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值变点分析法在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流域为例,基于SRTM-DEM数据,在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模块计算不同集水面积阈值条件下河网密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获取河网密度值变化的拐点,并计算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研究表明:随着集水面积阈值的改变,河网密度逐渐降低,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所确定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8.1 km2,该结果与1∶50万水系图相比,主干上吻合,支流上更具真实性.该方法可以较好地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可为其它地区水系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流域 河网密度 集水面积阈值 均值变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异常反应侦查新技术:变点分析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龙飞 王晓雯 +1 位作者 蔡艳 涂冬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2-1477,共16页
变点分析法(change point analysis,CPA)近些年才引入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相较于传统方法,CPA不仅可以侦查异常作答被试,还能自动精确地定位变点位置,高效清洗作答数据。其原理在于:判断作答序列中是否存在可将该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统计... 变点分析法(change point analysis,CPA)近些年才引入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相较于传统方法,CPA不仅可以侦查异常作答被试,还能自动精确地定位变点位置,高效清洗作答数据。其原理在于:判断作答序列中是否存在可将该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统计学属性两部分的点(即变点),并且需使用被试拟合统计量(person-fit statistic,PFS)来量化两个子序列之间的差异。未来可将单变点分析拓展至多变点,结合反应时等信息,构建非参数化指标以及将现有指标拓展至多级计分或多维测验,以提高CPA的适用广度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反应 变点分析法 累积和 被试拟合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
3
作者 韩海辉 高婷 +4 位作者 易欢 杨敏 阎晓娟 任广利 杨军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1.17 km2,地势起伏度可分出八级,其中小起伏山地分布最广。高原边缘的地势起伏度普遍较大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与河流朔源侵蚀作用强烈;而高原内部地势较为平缓,冰川、冻土作用下的侵蚀搬运可能对地势起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点分析法 地势起伏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集分析法的汛期分期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6,共5页
传统的模糊集分析法进行汛期分期过程中,在汛期区间与阈值的确定方面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只能考虑单一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模糊集分析法。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用每个旬的所有指标加权组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标... 传统的模糊集分析法进行汛期分期过程中,在汛期区间与阈值的确定方面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只能考虑单一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模糊集分析法。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用每个旬的所有指标加权组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标,以代替原来的单一指标;使用模糊集合分析法计算隶属度,划分汛期与非汛期,最后在汛期区间内,使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寻找变点,并以此进行汛期分期。改进的模糊集分析法的分期结果与数理统计法、传统模糊集合分析法的汛期分期结果大体一致,说明提出的改进模糊集分析法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模糊集分析 异系数 均值变点分析法 汛期分期 吴城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市最大日降水量演变特征及雨量频次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洪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6期11-14,共4页
结合变点分析方法对朝阳地区1952—2016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雨量频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站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建平站呈现弱增长趋势,朝阳站5月、6月日最大降水量呈现弱增长趋势,而7、8月呈现弱递减趋势,... 结合变点分析方法对朝阳地区1952—2016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雨量频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站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建平站呈现弱增长趋势,朝阳站5月、6月日最大降水量呈现弱增长趋势,而7、8月呈现弱递减趋势,建平站夏季基本呈现弱增长趋势,朝阳地区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较弱;朝阳地区年及夏季月最大日降水量突变点主要分布在1990年代;发生大雨和暴雨等级的雨量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95%,各站均在8月出现大雨的几率最高,分别为54%和38%,7月出现暴雨几率最高,分别为41%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点分析法 最大日降水量 化特征 雨量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山区县域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活动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静静 李艳红 朱连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0,共6页
以豫西山区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选择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探究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并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豫西山区地形以中... 以豫西山区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选择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探究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并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豫西山区地形以中起伏(200~500 m)为主,小起伏(70~200 m)和微起伏(30~70 m)次之,平坦地区(0~30 m)和大起伏(≥500 m)所占比例较少。②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均强于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豫西山区49.29%的人口和47.42%的经济总量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115 m的区域,土地面积仅占26.45%;地形起伏度超过245 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55%,但仅居住5.89%的人口且仅创造4.85%的经济总量。豫西山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向低地形起伏区的集聚态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均值变点分析法 人口 经济 县域 豫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延河流域河网水系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黎武 王汝兰 +1 位作者 徐珍 周琳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该文以延河流域30m×30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基础数据源,在Arc GIS10.2软件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中,通过填洼、计算流向、汇流累积量,设置不同阈值,依次为100,200,300,400…1 600,间距为100,得到16组河网水系提取的结果。采用均值变点... 该文以延河流域30m×30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基础数据源,在Arc GIS10.2软件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中,通过填洼、计算流向、汇流累积量,设置不同阈值,依次为100,200,300,400…1 600,间距为100,得到16组河网水系提取的结果。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并结合流域实际河流水系形态,确定最佳汇流阈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网格法计算延河水系分维值。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分维数为1.042,处于地貌发育的幼年期,该阶段河流深切,地势起伏大,侵蚀剧烈,易造成水土流失。本研究运用分维数对地貌发育阶段进行定量化分析,不仅有助于认识延河流域地貌发育特征,也能为流域加强水土流失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延河 均值变点分析法 网格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DEM数据在山区流域河网提取中的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吴欣 施召云 +5 位作者 李铭 郑永胜 王锐 张海龙 虞美秀 陈炼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56,共8页
针对何种DEM数据更适合山区流域的河网提取,选择长江上游与珠江上游的山区流域,以ALOS 12.5 m DEM、ASTER 30 m GDEM与SRTM 90 m DEM为基础数据,基于Arcpy提取研究区域河网,通过河网套合差、Arc Hydro Tools对提取结果进行修正与评价,... 针对何种DEM数据更适合山区流域的河网提取,选择长江上游与珠江上游的山区流域,以ALOS 12.5 m DEM、ASTER 30 m GDEM与SRTM 90 m DEM为基础数据,基于Arcpy提取研究区域河网,通过河网套合差、Arc Hydro Tools对提取结果进行修正与评价,探讨山区流域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选择与地形特征对数字河网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辨率为12.5 m的ALOS DEM河网套合差最小,能更真实地反映山区流域的水系发育程度;②通过Arc Hydro Tools修正DEM数据,3种DEM的河网套合差均减小,可明显提高河网的提取精度;③基于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研究区最佳集水面积阈值,ALOS DEM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20000,ASTER GDEM与SRTM DEM为500;④大起伏山地有利于河网的提取,ALOS DEM提取效果最佳。因此,经过修正的ALOS DEM提取流域水系效果最佳,成果可为山区流域提取水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河网提取 DEM修正 均值变点分析法 山区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