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 CH_3OH-LiBr-ZnCl_2 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变工况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顾兆林 闵东红 +1 位作者 冯诗愚 李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吸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改变了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参数间相互制约关系,具有参数调节范围宽的特点。对变工况条件下温度、压力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喷射式制冷 制冷循环 变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研制及变工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敏华 朱彦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了几种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利用计算机对其模拟优化,认为双冷凝器耦合的串联和并联(DCCSA、DCCP)循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研制了三效机样机,分析了机组变工况运行数据,较为详细地阐述了DCCSA和DCCP... 介绍了几种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利用计算机对其模拟优化,认为双冷凝器耦合的串联和并联(DCCSA、DCCP)循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研制了三效机样机,分析了机组变工况运行数据,较为详细地阐述了DCCSA和DCCP循环特性,指出它们与双效机在设计、运行、控制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溴化锂 吸收式制冷机 变工况分析 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与建筑耦合的变工况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思慧 龚光彩 +1 位作者 周富玉 刘日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0,共9页
由于目前设计人员对于空气源热泵性能的了解仅限于额定工况的制热量和COP,导致机组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工况的制热效果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建立热泵机组变工况产能输出、能效比模型及建筑冬夏季动态负荷需求模型,并将热泵产能输... 由于目前设计人员对于空气源热泵性能的了解仅限于额定工况的制热量和COP,导致机组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工况的制热效果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建立热泵机组变工况产能输出、能效比模型及建筑冬夏季动态负荷需求模型,并将热泵产能输出和建筑负荷需求基于室内外温度和室外含湿量参数进行耦合,综合分析了室内外温度和室外含湿量等因素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空气源热泵选型的三个指标,即产能输出满足建筑负荷需求的稳定运行工况区间、最不利工况点的机组出力和能效比。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热泵选型实际性能和满足建筑负荷需求的程度,并优化风冷热泵选型方法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热泵选型 变工况分析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的变工况运行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董建勋 李永华 +2 位作者 冯兆兴 王松岭 李辰飞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建立了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过程数学模型,对烟气脱硝反应器的变工况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研究了反应器入口烟气流量、温度和NOx浓度等参数变化对脱硝效率和氨逃逸量等参数的影响,为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 建立了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过程数学模型,对烟气脱硝反应器的变工况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研究了反应器入口烟气流量、温度和NOx浓度等参数变化对脱硝效率和氨逃逸量等参数的影响,为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火电厂 烟气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反应器 变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单级轴流透平变工况特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智 刘亚丽 匡轩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188,共7页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设计了质量流量为185 kg/s的单级轴流透平。通过热力气动设计、叶片三维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入口总温和转速变化对透平等熵效率、输出功率和质量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比的变化对等熵效率的影响最大,...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设计了质量流量为185 kg/s的单级轴流透平。通过热力气动设计、叶片三维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入口总温和转速变化对透平等熵效率、输出功率和质量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比的变化对等熵效率的影响最大,且在同一压比下,入口总压变化对等熵效率的影响大于出口压力变化对等熵效率的影响;转速变化对透平等熵效率的影响次之,入口总温的变化也会影响等熵效率,但影响程度并不大;当入口总压变化±10%(约1.5 MPa)时,输出功率变化±32.65%(3.33 MW),等熵效率变化±3%(2.5%),质量流量变化±14.9%(27.4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轴流透平 变工特性分析 热力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变工况特性与调节方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韩中合 吴伟铭 王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7-420,477,共5页
有机朗肯循环透平在变工况下的调节特性对系统的高效运行有重要意义。基于循环优化参数,设计了应用于低温热源的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探讨了向心透平的性能随进口压力和转速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透平进口压力、出口背压和工质质量流量变化... 有机朗肯循环透平在变工况下的调节特性对系统的高效运行有重要意义。基于循环优化参数,设计了应用于低温热源的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探讨了向心透平的性能随进口压力和转速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透平进口压力、出口背压和工质质量流量变化时不同调节方式对透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透平进口压力或出口背压变化时,转速调节能使透平的效率更高;当工质质量流量变化时,部分进气调节的调节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向心透平 变工性能分析 调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装置振动测量结果不一致性分析
7
作者 孙涛 王晋忠 +1 位作者 李留成 王勇 《鱼雷技术》 2013年第6期450-453,共4页
针对功率试验台2套测振系统振动测量结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时大时小差异的问题,利用置换分析法和1/3倍频程变工况分析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引起振动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消除电磁干扰和保证安装位置一致的措施。验证试验表明,采取措... 针对功率试验台2套测振系统振动测量结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时大时小差异的问题,利用置换分析法和1/3倍频程变工况分析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引起振动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消除电磁干扰和保证安装位置一致的措施。验证试验表明,采取措施后,2套系统振级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由以前约10 dB降低为约1.6 dB。该项研究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振动测量不一致性问题,为正确评判动力装置振动和完善振动测量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装置 振动测量 置换分析 1 3倍频程变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R23复叠制冷系统级间容量比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乔亦圆 杨东方 +1 位作者 曹锋 黄振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了提高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以及优化系统设计时各循环压缩机的匹配问题,提出了无量纲参数——级间容量比,即低温循环压缩机进口处的体积流量与高温循环压缩机进口处的体积流量之比。建立了复叠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级间容量比对... 为了提高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以及优化系统设计时各循环压缩机的匹配问题,提出了无量纲参数——级间容量比,即低温循环压缩机进口处的体积流量与高温循环压缩机进口处的体积流量之比。建立了复叠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级间容量比对中间温度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并在蒸发温度为-75^-55℃、冷凝温度为20~50℃及复叠温差为5~13℃的各种工况下,探究了最优级间容量比与工况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若级间容量比增加,则中间温度增加,COP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存在使COP最大的最优级间容量比;工况温度对COP的影响大于级间容量比对COP的影响,随冷凝温度上升,最优级间容量增大,蒸发温度上升,最优级间容量比增大;复叠温差增大,最优级间容量比减小;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及复叠温差平均每上升10℃,最优级间容量比变化范围为0.1~0.2。由工况参数和最优级间容量比的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了优化关联式,其计算思路和结果分析可为实际设计中各循环压缩机排量的选型匹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系统 压缩机匹配 变工况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汽供热系统中吸收式热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吉鸿斌 谢英柏 +1 位作者 侯轶 薛晓东 《能源与节能》 2017年第6期95-98,145,共5页
研究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电厂抽汽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根据吸收式热泵的特性,建立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数学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对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热泵系统的热力系数为1.66,火用效率为67.73%,可节约25.1 kg/s的蒸汽。... 研究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电厂抽汽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根据吸收式热泵的特性,建立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数学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对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热泵系统的热力系数为1.66,火用效率为67.73%,可节约25.1 kg/s的蒸汽。并分析了热泵加热之后的热网水出口温度、热网返回水温度和循环水入口温度等参数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抽汽供热 经济性分析 变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技术在汽轮机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占波 《热力透平》 2005年第2期63-68,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简称CFD)开展了汽轮机高压缸整缸的内部流场计算和低压缸末三级的变工况分析。还采用CFD分析了某空冷机组低压排汽缸流场,比较了模型排汽缸的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又分析实际排汽缸流场的CF...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简称CFD)开展了汽轮机高压缸整缸的内部流场计算和低压缸末三级的变工况分析。还采用CFD分析了某空冷机组低压排汽缸流场,比较了模型排汽缸的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又分析实际排汽缸流场的CFD计算结果,提出并验证了一个提高其静压恢复能力的优化改进措施。在总结上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展望了基于CFD等先进技术在汽轮机行业建立新技术体系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技术 应用实践 设计研究 展望 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结果 变工况分析 低压排汽缸 CFD分析 汽轮机行业 流场计算 空冷机组 改进措施 恢复能力 技术体系 先进技术 低压缸 高压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