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的水动力研究
1
作者 李晓涵 屈科 +1 位作者 杨元平 王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101,共12页
本文采用非静压单相流模型(NHWAVE)研究了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的传播演变特性。通过设置合理的计算工况,系统分析了涌潮高度、潮前水深和斜坡坡度对波状涌潮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涌潮高度和潮前水深对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 本文采用非静压单相流模型(NHWAVE)研究了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的传播演变特性。通过设置合理的计算工况,系统分析了涌潮高度、潮前水深和斜坡坡度对波状涌潮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涌潮高度和潮前水深对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的水动力特性影响显著,不同的地形坡度对波状涌潮水动力特性影响较小。变化地形的存在可导致涌潮高度显著增大,引起沿程最大水位的剧烈变化,并且使涌潮传播速度降低。随涌潮高度的逐渐增加,斜坡前后潮差持续增大,同时表层速度与水深平均速度均呈现增大趋势。当增加潮前水深时,斜坡前后潮差减小,表层速度与水深平均速度单调递减。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波状涌潮在变化地形上的传播演变规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波状涌潮河段涉水建筑物的工程设计及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状涌潮 变化地形 非静压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化对鄱阳湖枯水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静 李云良 +1 位作者 李梦凡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5-964,共10页
基于2010年鄱阳湖最新地形,构建精细的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相同网格下构建1998年地形,分别模拟不同地形条件下2006年枯水年水位、流量时空分布,分析地形变化对水位、流量的影响,阐释地形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相比1998年,2010... 基于2010年鄱阳湖最新地形,构建精细的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相同网格下构建1998年地形,分别模拟不同地形条件下2006年枯水年水位、流量时空分布,分析地形变化对水位、流量的影响,阐释地形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相比1998年,2010年地形由于北部入江通道的下切,相同的2006年水文条件下,水位普遍降低;水位越低,上下游水面坡降越大,受地形影响越明显;低水位最大降幅1~2 m,而高水位最大不超过0.4 m,分别对应湖口9 m以下、15 m以上水位;地形对水位的影响程度都昌>星子>棠荫>康山;都昌至湖口段水头差降低了2 m,水面坡度变缓,棠荫至都昌段水面坡度变陡,康山至湖口水头差基本不变;全年出湖总流量增加了6%;地形变化影响最显著为河道区,影响范围可波及大部分湖区,局部地形的变化使得子湖水面积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首次基于水动力模拟量化了鄱阳湖地形变化对水位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结果可为水资源管理、江湖关系演变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水动力模拟 低水位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涌潮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舒羽 潘存鸿 程文龙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钱塘江涌潮以汹涌磅礴闻名中外,并对沿江防灾减灾带来巨大挑战,研究涌潮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涌潮数学模型研究钱塘江涌潮在地形变化下潮汐和涌潮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潮汐和涌潮影响显著;随着地形的降低... 钱塘江涌潮以汹涌磅礴闻名中外,并对沿江防灾减灾带来巨大挑战,研究涌潮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涌潮数学模型研究钱塘江涌潮在地形变化下潮汐和涌潮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潮汐和涌潮影响显著;随着地形的降低,钱塘江沿程低潮位下降,高潮位总体呈下降趋势,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增加;涌潮高度和涌潮最大流速随相对Froude数呈先增后减规律,起潮点上移,涌潮传播速度增大;当地形降低到临界值后,相对Froude数小于1,涌潮消失。研究结论解释了钱塘江丰水地形涌潮大、枯水地形涌潮小的现象。为保护涌潮资源,维持适当的江道容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钱塘江 地形变化 传播速度 潮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统计预报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卫凯 陈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3-349,共7页
根据1975-1985年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长江河口河流和海洋水文泥沙等11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系统辨识和预报。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可以表述为三输入-三输出... 根据1975-1985年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长江河口河流和海洋水文泥沙等11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系统辨识和预报。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可以表述为三输入-三输出的CARMA一阶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预报,取得了与实测资料较一致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拦门沙 地形变化 统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初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尹延鸿 褚宏宪 +3 位作者 李绍全 胡刚 毕世普 袁红明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研究1992、1997、2006年的测深资料,对比分析了横切老龙沟深槽口门处的地形横剖面和大致沿老龙沟深槽轴线的地形纵剖面,可知在此期间深槽内的水深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总体看来,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厚度在0.61-4.8 m之间,并且老龙沟深... 通过研究1992、1997、2006年的测深资料,对比分析了横切老龙沟深槽口门处的地形横剖面和大致沿老龙沟深槽轴线的地形纵剖面,可知在此期间深槽内的水深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总体看来,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厚度在0.61-4.8 m之间,并且老龙沟深槽轴线也有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自2004年曹妃甸填海工程的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使老龙沟深槽内的潮流流量和流速减小,是引起老龙沟深槽内的水深变浅和淤积的主要原因。淤积可能主要发生在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即2004—2006年期间。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们阻断浅滩潮道会引起老龙沟深槽淤积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沟深槽 地形变化 曹妃甸 浅滩潮道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地形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易庄 蒋昌波 +3 位作者 向朝晖 隆院男 邓斌 汤小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变化对湖泊洪水过程的影响,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洞庭湖2003及2011年实测地形的基础上,以2003年型洪水为例,定量分析了湖泊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1年洞庭湖超过40...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变化对湖泊洪水过程的影响,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洞庭湖2003及2011年实测地形的基础上,以2003年型洪水为例,定量分析了湖泊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1年洞庭湖超过40%的区域地形下降值大于0.10 m,特别是湘江洪道,其深泓线地形高程平均下降了5.72 m。通过对2003年洪水过程模拟发现,相比于2003年,在2011年地形情况下,以“四水”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中,南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超过0.40 m,西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约0.20 m,东洞庭湖内仅在南部地形变化较大区域的水位变化明显;斗米咀-城陵矶河段水面坡降变缓,南洞庭湖内洪道水面坡降变陡。而对于以长江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由于长江洪水位的顶托作用,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了0.15 m,斗米咀-城陵矶河段及南洞庭湖内水面坡降下降不明显。因此,2003—2011年洞庭湖地形变化对“四水”来流型洪水影响较大,湖盆下切导致湖容增大,可有效缓解洞庭湖内防洪形势,但对长江来流主导的洪水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内疏浚扩容等防洪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洪水过程 洪峰水位 湖泊容积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化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影响的一次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本文以8509台风为例,模拟了因地形变化而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胶州湾口外局部地形变深,在8509台风的情况下,风暴增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对底层风暴潮流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关键词 风暴潮 胶州湾 青岛地区 台风 风暴增水 地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滑型窝崩水流运动和地形变化概化模拟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牛晨曦 张幸农 +1 位作者 应强 假冬冬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的流滑型窝崩进行了典型窝崩水槽概化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窝崩形成与发展及窝塘水流运动和地形变化。结果表明,流滑型窝崩主要是由水流冲刷和岸坡上部土体持续崩塌所形成,且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主要有始发期、发展初期、发... 针对长江中下游的流滑型窝崩进行了典型窝崩水槽概化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窝崩形成与发展及窝塘水流运动和地形变化。结果表明,流滑型窝崩主要是由水流冲刷和岸坡上部土体持续崩塌所形成,且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主要有始发期、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发展成熟期和发展稳定期等阶段。随着窝崩的发展,岸坡崩塌、窝塘扩展,窝塘内回流和口门外涡流逐渐下移,窝塘内回流由椭圆形趋向圆形,强度由强变弱,岸坡先整体冲刷后退,之后窝塘由上下扩展逐渐演变为以下半部分拓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滑型窝崩 水流运动 地形变化 概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明辉 王睿璞 +2 位作者 陈小齐 刘长杰 刘画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9-769,共11页
河流连通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季节差异的同时也受人类活动干预。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1999—2009年间人为扰动后地形改变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干流博罗—石龙河段及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及东江... 河流连通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季节差异的同时也受人类活动干预。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1999—2009年间人为扰动后地形改变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干流博罗—石龙河段及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及东江三角洲水系成环发育程度较低,河道共享性较高,平均节点连接率大于1;地形下切和径潮条件变化未改变结构连通性;输运连通性既受河道地形变化的影响,也受径潮条件变化的影响,其中河道地形下切使水量传输能力减小,河流输运连通性减弱;径流增大及外海潮动力减小均导致水量传输能力增大,河网输运连通性增强。研究成果可为东江三角洲防洪、水利工程规划及水生态环境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性 地形变化 径潮动力 图论 采砂 东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中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聪 褚宏宪 尹延鸿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5期15-20,共6页
据2006年及以前的测深资料,已得知在曹妃甸填海工程修建的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2004年—2006年6月),老龙沟深槽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现研究了在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中期(2006年7月—2008年)老龙沟深槽的变化趋势。根据200... 据2006年及以前的测深资料,已得知在曹妃甸填海工程修建的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2004年—2006年6月),老龙沟深槽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现研究了在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中期(2006年7月—2008年)老龙沟深槽的变化趋势。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的测深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时间段内老龙沟深槽有一定加深和侵蚀的趋势。原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局部沟底有过抽沙活动,而且该时期也是曹妃甸填海工程最主要的施工期,大规模剧烈地从海中抽沙取土填海,取土规模达3~4亿t,也会引起老龙沟深槽的局部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沟深槽 地形变化 曹妃甸填海工程 浅滩潮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湾海域泥沙特征及地形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世儒 雷伟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查明兴化湾海域泥沙特征及地形变化,基于2013年7月份兴化湾海域水文泥沙测验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泥沙分布特性,并结合兴化湾深槽历年实测数据探讨了悬沙运移对其水下地形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含沙量较小,本次测验平均含... 为了查明兴化湾海域泥沙特征及地形变化,基于2013年7月份兴化湾海域水文泥沙测验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泥沙分布特性,并结合兴化湾深槽历年实测数据探讨了悬沙运移对其水下地形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含沙量较小,本次测验平均含沙量为0.062 kg/m^3,大潮的平均含沙量较大,小潮的平均含沙量较小;含沙量的涨、落潮变化明显,最大含沙量多出现在最大涨急时刻附近,最小含沙量多出现在最大落急时刻附近,表明测验海域泥沙受到的扰动较小;各测点涨潮输沙率占优势,但涨、落潮输沙率绝对值都很小;研究海域泥沙随潮流往复进出,总体上为涨潮流方向,即由东南向西北运移,这与江阴壁头附近的情况相吻合,即深槽宽度不断向两侧扩展,而海底水深稳中有冲,基本处于略有冲刷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湾 泥沙特征 含沙量 水沙输移 地形变化 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海底地形上浮驳的水弹性响应(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晔 TEMAREL Pandeli +2 位作者 周叶 田超 吴有生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3-1154,共12页
在岛礁附近的海底地形通常是不平整的,这种复杂的海底地形也是海洋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利用考虑浅水变深的三维水弹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一艘浮驳在非均匀海底地形情况下的波激响应及其载荷。通过与均匀水深的对比,复杂海底地形的影... 在岛礁附近的海底地形通常是不平整的,这种复杂的海底地形也是海洋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利用考虑浅水变深的三维水弹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一艘浮驳在非均匀海底地形情况下的波激响应及其载荷。通过与均匀水深的对比,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显而易见。通过模态叠加的方法,三维水弹性可以预报规则波下诸如弯矩和应力等波激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设计波下对应的载荷。通过在岛礁附近服役的浮式结构物波浪载荷预报可以看出非均匀海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因是不同的水深和变化的海底地形。而一旦考虑地形,在整个流固耦合分析中,大量的水动力网格就需要借助并行计算来减少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弹性 变化的海底地形 浅水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海域地形变化检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万民 吕春武 +2 位作者 唐梦尧 鲁强 牛红光 《海洋测绘》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从河口海域地形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关系,以及复测周期与航行安全保障关系出发,提出了河口海域地形检测研究的技术体系构成、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地形变化检测与反演的重要性。这对建立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展地形变化监测研究具... 从河口海域地形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关系,以及复测周期与航行安全保障关系出发,提出了河口海域地形检测研究的技术体系构成、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地形变化检测与反演的重要性。这对建立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展地形变化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图数据 海底地形 地形变化检测 复测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的地形变化与地图更新
14
作者 潘时祥 苏振礼 《海洋测绘》 2002年第6期42-45,共4页
简要分析了海岸带地形变化的原因和现状 ,提出了地图更新周期与更新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不同比例尺地图陈旧程度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海岸带 地形变化 地图更新 海岸带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化对异重流运动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亚亚 安瑞冬 +2 位作者 李嘉 严忠銮 曾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研究库区受地形影响的泥沙异重流运动规律对水库调水排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三维水动力学和泥沙耦合模型,并采用紫坪铺原型观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分析紫坪铺水库地形变化对异重流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汛期水库来流入... 研究库区受地形影响的泥沙异重流运动规律对水库调水排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三维水动力学和泥沙耦合模型,并采用紫坪铺原型观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分析紫坪铺水库地形变化对异重流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汛期水库来流入库后形成异重流,在流经突扩断面时,异重流含沙量、流速及前锋厚度均变小;而流经突缩断面时均变大。当异重流遇到障碍物时产生雍水,流速和含沙量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厚度先明显减小,在障碍物底部又增大。此外,异重流淤积集中在滑坡体上游河段,淤积最严重区域为库区入口至寿溪河汇口处。研究成果可为库区调水调沙计划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异重流 三维数值模拟 地形变化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地形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影响分析——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程佳 陈晓宏 +1 位作者 唐亦汉 赖成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28,共9页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潮水面线 河道地形变化 一维水动力模型 采沙活动 西北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微生境对区域温度变化的缓冲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成琴 史海静 +3 位作者 高原 郑诚 吴有福 张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37-5149,共13页
研究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微生境,了解微生境的形成机制及特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为研究区,按照不同坡向与坡位布设Ibutton电子温度记录仪采集温度数据。比较各坡段地面5 cm处与地上150 cm... 研究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微生境,了解微生境的形成机制及特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为研究区,按照不同坡向与坡位布设Ibutton电子温度记录仪采集温度数据。比较各坡段地面5 cm处与地上150 cm处的极端温度与相应的显域生境的温度变化,量化微生境的缓冲作用。采用平均温度、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指标来评估地形微生境温度对区域温度变化的非同步性,并采用温度变幅来衡量地形微生境气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最热两周中,阴坡沟底地最大缓冲度8℃,沟坡地与梁峁地最大缓度分别为6.5℃与6℃;阳面三个坡段自上而下最大热缓冲度分别为3.5℃、3℃、4℃。地形微生境对于夏季极端高温的缓冲作用阴坡>阳坡;而阳坡沟底地、沟坡地、梁峁地在最冷两周的最大冷缓冲值可达4.5℃,4℃、4℃,阴坡沟底地最大可缓冲3.5℃,其次是沟坡地与梁峁地,最大缓冲度为3℃与2℃。对于冬季极端低温的缓冲作用阴坡<阳坡。但无论是热缓冲还是冷缓冲,各坡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阴坡与阳坡的缓冲值皆存在自下而上的阶梯性,即沟底地>沟坡地>梁峁地。日温度变幅阳坡>阴坡,且梁峁地>沟坡地>沟底地。本研究量化了微生境的缓冲能力,强调了微生境在调节宏观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可为未来气候变化模型预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微生境环境 小气候 生境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冬冬 戴明龙 +2 位作者 陈玺 邓鹏鑫 章晓梦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2008—2018年8—11月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道地形变化导致洞庭湖区8—11月水位下降,地形变化对洞庭湖区水位...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2008—2018年8—11月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道地形变化导致洞庭湖区8—11月水位下降,地形变化对洞庭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随着与城陵矶距离增加而减弱;荆江河段和三口洪道冲刷下切削弱了长江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导致同样来水条件下荆南四河入湖和城陵矶出湖水量减少,从而间接降低了洞庭湖的调蓄能力;在枝城站来水一定的条件下,荆南四河分流量减少导致沙市—螺山河段的流量增加,同流量下螺山站中低水水位有一定的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地形变化 数值模拟 荆江河段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塘岛北部海域地形变化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毓 纪棋严 +4 位作者 左军成 蔡云霞 孙永钊 彭腾腾 张洁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550,共15页
浙江舟山金塘岛北部围填海工程使其周边海域的地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围填海工程引起的地形变化对金塘岛周边海域的潮流、余流以及泥沙冲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沥港水道影响较大,水道北部入口... 浙江舟山金塘岛北部围填海工程使其周边海域的地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围填海工程引起的地形变化对金塘岛周边海域的潮流、余流以及泥沙冲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沥港水道影响较大,水道北部入口位置向北移,入口处流速明显增大,涨急流速由0.50 m/s增强为0.92 m/s,增强了84%,落急流速由0.30 m/s增强为0.53 m/s,增强了77%,余流流速由0.05 m/s增强为0.12 m/s,增强了140%;沥港水道中部转角处落急流速减弱;围填海工程新生成的岬角处流速变化也较大,2个岬角凹处形成旋转流场,涨急流速由0.46 m/s减弱至0.14 m/s,减弱了70%,落急流速由0.61 m/s减弱至0.17 m/s,减弱了72%,余流流速由0.55 m/s减弱至0.04 m/s,减弱了93%。金塘岛北部海域泥沙淤积分布与余流变化大小分布一致,表明两者密切相关且均受地形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塘 地形变化 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 潮流 余流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形扫描的坡沟系统侵蚀产沙监测方法对比
20
作者 李朋飞 王锦博 +4 位作者 张晓晨 胡晋飞 刘立峰 高健健 党恬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5,共11页
[目的]阐明不同算法在坡面侵蚀监测中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而为土壤侵蚀过程监测算法的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同一自然坡面建立5个小区进行径流冲刷试验,以TLS三维点云数据为基础,通过DEM of difference(DoD)... [目的]阐明不同算法在坡面侵蚀监测中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而为土壤侵蚀过程监测算法的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同一自然坡面建立5个小区进行径流冲刷试验,以TLS三维点云数据为基础,通过DEM of difference(DoD)、Cloud to Cloud(C2C)、Cloud to Mesh/Model(C2M)和Multiscale Model to Model Cloud Comparison(M3C2)等方法计算侵蚀产沙量,并分析了不同算法对于侵蚀产沙的监测差异。[结果]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M3C2平均不确定性最小,C2C,C2M次之,DoD最大。产沙结果表明:大流量(85,70,55 L/min)下,4种算法单场次和累计场次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 2>0.62,p<0.05),M3C2表现最优;小流量(40,25 L/min)下,单场计算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累计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 2>0.91,p<0.05),DoD表现最优。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表明:C2C,M3C2和DoD均能反映梁峁坡和沟谷坡侵蚀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快速发育和稳定发育),其中M3C2能够检测到细微的地形变化,但在TLS扫描盲区,M3C2由于在法线方向上未找到对应点会出现“空洞”。[结论]M3C2算法更适合监测复杂三维地形,但在扫描盲区仍会失效,未来应改进算法,有助于应对更加复杂和剧烈的地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地形变化监测 误差分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