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排水模型试验中变态率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方 罗敏 +2 位作者 纪平 袁珏 秦晓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141,共4页
通过设计一系列温排水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模型几何变态率对典型环境流条件下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态率ε的增大(ε≤3)对典型流场的纵向流速以及水流特征点分布均有所影响,但都没有改变原有工况(ε=1)的流态特征和分布结构。... 通过设计一系列温排水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模型几何变态率对典型环境流条件下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态率ε的增大(ε≤3)对典型流场的纵向流速以及水流特征点分布均有所影响,但都没有改变原有工况(ε=1)的流态特征和分布结构。随着变态率ε增大(ε≤3),温排水向上游发生偏转,表面温度场温升包络面积逐渐变大,主流区垂向温度分布规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垂向温度梯度加大,热水层厚度趋向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变态率 流场 温度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毛剑婷 刘泽鹏 +2 位作者 张盼 朱卫东 舒妙安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610-1612,1615,共4页
为研究饲料营养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一共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塑料桶,每桶放大小规格一致的蝌蚪100只,其中第1组每天饲喂油麦菜50 g、第2组饲喂南瓜50 g、第3组饲喂南瓜和油麦菜各25 g、第4组饲喂油麦菜50 g+中华鳖配... 为研究饲料营养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一共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塑料桶,每桶放大小规格一致的蝌蚪100只,其中第1组每天饲喂油麦菜50 g、第2组饲喂南瓜50 g、第3组饲喂南瓜和油麦菜各25 g、第4组饲喂油麦菜50 g+中华鳖配合饲料2 g、第5组饲喂南瓜50 g+中华鳖配合饲料2 g,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开始时测量蝌蚪初始体长、体重,以后每隔10 d从每个桶中抽取10只蝌蚪,测量其体长、体重,并记录蝌蚪的死亡与变态情况,研究不同饲料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蝌蚪成活率都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别,不同饲料对蝌蚪死亡率无影响;在蝌蚪日增重和日增长方面,添加中华鳖配合饲料的第4、5试验组,日增重和日增长量最多。第4组日增重量为0.038 4 g·d-1,日增长量为0.52 mm·d-1;第5组日增重量为0.039 3 g·d-1,日增长量为0.54 mm·d-1,与另外1、2、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蝌蚪变态率方面,第4、5试验组变态率高于第1、2、3组,第4组为92%,第5组为89%,与第1、2、3组差异显著(P<0.05)。在青饲料中添加中华鳖配合饲料可提高蝌蚪日增重、日增长,对蝌蚪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蝌蚪变态率。因此,青饲料中添加中华鳖配合饲料对蝌蚪进行饲喂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蝌蚪变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蝌蚪 饲料 变态率 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环境流条件下温排水变态率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丁兆利 马长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年第12期5-7,共3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典型环境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变态率的温排水出流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发现,在模型变态率ε≤3情况下,不同变态率模型的流场与...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典型环境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变态率的温排水出流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发现,在模型变态率ε≤3情况下,不同变态率模型的流场与温度场基本特性大致相同,说明小变态率模型基本可以反映取排水口近水区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特性,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温度场 雷诺应力模型 数值模拟 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轮虫增殖率和蟹苗首次变态率的影响
4
作者 吴桃 青格勒 +3 位作者 赵治国 郭军 苗雄 李俊世 《现代农业》 2017年第5期89-90,共2页
本文探讨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常见单胞藻中不同藻类对轮虫的繁殖和蟹苗的第一次变态发育的影响。为寻找有利于轮虫培养和河蟹苗生长发育的单胞藻,了解并控制有害藻类提供理念依据。(1)实验中发现衣藻是轮虫的好饵料,其平均首次抱卵量(5.... 本文探讨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常见单胞藻中不同藻类对轮虫的繁殖和蟹苗的第一次变态发育的影响。为寻找有利于轮虫培养和河蟹苗生长发育的单胞藻,了解并控制有害藻类提供理念依据。(1)实验中发现衣藻是轮虫的好饵料,其平均首次抱卵量(5.63)和平均增殖率(0.742)都相当高。小球藻平均首次抱卵量(2.15)和平均增殖率(0.710)。仅次于衣藻的轮虫优质饵料,其它几种藻类的饵料价值依次为裸藻加小球藻组、金藻组、球石藻组、原甲藻组。(2)以轮虫为对照组,比较几种藻类对蟹苗首次变态发育的影响发现:菱形藻(100%)、衣藻(100%)、原甲藻(94%)、金藻(90%)对蟹苗的首次变态率都很好。而混有裸甲藻的球石藻组(0%)和骨条藻组(58%)对蟹苗的首次变态率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轮虫 首次抱卵 增值 蟹苗 首次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天然和人工培育幼蟹的形态性状及变态成活率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沈亦军 金中文 +1 位作者 王杨才 吴仲宁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青蟹苗种大都来源于天然捕捞的大眼幼体,然后培育成幼蟹销售给养殖户。国内外青蟹人工育苗尚不稳定,青蟹人工育苗都采取室内培育的方式,培育到大眼幼体后,再放到池塘中培育成蟹苗。近年来,开展池塘生态育苗,在池... 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青蟹苗种大都来源于天然捕捞的大眼幼体,然后培育成幼蟹销售给养殖户。国内外青蟹人工育苗尚不稳定,青蟹人工育苗都采取室内培育的方式,培育到大眼幼体后,再放到池塘中培育成蟹苗。近年来,开展池塘生态育苗,在池塘中孵化和幼体培育,然后移入室内培育成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性状 幼蟹 大眼幼体 人工培育 人工育苗 变态率 天然捕捞 天然苗 形态差异 总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降盐度及pH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晓红 金送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9-256,共8页
研究了低温、pH及盐度变化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前期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在相同条件下 ,Z3期幼体对低温 ( 8、 9℃ )的耐受力最强 ,3日龄Z1期幼体次之 ,初孵Z1 期幼体最差。低温能推迟幼体的变态时间。孵幼期 ... 研究了低温、pH及盐度变化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前期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在相同条件下 ,Z3期幼体对低温 ( 8、 9℃ )的耐受力最强 ,3日龄Z1期幼体次之 ,初孵Z1 期幼体最差。低温能推迟幼体的变态时间。孵幼期 ,水温低于 1 0℃的时间不能超过 1d。 ( 2 )初孵Z1 期幼体的适应pH为 6 0~ 9 1 ,适宜的pH为 7 5~ 8 7。孵幼和育苗初期 ,pH不应超过 9 3。 ( 3) 2 0的盐度降幅有益于将要蜕壳的Z1 期幼体变态。 ( 4 )降温 ( 2 1→ 1 5℃ )、降盐 ( 1 8→ 1 5 )、降 pH ( 8 3→ 6 5 )的协同作用会严重影响Z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体 水质 变态率 PH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幼体变态与弧菌浓度的动态变化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慧婧 邹杰 +1 位作者 蔡德建 曾梦清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为研究拟穴亲蟹育苗池中弧菌浓度对拟穴青蟹幼体变态的影响,对育苗池内中上层和底层水体的弧菌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含高浓度弧菌的水体中进行拟穴青蟹溞状幼体培育。结果表明,育苗池内弧菌的浓度随着育苗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当浓度达... 为研究拟穴亲蟹育苗池中弧菌浓度对拟穴青蟹幼体变态的影响,对育苗池内中上层和底层水体的弧菌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含高浓度弧菌的水体中进行拟穴青蟹溞状幼体培育。结果表明,育苗池内弧菌的浓度随着育苗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当浓度达到105cfu/mL后,弧菌的数量增长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在含高浓度弧菌的水体中培育拟穴青蟹溞状幼体,幼体能够存活和发育,但变态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溞状幼体 育苗 弧菌浓度 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变态模型中悬沙输移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秀贞 彭润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7,共11页
物理模型中研究泥沙输移与河床冲淤变化等有关问题时,为保证模型物理现象与原型相似,模型设计需遵循一定的相似准则.几何变态模型,由于紊动在纵向对流和垂向扩散的相似性难以统一,至今悬沙沉速比尺的设计尚存在一定矛盾.本文从悬... 物理模型中研究泥沙输移与河床冲淤变化等有关问题时,为保证模型物理现象与原型相似,模型设计需遵循一定的相似准则.几何变态模型,由于紊动在纵向对流和垂向扩散的相似性难以统一,至今悬沙沉速比尺的设计尚存在一定矛盾.本文从悬沙运动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出发,分析了模型几何变态对淤积量和淤积部位相似性的影响,提出了估计模型与原型的偏离性和偏离程度的方法.最后,在导出了二维扩散方程近似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地设计悬沙沉速比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变态模型 变态率 沉速比尺 纵向对流 垂向扩散 悬沙输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种类、配比及投喂方式对单环刺螠幼虫生长和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丽萍 姜黎明 +3 位作者 张建柏 赵强 黄华 王力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4,共8页
为确定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人工苗种繁育中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饵料种类、配比及投喂方式,通过测定幼虫生长速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对饵料品种、配比及投喂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饵料对单环刺螠幼虫生长... 为确定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人工苗种繁育中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饵料种类、配比及投喂方式,通过测定幼虫生长速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对饵料品种、配比及投喂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饵料对单环刺螠幼虫生长和变态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一饵料品种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饵料组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的体节幼虫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球藻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17.24%±0.89%)显著高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和其他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是单一饵料投喂单环刺螠较好的开口饵料;混合饵料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和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中,体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但这两个混合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搭配投喂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21.72%±0.85%)显著高于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和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的混合饵料组幼虫整体培育效果最佳;进一步的饵料配比及投喂方式研究显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试验组,获得的幼虫变态率最高(24.73%±0.78%),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幼虫发育齐整度良好;饵料日投喂量结果显示,初孵担轮幼虫适宜的日投喂量为2×10^(4) cells/mL,随着幼虫发育饵料投喂量逐渐增加,当出现蠕虫状幼虫时日投喂量应增加至10×10^(4)~12×10^(4) cells/mL。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投喂方案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幼虫 饵料种类 投喂方法 成活 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饵料对仿刺参浮游幼体生长、变态附着及育苗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文虎 王芳 +2 位作者 栾会妮 魏振 刘振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为提高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的变态附着率,降低育苗体系成本,最终提升稚参生产经济效益,在水温21.0~22.5℃,盐度30.0~31.0条件下,采用新鲜角毛藻(Chaetoceros)(A组)、浓缩角毛藻(B组)和干酵母粉(C组)3种饵料,进行了为... 为提高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的变态附着率,降低育苗体系成本,最终提升稚参生产经济效益,在水温21.0~22.5℃,盐度30.0~31.0条件下,采用新鲜角毛藻(Chaetoceros)(A组)、浓缩角毛藻(B组)和干酵母粉(C组)3种饵料,进行了为期12 d的仿刺参浮游幼体培育试验(幼体选育后布池密度0.2个/m L),并针对每种饵料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结果显示,各组浮游幼体均能正常发育生长;C组幼体的变态附着率为41.7%,显著高于A组(23.2%)和B组(19.5%)(P<0.05);C组每万头稚参的生产成本为9.9元,显著低于A组(29.2元)和B组(33.1元)(P<0.05);A组的总换水量为336.0 m3,远高于B组和C组(均为19.2 m3)。试验表明,在仿刺参浮游幼体培育阶段,采用干酵母粉作为饵料,幼体可以正常发育变态,幼体变态附着率和培育成本都显著优于以新鲜角毛藻和浓缩角毛藻为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浮游幼体 饵料种类 变态附着 经济效益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细菌A18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祥红 杜宗军 +3 位作者 陈刚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4-88,共5页
在海湾扇贝D形幼虫期施用 10 3 ,10 4 ,10 5CFU/ml三个浓度的有益细菌A18。经该菌处理后 ,扇贝幼苗的变态率与各个发育期的成活率均比加氯霉素组和未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高。其中以 10 4 CFU/ml处理的扇贝幼苗的变态率和成活率最高。对... 在海湾扇贝D形幼虫期施用 10 3 ,10 4 ,10 5CFU/ml三个浓度的有益细菌A18。经该菌处理后 ,扇贝幼苗的变态率与各个发育期的成活率均比加氯霉素组和未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高。其中以 10 4 CFU/ml处理的扇贝幼苗的变态率和成活率最高。对实验扇贝幼苗水体细菌总数和弧菌数分析发现 ,经 10 5,10 4 CFU/mlA18菌处理水体的细菌总数和弧菌数均比相应的对照组低。在扇贝育苗水体加入 10 6,10 7,10 8CFU/ml的有益细菌A18,检测高浓度A18对扇贝幼苗的毒害作用 ,当该菌浓度在 10 6CFU/ml时 ,经 4 8小时扇贝幼苗成活率 79% ,高于对照组的 6 8 5 % ;当浓度达 10 7,10 8CFU/ml时 ,处理 4 8小时后的扇贝幼苗死亡率分别为 95 6 %和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 有益细菌 海湾扇贝 成活 变态率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扇贝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善茂 汪健 +3 位作者 王谦 梁伟锋 印明昊 刘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人工育苗 变态率 海上中间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晓琳 王好锋 +4 位作者 高保全 刘萍 陈萍 李健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盐度 存活 变态率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聚糖在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新霞 谭北平 +5 位作者 麦康森 徐玮 张文兵 马洪明 刘付志国 艾庆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分别用5种不同浓度(O,O.1,O.3,O.5,1mg/ml)的β-葡聚糖溶液对中国对虾蚤状、糠虾幼体进行3h浸浴,48h后用浓度为5.9×10^6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攻毒。攻毒后再养殖48h。结果显示,0.1、0.3... 分别用5种不同浓度(O,O.1,O.3,O.5,1mg/ml)的β-葡聚糖溶液对中国对虾蚤状、糠虾幼体进行3h浸浴,48h后用浓度为5.9×10^6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攻毒。攻毒后再养殖48h。结果显示,0.1、0.3和0.5mg/ml处理组均显著提高(P<0.05)蚤状和糠虾幼体攻毒后的存活率,其中,0.3和0.5mg/ml的处理组还显著提高(P<0.05)蚤状幼体的变态率和生长,但对糠虾幼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一葡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在中国对虾育苗阶段使用,建议浸浴使用的浓度为0.3~0.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中国对虾 育苗 糠虾幼体 变态率 生长 蚤状幼体 水产动物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滩涂贝类稚贝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国栋 常亚青 +3 位作者 付强 王子臣 刘庆连 孙茂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2002年3~8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青蛤Cyclinasinensis和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3种滩涂贝类的变态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附着基分别采用黑色波纹板、透明波纹板、筛绢、塑料薄膜、扇贝养成笼托盘... 2002年3~8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青蛤Cyclinasinensis和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3种滩涂贝类的变态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附着基分别采用黑色波纹板、透明波纹板、筛绢、塑料薄膜、扇贝养成笼托盘、扇贝网片和细砂7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间的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效果差异极显著(p<0 01),波纹板(黑色和透明)和塑料薄膜是3种滩涂贝类的适宜附着基,幼虫的变态率最高。采用多层结构的附着基附苗(多层附苗技术)效果均优于细砂(p<0 05),用多层附着基可以提高单位水体附着面积和出苗量,单位水体附着面积扩大了2 17~2 75倍,单位水体出苗量提高了1 19~4 30倍。此外,于7月8日至8月24日以透明波纹板为附着基,采用多层附苗技术对硬壳蛤幼虫附着变态进行了中试,稚贝的变态率达66 7%,生长速度为90 09μm/d,变态后49d的成活率达90%以上,室内培育的稚贝平均壳长达4 62mm,数量约1000万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贝类 稚贝 附着基 多层附苗技术 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及其试验模型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静 纪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31,136,共4页
在对我国内陆直流冷却电厂所处水域条件、取排水工程布置型式以及相应试验研究成果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不同水域、地形条件适宜采取的取排水口基本型式及其布置原则。与此同时,对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比选试验模型设计原则、... 在对我国内陆直流冷却电厂所处水域条件、取排水工程布置型式以及相应试验研究成果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不同水域、地形条件适宜采取的取排水口基本型式及其布置原则。与此同时,对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比选试验模型设计原则、模型比尺选择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成果为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以及电厂温排水模拟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为内陆水域其他污染物排放方式选择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电厂 温排水 河道 排口型式 物理模型 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河蟹育苗生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笃彩 闫斌伦 +3 位作者 李士虎 时冬晴 徐国成 罗刚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1,106,共4页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明显降低对河蟹蚤状幼体生长影响较大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因子,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提高各期幼体变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河蟹 蚤状幼体 水质因子 异养菌总数 幼体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林蛙养殖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富亿 邵庆春 +1 位作者 李景林 佟连军 《水利渔业》 1999年第5期7-9,共3页
为提高林蛙商品成蛙回捕率,对林蛙孵化率、蝌蚪成活率、变态率、一龄幼蛙成活率4
关键词 林蛙 养殖 孵化 变态率 成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生态育苗池中的种群结构
19
作者 张清靖 李永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潘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67.9±24.2)%,(47.5±20.7)%,(51.1±...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潘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67.9±24.2)%,(47.5±20.7)%,(51.1±32.9)%和(63.8±27.5)%;中华绒螯蟹潘状幼体在池塘中主要集中在上风位,约占43.7%-65.6%,下风位则分布较少,为14.2%-20.1%;在垂直分布方面,Z1-Z4系底层〉表层,Z5则相反,表层〉底层。中华绒螫蟹涵状幼体昼夜水平移动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有风时它们向上风位方向移动,无风时它们则在池塘中分布较为均匀。中华绒螫蟹涵状幼体昼夜垂直移动主要收光照的影响,白天它们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间弱光照或无光时,它们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涵状幼体 变态率 空间格局 昼夜移动 生态育苗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组合对企鹅珍珠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治钤 张殿昌 +4 位作者 吴开畅 郭华阳 李有宁 陈明强 江世贵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31,共4页
采用3种单胞藻和自溶面包酵母组合成8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对两个比较组别的企鹅珍珠贝幼虫的饵料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讨适合企鹅珍珠贝育苗的饵料组合和人工饵料对企鹅珍珠贝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盐藻3种藻类的混合投喂... 采用3种单胞藻和自溶面包酵母组合成8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对两个比较组别的企鹅珍珠贝幼虫的饵料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讨适合企鹅珍珠贝育苗的饵料组合和人工饵料对企鹅珍珠贝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盐藻3种藻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好;企鹅珍珠贝幼虫前期阶段,对藻类的适口性为盐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发育成眼点幼虫后,对藻类的适口性为小球藻>亚心形扁藻>盐藻;单独投喂自溶面包酵母的试验组在试验进行10 d后全部死亡;试验前用湛江等鞭金藻投喂的企鹅珍珠贝幼虫在壳长以及匍匐幼虫变态百分率的比较上与试验前用自溶面包酵母投喂的企鹅珍珠贝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附板成活率和出苗成活率上差异显著,前期单一投喂自溶面包酵母会导致贝苗后期的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壳长 成活 变态率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