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停电倒换电源时的变压器并联问题
1
作者 何蒸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6年第10期34-37,共4页
在高沼气矿井下所有用电负荷以及低沼气矿井一类用电负荷中,供电系统应设置双电源,以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一类用电负荷一般是不允许停电的,因此在倒换电源时,也要求不停电实现换电。煤矿如果进行停电换电,不但影响生产。
关键词 沼气矿井 变压器容量 用电负荷 并联运行 短路阻抗 并列运行 变压器型号 并联变压器 过负荷运行 变压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2
作者 陈海 《农村电工》 2013年第3期44-44,共1页
变压器并联运行,就是将两台或以上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并联在同一电压的母线上,二次绕组并联在另一电压的母线上。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并联运行的其他变压器仍可以继续运行,以保证重要用户的用电:或当需要检修时,变压器可以先并... 变压器并联运行,就是将两台或以上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并联在同一电压的母线上,二次绕组并联在另一电压的母线上。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并联运行的其他变压器仍可以继续运行,以保证重要用户的用电:或当需要检修时,变压器可以先并联备用变压器,再将要检修的变压器停电检修,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1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1)各台变压器的电压比(变比)应相同。如果电压比不相同,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将产生环流,影响变压器的出力。当电压比相差很大时,可能破坏变压器的正常工作,甚至使变压器损坏。为了避免因电压比相差过大产生循环电流过大而影响并联变压器的正常工作,规定电压比相差不宜大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并联运行 停电检修 电压比 备用变压器 供电可靠性 并联变压器 一次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割一体电源中串并联变压器优化设计
3
作者 吉彬荣 刘邦银 +2 位作者 李勇 杨家俊 段善旭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9,共10页
针对焊割一体电源在焊接工况和切割工况下输出电压电流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串并联变压器型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对串并联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种串并联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流程,得到具有最小体积和最小损耗的串并联... 针对焊割一体电源在焊接工况和切割工况下输出电压电流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串并联变压器型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对串并联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种串并联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流程,得到具有最小体积和最小损耗的串并联变压器设计方案。最后,设计了一台12 kW/100 kHz的焊割一体电源样机,最高效率达96%,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满足系统宽输出电压电流范围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割一体电源 并联变压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变压器切换的LLC谐振变换器宽范围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晓东 董保成 +2 位作者 吴慧辉 方炜 刘宿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018-3029,共12页
提出一种基于并联变压器切换控制的LLC(ST-LLC)多谐振腔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基于变电感比值k的设计思想,采用多变压器间接并联方法以及切换控制策略构建新的变拓扑结构LLC,在保持软开关特性的同时,实现对变换器效率的有效提升以及对变压... 提出一种基于并联变压器切换控制的LLC(ST-LLC)多谐振腔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基于变电感比值k的设计思想,采用多变压器间接并联方法以及切换控制策略构建新的变拓扑结构LLC,在保持软开关特性的同时,实现对变换器效率的有效提升以及对变压器热点的分散设计。对拓扑电压增益特性以及主要工作模态进行详细分析,为变换器工作模式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给出变压器切换控制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最优负荷分区控制策略,拓宽了LLC变换器的高效工作范围。此外,详细推导变压器切换控制点最大功率解析式,给出电路主要元件参数设计流程,并设计制作了一台约1kW的电源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共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样机实现了在82%的负载范围内保持90%以上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变换器 并联变压器切换 效率优化 最优负荷分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变压器一次侧串联LLC+输出端并联Buck级联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25
5
作者 石健将 章江铭 +1 位作者 龙江涛 刘天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3-102,共10页
为满足高压/宽输入、输出低压/大电流以及高功率密度直流模块电源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变压器一次侧串联LLC+输出端交错并联Buck电路的级联高频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该级联变换器的前级LLC工作在定频、开环方式,实现电气隔离与降压;后级... 为满足高压/宽输入、输出低压/大电流以及高功率密度直流模块电源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变压器一次侧串联LLC+输出端交错并联Buck电路的级联高频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该级联变换器的前级LLC工作在定频、开环方式,实现电气隔离与降压;后级交错并联Buck电路采用相同占空比、闭环工作方式,实现输出稳压与自然均流。针对该级联变换器的工作模态、LLC的谐振参数设计进行分析;同时,针对高频变压器匝比和Buck电路占空比等参数的不一致性对输出自然均流的影响,也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仿真和实验均证明了该级联变换器理论分析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 BUCK 输出自然均流 变压器串/并联 级联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串-并联LLC+Buck级联DC-DC变换器的均流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鑫 郑祥杰 +1 位作者 侯庆会 石健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6-818,共13页
研究适用于高压/宽电压范围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应用场合的高功率密度/大功率级联DC-DC变换器拓扑,采用两级结构.前级为定频/开环工作的变压器串-并联结构的LLC谐振变换器,后级为闭环工作的交错并联Buck电路.分析在前级LLC变压器励磁... 研究适用于高压/宽电压范围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应用场合的高功率密度/大功率级联DC-DC变换器拓扑,采用两级结构.前级为定频/开环工作的变压器串-并联结构的LLC谐振变换器,后级为闭环工作的交错并联Buck电路.分析在前级LLC变压器励磁电感与匝比以及后级Buck占空比等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级联DC-DC变换器工作在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研究该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能取得较好的均流特性.通过电路仿真与1kW全砖实验样机,验证了该级联变换器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自动均流特性,适合应用于高功率密度/大功率DC-DC电能变换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 BUCK 变压器并联 自动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变压器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运松 翁洪杰 +1 位作者 朱良合 李达义 《广东电力》 2014年第12期57-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并联变压器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具体方法:将变压器一次绕组与谐波源并联,检测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作为指令信号,控制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加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变压... 提出了一种由并联变压器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具体方法:将变压器一次绕组与谐波源并联,检测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作为指令信号,控制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加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基波分量而言,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效为一个可调电抗以补偿无功;对谐波分量而言,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效为变压器漏抗,从而疏导谐波流入变压器一次绕组。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并联变压器 电压源型逆变器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并联变压器现场测量变压比方法的分析
8
作者 黄应生 《广东电力》 199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并联变压器 现场测量 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全并联AT网动态谐波谐振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胡海涛 何正友 +1 位作者 钱澄浩 张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9,共7页
为防止牵引网谐波谐振引起的系统过电压,达到及时预防和抑制的目的,针对中国高速铁路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供电方式,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解耦与特征值求取确定其谐振信息。研究机... 为防止牵引网谐波谐振引起的系统过电压,达到及时预防和抑制的目的,针对中国高速铁路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供电方式,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解耦与特征值求取确定其谐振信息。研究机车功率变化、机车位置移动等动态条件下的牵引网谐振规律。并针对谐振频率在某一区间或范围变化,引出谐振带的概念。通过与频谱分析法对比,证明模态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系统的谐振频率,并且可用于分析由动态运行的机车产生的动态谐波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并联自耦变压器 谐波谐振 动态运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可控移相器继电保护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鹏 陈实 林金娇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共10页
基于晶闸管可控移相器的拓扑与等值电路,推导得出其正常运行时的电流等幅特性。基于等幅特性提出幅值差动保护判据,根据磁链平衡原理提出了串联变压器和并联变压器差动保护判据,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提出可控移相器绕组差动保护判据,并... 基于晶闸管可控移相器的拓扑与等值电路,推导得出其正常运行时的电流等幅特性。基于等幅特性提出幅值差动保护判据,根据磁链平衡原理提出了串联变压器和并联变压器差动保护判据,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提出可控移相器绕组差动保护判据,并构建了可控移相器主保护策略。分析了旁路开关偷合和晶闸管控制回路故障异常工况下的暂态特性,制定了针对异常工况保护策略,以及绕组过压过流后备保护配置方案,各保护范围相互重叠,构成了可控移相器继电保护策略。仿真模拟了不同位置故障,仿真结果表明,所配置的可控移相器继电保护策略均可有效反应可控移相器区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从而验证了该保护策略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移相器 电流等幅特性 差动保护 串联变压器 并联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T式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匝间故障保护方案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芬芬 郑涛 刘连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5-141,共7页
基于对晶闸管控制变压器(TCT)式并联电抗器的本体结构和控制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性分析,提出一种针对其控制绕组匝间故障保护的新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控制绕组匝间故障时网侧零序电压低、补偿绕组零序电流大的特点,采用主判据和辅助判... 基于对晶闸管控制变压器(TCT)式并联电抗器的本体结构和控制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性分析,提出一种针对其控制绕组匝间故障保护的新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控制绕组匝间故障时网侧零序电压低、补偿绕组零序电流大的特点,采用主判据和辅助判据相结合的方式,主判据采用零序过电流保护元件,采取两段式的整定方式以兼顾匝间故障下保护的灵敏度和容量调节过程中的可靠性;辅助判据由网侧零序高电压闭锁元件构成,并增加闭锁判据,保证TCT式并联电抗器在系统非全相运行、区外不对称故障、电抗器空投、容量调节等暂态过程中保护可靠不误动。基于仿真测试结果确定了所提方案的具体整定方法,并对灵敏度进行了校验,分析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并联电抗器 控制绕组 匝间故障 保护方案 暂态特性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FC系统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奕 顾乔根 +3 位作者 崔玉 黄海东 孙仲民 王业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6,共8页
并联变压器和串联变压器是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核心交流器件,差动保护作为这两类变压器的主保护,受UPFC特殊的运行工况影响,在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类型的故障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为分析评估UPFC中各类故障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文中... 并联变压器和串联变压器是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核心交流器件,差动保护作为这两类变压器的主保护,受UPFC特殊的运行工况影响,在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类型的故障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为分析评估UPFC中各类故障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文中以实际UPFC工程的控制系统为基础,讨论了各类故障下可能对并联、串联变压器差动保护灵敏性及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根据变压器区内外典型故障的仿真结果,分析了差动保护在此类故障下的行为特征,形成差动保护的适应性分析,验证了保护配置的有效性;从保护设备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阀控制保护与交流继电保护的关系,从防误和防拒两方面为UPFC工程的交流继电保护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串联变压器 并联变压器 差动保护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变压器参差并联
13
作者 于绍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11期46-50,66,共6页
我矿采区电网容量较大,矿用动力变压器多采用二台或三台并联运行。由于现有的变压器类型不一,还有不少是自修自改的,因此,并联条件的参数参差不齐。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对变压器并联工程,当存在参差时,应进行计算和优选,方能对投产后... 我矿采区电网容量较大,矿用动力变压器多采用二台或三台并联运行。由于现有的变压器类型不一,还有不少是自修自改的,因此,并联条件的参数参差不齐。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对变压器并联工程,当存在参差时,应进行计算和优选,方能对投产后的变压器运行情况有明确的预计,这不仅关系到能否达到并联目的,而且对提高设备利用,节省电力,安全运行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变压器 变压器运行 并联运行 平衡电流 电网容量 并联变压器 设备利用 连接组别 阻抗电压 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变电站STATCOM双机运行问题
14
作者 韩丽 史丽萍 +1 位作者 李宁 陈丽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73-278,共6页
国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问题是制约电能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STATCOM作为目前中低压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依赖,大部分矿用变电站都采用多台变压器并... 国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问题是制约电能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STATCOM作为目前中低压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依赖,大部分矿用变电站都采用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而单台STATCOM的装置容量都有限,在大部分场合都采用同时安装多台STATCOM装置在并联变压器的二次侧。由于受负荷不均的影响,变压器间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流动会使补偿装置间形成环流震荡,甚至使装置输出电流发散,使补偿系统崩溃,这对变压器并联运行工况下的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采样改进的简化分布式互联控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装置间的环流和电流发散问题,可对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并联 双机运行 环流震荡 分布式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件并列运行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炜灯 吴杰康 +2 位作者 郑风雷 吴志山 黄强 《电气工程学报》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针对多条线路、多台变压器并列而成的供电系统结构特征和运行特性,提出了多线路、多变压器并联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在根据统计数据确认线路和变压器故障均服从指数函数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分别对多条线路并列系统、多... 针对多条线路、多台变压器并列而成的供电系统结构特征和运行特性,提出了多线路、多变压器并联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在根据统计数据确认线路和变压器故障均服从指数函数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分别对多条线路并列系统、多台变压器并列系统进行建模,确定多线路、多变压器并列系统可靠度、故障率和失效率。以东莞电网500kV横沥变电站和东莞变电站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多线路、多变压器并列的供电系统供电可靠度非常高,但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变电站 多线路 变压器并联系统 供电可靠性评估 故障率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网耦合的高速铁路牵引网潮流计算 被引量:41
16
作者 胡海涛 何正友 +2 位作者 王江峰 高仕斌 钱清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1-108,192,共8页
针对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网线路的特点,建立通用的多导体链式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高速列车视为恒功率负荷并进行迭代,形成了"机车–牵引网"(简称车网)的耦合模型。考虑AT漏抗值和钢轨的对地电阻,对3种... 针对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网线路的特点,建立通用的多导体链式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高速列车视为恒功率负荷并进行迭代,形成了"机车–牵引网"(简称车网)的耦合模型。考虑AT漏抗值和钢轨的对地电阻,对3种不同工况进行潮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车网耦合下的潮流计算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的功率分布特性,并且全并联AT网上下行线路具有较好的对称性。牵引网潮流计算为分析高速铁路不同工况下的功率流动、电压分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用于分析牵引负荷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计算 并联自耦变压器 车网耦合 迭代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电-氢多能互补型微电网的双有源桥集成Boost拓扑及其控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孝峰 张绘欣 +3 位作者 张涵 王洪龙 王宝诚 李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92-2104,共13页
该文提出一种双有源桥(DAB)集成Boost变换器拓扑,并对其在PWM+移相控制方式下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情况进行分析。对多个该变换器进行串并联组合,得到可应用于电-氢多能互补型微电网中高电压等级直流母线与制氢电解槽之间的DC-DC环节的输... 该文提出一种双有源桥(DAB)集成Boost变换器拓扑,并对其在PWM+移相控制方式下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情况进行分析。对多个该变换器进行串并联组合,得到可应用于电-氢多能互补型微电网中高电压等级直流母线与制氢电解槽之间的DC-DC环节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型直流变压器。通过输出电压环、输入稳压环和输入均压环的联合控制,ISOP型直流变压器可以实现在串联侧的电压均衡、并联侧的电压稳定以及各子模块变压器一次、二次电压匹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以STM32+FPGA为核心控制器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出的电路拓扑的正确性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制氢 DC-DC变换器 开关复用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直流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