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变形管MVR蒸发器用于纤维素生产末端废水零排放项目 被引量:1
1
作者 涂爱民 陈二雄 +2 位作者 黄炫杰 朱冬生 刘世杰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对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系统投资及运行均有着重要影响。MVR蒸发器的管内传热与压降性能在基于三维变形管和直圆管的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建立了考虑盐水浓度修正的三维变形管MVR蒸发器性能准则关联式,设计一套用于纤维... 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对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系统投资及运行均有着重要影响。MVR蒸发器的管内传热与压降性能在基于三维变形管和直圆管的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建立了考虑盐水浓度修正的三维变形管MVR蒸发器性能准则关联式,设计一套用于纤维素生产末端废水零排放项目的新型蒸发器。应用实践表明,相对于传统直圆管的MVR蒸发器,基于三维变形管的新型MVR蒸发器节材节能效果显著,其在节省29%换热面积的情形下仍能完全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在现场调研期间MVR系统处理每吨废水的压缩机耗电量在18.81~23.78 kW∙h之间,体现出新型蒸发器高能效的技术特性,极具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R蒸发器 三维变形管 强化传热 废水零排放 纤维素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变形管MVR蒸发器的强化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世杰 朱冬生 +2 位作者 张洁娜 涂爱民 林成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7-1313,共7页
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对MVR (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以水为介质,在雷诺数13000 <Re <110000,研究了三维变形管的不同结构参数对管内传热与压降性能的影响,拟合出了计算准则关联式。模拟... 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对MVR (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以水为介质,在雷诺数13000 <Re <110000,研究了三维变形管的不同结构参数对管内传热与压降性能的影响,拟合出了计算准则关联式。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流体在三维变形管内产生了垂直于主流方向上的二次流,促进了边界层与主流区的径向混合,强化了传热;三维变形管的扭距S越小,长短轴比A/B值越大,强化传热效果越好,但同时压降也会增大;综合换热性能在13000 <Re <60000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迅速减小,在60000 <Re <110000随雷诺数Re增大而逐渐趋于平稳,但仍然优于光滑直圆管,减小扭距S值比增大长短轴比A/B值更有利于提高管内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将三维变形管应用于MVR蒸发器中,节材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R蒸发器 三维变形管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管的组织结构和形变硬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吉玲康 李鹤林 +3 位作者 赵文轸 王海涛 陈宏远 李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3,共6页
采用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准静态拉伸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管的组织结构、形变硬化性能及其可采用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X70抗大变形管线钢在整个塑性应变区域内不符合Hollomon公式,不具有确定的形变硬化指数n;... 采用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准静态拉伸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管的组织结构、形变硬化性能及其可采用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X70抗大变形管线钢在整个塑性应变区域内不符合Hollomon公式,不具有确定的形变硬化指数n;在管线钢塑性变形的起始阶段n较大,但随着应变增大n快速减小;当总应变达到2.0%之后,形变硬化能力趋于稳定.工程应用中利用Rt1.5/Rt0.5、Rt2.0/Rt1.0和Rt5.0/Rt1.0三个应力比可以较好地描述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形变硬化性能.当Rt1.5/Rt0.5≥1.070、Rt2.0/Rt1.0≥1.025、Rt5.0/Rt1.0≥1.050时,可使钢管压缩侧2倍管径长度上的平均压缩应变大于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管线钢 组织结构 形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软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贾璐 刘意春 +2 位作者 贾书君 李拔 刘清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的具体原因,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 为了研究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的具体原因,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当母材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时,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600~700℃的高温回火区,此时组织转变成硬度较低的粗大铁素体+回火贝氏体,并且回复过程加快,组织中亚结构的大幅度减少和位错密度的显著降低是产生软化区的主要原因;软化区的韧性较好,但是在800℃的临界区,M/A组元发生了聚集和粗化,并且大角度晶界比例降低,导致了韧性低谷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管线钢 软化区 焊接热模拟 位错密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冷温度对大变形管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振华 张骁勇 +1 位作者 高惠临 史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4-166,169,共4页
对传统X80管线钢进行在线配分热处理,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贝氏体+M/A双相组织的大变形管线钢。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终冷温度对双相大变形管线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的含量降低,M/... 对传统X80管线钢进行在线配分热处理,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贝氏体+M/A双相组织的大变形管线钢。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终冷温度对双相大变形管线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的含量降低,M/A的含量增加,实验钢的强度、硬度、冲击韧度和屈强比呈下降趋势;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终冷温度为350℃时,实验钢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M/A 变形管线钢 在线配分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郝世英 高惠临 +3 位作者 闫凯鹃 张骁勇 吉玲康 李为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通过在线加热配分(HOP,Heating On-line Partitioning)技术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奥氏体(B+M/A)双相组织,研究了这种(B+M/A)双相管线钢的组织-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在满足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的强韧性要求前提下,这种(B+M... 通过在线加热配分(HOP,Heating On-line Partitioning)技术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奥氏体(B+M/A)双相组织,研究了这种(B+M/A)双相管线钢的组织-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在满足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的强韧性要求前提下,这种(B+M/A)双相管线钢还具有低的屈强比和大的均匀伸长率,表现出优良的大变形能力。多位向贝氏体基体、细小的M/A组元和弥散分布的碳、氮化合物析出是保证实验钢优良性能的组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管线钢 (B+M/A)双相组织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变形管道应力分析及程序开发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金平 管相龙 +2 位作者 李玉坤 张雪松 杨文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137,共8页
虚拟实验资源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长距离埋地油气管道通过的地形区域复杂多样,油气管线运行的工作性能与管道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该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计算模型,对埋地油气管道进行数值应力分... 虚拟实验资源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长距离埋地油气管道通过的地形区域复杂多样,油气管线运行的工作性能与管道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该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计算模型,对埋地油气管道进行数值应力分析,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完成相应有限元程序的开发,对油气管道工程的数值仿真案例教学提供了借鉴。该有限元程序具备3部分功能: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管道受力状态;根据管道应力状态显示应力云图;根据管道空间几何位置显示管道效果图。通过对比ANSYS有限元软件与变形管道应力计算有限元程序对同一算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文设计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的准确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变形管 应力计算 有限元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与冲击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光 李雪萍 +3 位作者 徐学利 张骁勇 高惠临 刘彦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3,90,共5页
采用部分再结晶区加速冷却的方法获得了X100抗大变形管线钢,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制备了不同热影响区试样并研究了其冲击功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X100抗大变形管线钢具有较强的极限应变能力,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模拟热影响... 采用部分再结晶区加速冷却的方法获得了X100抗大变形管线钢,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制备了不同热影响区试样并研究了其冲击功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X100抗大变形管线钢具有较强的极限应变能力,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模拟热影响区试样的冲击功随热循环峰值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峰值温度为1 300℃时,冲击功为247.9J,比母材的降低了17.3%,冲击断裂方式也从韧性断裂转为解理断裂;热循环峰值温度升高使热影响区组织发生再结晶,并且晶粒粗化,降低了其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管线钢 焊接热模拟 热影响区 冲击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X70大变形管线钢热煨弯管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宇 冯斌 +1 位作者 李烨铮 李桂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24,28,共4页
采用热模拟方法,对两种不同的X70大变形管线钢进行热煨弯管工艺过程模拟,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其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750~850℃时,组织发生不完全相变,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1000~1050℃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 采用热模拟方法,对两种不同的X70大变形管线钢进行热煨弯管工艺过程模拟,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其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750~850℃时,组织发生不完全相变,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1000~1050℃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两种钢的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和原始组织不同,导致加热后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变化趋势不同,二次热加工性存在差异。合理选择母管并将加热温度控制在1000~1050℃时,采用X70大变形管线钢制作热煨弯管可获得具有良好强韧性的显微组织,但其塑形和抗大应变性能难以达到原始母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大变形管线钢 热煨弯管 热模拟 加热温度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区加速冷却的(B+F)X80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晶 张骁勇 +1 位作者 程时遐 高惠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采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对X80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工艺下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 采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对X80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工艺下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降低,导致屈服强度增高,塑性降低。当始冷温度为840℃时,显微组织以细小、多位向分布的贝氏体为主,辅以高密度位错的多边形铁素体。这种(B+F)双相组织使得试验钢的屈强比为0.80、均匀伸长率为10.0%、形变强化指数为0.12,满足了大变形管线钢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大变形管线钢 临界区加速冷却 始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峰亮 刘清友 +2 位作者 贾书君 雷霆 段琳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5,共6页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抗大变形管线钢在不同压缩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奥氏体的形貌,利用线性回归法对真应力-真应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试验钢的热变形方程。结果表明:ε=1s-1,...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抗大变形管线钢在不同压缩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奥氏体的形貌,利用线性回归法对真应力-真应变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试验钢的热变形方程。结果表明:ε=1s-1,ε=0.30时,试验钢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的温度区间为920~1 020℃;在980℃,ε=1s-1时,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的应变为0.20~0.40,而且应变对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不大;ε=0.40时,动态再结晶基本完成,0.40<ε<0.60,发生了多轮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应变的增大而减小;试验钢在950~1 100℃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60.365kJ.mol-1,应力指数n为4.32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管线钢 动态再结晶 热压缩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区加速冷却始冷温度对X100大变形管线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晶 张骁勇 高惠临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7,共6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X100大变形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50℃·s-1)条件下始冷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10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的双相组织;... 利用热模拟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X100大变形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50℃·s-1)条件下始冷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10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的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的贝氏体含量增多,铁素体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当始冷温度为840℃时,试验钢的强韧性较高,屈强比为0.69,均匀伸长率为15.5%,形变强化指数为0.14,可以满足大变形管线钢的使用要求;细小、多位向分布的贝氏体和较高位错密度的多边形铁素体是试验钢获得较高强韧性和优良大变形能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大变形管线钢 临界区 加速冷却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翠 王斌 +1 位作者 朱加祥 申坤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36,53,共6页
采用三种不同的焊接工艺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进行焊接试验,通过组织观察、拉伸及冲击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GMAW焊接的试样,其焊缝金属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大... 采用三种不同的焊接工艺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进行焊接试验,通过组织观察、拉伸及冲击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GMAW焊接的试样,其焊缝金属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采用GMAW+FCAW焊接的试样,其焊缝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热影响区为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具有很高的屈强比;采用SMAW+FCAW焊接的试样,其焊缝主要为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热影响区为准多边形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焊缝硬度低于热影响区和母材的,其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塑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抗大变形管线钢 焊接工艺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变形管内降膜蒸发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杭生 朱冬生 +2 位作者 陈二雄 林成迪 胡广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2,共7页
为了提高降膜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将三维变形管用于MVR降膜蒸发器中,利用FLUENT软件探究了管内液膜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长、短轴比对三维变形管的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圆管,三维变形管内液膜的厚度会逐渐减小,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 为了提高降膜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将三维变形管用于MVR降膜蒸发器中,利用FLUENT软件探究了管内液膜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长、短轴比对三维变形管的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圆管,三维变形管内液膜的厚度会逐渐减小,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相对来说也更好;随着长、短轴比的增大,三维变形管内液膜的厚度会逐渐减小,液膜速度更为缓慢,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还增强了液膜的扰动性,最终努塞尔数从0.249提高到0.276。将三维变形管应用于MVR蒸发器中,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可节省换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形管 降膜蒸发 液膜厚度 长、短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弛豫及冷却过程对大变形管线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雨群 左秀荣 王振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5-38,共4页
利用Gleeble-3800模拟X70大变形管线钢奥氏体再结晶区和非再结晶区的双道次变形、弛豫及加速冷却过程。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空冷驰豫时间及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770℃弛豫到700℃后开始快冷的冷速为... 利用Gleeble-3800模拟X70大变形管线钢奥氏体再结晶区和非再结晶区的双道次变形、弛豫及加速冷却过程。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空冷驰豫时间及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770℃弛豫到700℃后开始快冷的冷速为8.1℃/s时,驰豫时间(53.8~100 s)对组织、硬度的影响较小;不同弛豫时间对应的组织均为双相组织,马氏体/贝氏体呈岛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铁素体晶粒大小不一,碳化物多且密集;从770℃弛豫到700℃后采用水冷时,随着驰豫时间延长,双相组织中铁素体增多,硬度降低;相同驰豫时间及水淬方式冷却试样的硬度及马氏体/贝氏体数量明显高于8.1℃/s冷却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大变形管线钢 驰豫 冷却速度 微观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制度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冉旭 蔡庆伍 +1 位作者 焦多田 武会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1,1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工艺制度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始冷却温度的降低,先共析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贝氏体组织含量逐渐降低,钢板抗大变形性能参数提高,当开始冷却温度在700...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工艺制度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始冷却温度的降低,先共析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贝氏体组织含量逐渐降低,钢板抗大变形性能参数提高,当开始冷却温度在700℃左右时,铁素体组织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铁素体晶界处位错纠结形成较明显的胞状结构,细化了铁素体晶粒,钢板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560MPa,抗拉强度为710MPa,伸长率为23.5%,n值为0.10,屈强比为0.78,均匀伸长率达到18.1%。EBSD研究表明,铁素体和贝氏体两相以取向大于15°的大角度晶界相结合,贝氏体中出现的大量亚结构以小角度晶界相结合,这些小角度晶界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形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 铁素体 显微组织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变形(BCF)喷嘴结构及气压对变形管内流场的影响
17
作者 祝伟中 吴仲良 王善元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91-103,共13页
本文研究了BCF技术中变形管结构及气压对变形管内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不同结构的变形管以及不同气压下变形管射流场的速度分布、湍流度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管几何结构及空气压力对变形管... 本文研究了BCF技术中变形管结构及气压对变形管内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不同结构的变形管以及不同气压下变形管射流场的速度分布、湍流度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管几何结构及空气压力对变形管内流场有明显影响。合理的喷嘴结构,较高的空气压力有利于对长丝进行热流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喷嘴 热流变形 变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变形管管内积灰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修真 徐晴 +3 位作者 窦润好 石靖峰 盛凯 任兆亭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烟气中的高灰分、高黏度、高腐蚀性成分不可避免地造成换热器烟气侧换热面积灰结垢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烟气换热器研究的焦点之一。三维变形管内的螺旋流增强了管内流体的湍动程度从而实现强化传热,基于其内部灰尘受气流... 烟气中的高灰分、高黏度、高腐蚀性成分不可避免地造成换热器烟气侧换热面积灰结垢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烟气换热器研究的焦点之一。三维变形管内的螺旋流增强了管内流体的湍动程度从而实现强化传热,基于其内部灰尘受气流携带而处于湍动便不易沉积的特点,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三维变形管几何参数、粒径、气体流速对灰尘颗粒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粒径范围内,烟气流速和三维变形管的几何参数对灰分沉积率有重大影响。随着螺距和烟气流速的增大,灰尘颗粒沉积率降低,然而灰尘颗粒沉积率随着长短轴比和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形管 积灰沉积 灰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油气管道变形管段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琳 马林杰 +2 位作者 徐建 马如隆 宋鑫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9,共9页
油气管道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检测数据中隐含大量的管道变形信息,但目前缺乏智能、高效的特征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MU检测数据的管道全线变形特征智能识别方法。采用IMU输出角速度和管道全线弯曲... 油气管道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检测数据中隐含大量的管道变形信息,但目前缺乏智能、高效的特征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MU检测数据的管道全线变形特征智能识别方法。采用IMU输出角速度和管道全线弯曲应变值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Memory,BiLSTM)被用于提取输入信号的特征并建立学习输入的时序关系,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函数分类不同管段类型。应用工程实测IMU数据构建了10种管段类型数据集,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比了不同输入与不同模型分类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类管道类型并识别变形管段,其分类精度为96.9%,高于其他对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全线变形管段识别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油气管道 惯性测量单元 变形管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变形管道非开挖修复内衬弹性屈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瀚 马保松 +2 位作者 闫雪峰 赵雅宏 史国棚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5,144,共8页
非开挖内衬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的修复,对于保护城市环境和保障地下管网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原有管道的椭圆变形缺陷会降低新建内衬管的结构稳定性。将几种不同的椭圆变形管道内衬临界屈曲压力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 非开挖内衬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的修复,对于保护城市环境和保障地下管网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原有管道的椭圆变形缺陷会降低新建内衬管的结构稳定性。将几种不同的椭圆变形管道内衬临界屈曲压力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有规范中计算方法的不足,并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非线性理论,通过椭圆局部曲率方程推导出内衬的结构势能,建立起原有管道椭圆变形后柔性内衬管在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屈曲压力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计算得到的内衬临界屈曲压力的计算误差基本上在10%以内;分析了不同椭圆度和内衬尺寸比(DR)值对内衬临界屈曲压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在不同DR值内衬设计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变形管 非开挖修复 内衬 屈曲压力 椭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