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主要变形系统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锦轶 张进 +7 位作者 刘建峰 曲军峰 李亚萍 孙桂华 朱志新 冯乾文 王励嘉 张晓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45,共20页
地壳中的构造变形是已有岩石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空间位置变化的产物,因而是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地质现象。然而,地壳中的构造变形能否像岩石及岩石组合一样,也可以为一个地区的地质历史重建提供约束,... 地壳中的构造变形是已有岩石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空间位置变化的产物,因而是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地质现象。然而,地壳中的构造变形能否像岩石及岩石组合一样,也可以为一个地区的地质历史重建提供约束,在已有文献中没有系统的论述。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在系统研究了全球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形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同时形成的、具有不同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各种构造变形的集合,并根据其产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将其划分为11种类型。基于这一认识,在系统收集研究了中国大陆已有构造变形资料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的14个变形系统,探讨了中国大陆构造分区和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根据与全球典型变形系统的对比,基于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主要变形系统的时空分布,笔者提出:(1)中国东部新生代伸展变形系统的成因主要与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动有关;(2)中国东部海域可能隐伏有中生代晚期弧陆碰撞带;(3)中国东部白垩纪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类似于现今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型大陆边缘;(4)秦岭山脉南北两侧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挤压构造变形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陆缘碰撞的远程响应;(5)敦煌—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期间是中国大陆独立的第四大古陆块体;(6)西准噶尔和西天山北部属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北部增生边缘,准噶尔—吐哈盆地基底及其以北的东准噶尔和阿尔泰山属于西伯利亚古板块古生代增生边缘;(7)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东侧的原黑龙江群是大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古陆古生代增生边缘的向东延伸,不是侏罗纪增生杂岩或早古生代碰撞带的残片;(8)中国北方及邻区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多次碰撞造山。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变形系统的初步研究,表明变形系统的研究可以为大陆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和古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建提供重要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系统 地球动力学环境 中国大陆 古生代以来 碰撞造山 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及复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灿 李东旭 高德臻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运用构造复合系统分析方法,在划分构造变形系统、分析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的基础上,对安徽铜陵内生金属矿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及构造应力场的更迭,较详细地阐明了该区构造变形系统的复合关... 本文运用构造复合系统分析方法,在划分构造变形系统、分析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的基础上,对安徽铜陵内生金属矿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及构造应力场的更迭,较详细地阐明了该区构造变形系统的复合关系、复合方式及复合效应。这项研究对探讨本区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构造变形系统 复合时序 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系统中的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素平 尹志宏 +1 位作者 靳钟铭 赵建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6,共4页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岩石类材料的极限承载力、破裂过程及其变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岩石类材料力学特性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材料变形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岩石类材料的极限承载力、破裂过程及其变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岩石类材料力学特性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材料变形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岩石受力产生变形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发生协调和相干效应,岩石承载力(强度)是外界做功功率和岩石自身耗散能率达到平衡的外在力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材料 变形系统 耗散结构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窝水库准直真空激光变形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辉 孙建华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本文对参窝水库准直真空激光变形系统的概况、构成、运行环境、主要技术指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系统的运行考核与数据分析和运行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真空激光 变形系统 系统结构 运行效果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其对点扩散函数的影响
5
作者 马士杰 吴洪波 +2 位作者 赵尚男 吴庆 张新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8-1417,共10页
变形光学系统是一种具有双平面对称性的相对特殊的光学系统,其结构会引入非旋转对称的偏振像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一个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偏振像差及其对点扩散函数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基于三维偏振光线追迹对折反... 变形光学系统是一种具有双平面对称性的相对特殊的光学系统,其结构会引入非旋转对称的偏振像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一个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偏振像差及其对点扩散函数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基于三维偏振光线追迹对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获得偏振像差的详细数据,并计算各个表面的二向衰减、相位延迟分布特性以及系统的琼斯瞳、振幅响应矩阵、点扩散函数和偏振串扰对比度。结果表明:最大二向衰减为0.145,最大相位延迟为1.46×10^(-2)rad,均出现在次镜位置。2∶1变形比的光学系统的振幅响应函数在长焦端和短焦端方向的偏振串扰项存在40.6%的差异,偏振串扰将该变形光学系统的对比度限制在10^(-6)量级。高精度变形光学系统中的偏振像差不可忽略,可采用膜层设计和折反式结构等方法降低偏振像差影响。该研究结论可为变形光学系统在深空探测、相干通信系统等领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光学系统 偏振像差 点扩散函数 琼斯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安托瓦纳·贝尔曼的启示——翻译过程中文本变形的系统解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梅阳春 王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翻译中的文本变形系统由十二种导致译文偏离原文目标的倾向或力量组成。这十二种变形倾向主要以三种模式相互关联。第一种是以合理化和明晰化为核心的单向式关联,同时牵涉到质量受损,数量缺失或扩充,节奏破坏、固定表达和成语的破坏。... 翻译中的文本变形系统由十二种导致译文偏离原文目标的倾向或力量组成。这十二种变形倾向主要以三种模式相互关联。第一种是以合理化和明晰化为核心的单向式关联,同时牵涉到质量受损,数量缺失或扩充,节奏破坏、固定表达和成语的破坏。这种模式主要发生在词层面。第二种是以原文潜在的表意系统的破坏为核心的联合式关联,牵涉雅化/俗化,质量受损,数量缺失,方言的破坏、异国情调的破坏,原文多种语言重叠的消除。这种模式主要发生在句篇层面。两种模式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以原文语言模式的破坏为核心的第三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托瓦纳·贝尔曼 文本变形系统 单向式关联 联合式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庆 史广维 +2 位作者 张建萍 赵尚男 张新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6-1383,共8页
变形光学系统具有双平面对称性,其在两个对称面内的焦距不同。利用变形光学系统能够在使用常规尺寸传感器的情况下获得更宽的视场。本文根据变形光学系统的一阶像差特性,提出了一种设计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的方法。使用双锥面(Biconic Su... 变形光学系统具有双平面对称性,其在两个对称面内的焦距不同。利用变形光学系统能够在使用常规尺寸传感器的情况下获得更宽的视场。本文根据变形光学系统的一阶像差特性,提出了一种设计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的方法。使用双锥面(Biconic Surface)面型设计了一个折反式变形光学系统。系统在X OZ面内的焦距为500 mm,在Y OZ对称面内的焦距为1000 mm。系统F-number为10,全视场角为1°×1°。系统在80 lp/mm处的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均值高于0.3。系统整体结构紧凑,成像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变形系统 折反系统 双锥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软弱岩盘隧道变形预估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术才 王书法 +1 位作者 朱维申 李树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0-543,共4页
基于大变形分析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台湾地区Ⅴ、Ⅵ类岩盘隧道在不同的地应力状态、岩石力学参数和开挖方法下 ,隧道围岩变形、受力与诸计算条件的关系 ,为隧道安全合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 隧道 有限元方法 变形预估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雷达系统IBIS-L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邱志伟 岳建平 汪学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大型水利工程的变形监测问题一直是变形观测中的热点问题,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测量原理以及IBIS系统特点出发,对比传统监测方法说明GBInSAR(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优势,分析了... 大型水利工程的变形监测问题一直是变形观测中的热点问题,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测量原理以及IBIS系统特点出发,对比传统监测方法说明GBInSAR(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优势,分析了大气扰动效应在观测中所造成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地基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去除大气误差的技术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变形监测系统IBIS-L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系统 GBInSAR 大气扰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船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尧禹 李岷 +1 位作者 于萍 时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505-1506,1522,共3页
在测量船上,其主要测量设备如光测设备、雷达等,均需要以惯导平台提供的地平真北地大地坐标作为基准。本文研制一套新型船体变形测量系统,在各主要测量设备之间,建立精密的光学联系,采用先进的电荷耦合器件,先进的通讯与控制模式将各测... 在测量船上,其主要测量设备如光测设备、雷达等,均需要以惯导平台提供的地平真北地大地坐标作为基准。本文研制一套新型船体变形测量系统,在各主要测量设备之间,建立精密的光学联系,采用先进的电荷耦合器件,先进的通讯与控制模式将各测量端子获得的图像数据集中到中心控制台,利用性能优良的计算机集中处理各测量端子的测量原始图像数据。该测量控制方案,一方面使各测量端子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数据集中处理模式,所有的校准工作均由中心控制台来统一完成,测量点标校可在中央控制台集中操作,降低了因人员及环境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测出由于船体变形引起的它们相对惯导之间的三自由度变化角,其测量精度达到5″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船 惯导平台 变形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系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连睿 邵长顺 董凤宇 《中国电力》 CSCD 1994年第3期13-15,64,共4页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系统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连睿,邵长顺,董凤宇1前言变压器属于电力系统中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极其重要。变压器绕组变形是指绕组受力后,发生的轴向、辐向尺寸变化,器身位移,匝间短路及绕组扭曲、鼓包等...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系统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连睿,邵长顺,董凤宇1前言变压器属于电力系统中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极其重要。变压器绕组变形是指绕组受力后,发生的轴向、辐向尺寸变化,器身位移,匝间短路及绕组扭曲、鼓包等情况。造成变压器绕组变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 变形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系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胜 邬珂瑞 +1 位作者 韩永亮 齐嘉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130,共5页
为及时掌握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基于GPS监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动态反映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系统采用高精度GPS获取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利用GPRS通讯模块将数据打包发送至计算机,并通过软件处理自行... 为及时掌握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基于GPS监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动态反映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系统采用高精度GPS获取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利用GPRS通讯模块将数据打包发送至计算机,并通过软件处理自行解算成图,实现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以海州露天矿北帮为监测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平均水平位移变形为52.6 mm,平均垂直位移变形为17.3 mm,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0.33 mm/d,平均垂直位移速率为0.11 mm/d。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边坡变形的高精度、自动化监测,为灾害的动态预警和安全决策的及时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边坡稳定 自动化监测 边坡变形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InSAR技术的微变形监测系统及其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3
作者 黄其欢 张理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研究基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的微变形监测系统(IBIS-L)的组成及关键技术,并与TCA2003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精度对比。大坝变形监测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以优于毫米级精度实现大坝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连续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步进频率连续波 变形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A2003测量机器人的滑坡变形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海丽 孙昊 姚连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在Visual C++平台下,采用GEOCOM对TCA2003测量机器人开发了一套滑坡变形自动监测系统LSMS。该系统实现了多测回自动监测、自动生成野外数据手簿、绘制过程线以及变形分析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并在富春江电厂大坝左侧山... 在Visual C++平台下,采用GEOCOM对TCA2003测量机器人开发了一套滑坡变形自动监测系统LSMS。该系统实现了多测回自动监测、自动生成野外数据手簿、绘制过程线以及变形分析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并在富春江电厂大坝左侧山体滑坡变形监测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2003 滑坡 变形监测 滑坡变形自动监测系统LSMS 富春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变形监测系统中基准站长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鸿飞 肖玉钢 +1 位作者 邓连生 毕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
分析了GPS变形监测系统中2个基准站的稳定性。利用近1年的观测数据将变形监测网与山西CORS在ITRF2005框架内进行联合平差得到各点的坐标与速度,并与150 km范围内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华北地区复测站以及中国大陆速度场格网值进行对比... 分析了GPS变形监测系统中2个基准站的稳定性。利用近1年的观测数据将变形监测网与山西CORS在ITRF2005框架内进行联合平差得到各点的坐标与速度,并与150 km范围内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华北地区复测站以及中国大陆速度场格网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准站不存在明显的局部非构造运动趋势。同时分析了两个基准站间的短基线序列,结果表明N分量存在线性运动及周年运动,线性运动速率为1 mm/a,周年运动振副为0.5~1 mm,E,U分量周年运动并不明显;同时各分量上存在微弱的波动,量级为0.1~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变形监测系统 稳定性 短基线 IGS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形Liu混沌系统的分析及电路实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陆安山 陆益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构建一种新的变形混沌系统,分析研究其动力学行为.用数值研究系统的相图、时域图、Jacobian矩阵特征值、Lyapunov指数谱及其维数,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设计实现该变形Liu混沌系统吸引子.数值和电路仿真软件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关键词 变形Liu混沌系统 LYAPUNOV指数 分形维数 电路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监测系统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晋虎 张训虎 +3 位作者 周悌慧 李淼 杨绪峰 吕霖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19,37,共5页
系统测试是保证变形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监测数据质量和预警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质量控制手段。本文分析了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质量特征,构建了包括3个方面10个功能模块的测试模型,实现了对不同重要程度测试项目的分级管理,并开展了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变形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监测数据质量和预警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质量控制手段。本文分析了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质量特征,构建了包括3个方面10个功能模块的测试模型,实现了对不同重要程度测试项目的分级管理,并开展了试验验证工作。试验结果显示,黑盒测试和数据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变形监测系统质量。测试技术研究为变形监测系统建设与第三方测试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系统 系统测试 质量评估 测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Lorenz系统微弱周期信号频率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玲玲 宋艳君 王晓东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0-4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变形的Lorenz混沌检测系统,此系统主要具有混沌态和类周期态两种状态。借鉴平均法推导了此系统的近似周期解。把变形Lorenz系统与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相结合,将含有待检测信号的变形Lorenz系统从混沌态控制到类周期态,然后利... 提出了一种变形的Lorenz混沌检测系统,此系统主要具有混沌态和类周期态两种状态。借鉴平均法推导了此系统的近似周期解。把变形Lorenz系统与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相结合,将含有待检测信号的变形Lorenz系统从混沌态控制到类周期态,然后利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检测待检测信号的频率。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最后,对不同频率的微弱正弦信号和非正弦周期信号进行了频率检测,实验结果证明此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变形Lorenz检测系统 状态反馈控制 频谱分析 频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牟荟瑾 郎英彤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8,共4页
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存在检测结果稳定性不够、检测精度低等缺陷,为了克服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以降低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的检测错误,设计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首先对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 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存在检测结果稳定性不够、检测精度低等缺陷,为了克服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以降低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的检测错误,设计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首先对当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每一种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的不足,然后采用光纤传感技术采集土木结构变形的数据,并设计了相应的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最后进行了土木结构变形检测效果分析,本文系统可以准确描述土木结构状态,获得了较高的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精度,综合检测效果要优于其它土木结构变形检测系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结构 变形检测系统 光纤传感技术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系统网格变形方法的旋翼气弹耦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砾 招启军 +1 位作者 王清 赵蒙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417,共8页
在旋翼气动弹性耦合(CFD/CSD)分析中引入弹簧系统网格变形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旋翼气动载荷分析的CFD/CSD耦合方法。为了解决CFD/CSD耦合中关键的网格变形问题,旋翼桨叶贴体网格变形采用基于"ball-vertex"弹簧系统的动态网... 在旋翼气动弹性耦合(CFD/CSD)分析中引入弹簧系统网格变形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旋翼气动载荷分析的CFD/CSD耦合方法。为了解决CFD/CSD耦合中关键的网格变形问题,旋翼桨叶贴体网格变形采用基于"ball-vertex"弹簧系统的动态网格方法,通过添加冗余约束,避免了畸形网格单元的产生。旋翼流场计算采用基于Navier-Stokes(N-S)方程的CFD模块,对基于运动嵌套网格的空间流场进行求解,湍流模型采用B-L模型。结构分析采用基于中等变形梁理论的CSD模块,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旋翼桨叶动力学方程。首先对振荡NACA0012翼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验证了网格变形模块和CFD模块的有效性,然后采用UH-60A直升机旋翼作为算例对结构动力学模块进行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计算了UH-60A直升机旋翼桨叶在前飞状态下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并与飞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文中的弹簧系统网格变形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旋翼CFD/CSD耦合计算分析,提高了旋翼气弹载荷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非定常气动载荷 CFD/CSD耦合方法 弹簧系统网格变形方法 NAVIER-STOKE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