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变法思想评议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章太炎 变法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 章氏 维新派 宪政 政治革新 戊戌时期 康有为 民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的李鸿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凡 《安徽史学》 1984年第6期9-19,共11页
随着手头资料的增蓄,使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越发浓厚,目的并不只期对李鸿章有个合乎客观历史的评价,而私下希望澄清此问题,对整个戊戌变法史的探讨或稍有裨益。若要恰如其分地说明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的李鸿章,首先须明晰李鸿章此刻的思想... 随着手头资料的增蓄,使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越发浓厚,目的并不只期对李鸿章有个合乎客观历史的评价,而私下希望澄清此问题,对整个戊戌变法史的探讨或稍有裨益。若要恰如其分地说明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的李鸿章,首先须明晰李鸿章此刻的思想状况。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康有为 维新变法 思想状况 戊戌变法时期 梁启超 维新派 慈禧 洋务派 百日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祥吉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80-84,共5页
《波兰分灭记》是百日维新后期,康有为为了击退顽固派的猖狂反扑,使光绪皇帝痛下决心,“持之以坚”,将新法推行下去而进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由于这部著作未曾刊印,因而在张伯桢的《万木草堂丛书目录》和陆乃翔、陆敦骙所著的《康... 《波兰分灭记》是百日维新后期,康有为为了击退顽固派的猖狂反扑,使光绪皇帝痛下决心,“持之以坚”,将新法推行下去而进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由于这部著作未曾刊印,因而在张伯桢的《万木草堂丛书目录》和陆乃翔、陆敦骙所著的《康南海先生传》(上编)所附刻的《南海先生所著书目》中,均称此书已于戊戌八月政变时被抄没。因此,多年来人们在研究戊戌变法史时,很少谈及这部珍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制度局 戊戌变法时期 顽固派 政治主张 光绪帝 光绪皇帝 新政 国会 国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刘光弟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8-42,共5页
刘光弟是近代中国为维新变法英勇牺牲的爱国人物,对于他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立场,目前史学界众说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胡绳、徐昌义等人认为属洋务派;范文澜等人认为属帝党;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笼统地称之为维新志士,誉之为“六君子... 刘光弟是近代中国为维新变法英勇牺牲的爱国人物,对于他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立场,目前史学界众说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胡绳、徐昌义等人认为属洋务派;范文澜等人认为属帝党;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笼统地称之为维新志士,誉之为“六君子”之一。对其评价问题,汤志钧同志认为“犹需综其毕生言行,根据历史事实,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时期 洋务派 政治倾向 维新派 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 爱国人物 梁启超 历史事实 评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珠生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帝国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列强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为了救亡图存,爱国士大夫纷纷呼吁保国保种,提出改制变法,从北京到各省,学会和报馆繁兴,鸦片战争以来的经世改革思潮,至此汇成汹涌澎湃的变法维新运动。温州的《利济...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帝国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列强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为了救亡图存,爱国士大夫纷纷呼吁保国保种,提出改制变法,从北京到各省,学会和报馆繁兴,鸦片战争以来的经世改革思潮,至此汇成汹涌澎湃的变法维新运动。温州的《利济学堂报》,踵承《时务报》,下启《知新》、《湘学》和《经世》等报,显示出维新运动深入到沿海中小城市,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温州出现这样的报刊决不是偶然的。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温州为商埠。次年4月1日设立瓯海关。闽抚丁日昌疏称:“温州之南关可作铁船坞”。1879年,浙抚梅启照奏称:“温州新设通商口岸,亦须轮船驻泊”。上海轮船招商局即派永宁轮首抵温州港。18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运动 上海轮船招商局 甲午战争 烟台条约 鸦片战争 通商口岸 士大夫 丁日昌 时务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妇女解放的先声——浅谈戊戌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心 亓曙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如果我们把中国封建社会比作一个等级森严的塔,那么被压在这座塔最底层的就是广大的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在古老广泰的华夏大地上,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象四条巨大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广大妇女,使她们处于窒息、愚钝和卑贱的悲... 如果我们把中国封建社会比作一个等级森严的塔,那么被压在这座塔最底层的就是广大的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在古老广泰的华夏大地上,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象四条巨大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广大妇女,使她们处于窒息、愚钝和卑贱的悲惨境地。而强迫妇女缠足,则为世界历史所仅见,中国妇女因缠足所受的痛苦和摧残,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骇人听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缠足运动 妇女解放 戊戌变法时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反缠足运动 中国妇女 不缠足会 梁启超 中国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陕西学者刘光蕡的维新主张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立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1-74,共4页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世界帝国主义的形成时期,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帝国主义对中国从商品输出进而实行资本输出,夺取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世界帝国主义的形成时期,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帝国主义对中国从商品输出进而实行资本输出,夺取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洋务运动经过甲午战争的惨败彻底破产了。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产生了一次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一部分爱国人士所倡导的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企图在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按照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模式,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当时,陕西学者刘光蕡也属于这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 陕西 康有为 帝国主义 梁启超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 甲午战争 维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樊锥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8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9-43,共5页
樊锥是近代中国为维新变法奔波了一生的仁人志士,在戊戌变法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对于樊锥却涉及不多,这与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本文拟就樊锥戊戌时期的政治思想作一简略评述,敬祈史学界同仁匡... 樊锥是近代中国为维新变法奔波了一生的仁人志士,在戊戌变法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对于樊锥却涉及不多,这与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本文拟就樊锥戊戌时期的政治思想作一简略评述,敬祈史学界同仁匡正。一樊锥(1872——1906),字春渠,湖南邵阳人。少年时,在家乡求学,甲午战争时期,来到省城长沙,进入城南书院。当时,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中华民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被“蛮夷小邦”日本打败的结局,非常不满,十分焦虑,作为“慷慨爱国之士”的樊锥也不例外,他说:“夫以堂堂之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维新变法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时期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 中华民族 维新运动 戊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愤救亡 变法图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爱国思想述评
9
作者 谢方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6-51,共6页
戊戌变法支持者张元济先生诗云:“南海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①康有为、梁启超是晚清书生救国的佼佼者。康有为(1858~1927年)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这对他的爱国思想有... 戊戌变法支持者张元济先生诗云:“南海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①康有为、梁启超是晚清书生救国的佼佼者。康有为(1858~1927年)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这对他的爱国思想有深远影响。1876年他从爱国学者朱九江学。朱主张“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爱国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 梁启超 光绪帝 思想述评 深远影响 经世致用 士大夫 爱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严复思想之异同
10
作者 湯奇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7-51,共5页
康有为、严复是近代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基本点,又各具特色。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他们在1895年春至1898年秋这一时期的新思想作一探讨。一、康有为、严复思想具有戊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基本特征 1894年,清王朝在... 康有为、严复是近代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基本点,又各具特色。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他们在1895年春至1898年秋这一时期的新思想作一探讨。一、康有为、严复思想具有戊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基本特征 1894年,清王朝在中日战争中被打败,一大批爱国有识之士,深切感到:中国再也不能照原样生存下去,必须立即实行改革。严复说:“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①康有为说:“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严复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新思想 改良主义思想 清王朝 戊戌变法时期 知识分子 社会进化论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的孙家鼐
11
作者 陈国庆 《安徽史学》 1984年第4期3-9,共7页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卅人。1859年(咸丰九年)中状元,授修撰职。1878年(光绪四年)起,与翁同和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礼部、吏部尚书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张对日宣战,...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卅人。1859年(咸丰九年)中状元,授修撰职。1878年(光绪四年)起,与翁同和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礼部、吏部尚书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张对日宣战,而孙氏却赞同洋务派头子李鸿章对日妥协的主张,“力言衅不可启”。1898年,维新思潮如火如荼地在京师与诸省蓬勃展开,时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孙家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去。他奉光绪皇帝诏令,主办京师大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 光绪皇帝 洋务派 康有为 维新思潮 甲午战争前夕 变法维新 维新变法 李鸿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復思想的分析批判——戊戌变法时期及其前后不久“西学”与“中学”的斗争
12
作者 張(山巳)之 《人文杂志》 1960年第3期51-58,31,共9页
严复(公元1853-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是自由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其政治主张和康有为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要了解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者的社会思想,除必须对康有为、谭嗣同... 严复(公元1853-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是自由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其政治主张和康有为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要了解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者的社会思想,除必须对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进行研究外,对于严复也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戊戌变法时期 西学 改良主义者 社会学 中国近代 自然科学 洋务派 中学 自由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时期维新派女子教育思想论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阳 刘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本文认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如下:女子接受教育是女子应该享有的人生权利,是强国智民的重要途径,女子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普通知识的贤妻良母型的新型女性。这一教育观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但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传... 本文认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如下:女子接受教育是女子应该享有的人生权利,是强国智民的重要途径,女子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普通知识的贤妻良母型的新型女性。这一教育观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但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传统女学的终结和近代女子教育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派 女子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形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一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39-43,49,共6页
斗转星移,自李侃1963年发表《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一文,建国后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三十年,总有四、五十篇文章,却尚未有人对其戊戌变法时期的史学、史学思想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胡逢祥《梁启超史学理论体系新探》甚至认为在戊戌变法前... 斗转星移,自李侃1963年发表《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一文,建国后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三十年,总有四、五十篇文章,却尚未有人对其戊戌变法时期的史学、史学思想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胡逢祥《梁启超史学理论体系新探》甚至认为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在“史学上缺乏独立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理论体系 封建史学 西方资产阶级 新史学 康有为 戊戌变法时期 1897年 史学思想 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15
作者 胡伟希 《中州学刊》 1983年第3期128-14,共2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不是向后倒退,而是继续向前发展。他把变法成功的希望从皇帝和少数当权官僚身上转到“开民智”和要求“民权”方面。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主要是作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参加变法运动的。那么,变法失败后为什...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不是向后倒退,而是继续向前发展。他把变法成功的希望从皇帝和少数当权官僚身上转到“开民智”和要求“民权”方面。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主要是作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参加变法运动的。那么,变法失败后为什么梁启超能实现这一转变,而康有为不能呢?我们应该看到,早期梁启超的思想与康有为相比,就存在差异。百日维新以前,梁启超将民权和绅权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变法时期 思想转变 康有为 兴民权 开民智 “新民” 自治 绅权 向后倒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来戊戌变法运动研究述评
16
作者 孙占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8-92,共5页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课题。综观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史学界主要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戊戌变法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人物评价、维新派的变法纲领评价、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戊戌变法时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史研究 失败原因 制度局 史学界 百日维新 政治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病夫”小史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60-57,共2页
谈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前进,人们常常会连带提及“东亚病夫”一词。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 谈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前进,人们常常会连带提及“东亚病夫”一词。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改良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比作“病夫”。他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病夫 中国人民 外国侵略者 戊戌变法时期 严复 新中国 旧中国 天津 鼓民力 体育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性质新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清末新政时期 清末“新政” 清政府 资本主义性 预备立宪 戊戌变法时期 资产阶级 改革措施 新式学堂 190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乃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维新思想 梁启超 民主政治 康有为 近代化 戊戌变法时期 君民共主 严复 专制政体 民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洪范传》作年论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金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行"删润缮写"的时期来确定其写作年代的途径不同,通过分析王安石道本体论的演变,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范传》 变法时期 道本体论 人才观 君臣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