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7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兰 包玉海 +3 位作者 包刚 阿拉腾图雅 胡日查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265,共5页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年较差呈弱减小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最大;90年代变暖程度明显;在57a尺度上,平均最高气温主要存在50a和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低气温主要存在50a,30a和18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的阶段性和突变性均不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且1987年出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锡林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展影响下的气象观测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朝阳 邵全琴 +1 位作者 刘纪远 匡文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影像、1990年前后的TM(Thematic Map-per)影像、2000年和2005年前后的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对全国7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时期下垫面属性进行判别,得到中国自上世纪7... 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影像、1990年前后的TM(Thematic Map-per)影像、2000年和2005年前后的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对全国7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时期下垫面属性进行判别,得到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进城"的气象站点,并通过电话咨询验证,最终确定"进城"且周边探测环境明显改变、气象观测受到城市化影响的站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气象站点气温观测值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进城"站点和全部站点的气温变化趋势的比较,得出"进城"站点的气温变化率高于全国气象站点的平均变化率,从而验证了基于遥感影像的气象站点判别的有效性,并得出"进城"气象站点的气温观测数据在城市环境的影响下比其它站点增长的更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气象站点“进城” 遥感判别 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北极海冰范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薛彦广 关皓 +1 位作者 董兆俊 陈飞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1,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文中使用北极地区1972年1月—2012年12月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讨论了北极海冰范围的各月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北极海冰范围与北半球温度异常、大气中CO2浓度的关系。分析...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文中使用北极地区1972年1月—2012年12月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讨论了北极海冰范围的各月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北极海冰范围与北半球温度异常、大气中CO2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北极海冰呈显著减少趋势,9月份减少最快;北极海冰的减少滞后于北半球2—4月的异常高温;北极年海冰范围与大气中CO2浓度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4,说明大气中CO2浓度的增长影响了包括气温在内的气候变化要素,而导致北极海冰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北极海冰范围 变化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江市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辉 刘春 古亚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244-244,250,共2页
利用内江市1961~2006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拟合等方法,计算分析了内江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江市近50年来,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温明显,进入偏暖阶段,极端最高气温日数明显增多;降水量... 利用内江市1961~2006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拟合等方法,计算分析了内江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江市近50年来,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温明显,进入偏暖阶段,极端最高气温日数明显增多;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其减速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加快,各季节降水量存在较大差异,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分析 四川内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展影响下的气象观测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倩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期99-99,103,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聚集点,对于人们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气象和气温作为与人们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气象观测与世界气象观测相比较,起步相对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聚集点,对于人们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气象和气温作为与人们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气象观测与世界气象观测相比较,起步相对较晚,但在20世纪的七十年代,气象观测已经开始对城市进行着重的观测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的周边进行环境的探测,得出其逐渐的变化,气象的观测由于也会周到城市的影响,导致气象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需要考虑城市的影响。笔者根据现实中的气象观测和气温变化分析,得出城市扩展对于气象的影响,进而得出城市气象与气温的变化与城市扩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气象站点“进城” 遥感判别 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及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商滢 江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利用1961-2014年黄河源区周边气象站站点降水数据和唐乃亥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次检验、有序聚类法及累积距平法对源区降水量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再结合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对降... 利用1961-2014年黄河源区周边气象站站点降水数据和唐乃亥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次检验、有序聚类法及累积距平法对源区降水量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再结合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对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黄河源区的年际降水量表现为非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降水与径流最小年份均为2002年,且在0.05检验水平下,降水在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突变点,径流在1987年发生突变;相关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降水径流其响应关系较弱,在整个研究时段降水都不是引起径流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通过双累积曲线法确定出黄河源近54年来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6.1%,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小的贡献为93.9%。黄河源区降水对径流影响较小,可能由于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及其他气候因子影响等非降水因素对黄河源区径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降水量 径流量 变化特征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四川省草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存建 吴贵蜀 +2 位作者 黄河 饶亚熙 王小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0,共6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四川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草地动态变化特征、草地动态变化的背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净增草地部分主要来源于耕地,净减草地部分的主要去向是林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四川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草地动态变化特征、草地动态变化的背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净增草地部分主要来源于耕地,净减草地部分的主要去向是林地。总体上,净增草地面积3812公顷,净增草地部分主要是在轻度土壤侵蚀区、中度土壤侵蚀区、剧烈土壤侵蚀区和强度土壤侵蚀区,坡度等级5、6和1的区域,环境等级5、6、4和1的区域;净减草地部分主要是在微度土壤侵蚀区和极强土壤侵蚀区,坡度等级3、2和4的区域,环境质量等级7和8的区域。净增草地的区域为川西北高原、丘陵和川西南山区,净增草地面积的前四个地州市是遂宁市、泸州市、巴中地区和广安市,净减少草地的区域为盆周山地和平原,净减少草地面积的前四个地州市是广元市、绵阳市、达川市和宜宾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地理信息系统 叠加统计分析 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高邮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雨斐 方国华 +1 位作者 闻昕 张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综合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从趋势、突变、周期多方面解析高邮市1956-2015年气温、降水量时间序列近6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高邮市整体呈增温趋势,线性递增率约为0.30℃/10a,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波动上升,而年... 综合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从趋势、突变、周期多方面解析高邮市1956-2015年气温、降水量时间序列近6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高邮市整体呈增温趋势,线性递增率约为0.30℃/10a,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波动上升,而年降水量波动平稳,略有上升,线性递增率约为2.2 mm/10a;滑动T检验结合MannKendall检验得出气温在1998年左右出现增暖突变,未检测到降水量变异点;Morlet小波变换说明年平均气温在55a时间尺度下周期性最为显著,年降水量周期变化存在56、43、20~30、9a这4类较明显的时间尺度,其中56a周期震荡最强烈,20~30a周期性最弱;气温主周期与降水量第一主周期(56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分析 MORLET小波 高邮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国景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0,共6页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馆陶组 层序地层分析 沉积微相 层序地层格架 变化特征分析 辫状河 微相特征 岩心资料 测井资料 测井曲线 研究结果 叠加样式 平面分布 沉积体系 旋回 短期 沉积相 准层序 冲积扇 曲流河 发育期 识别 中期 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