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钾植物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苗期耐低钾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彭志红 彭克勤 +1 位作者 胡家金 萧浪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3-466,共4页
为了论证利用分子育种的手段改良水稻的钾素营养特性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利用测定 K+吸收和 H+释放 ,将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商陆 DNA导入到不同水稻品种受体的 3 2个变异后代材料 ,在低钾营养液中进行苗期耐低钾筛选 .结果表明 ,K+吸收... 为了论证利用分子育种的手段改良水稻的钾素营养特性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利用测定 K+吸收和 H+释放 ,将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商陆 DNA导入到不同水稻品种受体的 3 2个变异后代材料 ,在低钾营养液中进行苗期耐低钾筛选 .结果表明 ,K+吸收和 H+释放速率极显著正相关 ,变异后代的 K+吸收 ,H+释放速率均比其受体显著增加 ,与耐低钾对照材料明恢 63相近 .此外 ,测量这些材料分蘖期的株高、苗干重、根干重 ,验证筛选出的 10个变异后代均为 1级耐低钾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后代 耐低钾种质 筛选 富钾植物 DNA导入 水稻 苗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低钾变异后代的苗期钾营养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志红 彭克勤 +2 位作者 萧浪涛 胡家金 李合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以室内苗期低钾介质中筛选出的10个水稻耐低钾变异后代和其对应的5个受体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正常钾和低钾两个水平下的钾素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耐低钾后代的植株鲜重、相对干重均比其受体大,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也比其受体高,其... 以室内苗期低钾介质中筛选出的10个水稻耐低钾变异后代和其对应的5个受体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正常钾和低钾两个水平下的钾素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耐低钾后代的植株鲜重、相对干重均比其受体大,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也比其受体高,其中最典型的材料为A-1和B-12,苗期吸K+强度高,分蘖期单株吸钾量多,钾素利用率高,与对照品种(明恢63)反应特性一致,表现出对低钾逆境的较强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钾变异后代 钾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压致变异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钊明 翁克难 +6 位作者 廖耀平 徐世平 何秀英 肖万生 陈粤汉 律广才 程永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用高压诱变法处理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 ,培育出变异材料粤压 1号、2号和 3号。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发现 ,3个变异材料与粤香占在生育期、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部性状、外观米质、抗病性和抗寒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 用高压诱变法处理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 ,培育出变异材料粤压 1号、2号和 3号。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发现 ,3个变异材料与粤香占在生育期、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部性状、外观米质、抗病性和抗寒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高压诱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变异后代 农艺性状 育种方法 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钾植物DNA导入早稻变异后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家金 萧浪涛 +3 位作者 彭克勤 洪亚辉 彭志红 蔺万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和浸种法将两种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和商陆DNA导入到不同的水稻品种中,结果在其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变异,并从中筛选出耐低钾的变异材料。应用PCR技术对其中耐低钾的4个变异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00个随机引...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和浸种法将两种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和商陆DNA导入到不同的水稻品种中,结果在其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变异,并从中筛选出耐低钾的变异材料。应用PCR技术对其中耐低钾的4个变异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00个随机引物中有7个引物在受体和变异后代间扩增出了多态性产物。后代和受体的相似系数均在90%以上,而与供体的相似系数只有6%以下,其中有三个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出现了供体的特异性带。这说明空心莲子草和商陆DNA导入水稻后确实引起了水稻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为变异后代所发生的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提供了直接的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钾植物 DNA导入 水稻 变异后代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瓠瓜DNA导入西瓜变异后代的同工酶和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光辉 肖兰异 +4 位作者 吴德喜 郑素秋 许勇 陶抵辉 王杏元 《中国西瓜甜瓜》 1997年第3期8-11,共4页
对瓠瓜DNA导入西瓜变异后代进行同工酶和染色体分析的结果表明,D_2代变异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增加,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虽然变异株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与受体相似,但变异株部分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带型与受体... 对瓠瓜DNA导入西瓜变异后代进行同工酶和染色体分析的结果表明,D_2代变异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增加,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虽然变异株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与受体相似,但变异株部分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带型与受体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A导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变异后代 同工酶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燕麦DNA的小麦变异后代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宏玮 刘萍 张立杰 《宁夏农林科技》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燕麦AvenasativaL .总DNA导入宁春 4号小麦中 ,对供体、受体及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 ,发现部分变异后代的叶绿素含量发生了变化 ,表现类似于供体。表明燕麦的DNA片段已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小麦 。
关键词 燕麦 DNA 变异后代 叶绿素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燕麦DNA的小麦变异后代幼穗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宏玮 刘萍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DNA导入 宁春4号小麦 变异后代 幼穗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70
8
作者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异性状。经转化处理的植株成熟后 ,按株分别收获脱粒 ,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 ,发现有两个单株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 2 0 46 %和 2 5 35 % ,明显高于受体。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 ,可以绕过复杂的组培过程而由成熟种子直接发育为植株 ,也可获得带有目的性状的转化后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 DNA 小麦 分子远缘杂种 后代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气球搭载水稻种子后代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余红兵 周峰 +4 位作者 姚涓 易继财 庄楚雄 骆艺 梅曼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以籼稻品种惠阳珍珠早干种子为材料 ,经高空气球 30km搭载飞行 8h后返地种植 ,从第1代发现较多变异单株 ,从第 1、2代选出的株高变矮、育性降低、穗长增长 3个株系的变异性状在其后代种植过程中稳定遗传 ,与原种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 以籼稻品种惠阳珍珠早干种子为材料 ,经高空气球 30km搭载飞行 8h后返地种植 ,从第1代发现较多变异单株 ,从第 1、2代选出的株高变矮、育性降低、穗长增长 3个株系的变异性状在其后代种植过程中稳定遗传 ,与原种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通过连续 6代种植、田间观察、考种和差异显著性的统计学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气球 搭载行为 水稻种子 后代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性状变异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锦芬 邓明华 +4 位作者 李良勇 萧浪涛 彭克勤 洪亚辉 胡家金 《作物研究》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将商陆DNA通过浸种法、花粉管导入法和穗茎注射法处理水稻,比较3种导入方法对当代结实率和变异率的影响以及导入后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粉管导入法对导入当代结实率和后代变异率影响均最大,商陆DNA处理水稻后引起了水稻若干数... 将商陆DNA通过浸种法、花粉管导入法和穗茎注射法处理水稻,比较3种导入方法对当代结实率和变异率的影响以及导入后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粉管导入法对导入当代结实率和后代变异率影响均最大,商陆DNA处理水稻后引起了水稻若干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较大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商陆DNA 转基因 浸种法 花粉管导入法 穗茎注射法 当代结实率 后代变异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DNA导入小麦“周麦16”引起后代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希太 谢淑芹 +3 位作者 张彦波 肖磊 张清华 崔文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872-8874,共3页
[目的]将高粱DNA导入"周麦16"选育新的冬小麦变异种质系。[方法]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周麦16",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稳定的变异种质系,并对得到的稳定变异株系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 [目的]将高粱DNA导入"周麦16"选育新的冬小麦变异种质系。[方法]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周麦16",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稳定的变异种质系,并对得到的稳定变异株系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将高粱"抗5"DNA导入"周麦16",其后代在株高、叶片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稳定的变异种质系D16-1、D16-4等,对"周麦16"、D16-1、D16-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周麦16"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16-1、D16-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周麦16"基因组DNA变异而来。[结论]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可实现小麦远缘、超远缘遗传物质的转移,极大地丰富了小麦遗传的物质基础,为创造新的突破性的种质资源材料开辟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DNA 花粉管通道 周麦16 后代变异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文静 张燕之 +2 位作者 王昌华 赵家铭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诱愈率最高;以花药为外植体时获得的愈伤组织诱苗率最高;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获得的后代材料有利变异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差异性 后代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胸腺DNA导入“矮抗58”后代变异及SSR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希太 谢淑芹 +1 位作者 张彦波 肖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为了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我们将小牛胸腺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抗5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颖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 为了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我们将小牛胸腺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抗5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颖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DAK58-66、DAK58-34两个种质系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213、xgwm219、xg-wm400、xgwm428、xgwm148、xgwm408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213、xgwm428、xgwm148在DAK58-66、DAK58-34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矮抗5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AK58-66、DAK58-34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矮抗5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胸腺DNA 花粉管通道 矮抗58 后代变异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诱变小麦山农8355后代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希太 《农业与技术》 2011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创造新的小麦种质系,并探讨叠氮化钠对小麦诱变处理的适宜方法,我们采用了"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山农8355"。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 为创造新的小麦种质系,并探讨叠氮化钠对小麦诱变处理的适宜方法,我们采用了"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山农8355"。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种子出苗率高,后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诱变处理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通过多代选择选出了Y8355-1、Y8355-2、Y8355-3三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山农8355"及其变异种质系,引物xgwm148、xgwm428、xgwm357、xgwm469检测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叠氮化钠对"山农8355"的诱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化钠 诱变 山农8355 后代变异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胸腺DNA导入“藳优9415”后代变异及SSR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希太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7期41-44,共4页
将小牛胸腺DNA通过"浸种培养法"导入小麦品种"藁优9415",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藳优94... 将小牛胸腺DNA通过"浸种培养法"导入小麦品种"藁优9415",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藳优9415"、D9415-37、D9415-41、D9415-66、牛胸腺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614、xgwm148、xgwm120、xg-wm46、xgwm239、xgwm3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46、xgwm357在D9415-37、D9415-41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藁优9415"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9415-37、D9415-41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藁优9415"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胸DNA 浸种培养 藁优9415 后代变异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DNA导入小麦“矮早8”引起后代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
16
作者 张希太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5期41-43,57,共4页
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早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矮早8"、D8-1、D... 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早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矮早8"、D8-1、D8-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矮早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8-1、D8-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矮早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DNA 花粉管通道 矮早8 后代变异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药培养加速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水稻后代的纯合速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乐娅 吴跃进 +1 位作者 吴敬德 童继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4-5,15,共3页
利用花培加速玉米稻分离后代的纯化。从 1996年开始 ,对转基因玉米稻经多代选择仍“疯狂”分离的后代 ,进行花药培养 ,经两年的繁育种植 ,已获得株型较理想、性状稳定遗传的玉米稻花培株系 ,表明将花药培养方法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 。
关键词 水稻 高子束介导 后代变异 遗传稳定性 花药培养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aN_3诱变“中育5号”选育变异种质系及SSR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希太 谢淑芹 +2 位作者 张彦波 肖磊 张清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39-1242,共4页
为创造小麦新种质系,利用诱变剂叠氮化钠并采用"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中育5号"。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中育5... 为创造小麦新种质系,利用诱变剂叠氮化钠并采用"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中育5号"。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中育5号"种子出苗率高,M1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中育5号"诱变处理的好方法。通过对诱变后代的系统选择,选出了YZY5-1、YZY5-2、YZY5-3 3个稳定的新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了"中育5号"及其变异种质系的基因组DNA,引物xgwm148、xgwm428、xgwm260、xgwm469检测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叠氮化钠对"中育5号"的诱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化钠 诱变 中育5号 后代变异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诱变豫麦66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希太 《农业与技术》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小麦授粉扬花期将0~50ug/ml不同浓度的盐酸平阳霉素溶液滴加到小麦品种"豫麦66"的剪去柱头的小花护颖内,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叶绿素、生育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两个稳定... 在小麦授粉扬花期将0~50ug/ml不同浓度的盐酸平阳霉素溶液滴加到小麦品种"豫麦66"的剪去柱头的小花护颖内,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叶绿素、生育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两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p66-6和p66-2;通过对"豫麦66"、p66-6、p66-2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135、xgwm645、xg-wm213、xgwm219、xgwm400、xgwm295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颖苞内滴加 豫麦66 后代变异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 被引量:1
20
作者 辛庆国 王江春 +1 位作者 殷岩 姜鸿明 《中国种业》 2009年第5期83-83,共1页
烟农5158系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高空气球对鲁麦14进行高空诱变处理后.以中选的变异后代品系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将其杂交F1材料进行返回式卫星二次搭载处理,通过系谱法选育成的高产优质高白小... 烟农5158系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高空气球对鲁麦14进行高空诱变处理后.以中选的变异后代品系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将其杂交F1材料进行返回式卫星二次搭载处理,通过系谱法选育成的高产优质高白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空气球 返回式卫星 变异后代 诱变处理 有性杂交 杂交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