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网故障下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秋玲 黄守道 肖磊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7,共6页
在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控制中,网侧变流器采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因此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电网基波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在网侧变流器同步化设计中是很关键的。介绍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同步坐标系锁相方法和双同步坐标系解耦锁相方法;研究在... 在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控制中,网侧变流器采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因此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电网基波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在网侧变流器同步化设计中是很关键的。介绍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同步坐标系锁相方法和双同步坐标系解耦锁相方法;研究在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变流器中使用的2种不同电流控制器的性能,这2种控制器是基于正参考坐标系和负序分量前馈控制(VCCF)的电流控制器和基于正负序参考坐标系(DVCC)的双电流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出现不平衡时,精确地检测电网电压基波的正、负序分量并且使用正负序旋转坐标系下双电流控制策略,在网侧变流器控制中起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穿越 锁相环 变流器控制 电网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DFIG变流器控制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立 郑天悦 +3 位作者 黄世楼 邓俊 王彤 夏楠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60,共11页
变流器为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系统对风电机组的动态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针对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变流器,提出其控制参数辨识方法。根据DFIG变流器控制的详细动态模型分析其控制参数辨识的... 变流器为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系统对风电机组的动态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针对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变流器,提出其控制参数辨识方法。根据DFIG变流器控制的详细动态模型分析其控制参数辨识的可行性,并结合参数的轨迹灵敏度来定量分析其辨识的难易程度;基于风电机组实际运行工况下可量测获取变量及其时间序列,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推导相应的状态转移矩阵及观测矩阵,并构建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的离散化迭代方程,进而建立变流器控制参数辨识模型。以并网1台DFIG的4机2区系统作为测试系统,通过量测风电机组定转子侧、电网侧电气量来实现变流器控制参数的辨识,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参数辨识 变流器控制系统 扩展卡尔曼滤波 轨迹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馈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参数的风电场内机组振荡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俊磊 曹娜 +3 位作者 钱峰 赵旭 张子洁 于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49,共8页
在风电场内,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参数设置不当可能会引发该机组及其他机组的功率振荡,威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研究变流器控制参数对风电场内机组振荡的影响,以双馈风电机组为例,首先考虑变流器控制参数推导机组的能量函数。然后,... 在风电场内,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参数设置不当可能会引发该机组及其他机组的功率振荡,威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研究变流器控制参数对风电场内机组振荡的影响,以双馈风电机组为例,首先考虑变流器控制参数推导机组的能量函数。然后,分析变流器控制参数对机组能流功率和能量消耗的影响。接着,针对风电场内机组变流器控制参数的不同,研究风电场内机组是否会发生振荡以及对其他机组的影响。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模,深入分析了变流器控制参数对风电场内机组能流功率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电场内,机组变流器控制参数设置不当不仅会引起本机组发生自由振荡,也会造成风电场内其他机组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变流器控制参数 能量消耗 能流功率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内环控制小信号稳定性的构网型变流器模型降维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爱国 毛佳奇 +3 位作者 陈彦桥 赵璐璐 刘静佳 希望·阿布都瓦依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50,共13页
随着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程度加深,具有电压源特性的构网型变流器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常规装备之一。为了准确高效地分析含构网型装备的电力系统控制运行与安全稳定特性,需对具有强非线性特性的构网型变流器进行降阶。传统的基于电流环... 随着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程度加深,具有电压源特性的构网型变流器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常规装备之一。为了准确高效地分析含构网型装备的电力系统控制运行与安全稳定特性,需对具有强非线性特性的构网型变流器进行降阶。传统的基于电流环、电压环简化的降阶方法构建的简化模型由于忽略了内环控制与线路耦合阻抗对装备同步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在部分场景下难以保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基于此,在现有降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内环控制的小信号特性与线路耦合阻抗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简化模型,并就各简化模型对频域、特征值、时域分析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各类场景下没有能始终保持高精度的简化模型,需要根据场景更换模型简化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了变流器简化模型选择与控制参数整定的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 变流器控制 模型降维 小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后转子侧变流器不间断控制下的双馈风机序网等值电路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金华 张保会 +3 位作者 郝治国 陈琳浩 都劲松 舒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1-528,共8页
为应用方便直观的电路方法进行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故障分析和短路计算,针对电网故障后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控制方式提出一种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序网等值电路。故障后RSC不间断控制的运行... 为应用方便直观的电路方法进行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故障分析和短路计算,针对电网故障后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控制方式提出一种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序网等值电路。故障后RSC不间断控制的运行方式下,DFIG定子短路电流中含有幅值稳定的工频正负序分量、2个衰减速度不同且频率接近工频的正序分量以及衰减直流分量。分别推导了各交流成分对应的序网等值电路,其中,稳定工频正序分量对应的等值电路可用等值电势及正序阻抗来表示;稳定工频负序分量对应的等值电路用无源的负序阻抗来表示;而衰减交流分量可用受控电流源来描述。利用所提DFIG等值电路,应用传统序网分析方法即可方便进行短路计算,不需仿真就能获得双馈风机并网系统中各处的短路电流。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所提等值电路和解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变流器控制 序网电路 短路电流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6
作者 辛焕海 杨永恒 付强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共2页
在国家能源转型及“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导致电力系统强度变弱、抗扰性下降、稳定性降低等问题。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架构,其特点是将变流器控制为电流... 在国家能源转型及“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导致电力系统强度变弱、抗扰性下降、稳定性降低等问题。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架构,其特点是将变流器控制为电流源,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差、设备短路比耐受极限低、弱连接场景易失稳。而构网型控制借鉴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机理,将变流器控制为电压源,克服了跟网型变流器的固有缺陷,提高了变流器的电压、频率支撑能力,改善了电力系统强度,增强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为展示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电力工程技术》编辑部策划组织了本期“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系统强度 电力系统稳定性 同步发电机 变流器控制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点在线计算的双馈机组网侧变流器高电压穿越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耀函 张扬帆 +3 位作者 宋鹏 刘辉 吴林林 张瑞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31,共8页
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避免电网电压骤升时风电机组从电网中解列,需提升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的能力。为快速抑制高电压故障时网侧过调制引起的电压、电流冲击,首先确定电网电压骤升时网侧变流器安全运行区域。在此基础上,在线计... 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避免电网电压骤升时风电机组从电网中解列,需提升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的能力。为快速抑制高电压故障时网侧过调制引起的电压、电流冲击,首先确定电网电压骤升时网侧变流器安全运行区域。在此基础上,在线计算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同电网电压条件下的高电压穿越稳态最佳工作点,以保证网侧过调制时间最短。同时,设计了参数补偿模块以消除稳态工作点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保证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故障骤升期间不脱网运行,能够根据电网要求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且提升了双馈风电机组在故障穿越期间的响应速度及稳态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高电压穿越 网侧变流器控制 最佳工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公寓新型无线电能路由器的能量传输与电能质量控制方法
8
作者 周杰 庞营 +4 位作者 王雷 徐文 郑涛涛 李游 夏晨阳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随着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越来越多的新型电网交互型设备接入楼宇,以往的楼宇变电站难以处理复杂的能量流动,导致能量传递效率降低、接口复杂化和电能质量变差的现象。为此,提出一种无线电能路由器与电能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为设计高效... 随着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越来越多的新型电网交互型设备接入楼宇,以往的楼宇变电站难以处理复杂的能量流动,导致能量传递效率降低、接口复杂化和电能质量变差的现象。为此,提出一种无线电能路由器与电能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为设计高效的能量流动控制方法,提出无线电能路由器构成的等效模型;其次,为了在所有负载、电能质量情况中保持高效的能量流动,对不同负载、电能质量情况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控制参考量;随后,基于所有分类的控制参考量,设计对不同负载、电能质量情况下的功率控制方法;最后,为验证所提结构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设计相对应情况的仿真案例。所提无线电能路由器可以为楼宇提供一种统一接入电网交互型设备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能质量补偿 电能路由器 变流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SE通信的地铁多变流器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斌 杜贵府 郑子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当前地铁线路各牵引所变流器独立运行,无法实现实时信息交互、精准调整和协调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GOOSE通信的地铁多变流器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基于GOOSE通信网络搭建多变流器分层控制结构,以系统网损最小和钢轨电位幅值最小... 当前地铁线路各牵引所变流器独立运行,无法实现实时信息交互、精准调整和协调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GOOSE通信的地铁多变流器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基于GOOSE通信网络搭建多变流器分层控制结构,以系统网损最小和钢轨电位幅值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NSGA-II算法的多变流器双目标优化控制算法。搭建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动态潮流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OOSE通信的多变流器智能优化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多个变流器的动态管理和协调控制,降低线路网络损耗以及钢轨电位。与传统的无通信优化控制相比,多变流器智能优化控制方法能够实时优化各变流器的输出特性,实现线路节能、安全运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GOOSE通信 变流器协调控制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机-网协同视角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方法综述
10
作者 查晓明 李锡林 +3 位作者 黄萌 田震 梁军杨 刘浴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7-1526,共20页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协同视角出发,考虑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对资源的调控能力、并网装备间的交互作用,梳理并网装备同步运行的内在机制。首先,综述新能源发电输出特性对同步控制的影响及针对性的改进控制方法;其次,综述考虑并网装备物理资源约束下的同步控制方法;再次,梳理考虑弱电网交互下的并网装备同步控制和多机协同方法。由此,引出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需考虑的“源-机-网”三方面协同视角,并提出新型同步控制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同步控制 变流器协同控制 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集群 源-机-网协同 跟网型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电系统新型变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秋玲 黄守道 +1 位作者 姚建刚 彭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7-234,共8页
本文讨论了直驱风电系统在正常运行和电网故障下运行时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是建立在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和阻尼控制器协调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阻尼控制器的目的是为了抑制由于机械或电气负载变化引起的驱... 本文讨论了直驱风电系统在正常运行和电网故障下运行时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是建立在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和阻尼控制器协调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阻尼控制器的目的是为了抑制由于机械或电气负载变化引起的驱动链扭振。采用新型控制策略后,电网故障期间不能通过变流器传递到电网的功率从直流环节转移到了发电机侧,因此提高了故障时系统的响应速度。用仿真和实验方法对新型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了讨论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 风电系统 变流器控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故障下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电网同步化技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邓秋玲 彭晓 张桂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3-1479,共7页
为了能够在电网故障下对直驱风电系统传递给电网的功率进行持续控制,避免变流器保护跌落和提高瞬态故障穿越能力,对故障电压基波正负序分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必要的。提出了一种不平衡和畸变电压运行条件下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新... 为了能够在电网故障下对直驱风电系统传递给电网的功率进行持续控制,避免变流器保护跌落和提高瞬态故障穿越能力,对故障电压基波正负序分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必要的。提出了一种不平衡和畸变电压运行条件下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新型电网同步化技术,即双二阶通用积分器-锁频环(DSOGI-FLL)。这个新的检测器包括正交信号发生器、正负序分量计算器和锁频环3个基本函数模块。对DSOGI-FLL进行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软件锁相环便于数字实现,能对不对称和畸变电网电压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和稳定跟踪;DSOGI-FLL是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在电网电压不平衡和畸变条件下的一个合适的电网同步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 风电系统 故障穿越 锁频环(FLL) 变流器控制 电网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流器限流与GSC电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暂态全电流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增平 李菁 +2 位作者 郑涛 赵萍 杨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123-4135,共13页
目前在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短路暂态特性研究中,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限流与网侧变流器(GSC)电流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推导了包含定子电流与GSC电流的DFIG暂态全电流精细化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转子电流矢量变化轨迹,... 目前在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短路暂态特性研究中,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限流与网侧变流器(GSC)电流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推导了包含定子电流与GSC电流的DFIG暂态全电流精细化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转子电流矢量变化轨迹,给出了转子电流峰值估算公式,量化了变流器励磁状态与撬棒保护投入状态的边界条件;考虑限流环节推导了DFIG最大稳态短路电流的具有普适性的估算公式。结合仿真试验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与数学模型的精确性。所得结论可为优化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及发电机参数提供理论参考,为与风电场相关联的开关及断路器的容量校核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发电机 变流器控制 短路电流 低电压穿越 测试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DR-HVDC系统连接的海上风电场电网形成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文花 沈顺群 刘凯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高压直流DR-HVDC(diode-rectif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上风电低成本接入方案,它可将风能从偏远的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力系统。然而随着海上DR-HVDC系统的不断增多,可能...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高压直流DR-HVDC(diode-rectif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上风电低成本接入方案,它可将风能从偏远的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力系统。然而随着海上DR-HVDC系统的不断增多,可能会导致风机WT(wind turbine)的变流器控制难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R-HVDC连接海上WT变流器的新型电网形成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2个正序控制回路来调节WTs的输出有功功率,并维持海上交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其中第一个控制器可将每台WT的有功功率误差调节为电压角偏差,从而造成系统频率偏差;第二个控制器通过调整WT的交流电压幅值以抵消频率偏差。变流器内部电流控制回路用于限制故障电流,并消除系统中的高频谐振。最后,通过故障穿越、WT功率变化、无功扰动和WTs停机4个方面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二极管整流器 HVDC 变流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直流微网的控制架构与层次划分 被引量:67
15
作者 李武华 顾云杰 +2 位作者 王宇翔 向鑫 何湘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163,共8页
以新能源直流微网为研究对象,融合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特点,提出一种直流微网层次控制架构。根据直流微网的物理特性,将控制框架划分为变流器控制层、母线控制层和调度管理层。在变流器控制层,将各类变流器统一为终端控制型和母线控制型... 以新能源直流微网为研究对象,融合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特点,提出一种直流微网层次控制架构。根据直流微网的物理特性,将控制框架划分为变流器控制层、母线控制层和调度管理层。在变流器控制层,将各类变流器统一为终端控制型和母线控制型;在母线控制层,根据母线电压划分3种运行模式,以实现系统中各单元的自适应模式切换;在调度管理层,中央控制单元通过自上而下的决策仲裁机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位于底层的变流器控制层通过分散自治控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处于顶部的调度管理层通过集中控制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处于中间的母线电压控制层作为重要衔接,实现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交互。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所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控制架构 层次划分 变流器控制 母线控制 调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PPT算法的光伏并网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53
16
作者 焦阳 宋强 刘文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96,共5页
研究并改进了单相两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以2种基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结合固定电压法与增量电导法的占空比扰动MPPT算法。在不同的光伏电池运行点采用不同的跟踪方法,通过直接控制直流斩波器开关占空... 研究并改进了单相两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以2种基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结合固定电压法与增量电导法的占空比扰动MPPT算法。在不同的光伏电池运行点采用不同的跟踪方法,通过直接控制直流斩波器开关占空比以达到快速准确的功率跟踪效果。针对该算法的运行条件改进了光伏并网系统整体控制策略。通过直流电压外环的功率平衡控制及比例积分校正,配合内环并网电流反馈控制,使并网逆变器在保持并网电流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控制直流电压。通过PSCAD/EMTDC软件搭建的光伏并网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改进MPPT算法及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固定电压法 增量电导法 占空比扰动 变流器控制 PSCA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动态仿真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程昊 王李东 +1 位作者 林卫星 文劲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15,共11页
数字仿真是研究风力发电机组动态特性及其与电网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控制策略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性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并网风电机组的动态建模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模型.针对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的2种常... 数字仿真是研究风力发电机组动态特性及其与电网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控制策略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性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并网风电机组的动态建模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模型.针对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的2种常见风力发电系统,从大量文献中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动态仿真研究的简明模型,包括风轮机、DFIG和PMSG的模型及其控制策略,并以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和惯性控制为例简述模型的应用方法.在实际使用该模型时,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对模型各环节进行进一步简化或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动态仿真建模 变流器控制 低电压穿越 惯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谐波电阻控制的下垂控制变流器振荡抑制策略
18
作者 胡雪凯 孟良 +3 位作者 李磊 杨洋 殷一林 雷万钧 《中国电力》 2025年第9期44-53,67,共11页
下垂控制变流器在50 Hz以下的频段呈现出容性特征,导致其与感性电网交互时容易产生RLC振荡,从而对电网造成危害。基于此,首先利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下垂控制变流器的序阻抗模型,揭示了下垂控制变流器和电网交互后产生振荡的机理;接... 下垂控制变流器在50 Hz以下的频段呈现出容性特征,导致其与感性电网交互时容易产生RLC振荡,从而对电网造成危害。基于此,首先利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下垂控制变流器的序阻抗模型,揭示了下垂控制变流器和电网交互后产生振荡的机理;接着,提出有源谐波电阻的控制策略,该策略仅需要修正变流器的电压环指令,便可以将变流器在除基波以外的阻抗特性塑造为电阻特性,从而避免和感性电网交互时的振荡;有源谐波电阻值可能对系统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调节该参数值,从而始终可以很好地抑制系统振荡。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有源谐波电阻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变流器 序阻抗建模 稳定性分析 有源谐波电阻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直驱永磁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忠义 刘崇茹 李庚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分析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问题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驱风机的新型功率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使用改进的双侧变流器和桨距角控制手段,低压暂态时,利用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容充电储能配合风机转子变速储能... 在分析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问题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驱风机的新型功率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使用改进的双侧变流器和桨距角控制手段,低压暂态时,利用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容充电储能配合风机转子变速储能承担风机产生的不平衡能量,减弱机组机械轴系所受的冲击作用;使用变桨系统减少风机捕获的风能,减轻机组低电压穿越的负担;通过网侧变流器向电网提供动态无功功率,减小网侧电压的跌落幅度;同时在双侧变流器的控制器中增加协调限流控制环节,用以保证风机有功无功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文中所述方法不附加任何硬件,充分使用直驱风机自身可用的控制手段,能够有效提高直驱风机在全风域范围内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最后,使用DIgSILENT/Power Factory搭建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功率协调控制 变流器控制 桨距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侧控制与机端相位跳变的双馈风电机组对称故障暂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静 蓝新斌 +1 位作者 丁秀香 王增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91-1897,共7页
目前在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对称短路暂态特性的研究中,未充分考虑DFIG网侧变流器控制以及机端电压相位跳变等因素。为此,首先建立了综合考虑上述2种因素的DFIG故障暂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电网三相对... 目前在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对称短路暂态特性的研究中,未充分考虑DFIG网侧变流器控制以及机端电压相位跳变等因素。为此,首先建立了综合考虑上述2种因素的DFIG故障暂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电网三相对称故障情况下的DFIG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的瞬时表达式,分析了DFIG机端电压相位跳变以及DFIG网侧变流器控制在故障时对短路电流的作用机理,实现了电网故障下DFIG故障暂态过程更为准确的描述。时域仿真与动模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短路电流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电网三相对称故障 网侧变流器控制 DFIG机端电压相位跳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