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时间序列演变特征的定量分析——基于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和指数平滑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景初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采用河南省近20年的历时性数据资料,对其入境旅游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利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模型,分析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间序列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构建自相关图和偏相关图,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采用河南省近20年的历时性数据资料,对其入境旅游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利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模型,分析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间序列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构建自相关图和偏相关图,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建立指数平滑模型。研究结论表明,采用历时性数据资料所建立的时间变化强度指数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模型,其模型的决定系数较大,正态化的BIC值较小,说明模型与历时规律的拟合程度较高,偏差较小。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并对入境旅游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入境旅游市场 时间变化强度指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蓉珍 魏志超 陈西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56,262,共4页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下降了7.25;(2)研究区1989—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0亿元),主要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等造成的,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4—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3.73亿元,此期间内耕地林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成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强度指数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新长 刘涛 张文江 《热带地理》 200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对研究区内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叠置等空间信息处理运算,获得3个时段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图,将一个网格图层分别与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叠加,分析各空间单元的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得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结果。然后对年均变化强度... 对研究区内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叠置等空间信息处理运算,获得3个时段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图,将一个网格图层分别与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叠加,分析各空间单元的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得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结果。然后对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进行分级统计后得到二级用地类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情况,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加以分析,得到研究区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最后对主要二级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演变情况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强度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黄浦江 刘艳芳 +1 位作者 刘畅 姜庆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8-1593,共6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 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 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 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 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湖泊演化 湖泊分形维数 湖泊变化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想 黄震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30-135,共6页
从南京旅游市场结构概况入手 ,通过对其日变化、周变化、月变化 (季节指数 )、年内季节变化 (季节性强度指数 )、年际变化强度指数的分析和计算以及 1985年~ 1999年南京与中国海外旅游客流分布比较 ,总结了南京旅游客流的短期和中长期... 从南京旅游市场结构概况入手 ,通过对其日变化、周变化、月变化 (季节指数 )、年内季节变化 (季节性强度指数 )、年际变化强度指数的分析和计算以及 1985年~ 1999年南京与中国海外旅游客流分布比较 ,总结了南京旅游客流的短期和中长期周期波动特征 ,指出这一波动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特别在周变化方面 ,归纳出周变化的分布均衡性随景点的级别增高而增强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变化 季节指数 季节性强度指数 年际变化强度指数 南京 旅游 客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景初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28-130,共3页
本文根据河南省近20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系统分层聚类定量分析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序列演变特征,并对河南省入境旅游发展提供相应发展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 时间变化强度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研究
7
作者 赵玲 王荣成 陈晓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9期60-64,共5页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分异,描述土地类型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但考虑到此方法的一些缺陷,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分异,描述土地类型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但考虑到此方法的一些缺陷,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数指标来描述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特征。为了便于比较某一研究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弱或趋势,可计算各空间单元的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土地面积来对其年均变化速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得出各不同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分异情况,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年平均变化强度指数 驱动力机制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农耕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8
作者 周柽 邵东国 +1 位作者 顾文权 姚明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6,133,共8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退耕或开垦等土地利用变化,势必会减弱或诱发土壤侵蚀。为揭示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青藏高原农耕区为例,基于CSLE模型,解析了农耕区2015年土壤侵蚀状态...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退耕或开垦等土地利用变化,势必会减弱或诱发土壤侵蚀。为揭示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青藏高原农耕区为例,基于CSLE模型,解析了农耕区2015年土壤侵蚀状态,首次提出了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与减蚀贡献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量化了耕地变化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耕地变化模式对土壤减蚀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5年青藏高原农耕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5.61t/(hm^(2)·a),潜在土壤流失量达446.51亿t/a;(2)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未利用地转耕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378.24、-118.54和-5.44 t/(hm^(2)·a),减蚀作用依次降低;草地、林地开垦为耕地和耕地退化为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16.53、32.34和200.61t/(hm^(2)·a),增蚀作用依次增大;(3)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青藏高原农耕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减少245.54 t/(hm^(2)·a),较土地利用不变情景下降55.66%。在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和面积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农耕区土壤减蚀量的贡献排序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未利用地转耕地>林地转耕地>耕地转未利用地>草地转耕地,为青藏高原农耕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侵蚀 CSLE模型 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