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拉油气管桥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半主动智能减震控制
1
作者 代建波 梁旭豪 +1 位作者 汪浩 马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649-14657,共9页
斜拉油气管桥横向刚度低,振动特性复杂,在地震中可能发生严重的耦合破坏,影响油气输送管道及其斜拉管桥结构的安全性。围绕油气输送斜拉管桥结构的智能减震控制,研发了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输出力性能试验,提出了斜拉油气管桥的... 斜拉油气管桥横向刚度低,振动特性复杂,在地震中可能发生严重的耦合破坏,影响油气输送管道及其斜拉管桥结构的安全性。围绕油气输送斜拉管桥结构的智能减震控制,研发了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输出力性能试验,提出了斜拉油气管桥的半主动减震控制策略。基于工程实例,建立了斜拉管桥结构计算模型,探讨了减震控制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并对斜拉油气管桥结构的压电智能半主动减震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输出力与驱动电压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驱动电压-阻尼力本构模型可以用于斜拉管桥结构的减震控制,应用提出的LQR-Bang-Bang半主动智能控制方法和研发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可以高效地达到对斜拉管桥结构地震响应进行控制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供此类斜拉油气管桥的减震设计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油气管桥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半主动 智能减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变摩擦阻尼器的减振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凌云 周锡元 闫维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6,25,共6页
提出一种具有变刚度特征的管式变摩擦阻尼器,该阻尼器的主要部件包括套筒和装于其内并可来回移动的摩擦环。摩擦环外径略大于套筒内径,当摩擦环装入套筒后将产生装配应力,因而当摩擦环左右移动时接触面上将产生摩擦力。变摩擦的功能是... 提出一种具有变刚度特征的管式变摩擦阻尼器,该阻尼器的主要部件包括套筒和装于其内并可来回移动的摩擦环。摩擦环外径略大于套筒内径,当摩擦环装入套筒后将产生装配应力,因而当摩擦环左右移动时接触面上将产生摩擦力。变摩擦的功能是通过在套筒壁中摩擦环初始所在部位适当开缝的方式实现的。由于在套筒壁中部开了缝,在其初始状态阻尼器套筒对内环几乎没有约束应力,这样在非工作状态套筒与内环之间的摩擦力就很小了。研究表明,在结构中安装这类变摩擦阻尼器以后,可以使得系统具有半主动变刚度的特征:即在结构偏离平衡位置时,阻尼器的套筒提供越来越大的围束力,导致套筒和内部摩擦环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摩擦力,从而能阻止结构位移增加;在结构返回平衡位置时,阻尼器提供反向摩擦力,其幅值逐渐减小,使结构在复位过程中振动速度得到抑制。对此种被动变摩擦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都证明在工程结构中应用该阻尼器能够达到主动变刚度控制效果,装置非常简单,而变刚度控制系统则是需要计算机和伺服反馈阻尼器支持的。由于该阻尼器构造简单,出力大,价格低廉,能够适应各种结构和机械工程减振控制的需求,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摩擦阻尼器 性能试验 有限元分析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惠 彭君义 +1 位作者 周锡元 张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6-73,共8页
介绍了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的原理及其基本力学性能,探讨了安装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结构在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时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特点,揭示了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引起结构抖振的机理,对安装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 介绍了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的原理及其基本力学性能,探讨了安装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结构在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时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特点,揭示了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引起结构抖振的机理,对安装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的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给出了受控结构的非线性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 刚度控制 结构被动控制 结构 摩擦阻尼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对高层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永兵 秦荣 +1 位作者 李双蓓 李秀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146,共5页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施加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上的电压与结构的响应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受控的20层...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施加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上的电压与结构的响应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受控的20层基准建筑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别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振动控制 基准建筑 非线性地震反应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研发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8
5
作者 戴纳新 谭平 周福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本文采用商用标准件叠层压电驱动器和圆形摩擦盘,研发了能提供水平任一方向可调摩擦阻尼力的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能与圆形隔震垫协同工作复合而成智能隔震系统。文中首先提出了新型压电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制作了试验室比例的模型;其次... 本文采用商用标准件叠层压电驱动器和圆形摩擦盘,研发了能提供水平任一方向可调摩擦阻尼力的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能与圆形隔震垫协同工作复合而成智能隔震系统。文中首先提出了新型压电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制作了试验室比例的模型;其次针对压电驱动器变形在微米数量级的特点和约束钢架的刚度特性,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形状系数和可调正压力计算方法。并用约束钢架变形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最后通过阻尼器性能试验提出了连续型的阻尼力计算模型,一种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摩擦阻尼力模型。提出的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构造简单,阻尼力调节方便,响应速度快,特别是便于进一步增大阻尼力调节倍数,能够较大地推动压电阻尼器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压电驱动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阻尼性能试验 智能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复阻尼特征板式变摩擦阻尼器滞回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凌云 常健 +1 位作者 苏经宇 秦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9-195,共7页
为使减震装置具有复阻尼特征,提出一种板式变摩擦阻尼器。基于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根据阻尼器几何、物理参数确定其滞回模型的理论公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阻尼器在静力往复作用下的滞回曲线进行了模拟,通过低周往复试验进行了阻尼器滞... 为使减震装置具有复阻尼特征,提出一种板式变摩擦阻尼器。基于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根据阻尼器几何、物理参数确定其滞回模型的理论公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阻尼器在静力往复作用下的滞回曲线进行了模拟,通过低周往复试验进行了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基于上述方法对影响滞回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为位于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的三角形,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影响阻尼器滞回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弹簧刚度、2个摩擦因素和1个角度。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复阻尼特征,滞回模型的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此类阻尼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变摩擦阻尼器 理论公式 性能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文杰 牛杰 何小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2,135,共8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该阻尼器由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和耗能摩擦单元串联而成,通过铣削钢板实现变摩擦力,并控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预压力大于摩擦单元的最大输出力,实现自复位功能。本文对该阻尼器进行了拉压循环力学试验,... 研制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该阻尼器由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和耗能摩擦单元串联而成,通过铣削钢板实现变摩擦力,并控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预压力大于摩擦单元的最大输出力,实现自复位功能。本文对该阻尼器进行了拉压循环力学试验,并分别研究了扭矩、位移幅值和加载频率对其滞回曲线和力学参数(单位循环耗能、割线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实体单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 力学试验 实体单元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器的变摩擦阻尼器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樊禹江 王社良 曹文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67,共6页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压电材料的物理特性对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器的驱动性能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其最大位移、出力及响应频率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驱动器适用于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的研发;利用上述新型驱动器,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调节摩擦...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压电材料的物理特性对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器的驱动性能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其最大位移、出力及响应频率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驱动器适用于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的研发;利用上述新型驱动器,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调节摩擦力的智能阻尼器,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获得了其正弦简谐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及相应循环一周所消耗能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 驱动性能 变摩擦阻尼器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自协调模糊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兵 李双蓓 +1 位作者 秦荣 刘光焰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4,共5页
为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设计了自协调模糊控制算法用于结构的振动控制,控制的目标是减轻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电压与结构的响应关系,给出了量化因子的计... 为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设计了自协调模糊控制算法用于结构的振动控制,控制的目标是减轻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电压与结构的响应关系,给出了量化因子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模糊控制器来考虑地震波对量化因子的影响。算例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结构振动效果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振动控制 自协调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预紧力变摩擦阻尼器的研发与简谐激励下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家川 赵桂峰 +2 位作者 马玉宏 陈舒坪 刘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摩擦阻尼器属于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具有构造简单、耗能能力强和性能稳定等特点,多年来已被许多工程采用。文中基于滚珠丝杠的放大机理,提出了一种无预紧力变摩擦阻尼器(Non-preload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NVFD),介绍了该装置的构造... 摩擦阻尼器属于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具有构造简单、耗能能力强和性能稳定等特点,多年来已被许多工程采用。文中基于滚珠丝杠的放大机理,提出了一种无预紧力变摩擦阻尼器(Non-preload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NVFD),介绍了该装置的构造及作用机理;根据恢复力公式给出了其恢复力模型,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验证了NVFD作用机理和恢复力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推导了简谐荷载作用下NVFD单自由度减震体系的位移解析解和动力放大系数,并进行了相关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只要NVFD参数取值合理,在外激励作用下处于滑动状态,位移解析解和数值解基本吻合,谐波平衡法推导的解析解具有较高的精度;频率比小于1.5时,NVFD单自由度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随着弹簧刚度和摩擦力放大倍数的增大而减小,基本不受圆环形钢板质量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预紧力变摩擦阻尼器 恢复力模型 拟静力试验 动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俊童 张超 +3 位作者 张翔 李正鑫 龙宁波 张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前阻尼器运用广泛,但传统摩擦阻尼器无法适应不同的振动强度,且在地震作用后损坏严重,没有自复位功能。文章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介绍了阻尼器的构造、基本工作原理并推导了其力学模型,之后对... 目前阻尼器运用广泛,但传统摩擦阻尼器无法适应不同的振动强度,且在地震作用后损坏严重,没有自复位功能。文章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介绍了阻尼器的构造、基本工作原理并推导了其力学模型,之后对阻尼器进行了力学试验。得到如下结论:该阻尼器不仅能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满足耗能要求,还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力学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与理论推导的力学模型吻合较好,印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阻尼器耗能能力随着合金丝直径、螺栓预紧力和坡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强;残余位移随着合金丝直径和坡面坡度增大而减小、随着预紧力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变摩擦阻尼器 自复位 力学试验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楠 左正发 +2 位作者 曾传旺 管庆松 唐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变摩擦阻尼器,通过理论计算、试验及有限元模拟验证了该阻尼器的可行性,并对该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变摩擦阻尼器滞回曲线呈“狗骨形”,具有明显变摩擦特性,疲劳性能较好,随着加载位... 提出了一种变摩擦阻尼器,通过理论计算、试验及有限元模拟验证了该阻尼器的可行性,并对该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变摩擦阻尼器滞回曲线呈“狗骨形”,具有明显变摩擦特性,疲劳性能较好,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摩擦载荷逐渐增大,耗能面积增大,起滑位移和起滑阻尼力无明显变化,该阻尼器无明显频率相关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随着碟簧刚度及摩擦钢板坡面角度增大,变摩擦阶段的极限摩擦载荷及第二刚度逐渐增大;随着摩擦片的坡面角度增大,极限摩擦载荷及第二刚度逐渐减小。模拟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较相近,可用于指导该类阻尼器的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摩擦阻尼器 理论公式 力学性能 刚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变摩擦阻尼结构的模糊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永兵 李双蓓 +1 位作者 吴炯 何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了模糊控制算法用于结构的振动控制,控制的目标是减轻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作为控制装置,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施加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上... 为了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了模糊控制算法用于结构的振动控制,控制的目标是减轻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作为控制装置,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施加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上的电压与结构的响应关系,量化因子对模糊控制的效果影响极大,通过试算,本文给出了量化因子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振动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黄炜 范珍辉 +3 位作者 苗欣蔚 张家瑞 孙玉娇 刘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934,共13页
针对自复位墙体耗能不足及大位移角时损伤严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墙体由变摩擦阻尼器、钢脚、预应力筋和复合墙构成:变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随滑移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钢脚提高了墙角抗压强度并... 针对自复位墙体耗能不足及大位移角时损伤严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墙体由变摩擦阻尼器、钢脚、预应力筋和复合墙构成:变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随滑移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钢脚提高了墙角抗压强度并提供了变摩擦阻尼器安装空间;预应力筋为墙体提供了自复位能力和部分承载能力;复合墙具有轻质、高强、绿色环保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墙体的抗震性能,对3块自复位复合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不同初始预应力、碟簧组合形式对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征、承载力、刚度退化、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仅在墙底部出现少量混凝土表皮剥落,表现出良好的低损伤特点;试件在1.0%位移角时最大残余位移角为0.85%,表现出自复位特点;各试件的单圈耗能随着位移角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初始预应力提高至1.9倍,导致承载力增加至1.3倍,而残余位移角降低至60%;阻尼器碟簧组合的并联数量增加至2倍,导致墙体的承载力增加至1.5倍,耗能能力增加至2倍,残余位移角增加至4.6倍.此外,建立了自复位复合墙数值分析模型,数值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随后进行了参数分析,发现预应力筋根数、螺栓初始预紧力和钢脚宽度对墙体的承载能力或耗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装配式 复合墙 变摩擦阻尼器 低周往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摩擦阻尼器对信号塔的地震反应控制
15
作者 罗威 涂建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针对常摩擦阻尼器摩擦力恒定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筒式磁控变摩擦阻尼器,并建立磁控变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以机场信号塔结构为工程背景,将信号塔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简化为二维串联多自由度模型;采用LQG主动控制算法和界限Hrovat半... 针对常摩擦阻尼器摩擦力恒定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筒式磁控变摩擦阻尼器,并建立磁控变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以机场信号塔结构为工程背景,将信号塔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简化为二维串联多自由度模型;采用LQG主动控制算法和界限Hrovat半主动控制策略对磁控变摩擦阻尼器实施控制;讨论常摩擦阻尼器被动控制和磁控摩擦阻尼器半主动控制对地震作用下信号塔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计算结果显示,磁控摩擦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取得明显优于常摩擦阻尼器被动控制的减振效果,在实际工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磁控变摩擦阻尼器 信号塔 半主动控制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与神经网络建模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修勇 宋璨 +2 位作者 陈政清 孙洪鑫 陈丕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振动控制装置。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电流输入下阻尼力-位移、阻尼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正向模型和逆向模型...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振动控制装置。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电流输入下阻尼力-位移、阻尼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正向模型和逆向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和控制电流,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磁流阻尼 性能试验 滞回环 BP神经网络 正向模型 逆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钢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永兵 秦荣 李双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10,120,共6页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量化因子、比例因子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考虑地震加速度的影响,对量化因子进行了在线自调...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量化因子、比例因子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考虑地震加速度的影响,对量化因子进行了在线自调整。对受控的3层钢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其它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地震反应 增益模糊控制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钢结构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
18
作者 樊长林 项雪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发展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采用神经模糊模型来描述SMA应变率、温度相关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方法】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设计了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实现对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结合近场地震特点,以最大层间位移和各层... 【目的】发展一种近场地震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采用神经模糊模型来描述SMA应变率、温度相关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方法】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设计了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实现对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结合近场地震特点,以最大层间位移和各层绝对加速度峰值为性能控制指标,调整模糊管理规则实现多目标启发式优化。最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比对分析了受控和无控三层框架,研究了该方法对近场地震结构振动控制性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在不增加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主体结构位移和损伤,实现了对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 变摩擦阻尼器 形状记忆合金 近场地震 非支配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基准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智能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兵 张永申 +1 位作者 李双蓓 秦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近年来,智能驱动材料、控制装置和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发展为土木工程的抗震控制开辟了新的天地。笔者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 近年来,智能驱动材料、控制装置和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发展为土木工程的抗震控制开辟了新的天地。笔者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并建立了量化因子、比例因子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对受控的3层基准建筑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其它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建筑 非线性地震反应 模糊控制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SYS二次开发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能辉 彭凌云 刘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6,65,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功能的数值模拟技术,用来模拟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给出基于ANSYS的用户自定义滞回模型开发方法的操作流程。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实现EDR阻尼器和拟线性变摩擦滞回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在AN-SYS中实现... 提出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功能的数值模拟技术,用来模拟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给出基于ANSYS的用户自定义滞回模型开发方法的操作流程。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实现EDR阻尼器和拟线性变摩擦滞回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在AN-SYS中实现阻尼器单元的负刚度特性,数值分析验证了这项技术的正确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二次开发 数值模拟计算 负刚度特性 EDR阻尼 拟线性摩擦滞回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