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1 位作者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千米井筒留设小保护煤柱与抗变形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滕永海 卫修君 +2 位作者 唐志新 王新义 易四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1284,共4页
针对矿井深部新建井筒面临的压煤量剧增难题,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理论研究等方法,提出了新建井筒小保护煤柱的留设方法和计算依据,留设的小保护煤柱必须满足能够有效地减小井筒的移动变形量,保证其煤柱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分析... 针对矿井深部新建井筒面临的压煤量剧增难题,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理论研究等方法,提出了新建井筒小保护煤柱的留设方法和计算依据,留设的小保护煤柱必须满足能够有效地减小井筒的移动变形量,保证其煤柱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分析了新建井筒在小保护煤柱条件下的受力和采动变形规律,系统研究了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包括整体规划、柔性措施和刚性措施,刚柔结合用于吸收和抵抗岩层的移动与变形。研究成果在平煤四矿新建进风井、回风井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新建井筒在小煤柱保护条件下采用抗变形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井筒 小保护煤柱 变形技术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伸缩函数的平面参数曲线自由变形技术(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小平 叶正麟 +2 位作者 李红达 胡晓敏 孟雅琴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19,6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参数曲线自由变形方法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构造出特殊的伸缩函数 ,在此基础上得到变形算子矩阵 ,用它作用待变形曲线方程 ,或乘以某一向量场再加到曲线方程上去 ,从而使曲线发生形变。通过交互改变控制参数 ,可... 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参数曲线自由变形方法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构造出特殊的伸缩函数 ,在此基础上得到变形算子矩阵 ,用它作用待变形曲线方程 ,或乘以某一向量场再加到曲线方程上去 ,从而使曲线发生形变。通过交互改变控制参数 ,可达到预期变形效果。实验表明 ,该方法数学背景简单 ,易于控制 ,重复使用可获得丰富的变形效果。适用于几何造型、计算机动画、CAD/CAM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造型 CAD CAM 伸缩函数 平面参数曲线自由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片约束的变形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慧 孙家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2,401,共5页
如何方便地设计和编辑修改实体或曲面模型 ,一直是CAGD和CG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面片(patches)约束的变形技术 用一个参考面片定义要变形的物体的某些局部特征 ,另一个面片用来定义参考面片将会变形到的位置 通过对变形物体... 如何方便地设计和编辑修改实体或曲面模型 ,一直是CAGD和CG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面片(patches)约束的变形技术 用一个参考面片定义要变形的物体的某些局部特征 ,另一个面片用来定义参考面片将会变形到的位置 通过对变形物体上的各点分别进行比例、旋转和平移操作 ,得到变形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片约束 变形技术 CAGD 几何造型 复杂形体造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技术的反求建模再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硕 成思源 杨雪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8-131,共4页
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成本对于提高企业快速反映市场的能力必不可少。通过对不同变形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将两种变形方法和反求建模相结合的再设计方法,即首先将光学扫描后的点云数据导入到Geomagic studio系统中进行修复和曲面重构,然... 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成本对于提高企业快速反映市场的能力必不可少。通过对不同变形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将两种变形方法和反求建模相结合的再设计方法,即首先将光学扫描后的点云数据导入到Geomagic studio系统中进行修复和曲面重构,然后将重构之后的模型导入到Think Design和Freeform中进行再设计,最后将得到的STL模型用于3D打印,并以实际案例表述了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技术 反求建模 修复 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多投影颜色校正
6
作者 侯培国 高艳菲 +1 位作者 宋涛 祁继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755,共8页
为了解决多通道投影显示系统中各投影仪投影画面之间颜色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多投影颜色校正方法。首先,通过Bernstein基函数建立自由变形技术模型,建立各投影仪原始图像和摄像机拍摄图像之间的颜色转换关系;其次... 为了解决多通道投影显示系统中各投影仪投影画面之间颜色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多投影颜色校正方法。首先,通过Bernstein基函数建立自由变形技术模型,建立各投影仪原始图像和摄像机拍摄图像之间的颜色转换关系;其次,采集原始图像集和摄像机拍摄的投影显示画面集,确定自由变形技术模型的参数;然后,通过Matlab分析验证投影图像各颜色通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最后,对原始图像进行颜色扭曲,将本文颜色校正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直方图相似性评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广义颜色校正方法和基于B样条曲线的颜色校正方法,本文方法将投影画面的颜色强度平均差值在B通道减少了2.50,在G通道减少了2.34,在R通道减少了3.57,直方图的相关性提高了8.9%,巴氏距离降低了9.7%。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多投影颜色校正方法使投影画面衔接流畅,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沉浸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投影系统 颜色校正 自由变形技术 BERNSTEIN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汽车除霜风道导流板参数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斯诗 张志飞 +3 位作者 徐中明 贺岩松 陈竹 周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1729,共9页
针对汽车除霜风道结构复杂、不易于参数优化等问题,采用自由变形技术,对除霜风道内复杂形状的导流板进行快速参数化。将3块导流板放入晶胞型控制框架中,并选取5个位置的晶格控制点作为变形控制点;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构建42组样... 针对汽车除霜风道结构复杂、不易于参数优化等问题,采用自由变形技术,对除霜风道内复杂形状的导流板进行快速参数化。将3块导流板放入晶胞型控制框架中,并选取5个位置的晶格控制点作为变形控制点;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构建42组样本,建立高可信度的径向基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导流板进行寻优,最后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借助自由变形技术能有效改善前挡风玻璃表面A和B区的流场分布并提高对流换热能力,使A区除霜面积达到80%和100%的时间分别提前17 s和40 s,B区除霜面积达到95%的时间提前6 s。由此可见,自由变形技术可用于对除霜风道内复杂形状的导流板进行简单、高效的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霜性能 导流板 自由变形技术 径向基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图像变形技术
8
作者 刘雪辉 黄鹂声 刘乃琦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基于对彩色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讨论了在中档个人微型机上开发一个彩色图像变形系统和动画演示系统的技术问题,并以“变形动画演示台CIM”为例,说明了变形技术的实际应用、功能实现和技术处理。该应用软件可作为一套... 本文基于对彩色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讨论了在中档个人微型机上开发一个彩色图像变形系统和动画演示系统的技术问题,并以“变形动画演示台CIM”为例,说明了变形技术的实际应用、功能实现和技术处理。该应用软件可作为一套较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 变形技术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煤层永久风门抗变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老虎 邓圣杰 +2 位作者 崔峰 岳宗欣 杨修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53,57,共3页
针对三软煤层开采过程中永久风门的抗变形能力差,永久风门维修频繁,安全保障性能低,使用周期短的问题,通过对石壕煤矿永久风门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分析了风门变形破坏的特征,提出采用"三喷两锚一注浆"新支护工艺、混凝土浇筑风... 针对三软煤层开采过程中永久风门的抗变形能力差,永久风门维修频繁,安全保障性能低,使用周期短的问题,通过对石壕煤矿永久风门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分析了风门变形破坏的特征,提出采用"三喷两锚一注浆"新支护工艺、混凝土浇筑风门基础和墙体控制风门变形空间、预留风门框架空间等技术构筑永久风门的方案,并在石壕煤矿一水平北轨道运输巷永久风门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永久风门变形处于安全可控范围,改变了原来风门的各项不足,保证了井下通风安全,延长了风门使用寿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永久风门 变形技术 三喷两锚一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矿区楼房抗采动变形技术
10
作者 祁永川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1,67,共4页
为解决村庄下压煤开采问题,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屯矿区研究及应用抗采动变形技术,采取预垫高地基建抗变形结构楼房的方法,对压煤村庄进行就地重建,既解放村庄压覆的煤炭资源,又节约土地资源,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企业、地... 为解决村庄下压煤开采问题,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屯矿区研究及应用抗采动变形技术,采取预垫高地基建抗变形结构楼房的方法,对压煤村庄进行就地重建,既解放村庄压覆的煤炭资源,又节约土地资源,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企业、地方及农民三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压煤村庄 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网格变形技术在车身开发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士森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8期184-185,共2页
汽车车身性能可直接影响整车效果以及能源消耗量。在传统汽车车身开发流程过程中,相关部门以线框结构与截面设计为主,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车身结构进行绘制,但缺乏一定的车身性能预测评估手段。基于此,文章对快速网格变形技术在车身开... 汽车车身性能可直接影响整车效果以及能源消耗量。在传统汽车车身开发流程过程中,相关部门以线框结构与截面设计为主,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车身结构进行绘制,但缺乏一定的车身性能预测评估手段。基于此,文章对快速网格变形技术在车身开发流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车身开发流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为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网络变形技术 车身开发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音色感知特征的声音变形技术
12
作者 旷玮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2-472,共1页
声音变形是近年来音乐信号处理方向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将源声音和目标声音之间的差异逐渐模糊转换,实现二者间的平滑过渡。声音变形最终需要人耳进行听辨和主观评价,因此研究最终目标是实现听感知上的线性变形。
关键词 变形技术 声音 感知 特征 音色 音乐信号处理 模糊转换 平滑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研究
13
作者 滕永海 唐志新 郭轲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165,168,共4页
为减少新建井筒的压煤量,挖掘矿井生产潜力,以平煤四矿新建进风井、回风井为实例,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理论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建立起以小保护煤柱为条件的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体系,包括整体规划、柔性措... 为减少新建井筒的压煤量,挖掘矿井生产潜力,以平煤四矿新建进风井、回风井为实例,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理论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建立起以小保护煤柱为条件的新建井筒抗变形技术体系,包括整体规划、柔性措施和刚性措施,刚柔结合用于吸收和抵抗岩层的移动与变形。实践证明,新建井筒在小煤柱保护条件下采用抗变形技术措施后,井筒附近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49 mm,井筒没有出现破坏,能正常安全使用,解放井筒压煤量1 515.3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井筒 小保护煤柱 变形技术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千米井筒留设小保护煤柱与抗变形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
14
作者 宋潇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8-128,共1页
日前,由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新建千米井筒留设小保护煤柱与抗变形技术研究”通过了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技术针对深部新建井筒压煤量大的缺点,根据井筒的采动变形... 日前,由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新建千米井筒留设小保护煤柱与抗变形技术研究”通过了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技术针对深部新建井筒压煤量大的缺点,根据井筒的采动变形机理,通过对井筒在建设之初预先采取抗变形技术措施,实现井筒的小煤柱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井筒压煤,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鉴定 变形技术 保护煤柱 井筒 留设 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持续弹性变形储能技术研究
15
作者 郝晓宇 张堰铭 +2 位作者 左宏 李群 侯俊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9,共7页
针对机械储能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变形的大容量持续弹性变形储能技术。设计了可实现这一目标的传动及控制机构。该机构通过同步两个不同半径绕线轮的转速,或固定转速比的两个相同半径绕线轮,实现缠绕在两个同步轮上的可弹性变形拉... 针对机械储能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变形的大容量持续弹性变形储能技术。设计了可实现这一目标的传动及控制机构。该机构通过同步两个不同半径绕线轮的转速,或固定转速比的两个相同半径绕线轮,实现缠绕在两个同步轮上的可弹性变形拉线的持续弹性变形,进而在弹性线收放过程中实现能量的连续储能与释放。在储能过程中,将外界输入的机械能转化为弹性拉线伸长的弹性势能;在释放能量时,弹性拉线变形回复,进而释放其储存的弹性势能。相比传统的机械储能技术,该大容量持续弹性变形储能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洁紧凑,单位体积内储能密度高,系统响应速度快,制造与维护成本低、可持续性强等优势。研究成果可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收集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发挥电力系统调频调峰、紧急备用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变形储能技术 储能与释放 机械储能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主被动联合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红杰 邢培刚 +5 位作者 马伟斌 赵建军 邹文浩 张金龙 黄新宇 徐浩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0-307,共18页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造特点、岩体特性、地应力情况以及松动圈扩展规律,并结合力学开挖模型阐明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部开挖防溜塌、抗锚注支护控变形”为核心的主被动联合支护理念,并形成“分部开挖、密排超前、强化钢拱架支护、施作内置式锚杆、扩大径向注浆”的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对比优化前后的现场监测数据,发现应用大变形控制技术后,围岩变形减少超过40%,前期变形速率降低13.6~20.0 mm/d,钢拱架应力减小57%,有效解决了强挤压碎裂围岩引起的大变形灾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大变形 强挤压碎裂围岩 软岩隧道 变形机制 主被动联合支护 变形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变形机理与仰拱底鼓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志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为揭示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仰拱底鼓变形机理并提出对应控制措施,以西(宁)至成(都)铁路膨胀性泥岩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案例调研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膨胀性泥岩在浸水后物理力学参数明显降低,随着浸水时间增加,降... 为揭示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仰拱底鼓变形机理并提出对应控制措施,以西(宁)至成(都)铁路膨胀性泥岩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案例调研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膨胀性泥岩在浸水后物理力学参数明显降低,随着浸水时间增加,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其膨胀系数为4.8%;FLAC3D中的应变软化模型通过湿度应力场与温度应力场的转化能较好模拟膨胀性泥岩浸水后的参数衰减效应,当初始含水率分别为5%、15%、25%时,膨胀力试验结果分别为37.84,123.90,189.06kPa;随着水位上升,隧周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当地下水位分别为Z=-5 m、Z=0 m、Z=5 m、Z=10 m、Z=15 m、Z=30 m时,隧周最大孔隙水压力分别为0,100,125,200,250,350 kPa,仰拱底部随软化系数的增加由沉降逐渐变为隆起,隧底围岩软化及上部挤压造成的剪切破坏是仰拱底鼓的最大诱因;随着仰拱矢跨比增加,二次衬砌弯矩减小,拱底和墙脚位置二次衬砌弯矩减小值较大,因此仰拱底部受力得到优化;适当提高仰拱矢跨比,采用全环钢架+钢筋混凝土衬砌、加强基底排水、采用基底换填或管桩加固等措施是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设计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膨胀性泥岩 仰拱底鼓 变形机理 变形控制技术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搅拌摩擦焊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光 李从卿 +1 位作者 董春林 栾国红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z1期210-214,共5页
基于动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的原理,设计开发了用于FSW的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减小搅拌摩擦焊接头残余应力,实现FSW薄壁结构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动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不仅可以提高6082-T6铝合金FSW接头性能,而且与搅拌摩... 基于动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的原理,设计开发了用于FSW的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减小搅拌摩擦焊接头残余应力,实现FSW薄壁结构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动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不仅可以提高6082-T6铝合金FSW接头性能,而且与搅拌摩擦焊的工艺适用性好,因此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动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 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求工程的计算机变形动画技术
19
作者 张建勋 罗书强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提出采用反求工程的原理构造三维物体模型库,然后对两个三维物体进行自适应重采样的方法来建立两个物体顶点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两个三维物体之间的变形动画。然后对MDT3.0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两个三维物体之间的计算机辅助变形动画系统。
关键词 反求工程 计算机辅助动画 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2 位作者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与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框架结构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下大跨及多高层框架结构附加效应的动态演化规律,地表移动变形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力学行为及变形协同机制,框架结构建筑物新型抗变形技术,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调控技术,以便形成地表移动变形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采煤沉陷区进行大型框架结构建筑物工程建设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框架结构 损伤机理 共同作用 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