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
1
作者 苏育挺 马玉龙 +1 位作者 刘安安 高赞 《电子测量技术》 2013年第11期52-56,共5页
为了提高基础矩阵的准确性和改善视图变形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首先对左右视图进行SIFT特征提取并使用传统的基于欧式距离的匹配算法进行粗匹配,然后使用基于局部结构的图匹配算法对粗匹配得到的匹配点对... 为了提高基础矩阵的准确性和改善视图变形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首先对左右视图进行SIFT特征提取并使用传统的基于欧式距离的匹配算法进行粗匹配,然后使用基于局部结构的图匹配算法对粗匹配得到的匹配点对进行细匹配,最后使用细匹配得到的匹配结果计算基础矩阵,并通过视图变形算法合成虚拟视图。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误匹配点对对视图变形的视觉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所提出的层级化匹配方法能够提高匹配的准确率,使计算得到的基础矩阵更加准确、虚拟视图的视觉效果获得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图像的绘制 视图变形 基础矩阵 SIFT特征 基于局部结构的匹配 层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变形局部化和破裂前兆的应变信息识别研究
2
作者 宋义敏 王腾腾 +2 位作者 许海亮 安栋 蒋孝东 《岩土力学》 2025年第S1期171-182,共12页
通过试验开展岩石变形局部化和破裂前兆的应变信息识别研究。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为观测手段,选取3种类型砂岩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石试件加载过程中的非均匀性统计指标、最大剪应变增量和最大主应变方向等演化规律,分析和探讨... 通过试验开展岩石变形局部化和破裂前兆的应变信息识别研究。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为观测手段,选取3种类型砂岩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石试件加载过程中的非均匀性统计指标、最大剪应变增量和最大主应变方向等演化规律,分析和探讨了基于应变信息的岩石变形局部化和破裂前兆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非均匀性统计指标Sw演化曲线出现跳升转折与变形局部化启动时间一致,并在破裂前期达到最大值,可用来判断变形局部化启动和破裂前兆。(2)变形局部化带内最大剪应变增量在破裂前期突增,可以此作为破裂前兆信号。(3)最大主应变方向在变形局部化启动及破裂前期突变,变形局部化带周围变化显著,远离变形局部化带时最大主应变方向变化幅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局部 破裂前兆 应变信息 单轴压缩 数字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非均匀性对岩石破裂过程和微震序列类型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焦明若 唐春安 +2 位作者 张国民 石耀霖 侯万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9-666,共8页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 ,研究了岩石介质细观非均匀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和微震序列特征 .通过对不同均质度系数m =1.1,1.5 ,2 ,3,5的 5个样本进行破裂过程的模拟 ,发现均质度不同会产生不同地震序列类型 ,主要有 :前震 -主...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 ,研究了岩石介质细观非均匀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和微震序列特征 .通过对不同均质度系数m =1.1,1.5 ,2 ,3,5的 5个样本进行破裂过程的模拟 ,发现均质度不同会产生不同地震序列类型 ,主要有 :前震 -主震 -余震型、主震型和震群型 .此外 ,对 5种不同均质度系数的岩石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表明 ,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不仅对岩样宏观强度和宏观变形非线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而且也显著地影响试样破裂模式 .随着均质度系数的提高 ,主破裂呈现脆断模式 .同时介质的细观结构随机性 ,也对试样宏观破裂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 非均匀性 微震序列类型 变形局部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介质细观非均匀性对宏观破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傅宇方 梁正召 唐春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5-710,共6页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研究了岩石介质非均匀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均质度系数m =1.5的 10个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 ,发现样本的宏观力学行为在变形初期只有微弱的统计涨落 ,但在失稳阶段表现出显著的样本个性行为。对 8种...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研究了岩石介质非均匀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均质度系数m =1.5的 10个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 ,发现样本的宏观力学行为在变形初期只有微弱的统计涨落 ,但在失稳阶段表现出显著的样本个性行为。对 8种不同均质度系数的 80个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 ,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对岩样宏观强度和变形非线性行为有显著影响 ,而且也显著影响试样破裂模式。随着均质度系数的提高 ,宏观强度呈现指数规律上升 ,宏观变形的线性规律增强 ,主破裂呈脆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性 破裂过程 变形局部 岩石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断层避让距离确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雷鸣 徐锡伟 +7 位作者 李峰 曹筠 任俊杰 程佳 张宪兵 贾启超 陈桂华 吴熙彦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82,共14页
活动断层避让是活动断层探测走向减灾应用的最后“1公里”,也是地震链生灾害风险源的阻断技术。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只要离开活动断层迹线一定的有限距离就能够保证建(构)筑物免遭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引起的灾难性毁坏。因此... 活动断层避让是活动断层探测走向减灾应用的最后“1公里”,也是地震链生灾害风险源的阻断技术。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只要离开活动断层迹线一定的有限距离就能够保证建(构)筑物免遭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引起的灾难性毁坏。因此,活动断层的避让工作是活动断层探测和准确定位的最终目标之一。从活动断层避让相关定义和术语出发,系统论述不同类型活动断层地震破裂局部化宽度特征、倾滑断层地表破裂/灾害的上盘效应及其同震破裂和错动对建(构)筑物的剪切和撕裂作用控制了毁坏带空间展布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活动断层避让理论;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活动断层避让标准的适用范围、活动断层管制区划定依据和范围,建设场址区避让活动断层所需的定位精度要求,活动断层管制区内一般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距离基本值(D0),可以作为近于直立走滑断层和倾滑断层下盘避让的最小距离;倾滑断层中倾角约60°正断层上盘的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2倍左右,而倾角约为30°的逆断层上盘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3~4倍;特殊建(构)筑物有别于一般建(构)筑物,它们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的兴衰,因此,专门给出了分类避让距离,保证这些建(构)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最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活动断层避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避让实例。活动断层避让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地震灾害阻断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建(构)筑物的抗断问题:如何避让?避让多少?还可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 变形/破裂局部化特征 活动断层管制区 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断层研究进展及其科学前沿问题讨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锡伟 李峰 +5 位作者 程佳 刘保金 陈桂华 李康 任俊杰 贾启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共16页
回顾了我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程、活动断层大比例尺填图计划、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项目的立项过程和主体研究内容,结合近20余年大地震现场地表破裂带的科学考察成果,阐述了强噪声弱信号条件下隐伏活动断层... 回顾了我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程、活动断层大比例尺填图计划、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项目的立项过程和主体研究内容,结合近20余年大地震现场地表破裂带的科学考察成果,阐述了强噪声弱信号条件下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定位技术、断层活动性定量鉴定技术、地震危害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全过程多源数据管理技术和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提出了青藏高原隆升变形动力学新模型、活动断层级联破裂机理与大地震成因理论、地震局部化破裂特征与避让理论和高震级地震地质判识标志及其在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划分中应用等,形成了活动断层滑动习性与避让、震害预防和地震监测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理念,并对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中活动性定量参数不确定性、相邻段落级联破裂条件与特大地震震级预测、地震地质标志定量化演化特征、基于三维活动断层模型的强震动模拟与地震灾害预测、重大工程跨活动断层的抗断等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活动断层探测与填图工作及其成果的管理,保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大比例尺填图以及深浅构造关系勘探等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引领国际震害预防和有物理意义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探测技术 地震破裂局部特征 研究进展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