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电站状态估计中互感器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青芯 孙宏斌 +3 位作者 盛同天 张伯明 吴文传 郭庆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9-86,共8页
变电站实时量测的源头——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样序列可能遭受恶意的信息攻击而变得不可信,从而影响状态估计及相关高级分析及决策功能的可靠性。首先通过对采样原理的介绍,说明采样序列与量测的关系,表明攻击采样序列将可能导致量测中... 变电站实时量测的源头——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样序列可能遭受恶意的信息攻击而变得不可信,从而影响状态估计及相关高级分析及决策功能的可靠性。首先通过对采样原理的介绍,说明采样序列与量测的关系,表明攻击采样序列将可能导致量测中出现一致性量测坏数据。重点对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的攻击模式进行讨论,研究对电压、电流互感器输出的采样序列成功实施不可观测攻击的条件以及最小攻击代价。研究结果表明了互感器的配置冗余度及合理性在防御攻击方面的重要性,为制定量测保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不可观测攻击 坏数据检测 变电站状态估计 量测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状态估计的工程实践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青芯 汪德星 +4 位作者 孙宏斌 吴文传 王晶 郭庆来 张伯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61,共6页
基于零阻抗支路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在变电站内进行拓扑和量测错误的辨识,从而提高调度中心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报告了该技术在工程实现中的硬件配置、站域量测信息集成、与调度中心的互联、对时与周期选择等问题,并分析其... 基于零阻抗支路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在变电站内进行拓扑和量测错误的辨识,从而提高调度中心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报告了该技术在工程实现中的硬件配置、站域量测信息集成、与调度中心的互联、对时与周期选择等问题,并分析其效益,表明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通信量小的优点,并有效提高了对电网的监控能力和实时模型的可靠性。仿真实验及华东电网现场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满足实时在线应用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状态估计 坏数据辨识 拓扑错误辨识 效益分析 智能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阻抗支路模型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青芯 孙宏斌 +3 位作者 王晶 张伯明 吴文传 郭庆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73-80,共8页
为了将拓扑和量测错误解决于变电站内,提高调度中心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零阻抗支路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变电站内冗余的多源量测数据,包括远方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unit,RTU)和相量量... 为了将拓扑和量测错误解决于变电站内,提高调度中心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零阻抗支路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变电站内冗余的多源量测数据,包括远方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unit,RTU)和相量量测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的三相量测数据,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off’s currentlaw,KCL)建立了面向开关的非线性三相零阻抗状态估计模型,实现了模拟量坏数据和拓扑错误的解耦辨识以及对三相不平衡度的实时监控,具有高冗余、估计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快和易于实现等特点。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 变电站状态估计 坏数据辨识 拓扑错误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幅值量测的变电站零阻抗网络拓扑可观测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青芯 孙宏斌 +2 位作者 吴文传 郭庆来 张伯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9-1556,共8页
网络可观测性分析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变电站零阻抗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面向零阻抗网络的拓扑可观测性方法,并考虑由于引入电流幅值量测而导致的多解问题。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给出确定开关支路具有唯一潮流解的... 网络可观测性分析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变电站零阻抗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面向零阻抗网络的拓扑可观测性方法,并考虑由于引入电流幅值量测而导致的多解问题。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给出确定开关支路具有唯一潮流解的实用化判定规则。同时对可观测性分析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设计,并通过算例展示其实现过程,验证该方法在完成可观测性分析的同时对量测部署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观测性分析 拓扑法 零阻抗网络 多解性 电流幅值量测 变电站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