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和弦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举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炎琪 王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变和弦作为不改变调性的非本调自然音的和弦,是音乐作品中加强和声力度、丰富和声色彩、表现和声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一类重要的和声材料。作者从变和弦新的分类尝试入手,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中变和弦若干种运用情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 变和弦作为不改变调性的非本调自然音的和弦,是音乐作品中加强和声力度、丰富和声色彩、表现和声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一类重要的和声材料。作者从变和弦新的分类尝试入手,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中变和弦若干种运用情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变和弦的运用规律在于作品的内容、五声性调式及旋律、声部进行的倾向性这三个因素影响而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和弦 分类 中国音乐作品 运用 功能色彩 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属七和弦的调性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东风 《音乐创作》 2007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诸多的调性分析方法中,利用属七一一调式中特有的太小七和弦结构进行调性分析,是多声部音乐分析中最有效、最准确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从属七和弦的结构特征入手,论述了属七和弦调式导向的双重性和各种变化形态。掌握了这些规律,... 在诸多的调性分析方法中,利用属七一一调式中特有的太小七和弦结构进行调性分析,是多声部音乐分析中最有效、最准确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从属七和弦的结构特征入手,论述了属七和弦调式导向的双重性和各种变化形态。掌握了这些规律,也就掌握了分析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基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七和弦 调式 调性 变和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变音体系(下) 被引量:1
3
作者 华萃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4期24-30,共7页
(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sub>-7<... (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sub>-7</sub>(前面几个小节的原型未列出),然后是DD<sub>-7</sub>→K及含D组的#ii<sub>-7</sub>→K→V<sub>9</sub>,以后和弦组变得比较自由而接近于“线性思维”;最后回到主调E大调的功能性进行,构成长大的、低音半音上行的离调变音体系(这段变音体系共16小节,因篇幅关系这里只摘录了开始的5小节)。 (3)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在拉氏作品中,有时以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作为模进的和弦组,其中主要是色彩性交替、大小七或大三类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少数双插入。 例13(1)是以加装饰的大小七和弦连续进行为和弦组(两小节为一组),连续向上大二度模进(第5—6小节是变化模进),构成低音半音上行、高音隐伏平滑下行的变音体系。 这里色彩对比较强的是在和弦组内部,根音成半音及大三度关系的大小七和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 色彩性 曲式结构 变和弦 功能性替代 和声技法 和弦 作品 第一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音的类型与调性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东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以是调性为中心写作的音乐作品。在剖析这些作品同时,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变化音记号中清晰地看出调性?调性是音乐创作的"坐标点","坐标点"不能定位,音乐作品... 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以是调性为中心写作的音乐作品。在剖析这些作品同时,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变化音记号中清晰地看出调性?调性是音乐创作的"坐标点","坐标点"不能定位,音乐作品的分析将成为泡影。本文从调性角度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音进行了理论分类,并从实践上对这些变化音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为调性的分析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 调式 和弦 外音式 无记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音音阶及全音音阶和弦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爱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对全音音阶以及全音音阶和弦的构成、全音音阶运用的历史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全音音阶 和弦 增三和弦 和弦 新音阶 自然音体系 和声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化和声及其运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廖宝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83,共8页
和声与对位本是同源。正如中国的书画同源一样。由于近代的作品和实践很丰富,为研究方便,把它们分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但最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才符合实际创作的需要。在一定的和声基础上,构思出几个对位旋律;又借助和... 和声与对位本是同源。正如中国的书画同源一样。由于近代的作品和实践很丰富,为研究方便,把它们分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但最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才符合实际创作的需要。在一定的和声基础上,构思出几个对位旋律;又借助和声绚丽的色彩润饰对位声部,更进而运用变和弦的原理,引导旋律进行复杂的远关系转调,使调和调式产生丰富多彩、令人心醉神往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 和声 融合 变和弦 远关系转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中的色彩性和声手法及其形象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乔惟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42-43,共2页
由文化部主办、委托武汉音乐学院召开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已在不久前结束了。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部分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以及本刊等学术季刊的八七年第一期上全文发表,还有一部分... 由文化部主办、委托武汉音乐学院召开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已在不久前结束了。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部分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以及本刊等学术季刊的八七年第一期上全文发表,还有一部分论文也以摘要的形式集中载于《中国音乐学》今年第一期上。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这次会议的成果,本刊继而刊出另外十五篇论文摘要以利于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性和声手法 作品 中国音乐学 变和弦 调性对置 描写性 运用 和声学 高等音乐院校 全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声习题写作的高级阶段 被引量:1
8
作者 乔惟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0年第2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旋律 小节 音乐主题 声部 和声语汇 变和弦 习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和声风格研究
9
作者 李合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韦伯作为欧洲音乐史上浪漫时期的重要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人、钢琴家兼指挥家,学术界深入研究和借鉴其作曲理论,有助于借鉴、发展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一直以来,国内的学者在研究韦伯《f小调第一协奏曲》方面做了大量的贡献。... 韦伯作为欧洲音乐史上浪漫时期的重要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人、钢琴家兼指挥家,学术界深入研究和借鉴其作曲理论,有助于借鉴、发展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一直以来,国内的学者在研究韦伯《f小调第一协奏曲》方面做了大量的贡献。无论从创作的调式调性、演奏技术的角度、曲式分析的角度以及音乐内涵的表达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但笔者认为:对于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和声艺术的研究一直比较少,甚至是空缺。因此,这项研究对国内学术界开启韦伯协奏曲的大门有一定启示作用,同时,也能为单簧管协奏曲创作的和声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 和弦 增六和弦 协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开调性分析的第一层面纱
10
作者 朱媛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159,共3页
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以是调性为中心写作的音乐作品。在剖析这些作品同时,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变化音记号中清晰地看出调性?调性是音乐创作的"坐标点","坐标点"不能定位,音乐作品... 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以是调性为中心写作的音乐作品。在剖析这些作品同时,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变化音记号中清晰地看出调性?调性是音乐创作的"坐标点","坐标点"不能定位,音乐作品的分析将成为泡影。本文从调性学角度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音进行了理论分类,并从实践上对这些变化音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为调性的分析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 调式 和弦 外音式 无记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