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T2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智锋 朱霆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TET2通过催化5-羟甲基胞嘧啶的氧化反应完成DNA去甲基化,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TET2能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调控变应性炎症。本文综述TET2的结构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并探讨TET... TET2通过催化5-羟甲基胞嘧啶的氧化反应完成DNA去甲基化,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TET2能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调控变应性炎症。本文综述TET2的结构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并探讨TET2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 5-羟甲基胞嘧啶 免疫细胞 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结核病PPD皮内变态反应精准检测技术要点探讨
2
作者 王宏伟 陈强斌 +1 位作者 房文斌 窦立静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03-205,共3页
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多采用皮内变态反应,也是目前发布的国家标准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地区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以后的奶牛结核病检测工作有所促进和帮助,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提... 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多采用皮内变态反应,也是目前发布的国家标准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地区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以后的奶牛结核病检测工作有所促进和帮助,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结核病 PPD 皮内变态反应 精准检测 要点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分为哪几型?
3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23-1823,共1页
答:根据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和临床特点可分为四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型或血管炎型;Ⅳ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
关键词 速发型变态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 临床特点 细胞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T联合翻转教学在变态反应疾病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金鹏 梁旭 訾晓雪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83-85,93,共4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翻转课堂(FC)教学方法在变态反应疾病(AD)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3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见习的同学随机分为传统组(传统课堂授课)及MDT组(MDT模式联合FC授课),每组21例。通过问卷调... 目的探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翻转课堂(FC)教学方法在变态反应疾病(AD)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3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见习的同学随机分为传统组(传统课堂授课)及MDT组(MDT模式联合FC授课),每组21例。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MDT组同学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问卷结果显示MDT组在课堂趣味性、课堂互动性、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和对教学模式喜欢程度几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MDT模式联合FC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AD的临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变态反应疾病 翻转课堂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消走泄法调节湿热体质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 被引量:2
5
作者 史梦迪 杨阳 +2 位作者 司秀影 刘璐佳 王有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王有鹏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体质,发现此类儿童多为湿热体质,在治疗上多应用分消走泄法进行治疗。此外,阐述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理,列举出了分消走泄法代表方剂温胆汤系列合方在临床上的... 王有鹏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体质,发现此类儿童多为湿热体质,在治疗上多应用分消走泄法进行治疗。此外,阐述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理,列举出了分消走泄法代表方剂温胆汤系列合方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泻白散合温胆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从龙汤合温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苍耳子散合温胆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等,进一步印证了分消走泄法通过调节体质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有效性与新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分消走泄法 儿童 王有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F-1、STIM-1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机体变态反应指标的相关性
6
作者 张丹 武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62-64,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交感分子1(STIM-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机体变态反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同期另选51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SDF-1、S...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交感分子1(STIM-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机体变态反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同期另选51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SDF-1、STIM-1,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气道高反应性指标[呼吸阻力(Rrs)-剂量反应曲线,记录基础呼吸阻力(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最小诱发累积浓度(Cmin)、使Rrs升高到基础水平15%所需氯醋甲胆碱的累积剂量(PD15)],机体变态反应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Pearson相关法分析哮喘组血清SDF-1、STIM-1水平与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机体变态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血清SDF-1、STIM-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FEV1/FVC、PEF、Grs cont、Cmin、PD15低于对照组(P均<0.05),Rrs cont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ECP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血清SDF-1、STIM-1水平与FEV1/FVC、PEF、Grs cont、Cmin、PD15呈负相关(P均<0.05),与Rrs cont、血清IgE和ECP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DF-1、STIM-1水平升高,二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机体变态反应指标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肺功能 气道高反应 机体变态反应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基质交感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血清IgE和嗜酸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蔡卓欣 王晓萍 +3 位作者 刘晓露 王敏捷 杨海洋 洪江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粒细胞水平变化,分析其对ABP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210例ABPA患者(观察组)和200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粒细胞水平变化,分析其对ABP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210例ABPA患者(观察组)和200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血清IgE、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分析ABPA患者的肺功能、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特征ABPA患者血清IgE、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并分析血清IgE与嗜酸粒细胞计数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IgE、嗜酸粒细胞计数对ABPA的诊断效能。结果ABP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特征以支气管扩张、黏液栓为主。ABPA患者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为(8.76±2.97)kU/L、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为(2294.85±654.13)U/mL。观察组血清IgE、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12个月ABPA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2个月患者,有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影像学征象ABPA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无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影像学征象患者(P<0.05)。ABPA患者血清IgE与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血清IgE、嗜酸粒细胞计数诊断ABP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822,0.947)、0.829(95%CI:0.754,0.905)。结论咳嗽、咳痰、喘息是ABPA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肺功能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特征以支气管扩张和黏液栓为主,患者血清IgE、嗜酸粒细胞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可能与支气管扩张、有黏液栓及病程有关,二者对ABP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免疫球蛋白E 嗜酸粒细胞 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病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温怀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6-26,共1页
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化温怀凯(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检验科,325003)1.资料与方法1.1疾病组:支气管哮喘37人,过敏性紫癜26人,急性肾小球肾炎30人,肾病综合症40人。(男性89人,女性44人,年龄3~... 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化温怀凯(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检验科,325003)1.资料与方法1.1疾病组:支气管哮喘37人,过敏性紫癜26人,急性肾小球肾炎30人,肾病综合症40人。(男性89人,女性44人,年龄3~18岁),为本院住院病人以及哮喘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IGE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紫癜 急性肾小球肾炎 健康儿童血清 检验科 试剂盒 Ⅲ型变态反应 测定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蓉 江华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了解患者食入和吸入过敏原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检测系统及配套检测试剂,对171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71例患者中有71人检测到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是户尘... 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了解患者食入和吸入过敏原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检测系统及配套检测试剂,对171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71例患者中有71人检测到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是户尘螨、粉尘螨(占56.3%),其次是猫、狗毛皮屑(占40.6%);食入性过敏原以牛羊肉为主(占53.5%),其次是核果类(占42.3%)。结论吸入物和食物过敏原诱导的变态反应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过敏原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患者预防过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变态反应患者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术后抗变态反应治疗的意义──219例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张伟 王鸿 +1 位作者 周兵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0年第S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回顾性分析 变态反应 鼻息肉 耳鼻咽喉 过敏性鼻炎 科研究所 围手术期 变态反应 复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方抗变态反应药理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小慧 《国医论坛》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变态反应 文献综述 张仲景方 变态反应 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
12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926-1926,共1页
Ⅳ型变态反应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致敏抗原结合而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特征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发生较迟缓,需要经过48-72h,故也称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过程和作用机制与细胞免疫反应基... Ⅳ型变态反应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致敏抗原结合而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特征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发生较迟缓,需要经过48-72h,故也称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过程和作用机制与细胞免疫反应基本一致,首先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使T淋巴细胞致敏,然后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同抗原或带有相同抗原的靶细胞再次接触,即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和/或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产生免疫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变态反应 发生机理 T淋巴细胞 变态反应性炎症 迟发型变态反应 特异性杀伤作用 致敏抗原 细胞变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的非典型性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4
13
作者 何昭阳 胡希荣 +6 位作者 王振国 李卯年 胡桂学 李忠全 张允茂 李德生 高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本试验从69头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中采取病料202份进行分枝杆菌、特别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26株分枝杆菌,除5株分伎杆菌外,其它全是非典型分枝杆菌。在这些非典型分枝杆菌中,5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疾病分枝杆... 本试验从69头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中采取病料202份进行分枝杆菌、特别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26株分枝杆菌,除5株分伎杆菌外,其它全是非典型分枝杆菌。在这些非典型分枝杆菌中,5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疾病分枝杆菌、5株鸟-胞内分枝杆菌、2株副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RunyonⅡ群。从病料看,有病变的分离率为41.2%,无病变的为7.1%。在三种淋巴结病料中,以肠系膜淋巴结的分离率为最高(46%),颌下淋巴结次之(30%),肺门淋巴结为最低(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变态反应 牛病 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水提物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陆朝华 曹劲松 +1 位作者 凡华 徐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白鲜皮水提物能作用于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效应相,有效地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在肝损伤12 h 分离的肝非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白鲜皮水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明显地阻断了上清中谷丙转氨酶的释放,... 白鲜皮水提物能作用于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效应相,有效地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在肝损伤12 h 分离的肝非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白鲜皮水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明显地阻断了上清中谷丙转氨酶的释放,作用呈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而预处理肝细胞则无影响。同样,白鲜皮水提物对Con A 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抑制活性,诱导相给药对肝损伤亦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肝损伤 变态反应 水提物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葶山麦冬皂甙C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强 王蓉 余伯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短葶山麦冬皂甙C(Rusco)在抗原激发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前或后ip均能显著地抑制2,4,6-三硝基氯苯(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对二甲苯及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壳炎症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氢化泼尼松抑制小鼠体重及胸腺、脾脏、肾上腺... 短葶山麦冬皂甙C(Rusco)在抗原激发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前或后ip均能显著地抑制2,4,6-三硝基氯苯(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对二甲苯及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壳炎症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氢化泼尼松抑制小鼠体重及胸腺、脾脏、肾上腺重量的作用相比,Rusco不影响体重,高剂量时有一定的抑制胸腺的趋势,却能明显增加脾脏和肾上腺重量。上述结果表明,Rusco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药理活性,其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包括抑制T效应细胞的形成及抑制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变态反应 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性分枝杆菌的犊牛变态反应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昭阳 李卯年 +7 位作者 胡桂学 钱爱东 胡希荣 张允茂 高晶 刘咏梅 李德生 李忠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5-550,共6页
本文以我国自行分离的牛源性分枝杆菌回归本动物试验。将牛分枝杆菌等了种分枝杆菌注射犊牛,再以其分枝杆菌素(PPD)进行变态反应,以观察其交叉反应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分枝杆菌均表现出相互交错的变态反应。提示在结核、副... 本文以我国自行分离的牛源性分枝杆菌回归本动物试验。将牛分枝杆菌等了种分枝杆菌注射犊牛,再以其分枝杆菌素(PPD)进行变态反应,以观察其交叉反应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分枝杆菌均表现出相互交错的变态反应。提示在结核、副结核的变态反应检疫过程中,应注意由其它分枝杆菌引起的非特异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变态反应 分枝杆菌 牛病 犊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强 赵红 杭秉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6,共5页
蒺藜水提取物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影响的研究表明,结果发现,蒺藜明显抑制2,4,6-三硝基氯苯(PC)及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跖反应。对PC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PC-DTH)的效应期无影响;对用环磷酰胺(Cy... 蒺藜水提取物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影响的研究表明,结果发现,蒺藜明显抑制2,4,6-三硝基氯苯(PC)及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跖反应。对PC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PC-DTH)的效应期无影响;对用环磷酰胺(Cy)前处理而增强的PC-DTH,蒺藜致敏后给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致敏前给药则无作用;但对未用Cy处理的小鼠,致敏前给予蒺藜则抑制了PC-DTH。此外,蒺藜对二甲苯以及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壳炎症反应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蒺藜水提取物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对抑制诱导期中的效应细胞(T_(DTH))的分化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变态反应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的抗变态反应作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巫冠中 杭秉茜 +1 位作者 杭静霞 林更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丹皮酚显著抑制豚鼠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大鼠主动和被动Arthus型足跖肿胀;丹皮酚对绵羊红细胞、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足跖肿胀,对二硝基氟苯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丹皮... 丹皮酚显著抑制豚鼠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大鼠主动和被动Arthus型足跖肿胀;丹皮酚对绵羊红细胞、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足跖肿胀,对二硝基氟苯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丹皮酚并不显著影响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但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还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变态反应 补体活性 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2期38-39,共2页
0004308 Ⅰ型变态反应与粘附分子 [日]/有马雅史∥临免.-1998,30(sup18).-207~215 哈医图 0004309 IL-10对变态反应炎症的调控[日]/石田博∥临免.-1998,30(9).-1264~1272 哈医图 0004310 变态反应性炎症与速激肽[日]/兴梠博次∥临免.-... 0004308 Ⅰ型变态反应与粘附分子 [日]/有马雅史∥临免.-1998,30(sup18).-207~215 哈医图 0004309 IL-10对变态反应炎症的调控[日]/石田博∥临免.-1998,30(9).-1264~1272 哈医图 0004310 变态反应性炎症与速激肽[日]/兴梠博次∥临免.-1998,30(9).-1236~1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变态反应性炎症 粘附分子 作用机制 调控 速激肽 心理因素 饮食因素 皮质类固醇 迟发型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冰 刘春民 +1 位作者 王媛 陈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目的:比较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和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和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分别治疗两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双眼2次/d,1滴/次,间隔12h,治疗14d后停药。分别在开始治疗后3,... 目的:比较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和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和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分别治疗两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双眼2次/d,1滴/次,间隔12h,治疗14d后停药。分别在开始治疗后3,7,14d和停药后7d随访观察。结果:用药后3d,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用药后7,14d和停药后7d,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方面,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与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在用药早期,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明显优于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作用更迅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 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