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和自适应反推滑模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赵希梅 金鸿雁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算法,并构建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然后,为了克服固定耦合增益不能随负载或扰动发生改变,从而降低多电机同步控制性能的缺点,利用模型参考辨识法(MRIM)获得电机的实时转动惯量,将其发送到速度补偿器获得可变耦合增益,以此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提高多电机系统同步性能.最后,根据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且可以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增益 速度补偿 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及试验
2
作者 舒颂龙 娄军强 +2 位作者 冯光明 彭文飞 李国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0-217,265,共9页
卧式冷室压铸机具有适用性好、生产效率高且压铸质量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广泛。但压铸机本身结构复杂,耦合因素多且非线性强,导致其压射速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了铸件的形位精度和力学性能,加大了模具等零件产生裂... 卧式冷室压铸机具有适用性好、生产效率高且压铸质量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广泛。但压铸机本身结构复杂,耦合因素多且非线性强,导致其压射速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了铸件的形位精度和力学性能,加大了模具等零件产生裂纹和破损的风险。为提高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了基于误差指数项变化的增益调整曲线来提高迭代收敛的速度和精度,并基于压缩映射原理推导出了控制器迭代收敛的条件。最后,在某卧式冷室压铸机上开展了压射试验,分析了控制前后不同压射速度精度及动态特性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增益的迭代控制,所提出的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能使得迭代完成后压射速度最大误差降低50%,峰值时间减小10%左右,且压射过程中速度的超调量和冲头位移变化幅值明显降低,验证了所设计变增益迭代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控制精度和压射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冷室压铸机 压射速度 增益迭代学习 压铸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最速梯度下降法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修正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益明 张雪锋 +2 位作者 高龙将 徐奇伟 罗凌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7,671,共12页
滑模观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中、高速控制系统。然而,具有固定参数的滑模观测器很难在宽速度范围内保持一致的估算精度,而采用基于速度观测器带宽限制的方法进行噪声和扰... 滑模观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中、高速控制系统。然而,具有固定参数的滑模观测器很难在宽速度范围内保持一致的估算精度,而采用基于速度观测器带宽限制的方法进行噪声和扰动抑制会降低电机的动态性能。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滑模观测器估算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的误差产生机理,提出一种新型位置误差观测器,主要思想是基于磁链观测进行位置误差连续估算,并采用最速梯度下降法对积分过程进行反馈校正;然后,通过变增益循环迭代优化提高位置误差观测器的速度与准确性;最后搭建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加载测试平台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位置观测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增益最速梯度下降法 滑模观测器 估算位置修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NDOB的异步电机分段积分滑模控制
4
作者 崔鹏 于海生 +1 位作者 孟祥祥 满忠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改进异步电机的动态性和鲁棒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滑模面引入平滑的分段饱和函数,改进传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在传统积分滑模控制的跟踪精度下,获得更好的暂态性能;其次,采用了一种超扭曲类算法的新型趋近律,削弱了系... 为改进异步电机的动态性和鲁棒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滑模面引入平滑的分段饱和函数,改进传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在传统积分滑模控制的跟踪精度下,获得更好的暂态性能;其次,采用了一种超扭曲类算法的新型趋近律,削弱了系统的抖振,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最后,设计变增益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可消除初始时刻观测器峰值,准确估计因模型不确定性、负载扰动等集总扰动。通过与传统积分滑模控制器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转速控制 分段函数 增益扰动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选通变增益光电倍增管探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 杨鸿儒 +3 位作者 王学武 李旭东 吴磊 俞兵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0-1044,共5页
为实时动态测量未知深度水下目标微弱后向散射信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倍增管(PMT)选通变增益探测系统。采用给PMT外加选通和变增益纳秒电脉冲的方法,通过改变PMT光阴极与第一打拿极之间电势差,实现PMT选通;借助给PMT最后一个打拿极... 为实时动态测量未知深度水下目标微弱后向散射信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倍增管(PMT)选通变增益探测系统。采用给PMT外加选通和变增益纳秒电脉冲的方法,通过改变PMT光阴极与第一打拿极之间电势差,实现PMT选通;借助给PMT最后一个打拿极外加变增益高压脉冲改变PMT最后一个打拿极与前置打拿极间的电势差,实现PMT变增益。实验结果明:在选通和变增益脉冲到来时,阳极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信号脉宽为40ns,脉冲幅值增大,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PMT选通和变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PMT) 水下目标探测 距离选通 变增益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LPV鲁棒变增益控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秦伟伟 郑志强 +2 位作者 刘刚 马建军 李文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7-1331,共5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复杂的气动特性和严重参数不确定的纵向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的鲁棒变增益控制方法。首先,采用雅克比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系统LPV化,并结合张量积(tensor-product,T-P)...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复杂的气动特性和严重参数不确定的纵向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的鲁棒变增益控制方法。首先,采用雅克比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系统LPV化,并结合张量积(tensor-product,T-P)模型转换方法进行LPV系统的多胞变换,得到LPV多胞系统;然后,采用H∞鲁棒控制和增益调度策略设计了鲁棒变增益控制器,保证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纵向稳定。该方法不仅避免了复杂的非线性控制器设计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模型参数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线性参数 鲁棒增益控制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缩翼飞机变形飞行的建模与滑模变增益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殷明 陆宇平 +1 位作者 姚克明 何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54-2560,共7页
研究了伸缩翼飞机变形飞行过程的动力学建模与鲁棒控制问题,以分析机翼变形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实现机翼变形时的平稳飞行。首先通过气动仿真分析构建了伸缩翼飞机气动参数与机翼变形的关联函数,进而建立了变形飞行的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伸缩翼飞机变形飞行过程的动力学建模与鲁棒控制问题,以分析机翼变形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实现机翼变形时的平稳飞行。首先通过气动仿真分析构建了伸缩翼飞机气动参数与机翼变形的关联函数,进而建立了变形飞行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滑模变增益控制(sliding mode gain-scheduled control,SMGSC)策略,更好地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和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机翼伸缩能直接改变飞机的气动特性和运动模态;SMGSC能更好地保持伸缩翼飞机变形飞行时的状态稳定,并消除复合干扰的影响;伸缩翼飞机通过机翼变形可以减少50%的燃油消耗实现同样的飞行任务,具有重要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翼飞机 形飞行 动力学建模 滑模增益控制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风力发电机组变增益PI控制器参数整定与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峰 王伟 杨锡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参数在设计和优化过程中不易计算和整定的问题,首先通过Bladed软件模型线性化计算得出适用于参数整定和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线性化模型,然后基于免疫遗传算法整定PI控制器参数,根据风电场风速统计概率与Bladed软...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参数在设计和优化过程中不易计算和整定的问题,首先通过Bladed软件模型线性化计算得出适用于参数整定和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线性化模型,然后基于免疫遗传算法整定PI控制器参数,根据风电场风速统计概率与Bladed软件辨识参数对普通和变增益PI控制器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建立了一套基于Bladed软件的风力发电机组变增益PI控制器参数整定与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对风力发电机组变增益PI控制器参数进行有效的整定和优化,可为风力发电机组变增益PI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增益PI控制器 参数整定 免疫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受限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显林 葛东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29-1836,共8页
针对一个输入受限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研究了其鲁棒变增益控制问题。为处理飞行器模型中的建模误差和饱和非线性,将标准的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控制问题扩展到对时变参数、动态不确定性和饱和非线性具有结构... 针对一个输入受限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研究了其鲁棒变增益控制问题。为处理飞行器模型中的建模误差和饱和非线性,将标准的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控制问题扩展到对时变参数、动态不确定性和饱和非线性具有结构摄动的鲁棒性框架内。基于对模型不确定性和饱和非线性的积分二次型约束刻画,以定标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形式给出其鲁棒变增益控制算法。为进行变增益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飞行器的LPV模型。基于多时间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由姿态回路和轨迹回路组成的内外环控制结构。内环实现对姿态的严格控制和克服执行机构饱和,外环实现对轨迹的精确跟踪。控制器增益随动压和马赫数调度,实现大跨度机动飞行控制。非线性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和应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增益 线性参数 抗饱和 积分二次型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转换系统的MPPT变增益极值搜索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纪志成 朱芸 孟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极值搜索法固定积分增益存在的不足,依据不同积分系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MPPT变增益极值搜索法,使积分增益随叶尖速比和功率系数之间平均相位移的变化而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MPPT极值搜索... 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极值搜索法固定积分增益存在的不足,依据不同积分系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MPPT变增益极值搜索法,使积分增益随叶尖速比和功率系数之间平均相位移的变化而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MPPT极值搜索法,平均风能捕获率较传统的极值搜索法有所提高,且当系统达到稳定运行点后,叶尖速比的标准差较积分增益为0.01时降低了0.05,有效地抑制了系统在稳定点附近的振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 极值搜索控制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变增益零相位H_∞鲁棒跟踪控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2-136,共5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VG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克服...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VG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克服了建模误差、系统参数变化等的影响,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而H∞控制器克服了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影响,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伺服系统的快速精确跟踪性的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H∞鲁棒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负载转矩反馈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变增益PI控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关欣 李叶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45,共8页
为了减小负载转矩扰动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影响,对负载转矩扰动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负载转矩扰动和速度PI控制器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负载转矩反馈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变增益PI控制... 为了减小负载转矩扰动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影响,对负载转矩扰动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负载转矩扰动和速度PI控制器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负载转矩反馈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变增益PI控制方案。变增益PI(VGPI)控制器根据转速信号中特定频率分量的变化,进行控制器增益的实时调节;同时采用FPGA器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Kalman滤波器的负载转矩观测器,能够对负载转矩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和补偿,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对负载转矩扰动的抑制能力。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负载转矩扰动 增益PI 负载转矩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懿 吴嘉欣 +2 位作者 韦汉培 张友泉 彭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962-4970,共9页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的固有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离散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首先,该观测器增益随电机转速及系统内部状态动态调整,实现了宽范围变转速工况下的滑模抖振抑制。其次,设计一阶低通滤波器提高滑模控制系统暂...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的固有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离散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首先,该观测器增益随电机转速及系统内部状态动态调整,实现了宽范围变转速工况下的滑模抖振抑制。其次,设计一阶低通滤波器提高滑模控制系统暂态过程中的鲁棒性,基于反证法验证滑模轨迹在有限时间内的收敛性。最后,提出一种新型矢量控制策略对系统电流环d、q轴进行充分解耦,基于混合定向策略从观测器输出提取α、β轴有效反电动势分量,结合反电动势变换矩阵进行电流环内的前馈补偿。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离散增益 抖振抑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直驱XY平台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梅 庞月 +1 位作者 杜帅 刘春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5期481-485,共5页
对于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XY平台,轮廓加工精度易受到系统动态非线性、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曲线轨迹的轮廓误差模型相对复杂等问题的影响.为了削弱以上影响,实现XY平台的高精度轮廓跟踪控制,设计了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器来补偿X、Y轴的耦... 对于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XY平台,轮廓加工精度易受到系统动态非线性、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曲线轨迹的轮廓误差模型相对复杂等问题的影响.为了削弱以上影响,实现XY平台的高精度轮廓跟踪控制,设计了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器来补偿X、Y轴的耦合误差,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中的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寻优,利用基因突变的能力,避免其陷入局部最佳解,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全局最佳解,使得系统轮廓误差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理论推导与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XY平台的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直接驱动 伺服控制 XY平台 遗传算法 增益交叉耦合控制 轮廓控制 轮廓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平台直线伺服系统的IP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宜标 宋杨 郭庆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7年第11期40-43,47,共5页
XY平台直线伺服系统中,负载扰动、机械时间延迟及各轴响应速度不同会影响轮廓加工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将积分-比例(I-P)控制、速度前馈控制及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单轴采用由IP控制和前馈控制构成的复合速度控制器,IP... XY平台直线伺服系统中,负载扰动、机械时间延迟及各轴响应速度不同会影响轮廓加工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将积分-比例(I-P)控制、速度前馈控制及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单轴采用由IP控制和前馈控制构成的复合速度控制器,IP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和抑制扰动的能力,速度前馈控制可增加系统跟踪能力,降低机械时间延迟效应。间接减小轮廓误差。并且,在X、Y轴间加入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器,直接减小轮廓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轮廓误差 IP控制 速度前馈控制 增益交叉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LQR的三维吊车防摆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立 苗志宏 +1 位作者 姚青梅 刘丽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83-589,共7页
建立了三维吊车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建立了三维吊车的时变线性模型,并讨论了系统的可控性。针对变绳长吊车系统的防摆问题,设计了变增益LQR控制器,有效地实现了三维吊车的防摆控制。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变增益LQR控制方法具... 建立了三维吊车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建立了三维吊车的时变线性模型,并讨论了系统的可控性。针对变绳长吊车系统的防摆问题,设计了变增益LQR控制器,有效地实现了三维吊车的防摆控制。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变增益LQR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吊车 建模 增益LQR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增益反馈D型迭代学习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辉 黄文嘉 李林鑫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为了在机器人这一强耦合非线性环境下能够快速并较好的完成跟踪任务,提出了一种变增益反馈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与证明.此外,结合一个已有的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分别使用传统的开、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为了在机器人这一强耦合非线性环境下能够快速并较好的完成跟踪任务,提出了一种变增益反馈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与证明.此外,结合一个已有的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分别使用传统的开、闭环迭代学习控制,以及反馈增益D型迭代学习控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跟踪性能与控制效果.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精度,且相较传统方法收敛速度更快,可用于机器人高精度轨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D型反馈控制 增益 收敛性分析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方位TMA的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健 刘忠 玄兆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8,76,共3页
通过对水下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中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分析,利用方位新息,构成了一条反馈回路,从而将EKF算法改进为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VGEKF)算法。对比仿真分析表明,VGEKF较之EKF滤波效果有所改善,增强了稳定性,提高了精度,... 通过对水下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中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分析,利用方位新息,构成了一条反馈回路,从而将EKF算法改进为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VGEKF)算法。对比仿真分析表明,VGEKF较之EKF滤波效果有所改善,增强了稳定性,提高了精度,为水下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运动分析 扩展卡尔曼滤波 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钢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永兵 秦荣 李双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10,120,共6页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量化因子、比例因子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考虑地震加速度的影响,对量化因子进行了在线自调...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量化因子、比例因子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考虑地震加速度的影响,对量化因子进行了在线自调整。对受控的3层钢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其它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变增益模糊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地震反应 增益模糊控制 压电摩擦阻尼器 钢结构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飞轮磁轴承系统变增益H_∞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辅君 房建成 刘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8-1751,共4页
针对磁悬浮飞轮转子的陀螺效应问题和转子不平衡质量引起的同频扰动问题,在对磁悬浮飞轮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建模后,将转速变化引起的陀螺项看作系统的参数变化项,将转子系统看作是线性参变(LPV)转子系统,应用凸优化原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 针对磁悬浮飞轮转子的陀螺效应问题和转子不平衡质量引起的同频扰动问题,在对磁悬浮飞轮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建模后,将转速变化引起的陀螺项看作系统的参数变化项,将转子系统看作是线性参变(LPV)转子系统,应用凸优化原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LMI)设计了变增益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在控制器设计时考虑了陀螺效应和同频干扰的影响,系统在减少了保守性的基础上具有很好的动静态特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轴承 线性 增益H∞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