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变形量对Al-0.84Fe-0.59Si薄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义仁 徐宝强 +4 位作者 戴晗芳 贾瑞娇 刘鹏举 康吉昌 李红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9-1153,共15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室温拉伸等方法研究了冷变形量对Al-0.84Fe-0.59Si合金薄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大,薄板组织由等轴晶向层状结构转变,晶界数量增...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室温拉伸等方法研究了冷变形量对Al-0.84Fe-0.59Si合金薄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大,薄板组织由等轴晶向层状结构转变,晶界数量增多,形成稠密位错墙,位错密度由1.64×10^(13)m^(-2)增大至1.16×10^(14)m^(-2)。冷轧薄板宏观织构强度由6.0增大至9.5,织构类型向Brass、Copper和S转变,β取向线上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大。与退火态试样相比,87%冷变形薄板的抗拉强度提高了62.5%,屈服强度提高了54.9%。薄板强度提升是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大和Copper织构含量上升的综合结果,Copper取向晶粒表现为较大的Taylor因子值,且具有最小的Schmid因子值和最少的滑移系数目,因此87%冷变形薄板表现出最高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薄板 变形 组织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加载的Al/Al结构大直径螺栓动态安装临界干涉量及变形数值模拟
2
作者 左都全 刘洁 +4 位作者 金少卿 曹跃杰 张铭豪 许天宇 曹增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了电磁加载下Al/Al叠层结构干涉螺栓动态安装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14 mm中厚板接头上Φ12 mm大直径螺栓安装的临界干涉量,并分别从应力分布、径向变形位移和截面节点温度3个方面分析了干涉量对孔壁的... 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了电磁加载下Al/Al叠层结构干涉螺栓动态安装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14 mm中厚板接头上Φ12 mm大直径螺栓安装的临界干涉量,并分别从应力分布、径向变形位移和截面节点温度3个方面分析了干涉量对孔壁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过程中安装力随干涉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干涉量大于1.0%时,影响安装力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由接触面积S变为轴向摩擦力f,导致孔壁由主要的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且孔壁应力峰值的增长速率明显变缓,甚至出现出口端应力降低的现象。但是,无论干涉量大小,接头孔壁的进口端应力峰值均大于出口端,而且上、下铝板进口端均首先发生塑性变形。接头孔壁受力均匀,进口端径向变形位移方差最大值仅20.1μm2,说明电磁加载的动态安装方法对大直径螺栓干涉安装是适用且可靠的。此外,从温度分析结果发现,接头孔壁的应力峰值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进口端,且上、下铝板进口端的塑性变形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叠层结构 电磁加载 大直径螺栓 动态安装 临界干涉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形量对W-Ni-Fe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师博东 王凯飞 +3 位作者 薛元琳 武宁 范文博 张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W-Ni-Fe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92W-5.6Ni-2.4Fe合金在液相烧结、真空热处理和旋锻后的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断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烧结致密化的提高,钨颗粒尺寸显著粗化,同时钨颗粒呈近球形均匀分布于Ni-Fe粘结相中;真... 为了进一步提升W-Ni-Fe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92W-5.6Ni-2.4Fe合金在液相烧结、真空热处理和旋锻后的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断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烧结致密化的提高,钨颗粒尺寸显著粗化,同时钨颗粒呈近球形均匀分布于Ni-Fe粘结相中;真空退火态试样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钨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981 MPa和34%;旋锻后,钨合金组织中W颗粒被拉长呈纤维状,W颗粒穿晶解离比例增加;经93%变形加工,钨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586 MPa、屈服强度为1421 MPa、伸长率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旋锻 变形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拔变形量与热处理对55SiCr弹簧钢丝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苏森 刘长亮 +3 位作者 朱文浩 柴敬超 王杰 康克家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6,共5页
将直径5.5 mm的55SiCr弹簧钢丝粗拉至直径5.00 mm,再进行10道次冷拔,冷拔变形量依次为4.94,8.91,13.34,19.54,25.97,34.75,42.52,55.44,69.55,82.34 cm,最终钢丝线直径为1.81 mm,研究了冷拔变形量对冷拔态钢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冷拔... 将直径5.5 mm的55SiCr弹簧钢丝粗拉至直径5.00 mm,再进行10道次冷拔,冷拔变形量依次为4.94,8.91,13.34,19.54,25.97,34.75,42.52,55.44,69.55,82.34 cm,最终钢丝线直径为1.81 mm,研究了冷拔变形量对冷拔态钢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冷拔后钢丝进行920℃保温1.5 min油淬、435℃保温1 min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处理后钢丝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拔态弹簧钢丝的组织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随着冷拔变形量的增大,组织由等轴晶向细长条状丝织构转变,晶粒尺寸减小,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断面收缩率下降。经过淬回火处理后,钢丝的组织转变为由保持针状淬火马氏体位向和形态的铁素体基体和弥散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回火屈氏体组织。与淬回火处理前相比,淬回火处理后钢丝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17.5%和23.0%,断面收缩率仅下降了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SiCr弹簧钢丝 冷拔变形 淬回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量和环境介质对Cu-15Ni-8Sn-0.3Fe-0.3Er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5
作者 李豫 龚亚辉 +4 位作者 乐顺聪 郭诚君 施利霞 胡丹丹 黄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Cu-15Ni-8Sn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轴承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了不同冷变形量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在不同工作介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痕形态,并结... Cu-15Ni-8Sn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轴承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了不同冷变形量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在不同工作介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痕形态,并结合能谱仪(EDS)分析磨痕的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90%冷变形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具有最小的摩擦系数并表现出最佳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其主要磨损机制包括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油摩擦条件下,液压油可以有效地减小两摩擦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轻合金表面的磨损程度,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仅存在磨粒磨损。然而在NaCl溶液中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相对较差,磨损机制主要包括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主要原因是Cl^(-)易导致合金发生点蚀,从而加剧了摩擦磨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5NI-8SN合金 变形 磨损行为 工作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型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杜春华 王源 +2 位作者 张延超 宋丹龙 吉洪湖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226,共8页
指尖密封是一种允许产生径向变形的接触式密封技术,径向极限变形制约着其使用工况要求。为揭示圆弧型指尖密封结构对径向极限变形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结构参数... 指尖密封是一种允许产生径向变形的接触式密封技术,径向极限变形制约着其使用工况要求。为揭示圆弧型指尖密封结构对径向极限变形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为4.88%;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随指梁间隙、指梁根圆直径、指梁型线圆弧半径等结构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周向角、指梁顶圆直径、指梁基圆半径等结构参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构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指梁间隙、周向角、指梁根圆和指梁顶圆、指梁基圆、指梁型线圆;其中,指梁根圆和指梁顶圆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结构尺寸来确定;指梁间隙影响程度最大,指梁间隙每增加1 mm,小尺寸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就会增加10.005 mm,大尺寸的就会增加9.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密封 径向变形 径向极限变形 结构参数 数学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变形量下2024铝合金板材在固溶过程中的晶粒粗化及力学性能
7
作者 邹康鑫 崔霞 +6 位作者 朱彬 张锰 黄梅 杨超 曾祥 桂中玮 欧阳德来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185,共9页
研究了2024铝合金板材晶粒粗化的临界变形量,探讨了预变形量对合金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晶粒粗化预变形量为6%,未粗化晶粒尺寸为29μm,粗化晶粒尺寸可达2839μm。固溶时效后合金主要存在Cube{100}<001>、Goss{110}... 研究了2024铝合金板材晶粒粗化的临界变形量,探讨了预变形量对合金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晶粒粗化预变形量为6%,未粗化晶粒尺寸为29μm,粗化晶粒尺寸可达2839μm。固溶时效后合金主要存在Cube{100}<001>、Goss{110}<001>、Brass{110}<112>、Copper{112}<111>和S{123}<634>织构,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Copper{112}<111>织构向Cube{100}<001>织构转变,形成以Cube{100}<001>织构为主的再结晶织构。晶粒粗化后强度和塑性显著降低,预变形量为8%时比未预变形的屈服强度降低38 MPa,伸长率下降到16.36%。随预变形量的增加,断口特征由韧性断裂向解理断裂特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变形 2024铝合金 晶粒粗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锻变形量对钨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单东栋 王玲 +1 位作者 秦颖楠 管科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钨合金,对93WNiFe钨合金进行旋锻变形加工,研究旋锻变形量对93WNiFe钨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钨合金组织中W晶粒由圆球状逐渐被拉长成长条状,室温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由9... 为了获得高性能钨合金,对93WNiFe钨合金进行旋锻变形加工,研究旋锻变形量对93WNiFe钨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钨合金组织中W晶粒由圆球状逐渐被拉长成长条状,室温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由982 MPa增加到1622 MPa,断后延伸率随变形量的增加快速降低,由35.5%下降到5.5%。当旋锻变形量小于15%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合金洛氏硬度快速增加,室温冲击韧性快速降低;当变形量大于15%后,合金洛氏硬度增加变缓,室温冲击韧性值降低变缓;当变形量为30%时,洛氏硬度最大为HRC 47.2,室温冲击韧性值最小为30.80 J·cm-2。未变形的烧结态93WNiFe合金断口形貌中存在少量W晶粒解理断裂、大量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随着锻造变形量的增加,断口形貌中W晶粒解理断裂数量逐渐增加,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旋锻 变形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温度和变形量对Ti6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秀良 王海丰 +1 位作者 商国强 车安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3-1050,共8页
Ti65合金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使用温度在600~650℃的近α型高温钛合金。对Ti65合金分别在T_(β)-40℃、T_(β)-20℃、T_(β)+15℃锻造温度下进行40%和60%变形量的锻造变形试验,研究了不同锻造温度和变形量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室温拉伸... Ti65合金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使用温度在600~650℃的近α型高温钛合金。对Ti65合金分别在T_(β)-40℃、T_(β)-20℃、T_(β)+15℃锻造温度下进行40%和60%变形量的锻造变形试验,研究了不同锻造温度和变形量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室温拉伸性能、650℃高温拉伸性能、蠕变和持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65合金在锻造温度为T_(β)-40℃时,可以获得由初生α相和β转变组织组成的双态组织;锻造温度为T_(β)-20℃时,获得由初生α相、β转变组织和短棒状次生α相组成的三态组织;锻造温度为T_(β)+15℃时,获得由条状次生α相和β相交叉编织成的网篮组织。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显微组织的形态和体积分数均会发生变化,3种锻造组织的Ti65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650℃高温抗拉强度均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双态组织的室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优于其他组织,而网篮组织的蠕变抗性和持久性能优于其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5合金 锻造温度 变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变形量对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谢锐 吕铮 +2 位作者 王晴 陈剑波 刘春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粒细化,组织各向异性更加显著,析出相尺寸变大,分布密度降低;轧制后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室温至600℃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提高;随轧制变形量增加,显微硬度增加,但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轧制变形 显微组织 硬度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变形量对Al/AZ31/Al复合板组织和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德峰 唐昌平 唐燕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9,共5页
用两块1060纯铝轧制板夹持固溶态AZ31镁合金板组成“三明治”结构,在400 r·min^(−1)轧辊转速、400℃轧制温度下进行轧制制备Al/AZ31/Al复合板,研究了轧制变形量(30%,45%,60%,80%)对复合板组织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轧... 用两块1060纯铝轧制板夹持固溶态AZ31镁合金板组成“三明治”结构,在400 r·min^(−1)轧辊转速、400℃轧制温度下进行轧制制备Al/AZ31/Al复合板,研究了轧制变形量(30%,45%,60%,80%)对复合板组织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轧制变形量为30%时,镁合金板与一侧铝板尚未复合,镁合金晶粒粗大,并存在大量孪晶;当轧制变形量为45%时,镁合金板与两侧铝板结合紧密,镁合金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当轧制变形量为60%和80%时,镁合金晶粒进一步细化,但界面处铝板出现开裂。随着轧制变形量由45%增加到80%,界面结合力降低。当轧制变形量为45%时,拉伸力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复合板各部位界面均结合良好;当轧制变形量为60%时,拉伸力达到峰值后先降低再趋于稳定,各部位界面结合力差异较大;当轧制变形量为80%时,拉伸力呈分阶段上升的趋势,各部位界面结合力的差异更大。复合板获得较优的组织和界面结合性能的轧制变形量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Z31/Al复合板 轧制变形 显微组织 界面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O-BP算法的熔融沉积成型翘曲变形量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国良 周肖宇 李逸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2,共6页
针对熔融沉积成型翘曲变形量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ACO)-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方法。采用AC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防止其训练时收敛于局部极小。基于正交试验分别设计4因素4水平的训练样本集和... 针对熔融沉积成型翘曲变形量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ACO)-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方法。采用AC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防止其训练时收敛于局部极小。基于正交试验分别设计4因素4水平的训练样本集和4因素3水平的验证样本集。训练样本集用于预测模型的学习,验证样本集用于验证预测方法的精度。基于极差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层高、填充率、喷头挤出温度和打印速度。采用训练样本集充分训练预测模型后,验证基于ACO-BP算法的翘曲变形量预测方法的效果。基于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精度。对于RMSE,BP算法的预测精度约为ACO-BP算法的1.7倍;对于MSE,BP算法的预测精度约为ACO-BP算法的2.9倍;对于MAE,BP算法的预测精度约为ACO-BP算法的1.6倍;对于MAPE,BP算法的预测精度约为ACO-BP算法的2.2倍。基于AC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 熔融沉积成型 翘曲变形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730合金热变形后不同位置的显微组织演化
13
作者 王成宇 曲敬龙 +2 位作者 安腾 谷雨 杜金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经过对GH4730合金多向热变形后不同位置的组织进行OM、SEM和EBSD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其再结晶分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γ'析出相的沉淀状态和所受的实际变形量与实际温度。GH4730合金在30%变形量下热变形后,心... 经过对GH4730合金多向热变形后不同位置的组织进行OM、SEM和EBSD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其再结晶分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γ'析出相的沉淀状态和所受的实际变形量与实际温度。GH4730合金在30%变形量下热变形后,心部和R/2处实际变形量小,不足以发生完全再结晶;外缘处获得均匀的完全再结晶细晶组织,由均匀的等轴细晶、孪晶、钉扎晶界的不共格γ'析出相组成,基本没有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析出相 组织演变 变形 不同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变形量对Fe-18Mn合金显微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涂田刚 杨蔚涛 杨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0,共6页
对退火态Fe-18Mn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5%~22%)的热轧,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表征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阻尼性能,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合金组织与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前后试验合金均主要由ε马... 对退火态Fe-18Mn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5%~22%)的热轧,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表征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阻尼性能,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合金组织与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前后试验合金均主要由ε马氏体、α'马氏体和奥氏体组成,但热轧后更多奥氏体向ε马氏体转变,使ε马氏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减小;热轧后三相含量随变形量增加无明显变化,但阻尼因子降低。变形量5%热轧后,ε马氏体层错、奥氏体层错和ε马氏体/γ奥氏体界面的贡献降低是阻尼性能相比于热轧前降低的主要原因;当热轧变形量从5%增加至22%后,ε马氏体中层错的贡献降低是阻尼性能进一步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变形 FE-MN合金 显微组织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配流面变形泄漏问题研究
15
作者 吴海青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针对某型号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32 MPa高压下顺时针旋转时泄漏量大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配流盘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基于平行平板径向层流理论,得出32 MPa高压工况下马达顺时针旋转时,配流平面变形量大(0.015 mm)是导致该侧马达泄漏量... 针对某型号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32 MPa高压下顺时针旋转时泄漏量大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配流盘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基于平行平板径向层流理论,得出32 MPa高压工况下马达顺时针旋转时,配流平面变形量大(0.015 mm)是导致该侧马达泄漏量大(3.5 L/min)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配流盘结构,升级配流盘材料等级,32 MPa高压工况下顺时针旋转,马达配流平面的变形量降至0.0084 mm。试验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配流盘,32 MPa高压工况下马达顺时针旋转时泄漏量降至0.55 L/min,较采用原配流盘降低84%。对同类型平面配流柱塞泵马达泄漏量优化具有仿真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配流面 变形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阵CCD非接触测量材料变形量的方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庆有 于涓汇 +1 位作者 郭青 张盛彬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用线阵CCD作为光电传感器非接触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变形量,不但比常规的引伸计测量的方法更客观,而且可以测量材料拉伸变形到断裂的全过程。该方法能在X和Y两个方向上同时测量材料变形量,可以获得材料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两个方向的"... 用线阵CCD作为光电传感器非接触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变形量,不但比常规的引伸计测量的方法更客观,而且可以测量材料拉伸变形到断裂的全过程。该方法能在X和Y两个方向上同时测量材料变形量,可以获得材料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两个方向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采用CCD拼接技术,测量精度可达到1mm,测量范围8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非接触测 材料变形 应力测 材料拉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瑛 张新明 +2 位作者 刘波 李慧中 高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采用硬度测试、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研究时效前冷轧预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晶界无沉淀带(PFZ)及第二相大小、分布和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冷轧预变形后,晶间析出相细化并弥散分布,导致各变形量样品的时效硬度均提高,同时使合... 采用硬度测试、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研究时效前冷轧预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晶界无沉淀带(PFZ)及第二相大小、分布和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冷轧预变形后,晶间析出相细化并弥散分布,导致各变形量样品的时效硬度均提高,同时使合金到达峰值的时效时间缩短;且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由4级降至0级,抗晶间腐蚀能力增强。这是由于晶界无沉淀带变窄,同时在晶界析出的平衡相由链条状分布逐渐变为不连续分布,使连续网状的腐蚀通道转变为断续的腐蚀点,进而提高了2519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晶间腐蚀 2519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变形量对7A55铝合金淬火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新明 张翀 +1 位作者 刘胜胆 朱航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4,共6页
为了研究轧制变形量与淬火敏感性的关系,测量了变形量为70%,80%和90%的7A55铝合金轧制板材在不同淬火条件下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T6态下合金的强度、延伸率随着淬火速率的增加而提高;合金的淬火敏感性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 为了研究轧制变形量与淬火敏感性的关系,测量了变形量为70%,80%和90%的7A55铝合金轧制板材在不同淬火条件下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T6态下合金的强度、延伸率随着淬火速率的增加而提高;合金的淬火敏感性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固溶发生再结晶的过程中,与基体共格的Al3Zr粒子被大角度晶界扫过转变为非共格粒子;在缓慢淬火过程中,粗大平衡相η(MgZn2)以非共格的Al3Zr粒子作为形核位置析出,显著减弱时效强化效果,造成淬火敏感性现象;再结晶程度随着轧制变形而增大,是导致淬火敏感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55铝合金 轧制变形 淬火敏感性 AL3Z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顺序对6061-T6铝合金矩形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灿 傅定发 +2 位作者 王冠 向东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92,共5页
以热弹塑性有限元法为基础,结合热-力耦合的算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对薄壁6061-T6铝合金矩形型材进行焊接模拟;模拟了不同焊接顺序对铝合金型材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焊接顺序。结果表明:在矩形焊接时焊... 以热弹塑性有限元法为基础,结合热-力耦合的算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对薄壁6061-T6铝合金矩形型材进行焊接模拟;模拟了不同焊接顺序对铝合金型材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焊接顺序。结果表明:在矩形焊接时焊缝所在平面上产生的最大残余应力为拉应力;选择对称焊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铝合金型材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增强焊件的焊后稳定性;从较长的焊接路径开始焊接,能够减小焊接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有限元 焊接顺序 焊接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25钛合金在两相区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杨 曾卫东 +3 位作者 马雄 周建华 王晓英 王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61-1865,共5页
对具有片层α相的BT25合金圆饼在两相区进行4种变形程度的等温锻造,用定量金相分析方法研究变形量对显微组织特征参数(α相体积分数、α片层厚度和α相球化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增加,α片层不断弯曲破碎,导致α片层长宽... 对具有片层α相的BT25合金圆饼在两相区进行4种变形程度的等温锻造,用定量金相分析方法研究变形量对显微组织特征参数(α相体积分数、α片层厚度和α相球化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增加,α片层不断弯曲破碎,导致α片层长宽比减小而球化率增大,当变形量达到80%时球化率为85.23%,改善了合金组织的均匀性;在变形过程中片层α两端的物质向中间扩散,导致片层厚度增加,变形量从0%增至80%,α片层厚度增加了1.6μm;α相的体积分数由于等温锻造温度不变而基本维持在60%左右,大变形时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25合金 金相 显微组织参数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