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条类复合材料零件变形修正系统的开发
1
作者 刘宝明 徐沁玫 +3 位作者 王小凯 韩强儒 白扬 韩志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5-121,共7页
复合材料比强度、比刚度、可设计性高,目前已经在飞机制造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回弹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零件几何精度较低,复合材料变形修正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如何将复合材料变形修正工艺数模规范化、快速化构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动... 复合材料比强度、比刚度、可设计性高,目前已经在飞机制造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回弹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零件几何精度较低,复合材料变形修正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如何将复合材料变形修正工艺数模规范化、快速化构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动追踪、离散布点等辅助生成外形面的方法,提出了归并排序法、插值查找法等辅助生成内形面的算法,列举了部分构造工艺数模中用到的曲面处理方法,在CATIA环境下完成了复合材料零件变形修正系统的开发。经实例验证,修正后总体效率提升了734.5%,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规范地构建工艺数模,提升工艺数模的生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变形修正 归并排序 曲面处理 插值查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曲面类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修正软件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明 项松 +1 位作者 薛继佳 曲长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34,共4页
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以CATIA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开发复合材料修正软件,能够完成空间曲面类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变形修正,生成用于制造模具的工艺数模。详细介绍了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并以机翼曲面为例进行了实验... 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以CATIA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开发复合材料修正软件,能够完成空间曲面类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变形修正,生成用于制造模具的工艺数模。详细介绍了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并以机翼曲面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软件的修正后,有效控制了复材构件的变形量,提高了产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曲面类复合材料构件 变形修正 CATIA二次开发 工艺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修正动力模型简化在梁单元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庭婷 熊铃华 +1 位作者 马荣鑫 丁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针对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中以梁单元等6自由度为主要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在变形修正动力模型简化法的基础上,增加转动自由度的位移转换关系,以改进算法.通过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精度高、效率... 针对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中以梁单元等6自由度为主要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在变形修正动力模型简化法的基础上,增加转动自由度的位移转换关系,以改进算法.通过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精度高、效率高,能满足更为广泛的工程有限元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简化 变形修正 转动自由度 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形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修正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宝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3,共4页
针对鞍形碳纤维复材构件固化变形问题,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取变形规律,以截面角度为参数,建立了型面各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方程,预测构件的固化变形。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鞍形件的修正软件开发,并通过对鞍形件进行实际修正,减... 针对鞍形碳纤维复材构件固化变形问题,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取变形规律,以截面角度为参数,建立了型面各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方程,预测构件的固化变形。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鞍形件的修正软件开发,并通过对鞍形件进行实际修正,减小了零件的制造误差,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变形量,提高制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形 复合材料 变形修正 CATIA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性变形行为的齿形凹模修正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成亮 刘全坤 +1 位作者 赵震 徐祥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60,共5页
创建了弹塑性-弹性三维耦合模型,同步计算齿坯的弹塑性变形和模具的弹性变形,研究了齿形凹模和齿轮锻件的弹性变形行为,分析了模腔的弹性扩张规律和齿件的弹性回复规律.根据变形后齿廓的非渐开线特性,提出了反变形迭代修正法并用于修正... 创建了弹塑性-弹性三维耦合模型,同步计算齿坯的弹塑性变形和模具的弹性变形,研究了齿形凹模和齿轮锻件的弹性变形行为,分析了模腔的弹性扩张规律和齿件的弹性回复规律.根据变形后齿廓的非渐开线特性,提出了反变形迭代修正法并用于修正齿形凹模,以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目标齿件.以模数1.5 mm、齿数20的标准渐开线齿轮锻件为例,应用反变形迭代法进行齿形凹模修正,获得了国标7级精度齿轮锻件,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修模流程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形凹模 弹性变形 有限元法 非渐开线 变形迭代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成型精度修正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宝明 罗晨 +1 位作者 王小凯 韩志仁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3,99,共5页
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是影响零件质量和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几何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数据的变形修正方法,详细阐述了试验数据获取、去噪和数据对齐以及基于多截面的试验数据搜索法和... 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是影响零件质量和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几何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数据的变形修正方法,详细阐述了试验数据获取、去噪和数据对齐以及基于多截面的试验数据搜索法和镜像法等关键问题;并基于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修正模块,该模块能够对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变形进行有效补偿。以某机上双曲形零件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经过该模块修正后,零件的制造误差显著减小,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双曲形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精度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变形修正 CATIA二次开发 多截面 数据搜索 镜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区黄土湿陷特性研究
7
作者 康佐 亢佳伟 +3 位作者 邓国华 郑建国 王丽琴 高虎艳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925,共12页
基于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12组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西安市区黄土的湿陷特征。研究表明:①西安市区范围内,各地貌单元的湿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渭北黄土塬>浐河三级阶地>塬前洪积台塬>... 基于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12组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西安市区黄土的湿陷特征。研究表明:①西安市区范围内,各地貌单元的湿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渭北黄土塬>浐河三级阶地>塬前洪积台塬>黄土梁洼﹥少陵塬(杜陵塬、神禾塬)、渭河三级阶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占试验场地总数的50%,自重湿陷最大下限深度20 m;市区南部黄土塬均为非自重场地,与以往室内试验认识不同;②自重湿陷变形主要发生在Q3黄土地层中,现场试验实测得到自重湿陷底界多位于Q3古土壤层,仅2组试验中的Q2黄土表现出弱湿陷性。现行规范中提供的关中地区统一的修正系数高估了Q2黄土的湿陷量。③区分地貌单元和地层沉积时代,给出了修正系数建议值;④浸水湿陷的平面影响范围与自重湿陷深度和湿陷量相关,一般不超过1倍的试坑半径和1倍的实测自重湿陷深度,可作为工程周边浸水设防边界;⑤黄土湿陷变形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快速下沉、缓慢下沉、下沉稳定、停水后快速下沉和停水后下沉稳定5个阶段。实测自重湿陷量越大,下沉阶段单日沉降速率越大。停水后固结沉降量最大可达95.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自重湿陷变形特征 浸水试验 变形修正系数 地貌类型 沉积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沉降计算中变形参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仁平 陈福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03-808,共6页
地基在加载过程中,高应力区的土体单元因为损伤导致非线性变形的产生,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探讨了切线压缩模量、切线模量、修正切线模量、变形模量及修正变形模量的各自适用条件,指出压缩模量仅适用于完全侧限条件下地基... 地基在加载过程中,高应力区的土体单元因为损伤导致非线性变形的产生,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探讨了切线压缩模量、切线模量、修正切线模量、变形模量及修正变形模量的各自适用条件,指出压缩模量仅适用于完全侧限条件下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反映的是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增加而增加的情况;修正切线模量由于考虑了对附加应力的修正,比切线模量更加可靠;对于工作荷载不大的线弹性地基,采用修正变形模量计算沉降比采用变形模量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变形参数 沉降计算 压缩模量 修正切线模量 修正变形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麦钦特模型的地面沉降模拟: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叶淑君 薛禹群 +1 位作者 吴吉春 李勤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中国很多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土层变形呈现粘弹塑性变形特征,并且粘弹塑性变形在总的沉降中占很大比例.比如,1986-1997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量的84%到98%由土层的粘弹塑性变形引起.修正的麦钦特模型(MM模型... 中国很多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土层变形呈现粘弹塑性变形特征,并且粘弹塑性变形在总的沉降中占很大比例.比如,1986-1997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量的84%到98%由土层的粘弹塑性变形引起.修正的麦钦特模型(MM模型)是一种描述粘弹塑性变形的新模型.刻画粘弹塑性变形的地面沉降模型(LS-MM模型)是基于MM模型推导出的一种新的地面沉降模型.本文以上海市具有粘弹塑性变形特征的土层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验证MM模型和LS-MM模型.结果表明,MM模型和LS-MM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土层的粘弹塑性变形,如考虑参数随沉降变化则能提高模拟精度.只有4个参数且能描述各种变形特征的优点使LS-MM模型适用于具有复杂变形特征的大型区域地面沉降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麦钦特模型 粘弹塑性变形 地面沉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抛物线拟合的椭球面区域面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洋 高井祥 +1 位作者 王坚 李增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在对高斯投影面积变形的性质及量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顾及地球曲率,提出抛物线拟合面积修正法,用以计算椭球面区域的面积。该方法根据区域的横坐标平均值,可直接将高斯平面面积转化为椭球面面积,不仅计算简便、精度高,而且稳定性好。
关键词 高斯投影面积 椭球面面积 面积变形曲线 抛物线拟合 面积变形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小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方明 王江超 +1 位作者 周涌明 张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7-69,共3页
基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介绍了常用的测量方法,重点阐述了小孔释放法的测量原理、推导了焊接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为提高测量精度而进行的释放系数的标定和塑性变形公式的修正,同时还分析了释放应力小孔间距、边距以及应力释放时间... 基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介绍了常用的测量方法,重点阐述了小孔释放法的测量原理、推导了焊接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为提高测量精度而进行的释放系数的标定和塑性变形公式的修正,同时还分析了释放应力小孔间距、边距以及应力释放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残余应力 小孔法 系数标定 塑性变形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大飞机精细化测力试验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刃 徐志福 +3 位作者 李小刚 刘昱 张颖 杜文天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32,共15页
为满足大飞机研制对风洞测力试验数据精准度的需求,并适应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运行特点,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成功研发了多项精细化的测力试验技术。这些技术中,低热膨胀系数高强度天平和天平温度效应补偿与修正技术有效地减小... 为满足大飞机研制对风洞测力试验数据精准度的需求,并适应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运行特点,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成功研发了多项精细化的测力试验技术。这些技术中,低热膨胀系数高强度天平和天平温度效应补偿与修正技术有效地减小了温度变化对天平数据的影响;角度传感器和视频相结合的直接测量方法与改进后的角度叠加测量方法,均提高了模型姿态角的测量精度;基于线性回归的天平初始载荷计算方法可以一次性获得各种试验状态下的天平初始载荷,并提高气动载荷计算的准确性;基于前后置减振器的主动振动抑制技术能降低模型振动对测量数据的干扰并拓宽迎角范围;弹性变形视频测量与CFD修正技术可以有效分离高雷诺数试验结果中的弹性变形对气动力的影响量。本文对这些试验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案例证明这些试验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测力试验的精准度;与ETW风洞的对比试验显示,大展弦比民机模型的升力系数偏差约0.002,阻力系数偏差约0.00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风洞试验 大飞机 测力 天平 模型姿态 自重修正 振动抑制系统 弹性变形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based on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its application
13
作者 XU Jing-min WANG Chen-cheng +3 位作者 CHENG Zhi-liang XU Tao ZHANG Ding-wen LI Z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85-3899,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genetic programming(GP)to achieve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multifactor impact.A total of 1099 groups of data obtai...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genetic programming(GP)to achieve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multifactor impact.A total of 1099 groups of data obtained from 22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tests are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using GP.Tunnel volume loss,building eccentricity,soil density,building transverse width,building shear stiffness and building load are selected as the inputs,and shear distortion is selected as the output.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 reasonable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ramed building shear distortion due to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realistic conditions,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hear stiffness of framed buildings and the pressure beneath the foundation on structural deformation.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icient and feasible to analyze relevant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parametric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GP approaches in predicting building distortion caused by tunnelling.The proposed equation can be used for the quick an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tunnelling induced building deformation,provid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al desig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deformation genetic programming tunnel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有限单元法动力特性方法的探讨
14
作者 江增荣 段鹏飞 +1 位作者 郭杏林 丁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7-1275,共9页
采样定理告诉人们进行离散逼近离散尺寸的极限是问题中所涉及最高频率波长的1/2.1/2波长是一理想值,在目前的有限元分析中,通常保证精度的空间离散尺寸远小于这一理想值.文中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同时给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在一... 采样定理告诉人们进行离散逼近离散尺寸的极限是问题中所涉及最高频率波长的1/2.1/2波长是一理想值,在目前的有限元分析中,通常保证精度的空间离散尺寸远小于这一理想值.文中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同时给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进空间离散效率的动力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定理 有限元离散效率 基于变形修正的宏单元 频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法高精度检测橡胶护套轮廓线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戴琪华 戴曙光 穆平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04-205,214,共3页
提出了一种精确提取目标轮廓曲线的方法 ,获得图像的像素级边缘。在像素级边缘的基础上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 ,使目标尺寸的测量精度达到 0 .1mm以上。另外 ,根据测量对象受热变形的特征 ,提出了 x坐标分段浮动处理的修正算法 ,修正... 提出了一种精确提取目标轮廓曲线的方法 ,获得图像的像素级边缘。在像素级边缘的基础上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 ,使目标尺寸的测量精度达到 0 .1mm以上。另外 ,根据测量对象受热变形的特征 ,提出了 x坐标分段浮动处理的修正算法 ,修正了 X方向的变形 ,进一步提高了橡胶护套轮廓尺寸的测量精度。该橡胶护套高速试验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值 Roberts算法 梯度 边缘检测 变形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折减法改进及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闫云明 崔树军 刘见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2,87,共5页
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对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时并未考虑其对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会使得分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改进了传统强度折减法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Duncan-Chang双曲线... 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对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时并未考虑其对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会使得分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改进了传统强度折减法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Duncan-Chang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并深入分析土体应力状态、强度与变形的联系,分别建立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据此在强度参数折减的同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同时进行修正。以均质土体边坡为例,应用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开展稳定性评价,并与极限平衡法(Spencer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准确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同时修正μ和E方法,只修正E方法,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只修正μ方法,结论验证了提出的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有限元 变形参数修正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