ,ρexp =1 6 5 3g·cm-3 。掺杂Tb3 + 的水杨酸镧固体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可观测到很强的三价铽离子的绿色发光 ,其中5D4→ 7F5的跃迁发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镧 变相 合成 铽掺杂 发光性质 晶体结构 羧酸根 金属离子 配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法一步合成正交LiMnO_2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范广新 曾跃武 +1 位作者 吕光烈 陈荣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Mn2O3和LiOH·H2O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在150℃、无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一步合成正交LiMnO2(简写为o-LiMnO2),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循环测试对反应10h和15h所得产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者(110)晶面堆垛... 以Mn2O3和LiOH·H2O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在150℃、无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一步合成正交LiMnO2(简写为o-LiMnO2),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循环测试对反应10h和15h所得产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者(110)晶面堆垛层错度高、颗粒小,首次循环即可得到最大的放电容量209.7mAh/g,但衰减较快;后者(110)晶面堆垛层错度低、颗粒大,经活化后在第5次循环可达到最大的放电容量195.3mAh/g,循环稳定性较好。非原位XRD证实,前者经首次循环后o-LiMnO2已完全转变为类尖晶石LiMn2O4和NaCl型结构Li0.5Mn0.5O;后者经5次循环后才能完成整个相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变相 正交LiMnO2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法制备包覆型零价纳米铁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成岳 焦创 刘海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13,共5页
以FeSO4.7H2O∶KBH4=1∶2(摩尔比)为固相介质,0.06 g/m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为液相介质,固液比1∶2,调制成流变相体系反应2 h制备出包覆型纳米零价铁;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零价铁进行表征。
关键词 变相 纳米零价铁 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锰的流变相合成及其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享春 李良超 郝仕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Mn(HSal)2·2.5H2O(HSal=o-OHC6H4COO);XRD确定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8935(4)nm,b=6.1790(2)nm,c=17.3256(1)nm,β=114.93°,V=1.8382(3)...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Mn(HSal)2·2.5H2O(HSal=o-OHC6H4COO);XRD确定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8935(4)nm,b=6.1790(2)nm,c=17.3256(1)nm,β=114.93°,V=1.8382(3)nm3,Z=6,Dcalc=1.775kg/dm3,Dexp=1.769kg/dm3;IR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羧酸根与Mn2+是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样品的热分解实验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为Mn(HSal)2·2.5H2O90~160℃Mn(HSal)2180~270℃MnSal+H2Sal;MnSal290~335℃MnO+有机化合物.+2.5H2O;Mn(H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锰 变相 合成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流变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纳米-LiVOPO_4正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利芝 何则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3-577,共5页
采用新型流变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LiVOPO4.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LiVOPO4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制备的LiVOPO4由粒径大约在10-60nm的小颗粒组成... 采用新型流变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LiVOPO4.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LiVOPO4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制备的LiVOPO4由粒径大约在10-60nm的小颗粒组成.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充电容量以及库仑效率分别为135.7mAh·g-1,145.8mAh·g-1和93.0%.0.1C(1C=160mA·g-1)放电时,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134.2mAh·g-1,为首次放电容量的98.9%,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仅为0.018%.而1.0C和2.0C放电时的放电容量达到0.1C放电容量的96.5%和91.6%.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电荷转移阻抗增加,而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系数达到10-11cm2·s-1数量级.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流变相法制备的LiVOPO4是一种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变相 LiVOPO4 倍率性能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绿泥石化蚀变相与构造-岩浆-古地热事件的热通量恢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1 位作者 鲁佳 于志远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1-675,共15页
据新疆萨热克铜矿区内绿泥石化蚀变相的产状可划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期。采用绿泥石矿物温度计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认为4种绿泥石蚀变相为陆内红层盆地中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系发生褪色化蚀变机制之一。A型和B型绿泥石相为中-晚侏罗... 据新疆萨热克铜矿区内绿泥石化蚀变相的产状可划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期。采用绿泥石矿物温度计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认为4种绿泥石蚀变相为陆内红层盆地中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系发生褪色化蚀变机制之一。A型和B型绿泥石相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所形成,A型自生粒间状绿泥石在侏罗系-下白垩统中总体顺层分布,形成温度在163~217℃,与辉铜矿共生且形成于埋藏-压实成岩期,热流密度为40.39~48.43 Jm-2s-1,热通量较小。B型微细脉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形成于盆地流体改造期,总体沿切层裂隙和显微裂隙分布,与辉铜矿和斑铜矿等共生,形成温度为188~219℃,热流密度较大,在116.90~330.49 Jm-2s-1。斑铜矿+辉铜矿型(196~237℃)和斑铜矿型(203~226℃)铜矿石带指示了盆地流体改造富集成矿的中心部位,热流密度在330.49~878.78 Jm-2s-1,其热流密度明显较大。B型绿泥石相与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具有多重耦合结构,形成温度越高,裂隙渗透率越高,可达30×10-6 cm2/211~227℃,推测存在热启裂隙作用。C型和D型绿泥石相为构造-岩浆-热事件所形成,C型团斑状-细脉状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辉绿辉长岩脉群边部和外接触带含铜漂白-褪色化蚀变带中,含铜蚀变辉绿岩发生绿泥石化相蚀变温度为平均为175℃,平均热流密度321.46 Jm-2s-1,在克孜勒苏群褪色化杂砾岩中其绿泥石形成温度较高(236~238℃),热流密度高达442.86~922.63 Jm-2s-1;而D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碎裂岩化蚀变辉绿辉长岩脉群中,揭示遭受构造热事件的古地温在121~185℃,平均热流密度为239.59 Jm-2s-1。四种类型绿泥石蚀变相揭示萨热克铜矿区经历了异常古地场演化和古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蚀变相 热通量 构造-岩浆-热事件 绿泥石地球化学岩相学 砂砾岩型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合碱式苯甲酸铁(Ⅲ)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力 陈强 张克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8,共4页
The complex of iron(Ⅲ)hydroxide benzoate monohydrate,[Fe3(C6H5COO)7(OH)2]·H2O was synthesized with rheological phase reaction.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The mechanism of the... The complex of iron(Ⅲ)hydroxide benzoate monohydrate,[Fe3(C6H5COO)7(OH)2]·H2O was synthesized with rheological phase reaction.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The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for iron(Ⅲ)hydroxide benzoate monohydrate in O2 and N2 was studied by using TG,DTG,DTA,IR and FABMS.The solid product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iron(Ⅲ)hydroxide benzoate monohydrate in O2 was Fe2O3.Iron(Ⅲ)hydroxide benzoate monohydrate in N2 decomposted to form Fe3O4 and organic compounds.The organic compounds obtained from decomposition reaction are mainly benzophenone,benzoate acid,triphenylmethane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合碱式苯甲酸铁(Ⅲ) 变相反应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V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x)F_x(x=0,0.1)的流变相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利芝 孔丽娜 +1 位作者 梁凯 何则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采用流变相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制备LiNi0.5Mn1.5O4-xFx(x=0,0.1)。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的掺入抑制了LiNi0.5Mn1.5O4颗粒长大,增强了Li+在固相中的扩散能力,改善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 采用流变相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制备LiNi0.5Mn1.5O4-xFx(x=0,0.1)。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的掺入抑制了LiNi0.5Mn1.5O4颗粒长大,增强了Li+在固相中的扩散能力,改善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界面性质,有效地提高了LiNi0.5Mn1.5O4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0.2C放电时LiNi0.5Mn1.5O3.9F0.1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7.8mA.h/g,经8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0068%。而0.5C和2.0C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0.2C放电时的94.2%和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氟掺杂 5V正极材料 变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宽带机载SAR的空变相位误差补偿算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大地 丁赤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75-2378,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方位向空变相位误差补偿算法。传统的机载SAR运动补偿技术只补偿方位向相位误差的空不变分量,而常常忽略空变分量。对于高分辨率宽带SAR,传统的运动补偿算法由于没有补偿空变相位误差,不能满...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方位向空变相位误差补偿算法。传统的机载SAR运动补偿技术只补偿方位向相位误差的空不变分量,而常常忽略空变分量。对于高分辨率宽带SAR,传统的运动补偿算法由于没有补偿空变相位误差,不能满足分辨率要求。该文提出的子孔径算法通过在距离-多普勒域将SAR数据分为若干子孔径,每个子孔径数据进行单独的相位误差补偿,从而实现了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在传统的运动补偿处理中嵌入该算法可以大大提高SAR图像方位向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运动补偿 变相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狮子坪秦岭群流变型式及流变相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涛 杨家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54-60,共7页
本文提出“流变相”概念,并以此研究了区内秦岭群流变学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主导流变机制,初步划分出四个流变相;熔融褶流相、熔融面流相、褶流相、面流相,并探讨了流变相成因、序列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 塑性流变 变相 秦岭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相法研究超冷镁原子的弹性散射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计才 杜丙阁 +1 位作者 孙金锋 刘玉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文基于参考文献[5]构建的精确的基态Mg_2的势能曲线,应用变相法对超冷温度下Mg原子的弹性散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得到Mg原子碰撞的散射长度和有效力程分别为25.9a_0和191.3a_0,其中a_0是玻尔半径;低能极限下镁原子间的弹性碰... 本文基于参考文献[5]构建的精确的基态Mg_2的势能曲线,应用变相法对超冷温度下Mg原子的弹性散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得到Mg原子碰撞的散射长度和有效力程分别为25.9a_0和191.3a_0,其中a_0是玻尔半径;低能极限下镁原子间的弹性碰撞主要为s-波碰撞,同时计算得到的基态Mg_2支持束缚态的数目为19.计算结果与文献[5]和Numerov法所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长度 Mg原子 变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喷雾干燥法合成LiCo_(0.3)Ni_(0.7)O_2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惠 钟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7-502,共6页
以Co_(0.3)Ni_(0.7)(OH)_2和LiOH·H_O为原料,在含羟基的有机溶剂水溶液中浸渍呈流变相,用喷雾干燥后于空气中在不同的温度下煅烧16h制备层状LiCo_(0.3)Ni_(0.7)O_2正极材料,用XRD、TG-DTA、SEM以及激光粒度测试等表征了材料的晶体... 以Co_(0.3)Ni_(0.7)(OH)_2和LiOH·H_O为原料,在含羟基的有机溶剂水溶液中浸渍呈流变相,用喷雾干燥后于空气中在不同的温度下煅烧16h制备层状LiCo_(0.3)Ni_(0.7)O_2正极材料,用XRD、TG-DTA、SEM以及激光粒度测试等表征了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理化性能。结果表明,由本法可降低样品合成的反应温度和对反应气氛的严格要求,制备出的样品可有效抑制材料中阳离子混排及非化学计量产物的出现,大大降低材料的首次不可逆放电容量,提高材料的首次放电效率.经700℃煅烧16h合成出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达172mAh/g,首次放电效率可达90.8%,循环40次后容量仅衰减9%,显示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Co0.3Ni0.7O2 变相-喷雾干燥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相法合成ZnO包覆的尖晶石LiNi_(0.5)Mn_(1.5)O_4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胜利 李维 +1 位作者 宋延华 杨胜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5-206,共2页
以CH3COOLi、Ni(CH3COO)2和Mn(CH3COO)2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ZnO包覆的Li Ni0.5Mn1.5O4。XRD测试表明:该材料为尖晶石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包覆ZnO后,Li Ni0.5Mn1.5O4在3.5~4.9 V以0.1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7.68... 以CH3COOLi、Ni(CH3COO)2和Mn(CH3COO)2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ZnO包覆的Li Ni0.5Mn1.5O4。XRD测试表明:该材料为尖晶石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包覆ZnO后,Li Ni0.5Mn1.5O4在3.5~4.9 V以0.1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7.68 mAh/g,第3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33.78 mAh/g,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Ni0.5Mn1.5O4 变相 ZnO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