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材料应变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樊禹江 陈玉喜 +2 位作者 李寰芳 许锦宝 葛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识别,将构件破坏形态划分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3类,提出墙体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参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划分6个性能状态,对剪切破坏划分两个性能状态,基于构件极限状态下混凝土、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确定墙体性能状态判定准则。通过线性回归分别得到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形态下构件各塑性位移角限值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各破坏形态下具有90%保证率的构件变形指标限值标准,为基于性能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剪力墙 有限元模拟 破坏形态 变形指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膨胀土变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艳林 曾召田 吕海波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0-473,共4页
对经历室内干湿循环后的膨胀土进行胀缩性试验,研究了胀缩变形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缩限外,其余胀缩性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发生衰减,前1~3次循环时衰减速度较快,此后逐渐趋于一稳定值,循环次数与胀缩性指标可用指数... 对经历室内干湿循环后的膨胀土进行胀缩性试验,研究了胀缩变形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缩限外,其余胀缩性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发生衰减,前1~3次循环时衰减速度较快,此后逐渐趋于一稳定值,循环次数与胀缩性指标可用指数关系拟合,缩限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变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RC剪力墙抗震变形指标限值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彬彬 季静 +3 位作者 谢舜光 韩小雷 陆怀坤 崔济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0,共7页
为研究T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根据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了12个不同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的T形RC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变形能力进行研究.根据试... 为研究T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根据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了12个不同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的T形RC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变形能力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基于骨架曲线和基于试验现象的划分方法,将12个试件划分为完好、轻微损坏、轻中等破坏、中等破坏、较严重破坏、严重破坏6个性能状态,并得到各试件不同性能状态对应的变形指标限值;同时结合收集的T形RC剪力墙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T形RC剪力墙不同性能状态下的变形指标限值与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剪跨比的减小,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转向弯剪破坏;基于骨架曲线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能建立起T形RC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与损伤程度的对应关系,具有合理性与适用性;其中T形RC剪力墙的变形指标限值与剪跨比、暗柱纵筋配筋率呈正相关性,与设计轴压比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T形剪力墙 低周往复试验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变形指标限值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小雷 林乐斌 +2 位作者 季静 韦艳丽 谢舜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36,共11页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20个工字形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各片墙体的主要变化参数为剪跨比、边缘构件的纵筋配筋率、设计轴压比,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基于骨架曲线和基于试验现...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20个工字形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各片墙体的主要变化参数为剪跨比、边缘构件的纵筋配筋率、设计轴压比,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基于骨架曲线和基于试验现象的方法给出20个试件在完好、轻微损坏、轻中等破坏、中等破坏、较严重破坏、严重破坏6个性能状态对应的变形限值,最后,对比同批20个矩形RC剪力墙的试验结果,分析翼缘对RC剪力墙构件变形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骨架曲线划分得到的性能状态具有明确的破坏现象,是合理的;设置翼缘的工字形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强于矩形剪力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低周往复试验 性能设计 变形指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港滨海软土变形指标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宝明 李云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4-58,共5页
以深圳滨海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变形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并探讨了变形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指标中,压缩模量与天然密度的关联度最大;压缩系数与天然含水... 以深圳滨海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变形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并探讨了变形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指标中,压缩模量与天然密度的关联度最大;压缩系数与天然含水量关联度最大;而变形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指标 物理指标 关联度 线性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变形性能指标体系试验研究
6
作者 韩小雷 陈熹俊 +2 位作者 张垒 季静 黄烨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0-872,共13页
为修正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15-151-2019)中型钢混凝土(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12个一字型S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变形能力、位移... 为修正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15-151-2019)中型钢混凝土(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12个一字型S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变形能力、位移延性等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基于骨架曲线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和基于破坏现象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两种方法确定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吻合且可相互表征,由此建立构件变形—构件损坏程度—构件承载力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研究12个试件和文献收集的92个试件共104个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结果,修正了SRC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判别准则,建立了SRC剪力墙关键性能点θ_(1)、θ_(5)、θ_(6)的回归公式。最后,基于ASCE/SEI41-13对建立的关键性能点回归公式进行超越概率调整,修正了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变形性能指标 性能设计 低周往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深基坑工程变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昆明地区红层软岩为例
7
作者 曹文昱 张宗亮 +1 位作者 刘强 赵翌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3-218,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的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使用多种变形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支护结构、基坑土体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并且按照场地土类别来分别确定权重,还构建了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监测数据的基坑...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的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使用多种变形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支护结构、基坑土体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并且按照场地土类别来分别确定权重,还构建了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监测数据的基坑安全评价模型,后续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安全实时定量评估。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特殊土质情况邀请专家进行变形指标打分,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基于粗糙集理论并结合昆明地区深基坑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客观权重确定,并通过博弈论进行组合赋权,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依托实际工程应用,初步验证安全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变形指标 粗糙集 集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A模型的配筋措施对于高拱坝变形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强 张天然 +2 位作者 陈健云 SHAHID Muhammad 李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8,共12页
为了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配筋措施对混凝土拱坝抗震性能增强的效果,基于耐震时程分析(ETA)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强度下,高拱坝是否采用配筋抗震措施对坝体损伤变形指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ETA方法、坝体材料本构、横缝模型及地震动输... 为了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配筋措施对混凝土拱坝抗震性能增强的效果,基于耐震时程分析(ETA)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强度下,高拱坝是否采用配筋抗震措施对坝体损伤变形指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ETA方法、坝体材料本构、横缝模型及地震动输入方法;然后,分别建立高拱坝采用配筋抗震措施和未采用配筋抗震措施拱坝的数值模型,并基于ETA方法生成不同地震强度的耐震时程。分析在不同地震强度下,高拱坝是否采用配筋抗震措施的损伤分布、横缝开度及变形等响应,提出高拱坝损伤体积比、平均横缝开度及拱冠梁变形等坝体损伤变形指标。通过对比高拱坝配筋和未配筋的情况下得出的动力响应指标,研究配筋措施对高拱坝响应及损伤变形指标趋势、相关性及离散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震动强度条件下,配筋措施对减小高拱坝的整体损伤是有效的,对横缝开度及位移影响有限,配筋措施可以减小地震随机性导致的损伤变形指标离散。同时,归一的损伤变形指标表明损伤变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法 高拱坝 配筋抗震措施 损伤变形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和云模型的RCC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 被引量:8
9
作者 肖磊 万智勇 +2 位作者 黄耀英 刘钰 袁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9,共6页
变形监控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以高寒地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挡水坝段为例,首先引入改进的快速Myriad滤波法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最大熵法和云模型法拟定大坝运行期变形监控指标,最后探讨了异常概... 变形监控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以高寒地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挡水坝段为例,首先引入改进的快速Myriad滤波法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最大熵法和云模型法拟定大坝运行期变形监控指标,最后探讨了异常概率与云模型弱外围元素对定性概念贡献率之间的联系。实例分析表明,虽然云模型法按3En原则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与最大熵法按照异常概率为1%与5%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但在监测时段内大坝实测变形最大值均小于两种方法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由于两者均通过数字特征值进行计算,包含的主观成分少,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更可信;采用云模型中的弱外围元素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与异常概率2.15%时的变形监控指标较接近,云模型弱外围元素对定性概念贡献率的计算可以为变形监控指标拟定的异常概率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C坝 最大熵 云模型 变形监控指标 异常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区间影响因素的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雷鹏 肖峰 苏怀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93,97,共4页
区间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监控模型和监控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传统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与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可适用于区间分析的大坝监控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大坝区间变形监控指标,并讨论了考虑区间因素条件下大坝变形监... 区间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监控模型和监控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传统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与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可适用于区间分析的大坝监控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大坝区间变形监控指标,并讨论了考虑区间因素条件下大坝变形监控指标的最终确定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监控模型客观上更能反映大坝的实际运行性态,计算得到的监控指标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区间监控模型 区间分析 变形监控指标 混凝土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一级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相豪 吴中如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6-138,共3页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薄层碾压的结构特点,引入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坝体在水荷载、温度荷载等作用下引起的弹性位移分量,采用粘弹性有限元计算坝体在水荷载等作用下引起的时效位移分量,讨论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一级监控指标的...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薄层碾压的结构特点,引入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坝体在水荷载、温度荷载等作用下引起的弹性位移分量,采用粘弹性有限元计算坝体在水荷载等作用下引起的时效位移分量,讨论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一级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耦合 粘弹性有限元 变形监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锋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08-316,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地下工程建设难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确定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是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总结目前建(构)筑物控制的各类变形参数,对其定量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根据收集的大量变形监测资料,划分建(...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地下工程建设难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确定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是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总结目前建(构)筑物控制的各类变形参数,对其定量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根据收集的大量变形监测资料,划分建(构)筑物的变形损坏等级,对其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常规监测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建筑尺寸和变形量、损坏等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独立柱基的建筑易于产生变形破坏,应防止建筑过量沉降引起的其他变形损坏;建(构)筑物的角变量小于0.002时一般未出现较大影响;建筑尺寸影响变形的大小,应密切关注易于出现变形损坏的多层、高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建(构)筑物 变形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二级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相豪 《水电能源科学》 2005年第5期64-66,共3页
根据碾压混凝土坝的结构特点,运用四参数、Mohr-Coulumb和Drucker-Parger准则分别模拟坝体、层面和基岩的非线性特征,并以渗流水压力和位移为未知数,建立坝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了拟定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二级... 根据碾压混凝土坝的结构特点,运用四参数、Mohr-Coulumb和Drucker-Parger准则分别模拟坝体、层面和基岩的非线性特征,并以渗流水压力和位移为未知数,建立坝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了拟定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二级监控指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弹塑性有限元法 变形监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值理论的岩质边坡变形预警指标估计
14
作者 任杰 苏怀智 +2 位作者 吴邦彬 朱茜 赵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7,139,共4页
边坡变形预警指标估计对实现边坡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极值理论,建立区间极值(BMM)模型和超阈值(POT)模型,分别利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尾部进行拟合分析,结合边坡失事概率,完成对其预警指... 边坡变形预警指标估计对实现边坡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极值理论,建立区间极值(BMM)模型和超阈值(POT)模型,分别利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尾部进行拟合分析,结合边坡失事概率,完成对其预警指标的估计。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满足K-S检验,但POT模型可更好地刻画变形监测数据分布的尾部特征,对预警指标的估计偏于安全。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变形预警指标 极值理论 BMM模型 PO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函数的点云变形可靠性评价指标确定
15
作者 陈西江 章涛 +3 位作者 花向红 吴浩 余科根 安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本文对三维激光扫描测距、测角及配准误差进行分析,利用信息熵的定义给出误差熵模型,并根据误差熵和误差极值的关系,确定变形提取可靠性评价指标。最终通过边坡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变形可靠性评价指标 误差熵 TLS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大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的混合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小枫 黄耀英 +1 位作者 朱赵辉 李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42,共9页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涉及的材料参数众多且不容易准确获取的问题,考虑到水压分量数值计算涉及的参数相对较少且计算结果相对可靠,采用数值计算-变形统计模型的混合法拟定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即水压分量采用不利水位工况下数...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涉及的材料参数众多且不容易准确获取的问题,考虑到水压分量数值计算涉及的参数相对较少且计算结果相对可靠,采用数值计算-变形统计模型的混合法拟定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即水压分量采用不利水位工况下数值计算值,其它分量则采用不利工况下变形统计模型的分离值或反映非线性效应的分量值,结合某常态混凝土高拱坝,提出了基于混合法拟定混凝土坝变形一级、二级监控指标。分析表明,基于混合法拟定的变形一级监控指标与典型小概率法拟定的监控指标接近但略大,这表明该拱坝目前处于黏弹性工作性态,但混合法拟定的变形一级监控指标考虑的因素更全面,而且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的引入明确了强度参数的合理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变形监控指标 数值计算法 变形统计模型 混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15
17
作者 崔济东 韩小雷 +1 位作者 龚涣钧 季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3-603,共11页
基于收集的469个钢筋混凝土(RC)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对RC柱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以剪跨比和弯剪比为参数划分RC柱破坏形态的方法.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将RC柱的抗震性能状态划分为7个等级,基于构件的力-位移角骨架曲线的3个... 基于收集的469个钢筋混凝土(RC)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对RC柱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以剪跨比和弯剪比为参数划分RC柱破坏形态的方法.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将RC柱的抗震性能状态划分为7个等级,基于构件的力-位移角骨架曲线的3个关键性能点(屈服点、承载力退化20%点及丧失承载能力点)提出RC柱各性能状态变形指标限值的确定方法.结合469个RC柱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不同破坏形态RC柱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并对该变形性能指标限值体系进行易损性评估.进行11个RC柱的拟静力试验,利用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RC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C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的准确性、离散性及超越概率均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性能指标限值 钢筋混凝土柱 拟静力试验 试验数据收集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变形可监测性指标的确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政祥 陈西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520,共5页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变形监测中,对三维激光扫描测距、测角、光斑及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给出点云误差椭球模型。利用得到的误差椭球半轴长度和点位误差极限值的关系,推导点云变形可监测性指标。最终通过模拟的滑坡实验,验证了该变形...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变形监测中,对三维激光扫描测距、测角、光斑及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给出点云误差椭球模型。利用得到的误差椭球半轴长度和点位误差极限值的关系,推导点云变形可监测性指标。最终通过模拟的滑坡实验,验证了该变形可监测性指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误差椭球模型 变形可监测性指标 滑坡监测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管理的整体钢平台变形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阳 徐磊 王少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3,共8页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体钢平台装备易发生失稳破坏,为解决其安全风险预警难题,采用最不利条件下结构变形作为评估整体钢平台安全风险特性的核心指标,提出变形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整体钢平台装备构成的系统分析,针对正常状...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体钢平台装备易发生失稳破坏,为解决其安全风险预警难题,采用最不利条件下结构变形作为评估整体钢平台安全风险特性的核心指标,提出变形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整体钢平台装备构成的系统分析,针对正常状态和极限状态分析装备失效模式,提出失效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然后,结合整体钢平台结构变形发展特性,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四级变形预警指标确定方法;最后,选择整体钢平台实际工程开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确定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值,可获取钢平台装备模型建立条件,进而确定变形预警指标。该方法可在分析失效路径与失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四级变形预警指标值,该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整体钢平台 变形预警指标 超高层建筑 装备结构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南沙区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姜燕 杨光华 +2 位作者 孙树楷 贾恺 李泽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03,共5页
根据广州市南沙区实际工程中收集到的共计299组软土试验成果,针对软土不同含水率区间,对南沙区软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分区统计和分析,给出了软土强度指标、变形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并与珠海横琴新区软土的相关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 根据广州市南沙区实际工程中收集到的共计299组软土试验成果,针对软土不同含水率区间,对南沙区软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分区统计和分析,给出了软土强度指标、变形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并与珠海横琴新区软土的相关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横琴新区软土压缩模量、直接快剪黏聚力、直接快剪内摩擦角等指标均低于南沙区软土指标,横琴新区软土指标相对更差;随含水率的增加,南沙区与横琴新区软土的压缩模量、直接快剪黏聚力呈较一致的递减趋势;直接快剪内摩擦角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南沙区软土直接快剪内摩擦角呈上下波动的趋势,无明显增减规律,横琴新区软土直接快剪内摩擦角指标呈递减趋势。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含水率区间软土指标的统计范围,可供南沙区及横琴新区的软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强度指标 变形指标 含水率 南沙区 横琴新区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