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及邻区构造变换带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磊 张光亚 +4 位作者 侯连华 罗贝维 万策 白雷 李道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7-615,共9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普遍发育构造变换带,其对沉积和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红山嘴及其邻区断裂展布与组合方式特征的研究,将该区构造变换带分为横向、纵向变换带两种。研究区沉积体系分布研究和砂体厚度统计表明横向变换...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普遍发育构造变换带,其对沉积和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红山嘴及其邻区断裂展布与组合方式特征的研究,将该区构造变换带分为横向、纵向变换带两种。研究区沉积体系分布研究和砂体厚度统计表明横向变换带部位为盆缘水系入盆通道,控制了宏观沉积物分布;纵向变换带叠覆区则控制了局部沉积物富集。对油气成藏和构造变换带的匹配关系研究可知冲断席之间的横向变换带是油气最富集的部位,横向断裂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冲断席内部纵向变换带则易形成有利圈闭,在局部范围内控制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准噶尔盆地 沉积体系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变换带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勉 付广 +1 位作者 张云峰 王月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以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构造带为例,通过古地形恢复对构造变换带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输送及充填过程受控于构造变换带上主断层形成的断阶带与调节带。构造带西部陡坡发育两组断阶带与调节带... 以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构造带为例,通过古地形恢复对构造变换带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输送及充填过程受控于构造变换带上主断层形成的断阶带与调节带。构造带西部陡坡发育两组断阶带与调节带,沉积物入洼可由扇三角洲快速相变为湖泊沉积体系,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区;东部缓坡处断阶带与调节带不发育,以辫状三角洲与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不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巴彦塔拉 沉积充填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8
3
作者 邬光辉 漆家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匀斜向伸展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导因素,盆地裂陷作用的迁移及其活动的强弱变化是区域性变换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黄骅盆地 成因 构造体系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彤 李忠权 +3 位作者 蒙启安 朱德丰 陈骁 陈均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52-56,63,共6页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变换 调节 乌尔逊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换带及其对中生界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祁利祺 鲍志东 +1 位作者 鲜本忠 黄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变换带部位发育的沉积类型更加丰富;砂岩粒度较粗,单层厚度较大,横向上分布稳定,推进距离远,砂体往往沿着传递斜坡、变换断层走向富集,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构造变换 沉积特征 中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辽东湾坳陷金县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4 位作者 徐长贵 魏刚 吴奎 张新颖 杨克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根据地震资料和断层的位移-距离曲线,对辽东湾坳陷中部金县构造变换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金县构造是一个发育在走滑断层叠置段内的大型含油气构造,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组成部分的辽中1号断裂带的两条分段断裂在金县地区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地震资料和断层的位移-距离曲线,对辽东湾坳陷中部金县构造变换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金县构造是一个发育在走滑断层叠置段内的大型含油气构造,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组成部分的辽中1号断裂带的两条分段断裂在金县地区发生相互作用和叠置,形成了在平面上呈菱形展布的走滑双重构造。菱形断块体同时也传递了分段断层的位移量,使其在空间上保持守恒,从而形成了金县斜向背斜型构造变换带。金县构造变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断层发育、变换带初始形成、变换带复杂化和变换带破裂4个阶段。针对渤海地区不同类型构造变换带进行深入分析,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位移守恒 走滑断裂 金县构造 辽东湾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地区北北西向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对石油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邬光辉 郑多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库车油气系统发育近东西方向的线性构造 ,同时在横向上存在起调节作用的构造变换带 ,如塔拉克—喀拉玉尔衮一线即为一复杂的大型构造变换带。该构造带总体上为北北西向 ,由多个斜列的北西向背斜带组成 ,对盆地的构造样式沿构造线走向发... 库车油气系统发育近东西方向的线性构造 ,同时在横向上存在起调节作用的构造变换带 ,如塔拉克—喀拉玉尔衮一线即为一复杂的大型构造变换带。该构造带总体上为北北西向 ,由多个斜列的北西向背斜带组成 ,对盆地的构造样式沿构造线走向发生的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在早期北西向构造基础之上 ,受晚第三纪时期前陆地区由北向南的挤压作用形成的构造变换带 ,盐岩层及其相应的构造变形对该变换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西秋里塔格构造变换带有利于石油运聚成藏 ,其南部有古构造背景、晚期无大规模气侵的圈闭是寻找石油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石油勘探 石油运聚 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14
8
作者 梁锋 范军侠 +1 位作者 李宏伟 侯伯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构造变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附近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伸展断裂沿走向上发生伸展量呈消长关系变化的部位通常是构造变换带发育的部位。由于地层的沉降幅度在构造变换带附近具有减小的趋势,沿构造变...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构造变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附近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伸展断裂沿走向上发生伸展量呈消长关系变化的部位通常是构造变换带发育的部位。由于地层的沉降幅度在构造变换带附近具有减小的趋势,沿构造变换带走向上地层沉降幅度的差异造成了大港油田板桥凹陷"凸、凹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构造变换带附近往往发育断鼻等正向构造,因此,构造变换带也常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研究发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较为发育,且其附近断鼻构造圈闭发育,并处于生烃洼陷之中,因此,构造变换带成为板桥凹陷油气较为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板桥凹陷 构造变换 构造古地理 断鼻 油气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换带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汪新伟 汪新文 马永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54,394,共11页
研究区的横向构造变换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区块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纵向变换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层和背斜系斜列分布、逆冲位移纵向斜列传递;构造... 研究区的横向构造变换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区块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纵向变换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层和背斜系斜列分布、逆冲位移纵向斜列传递;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基底构造、先存构造、滑脱断层在走向和倾向上沿多层次滑脱的转变、沉积相和岩性差异以及挤压力的作用方式等有关;它的纵向分带、横向分段作用,控制了褶皱-冲断带不同区带、区段的变形样式,从而控制了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主控因素 褶皱-冲断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31
10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2 位作者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渤海海域地区分隔为北、中、南3段。局部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相互作用的分段正断层的叠置区内。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局部变换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地垒型3类。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油气运移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构造变换 正断层 油气成藏 地垒 斜向背斜 转换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衡水–无极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理 王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6,共8页
构造变换带是调节两侧断层构造变形守恒产生的一种构造,是勘探潜在目标区、地震破裂的障壁区及油气易于聚集区,对其形成和演化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变换带形态、伸展参数和成因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衡水–无极构造... 构造变换带是调节两侧断层构造变形守恒产生的一种构造,是勘探潜在目标区、地震破裂的障壁区及油气易于聚集区,对其形成和演化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变换带形态、伸展参数和成因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衡水–无极构造变换带是控制、分隔冀中坳陷南区和中区伸展变形的一级构造变换带。太东断裂和沧西断裂在此转向或终止,其南、北构造明显不同;剖面上既有明显的花状构造,又有拆离滑脱构造,沿变换带还有岩浆活动,属于伸展型变换断层。(2)两侧伸展变形总体上南弱北强,变换带雏形于早白垩世产生,新生代经历了E_(1-2)k-E_2s_4启动期、E_2s_3-E_2s_2鼎盛期、E_3s_1-E_3d和N-Q定型期,其中差异伸展量最大的E_2s_3-E_2s_2期是主要形成时期。(3)先存构造奠定了变换带的基础,岩石圈分层拆离控制下沿太东断裂的差异伸展变形是主控因素,衡水断层新生代左行走滑为次要因素,最终使之成为一个传递伸展位移、兼具走滑和拆离性质并引发岩浆活动的特殊变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无极构造变换 构造特征 成因机制 新生代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35
12
作者 漆家福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4期43-50,共8页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构造变换 构造类型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余浪 余一欣 +6 位作者 蒋一鸣 邹玮 陈石 唐贤君 梁鑫鑫 何新建 陈冬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3-763,共11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位置特殊,深层NW向断裂带从斜坡区通过,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复原,建立了天台斜坡深层NW向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发育模式,厘...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位置特殊,深层NW向断裂带从斜坡区通过,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复原,建立了天台斜坡深层NW向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发育模式,厘定了NW向变换带的构造属性,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构造变换带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天台斜坡中生界发育包括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在内的NW向伸展滑脱断层,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地质结构、断裂发育和伸展强度等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天台斜坡北部和南部分别表现为缓坡和陡坡结构特征,北部断裂密集发育,而且孤山断裂上盘发育弧形断裂,北部伸展强度也要明显大于南部。发育于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之间的NW向构造变换带明显不同于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属于离散构造变换带。受秦岭-大别造山后碰撞伸展作用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过程影响,天台斜坡构造变换带主要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变换带孕育期、早白垩世中期—早始新世变换带雏形期、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早期变换带成熟期和渐新世晚期—现今变换带静止期4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断裂 NW向断裂 构造变换 天台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构造变换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能源 李勇 +2 位作者 谢会文 石奎太 任承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带。利用最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及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内前陆冲断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南天山至盆地内部,库车前陆盆地具垂向分层变形特征,其中盐下冲断带主要集中于南天山至拜城凹陷,根据变形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变形带,分别为垂向抬升断褶带、斜向冲断楔形带及近水平挤压滑脱带;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可以分为乌什段、阿瓦特段、博孜段、大北段、克深段及克拉3段6个构造段,共发育走滑型、边缘型、生长型及混合型4类变换带。总体上看,东西向一级变换带多为走滑型及混合型,控制了构造带的分布,二级变换带多为边缘型及走滑型,控制了构造带内各构造段的差异分布,三级变换带多为生长型,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盐下冲断 构造变换 分段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光荣 牛胜利 +3 位作者 邱欣卫 何雁兵 唐旭 余一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断裂发育,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对油气成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编图,对惠州凹陷西南部构造变换带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断裂发育,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对油气成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编图,对惠州凹陷西南部构造变换带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惠西南地区主要发育软连接型和硬连接型两大类构造变换带,根据断层倾向组合特征和硬连接作用方式可进一步划分出同向叠覆型、对向叠覆型、背向叠覆型、同向共线凹型、同向共线凸型和变换断层型等6类。软连接型构造变换带发育于两条控洼断层的相互叠接区,形成变换斜坡或断槽,变换带处多发育地层翘倾并新生小规模次级断层以保持区域应变守恒。硬连接型构造变换带位于控洼断层内部,断层位移-距离曲线在变换带处呈明显低值区,断层下降盘发育横向背斜。在惠西南地区共识别出8个软连接型变换带和8个硬连接型变换带,而且受裂陷I幕沉积中心迁移及断层活动速率变化影响,南部变换带数量更多。构造变换带不仅控制了局部砂体和储层的发育,还伴生多种类型构造圈闭及岩性圈闭,变换斜坡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通道。勘探实践证实,软连接型变换带的成藏效果优于硬连接型变换带。深入分析惠西南地区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软连接 硬连接 控藏作用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建财 范彩伟 +3 位作者 任科英 席惠娟 欧阳敏 侯静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5,115,共4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倾斜接力式构造变换带,主要是通过主干断裂分支次级断裂、扭转断层走向和改变断裂活动速率来实现位移和应变平衡。在断陷早期形成了构造变换带与物源剥蚀区、沉积中心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这一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构造变换带优质储集岩、烃源岩、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和油气运移过程,使得构造变换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位于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构造特征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超 唐贤君 +2 位作者 蒋一鸣 何新建 谭思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05,共13页
天台斜坡带北部紧邻平湖斜坡带平湖油气田,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通过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特征梳理,解析构造变换带样式、演变,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整体处于NW... 天台斜坡带北部紧邻平湖斜坡带平湖油气田,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通过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特征梳理,解析构造变换带样式、演变,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整体处于NWW向基底舟山-国头断裂带上,是凹陷“南北分块”的重要体现,发育有独特的反向断阶;在构造样式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扭动变换断裂组合可分为北段缓冲式和南段传递式两个次级变换区,顺NWW向基底断裂的扭动变换作用南强北弱,在断裂组合上分别表现为“网格式”和“马尾式”;在成因演化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在早期伸展断陷及后期挤压反转中均有发育,自下而上具有持续递进的演变特征,调节南北两侧NE-NNE向断裂系伸展和挤压强度的差异,并使部分断裂改变原有的延伸方向。天台斜坡带北部与构造变换作用相关的断裂组合不仅利于控制各类扭动圈闭的发育,也利于油气顺扭动相关断裂垂向运移充注,此外,在构造变换带控制背景下该区亦是有利的前平湖组优质砂体富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舟山-国头断裂 NWW向断裂 天台斜坡北部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地区变换构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剑平 汪新文 +2 位作者 周章保 陶国强 文绵良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回顾变换构造研究历程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乱、术语不统一、分类繁杂等问题 ,辨析并厘定了变换构造的较为明确且较为流行的定义和以几何学特征为基础的非成因分类 ;结合国内外变换构造研究实例 。
关键词 伸展地区 变换构造 变换构造带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东凹陷东南斜坡构造变换带识别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参 牛成民 +3 位作者 官大勇 刘朋波 周鑫 肖锦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根据渤东凹陷斜坡带新钻井以及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构造样式解剖、断裂分析以及油气成藏规律分析等方法研究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存在构造变换带,此变换带具有调节局部构造变形... 根据渤东凹陷斜坡带新钻井以及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构造样式解剖、断裂分析以及油气成藏规律分析等方法研究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存在构造变换带,此变换带具有调节局部构造变形和分割构造带的作用,把斜坡带分割为西、中、东3个整体呈NE向的似花状构造带。变换带对于明下段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展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是砂体形成岩性尖灭的有利场所,同时,近SN向变换断层对NEE向断裂的封堵易形成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3个似花状构造带的南部3条断层的断面与地层呈顺向配置,形成断面汇聚脊到顺向地层的优势运移路径,同时受到南部呈雁行排列的密集断裂带的阻挡,形成了研究区一条似花状构造内部的优势运聚范围,最终在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形成密集断裂带横向遮挡的主控断层—地层产状耦合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似花状构造 优势运聚区域 断裂样式 渤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带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4
20
作者 伍英 陈均亮 张莹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在成盆期和改造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和配置关系.为研究不同类型构造带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典型剖面构造组合规律,以及构造发育的位置、时间、延伸方向、断裂与褶皱的...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在成盆期和改造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和配置关系.为研究不同类型构造带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典型剖面构造组合规律,以及构造发育的位置、时间、延伸方向、断裂与褶皱的关系、展布形态及成因,在盆地内共识别出3种与油气密切相关的构造带——变换构造带、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带和滑脱构造带;分析3种类型构造带形成的应力背景和构造特征,发现构造带上不但发育多种类型圈闭,而且紧邻烃源岩,其上所发育的断层还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构造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构造带 断层相关褶皱构造 滑脱构造 油气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