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扩大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但会减少经济的规模;增加...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扩大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但会减少经济的规模;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变动效应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洪涛 顾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3,共7页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应成为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需要考量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变动效应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与随机变动效应研究——要素投入中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化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余东华 王必好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94,共19页
知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效率变革,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随机变动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与随机波动效应,讨论... 知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效率变革,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随机变动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与随机波动效应,讨论了知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变动趋势的差异化影响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知识资本投入中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内生性且随机变动效应明显,知识积累对技术进步产生负向冲击效应,加剧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变化和随机波动;人力资本投入能够缓和阶段性技术进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负面冲击,使技术创新效率随机变动趋向平缓;知识资本投入比人力资本投入为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趋势主要是由知识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不同步引起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量化分析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和随机波动效应,检验了技术创新效率随机变动不确定程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和非线性变动趋势。建立和健全知识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内生增长 随机变动效应 知识资本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产业福利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振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91,共9页
基于福利效应分解模型中的报酬、就业和产值效应对1993-2007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测度。分解结果表明就业效应作用相对较小,报酬和产值效应构成镜像关系,二者变动差额决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和幅度。1993-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西... 基于福利效应分解模型中的报酬、就业和产值效应对1993-2007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测度。分解结果表明就业效应作用相对较小,报酬和产值效应构成镜像关系,二者变动差额决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和幅度。1993-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西部最高,报酬效应明显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其中,1993-1997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中部最高,东中部报酬效应显著正相关,西部就业效应起正相关决定作用;1998-2002及2003-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中部最高,东西部报酬效应显著正相关,中部就业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报酬变动效应 就业变动效应 产值变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进口福利效应变动分析
5
作者 曹冲 马惠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共6页
为了研究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生产和社会福利变动的影响,利用1991-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演变概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Armington替代弹性模型估计我国棉花进口和国内生产之间的关系,并计算我国棉花进口福利的变动... 为了研究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生产和社会福利变动的影响,利用1991-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演变概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Armington替代弹性模型估计我国棉花进口和国内生产之间的关系,并计算我国棉花进口福利的变动.结果表明:入世以来,我国棉花进口量、进口金额、进口价格总体上呈波动增加趋势;短期内,国产棉花和进口棉花之间的替代弹性较小,棉花进口对我国国内生产的冲击不是很大,进口福利的减少主要是由“大国效应”所导致的价格上涨引起的;长期内,替代弹性较大,棉花进口会对我国国内棉花生产造成重大冲击,从而导致进口福利水平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进口 Armington替代弹性 福利效应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菲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5,共6页
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升级效应具体包括学习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利用出口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学习效应,除一般贸易方式部门具有绝对技术效率优势外,其余结构性部门和整个出口... 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升级效应具体包括学习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利用出口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学习效应,除一般贸易方式部门具有绝对技术效率优势外,其余结构性部门和整个出口部门均属于低绝对技术效率生产部门,但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及其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部门在推动三次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学习效应。其次利用分解技术和VAR模型研究了结构变动效应,发现在长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变动有更显著的反应,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从制度建设、贸易方式、商品结构、贸易主体和产业集聚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出口 产业升级效应 学习效应 结构变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高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53,共8页
为科学评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探讨其空间分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政策选择的切入点,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据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混合测度模型测度全要素生... 为科学评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探讨其空间分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政策选择的切入点,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据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混合测度模型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表征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变动效应的阶段性恶化阻碍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效应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其已呈现乏力迹象;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且呈增大之势,上、中、下游各地区内部以及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同步增强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引致流域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因;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4)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城镇化等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具有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强可持续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效应 效率变动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势变动理论谈我国的死刑存废
8
作者 李晓明 范会波 《法治研究》 2010年第9期25-32,共8页
通过对现有各种死刑学说主要是通说的分析,指出其各自存在的合理性与困境,以及他们共同的主观性缺陷。引入民法中的"情势变动理论"阐述新的"死刑客观发展说",以从相对客观的立场来分析我国死刑的未来前途。并有意将... 通过对现有各种死刑学说主要是通说的分析,指出其各自存在的合理性与困境,以及他们共同的主观性缺陷。引入民法中的"情势变动理论"阐述新的"死刑客观发展说",以从相对客观的立场来分析我国死刑的未来前途。并有意将"废"的运用修正为"亡",从而将死刑由完全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提升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能动性地位。同时引用哲学观点,试图通过数学上的坐标系统和曲线模型,进行较为直观的分析。对坐标系统分为情势正效应、负效应和稳定效应三种情况,来反映死刑前途的三种可能性。从而建议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呼吁学者们学做灵乌——宁鸣而亡不默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的客观性 存亡 情势变动 坐标轴 曲线 变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应及其变化轨迹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国富 李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分解法,基于两部门劳动产出弹性的估计值,对中国1981-2010年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动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呈周期性...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分解法,基于两部门劳动产出弹性的估计值,对中国1981-2010年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动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呈周期性波动,其波动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当经济繁荣时,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相反,则贡献较小,甚至为负;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仍会创造出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仍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配置效应 配置效应变动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需求信息变异的多种形式
10
作者 郜振廷 魏长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1-54,共4页
随着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日渐深入,早期形成的供应链理论正在受到考验.'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就是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的一个理论分支.
关键词 供应链 需求信息 供应链管理 企业管理 市场需求量 需求变动效应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胜 吴培 +2 位作者 高明杰 刘洋 罗其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5,共3页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针对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变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促进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出口结构并不符合世界市场的需求,中国...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针对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变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促进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出口结构并不符合世界市场的需求,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与世界市场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并不一致。鉴于此,中国马铃薯产品应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铃薯 出口 变动效应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分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姣 赵昕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2-46,共5页
文章基于CFPS的4期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法测度家庭贫困脆弱性,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依次为21.52%、19.94%、17.18%和5.09%,有的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有... 文章基于CFPS的4期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法测度家庭贫困脆弱性,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依次为21.52%、19.94%、17.18%和5.09%,有的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有的并非贫困家庭,但存在很高的贫困脆弱性。高波动(HV)型的贫困脆弱性发生率高于低均值(LM)型,消费波动导致较高的贫困脆弱性;而LM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均值高于HV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均值,LM型家庭多处于长期贫困的状态。由动态分解发现,贫困脆弱性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脱脆效应逐年大幅降低,返脆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但变化程度较小。长期脆弱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但长期处于贫困脆弱性的家庭仍占不小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FGT贫困指数 变动效应 脱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朱锋 《济南金融》 2003年第12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资产组合调整效应 财富变动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Portevin-Le Chatelier effect in aluminum alloys 被引量:2
14
作者 ZHANG Peng LIU Gang SUN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744-766,共23页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showing instability has been a subject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centuries due to its importance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For Al alloys,the major instability is the Portevin-Le C...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showing instability has been a subject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centuries due to its importance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For Al alloys,the major instability is the Portevin-Le Chatelier(PLC)effect that appears within a certain region of strain,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It manifests itself on the stress−strain curve as serrations associating with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in inclined slip bands.The PLC effect has severe practical consequences,which damages the surface quality after the 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 and threatens the tensile ductility.Therefore,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LC effect and in particular to investigate how it can be tempered by tailoring th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commo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LC effect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effects of 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grain refinement,two conventional strengthening methodologies in Al alloys,on the serrated plastic flow.The effectiveness of solute atom clusters in suppressing the PLC effect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evin-Le Chatelier effect dynamic strain aging PRECIPITATE grain size aluminum allo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uble linear strain distribution assumption of RC beam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bonded or near-surface mounted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振华 刘汉龙 周丰峻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82-3594,共13页
Rehabilit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with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has been growing in popularity because they offer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and high specific stiffness.The strain... Rehabilit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with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has been growing in popularity because they offer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and high specific stiffness.The strain coordination results of 34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four groups)strengthen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were presented including external-bonded or near-surface mounted glass or carbon FRP or helical rib bar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ain coordination of the strengthening materials and steel rebar of RC beam.Because there is relative slipping between concrete and strengthening materials(SM),the strain of SM and steel rebar of RC beam satisfies the double linear strain distribution assumption,that is,the strain of longitudinal fiber parallel to the neutral axis of plated beam within the scope of effective height(h0)of the cross section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ber to the neutral axis.The strain of SM and steel rebar satisfies the equation εGCH=βεsteel,where the value of β is equal to 1.1-1.3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inear strain distribution assumption external-bonded structure near-surface mounted structure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strengthening concrete b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ctical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dynamic loading and nonlinear analysis of Koyna concrete dam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86-2592,共7页
The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under static loading,previously proposed,was extended to account for the concrete strain-rate through viscous regulariz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amage variables.In ord... The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under static loading,previously proposed,was extended to account for the concrete strain-rate through viscous regulariz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amage variables.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by the motion of the structure under dynamic loading,a damping model which only includes stiffness damp stress was propos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posed rate dependent model to conside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t the material scale.The proposed model was developed in ABAQUS via UMAT and wa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s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both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uniaxial loading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Koyna concrete dam under earthquake motions indicates that adding stiffness damp into the constitutiv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dynamic implicit analysis for greatly improving the numerical stability of the model.Considering strain rate effect in the model can affect the displacement reflection of this structure for slightly enhanci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op,and can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for greatly reducing the co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ffness damp strain-rate sensitivity CONCRETE constitu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