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编码RN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变应性鼻炎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倩 茅光耀 +1 位作者 叶军 孔旭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疾病。其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改变对AR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非编码RNA在巨噬细胞极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非编码RN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AR发病...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疾病。其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改变对AR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非编码RNA在巨噬细胞极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非编码RN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AR发病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R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巨噬细胞极化 非编码RN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王秋丽 胥伟华 +2 位作者 谷芳秋 王思勤 王君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0-817,共8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Bas)活化分子的表达水平,及过敏原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人(HC)、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的AR(nAR)、季节性AR(sAR)和常年性AR(pAR)患者的血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原对其血液CCR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Bas)活化分子的表达水平,及过敏原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人(HC)、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的AR(nAR)、季节性AR(sAR)和常年性AR(pAR)患者的血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原对其血液CCR3^(+)Bas(单个核细胞群)活化分子免疫球蛋白E受体Iα亚基(FcεRIα)、CD63和CD203c表达水平的影响。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志愿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和IL-8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活化的Bas的相关性。建立鸡卵清蛋白(OVA)诱导的AR小鼠模型,检测其血液Bas的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nAR、sAR和pAR患者Bas表达FcεRIα、CD63和CD203c的水平增加,过敏原可升高sAR和pAR患者Bas表达CD63和CD203c平均荧光强度的水平。nAR、sAR和pAR患者血浆中IL-4和IL-8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活化的Bas中度至高度相关。AR小鼠血液Bas表达CD63和FcεRIα的水平增加。结论过敏原可能通过诱导Bas活化标志物FcεRIα、CD63和CD203c的表达及IL-4和IL-8的释放参与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嗜碱性粒细胞(Bas) 活化标志物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AR)患者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鹏 谢晓凤 +4 位作者 罗雪梅 沈纳 戚颖 黄新生 王建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39,550,共7页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接受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 96例尘螨过敏的中-重...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接受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 96例尘螨过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采用SCIT和SLIT方案,完成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SCIT组46例、SLIT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VAS评分)、药物用量评分以及疾病专用量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年后,SCIT组和SLIT组患者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症状以及鼻部症状总评分(VAS评分)、药物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SCIT治疗对减少药物使用的效果较显著,同SLI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有下降,尤其在鼻部症状和实际问题这2个维度评分下降明显,与其他维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螨过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采用SCIT或SLIT进行为期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但是SCIT治疗能减少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免疫治疗 尘螨属变应原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用Hartley豚鼠的饲养及滴鼻剂变应性鼻炎建模
4
作者 肖安菊 喻昕 +1 位作者 尹美珍 卢彦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3-1197,共5页
为探索试验用Hartley豚鼠的饲养及建立滴鼻剂变应性鼻炎(AR)模型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试验动物种类、饲养方式、卵清蛋白(OVA)致敏剂量、时间对滴鼻剂AR建模的影响,观察空白组与模型组Hartley豚鼠过敏反应症... 为探索试验用Hartley豚鼠的饲养及建立滴鼻剂变应性鼻炎(AR)模型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试验动物种类、饲养方式、卵清蛋白(OVA)致敏剂量、时间对滴鼻剂AR建模的影响,观察空白组与模型组Hartley豚鼠过敏反应症状和鼻黏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就滴鼻剂的AR试验而言,Hartley豚鼠是较好的试验动物;饲料为普通小鼠饲料+莴苣叶或油麦菜;OVA为致敏剂,基础致敏浓度为0.1~0.3mg/mLOVA,隔天腹腔注射1次,共7次;激发致敏浓度为2%,两侧鼻腔各10-30μL,每天1次,6~9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artley豚鼠有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和鼻黏膜病变。该建模方法简单经济,重现性好,可作为滴鼻剂AR建模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ley豚鼠 饲养 滴鼻剂 变应性鼻炎(ar)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介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促进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5
作者 王晓强 胡国华 +3 位作者 沈暘 柯霞 康厚墉 洪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瘦素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分析瘦素与ILC2的相关性,再观察重组瘦素干预前后AR组PBMC中ILC2比率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的瘦素及ILC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且肥胖AR组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AR组;在肥胖AR组的瘦素与ILC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重组瘦素干预后,肥胖AR组的ILC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肥胖成人AR的发病与其高表达的瘦素相关,瘦素介导下的ILC2活化促进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肥胖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
6
作者 卓荷荻 祁雪萍 +4 位作者 徐诺文 王艳杰 安云芳 薛金梅 赵长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ILC2分选后进行培养,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进一步降低。经IL-33联合CGRP共同刺激相较于经IL-33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CGRP可以抑制AR中外周血ILC2的增殖、活化,在AR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92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家利 李杜若 +2 位作者 髙进良 胡锦 高春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 持续性 变应性鼻炎(ar) 近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促进CD4^+T细胞向CD4^+IL10^+细胞的分化
8
作者 蔺林 陈峥 +2 位作者 戴飞 魏瑾瑾 汤欣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对CD4^+ IL10 +细胞的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 n =6),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 n =6)。计数AR小鼠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分离、...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对CD4^+ IL10 +细胞的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 n =6),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 n =6)。计数AR小鼠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分离、提纯并体外培养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中的nuocyte细胞;构建针对小鼠IL-13的shRNA,并用慢病毒将IL-13 shRNA转染体外培养的AR小鼠nuocyte细胞,分别检测转染前后培养基中nuocyte细胞在鼠重组(recombinant,rm)IL-33作用下分泌IL-13和IL-10的浓度;获取AR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分离出CD4^+ 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加入上述小鼠CD4^+ T细胞培养基共培养,检测CD4^+ IL10 +细胞所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小鼠AR模型打喷嚏和挠鼻次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OVA诱导NALT来源的小鼠nuocyte细胞被鉴定为CD3CD4CD8CD19CD11bCD11cFcεR1(lineage)- ICOS +,AR小鼠的nuocyte细胞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携带有IL-13 shRNA的慢病毒成功转染到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转染前经rmIL-33的刺激,培养基中IL-13和IL-10的浓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培养基中IL-13的含量无明显增多,而IL-10含量明显增多,转染前后IL-13和IL-10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3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且转染后CD4^+ IL10 +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也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可能促进CD4^+ IL10 +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ocyte细胞 CD4+IL10+细胞 变应性鼻炎(ar) 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 白介素(IL)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