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频空调蒸发器变流量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兴禧 马卫 +1 位作者 夏清 谢剑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分布参数的方法,结合两相流和沸腾传热的理论,建立了空调用风冷管翅式蒸发器的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变频空调中蒸发器的变流量特性进行了稳态及动态计算,对于变频空调的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蒸发器 流量 变频空调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度振荡对变制冷剂流量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虞中旸 陶乐仁 +1 位作者 王超 沈冰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5,共6页
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中,通常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尽可能小来提高蒸发器换热面积的利用率,但过热度过低会诱发制冷系统的振荡。本文分别对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在过热度振荡段和过热度稳定段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压缩机容... 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中,通常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尽可能小来提高蒸发器换热面积的利用率,但过热度过低会诱发制冷系统的振荡。本文分别对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在过热度振荡段和过热度稳定段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等熵压缩效率的振荡幅度和振荡周期变化相似;(2)随着过热度的增大,系统制冷量和COP先缓慢减小。当过热度大于最小稳定过热度后,制冷量和COP的减小幅度变大;(3)当过热度增大时,压缩机容积效率在0-4 K范围内先大幅减小,后逐渐增加,在4-6 K时又逐渐减小,其在制冷量对应的最小稳定过热度附近具有最大值;(4)当系统过热度达到最小稳定过热度时,系统各项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压缩机排气温度与过热度几乎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排气温度与过热度的关系,将系统控制在最小稳定过热度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流量 过热度 振荡 系统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系统变容量智能控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明锋 杨昭 +3 位作者 陈爱强 张娜 赵松松 刘兴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8,33,共6页
为了提高变容量调节制冷系统过热度的控制精度,建立简单易行的过热度控制方法,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传统PID控制策略的过热度智能控制策略。并以某恒温恒湿冷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所提过热度控制策略的实际控制效果,并... 为了提高变容量调节制冷系统过热度的控制精度,建立简单易行的过热度控制方法,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传统PID控制策略的过热度智能控制策略。并以某恒温恒湿冷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所提过热度控制策略的实际控制效果,并与热力膨胀阀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控制策略较传统PID控制策略动态响应快,超调量小,振荡时间短;压缩机频率变化作为干扰量提前输入,有利于过热度的稳定;采用智能控制策略对过热度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热力膨胀阀,冷库降温时间缩短3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流量系统 过热度智能控制策略 PID控制 冷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流量多蒸发器制冷系统仿真通用快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祝用华 晋欣桥 +2 位作者 傅思劼 方兴 杜志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3,共8页
针对目前变流量制冷系统仿真算法设计研究不多以及通用性不足,提出一种物理意义明确且通用的迭代算法(简称为ALG-I)及其变种算法(简称为ALG-II)。对迭代变量的选择,迭代判据的确定给出了操作准则和方法。对算法流程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 针对目前变流量制冷系统仿真算法设计研究不多以及通用性不足,提出一种物理意义明确且通用的迭代算法(简称为ALG-I)及其变种算法(简称为ALG-II)。对迭代变量的选择,迭代判据的确定给出了操作准则和方法。对算法流程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ALG-I与ALG-II具有相似特性但需要的仿真时间不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适用于任意数目蒸发器的变流量制冷系统仿真,且仿真时间未随蒸发器个数增大而急剧增加,表明算法具有与蒸发器个数无关的通用特性。从控制分析需要快速响应的要求来看,对于一拖一系统,ALG-II比ALG-I有优势,而对于一拖多系统,ALG-I则比ALG-II有优势。最后,系统对连续变化的控制变量(包括膨胀阀开度及压缩机转速)的合理响应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用于VRF系统的能耗与控制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制冷剂流量 仿真 通用算法 控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空调热水器最佳制冷剂充注量的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海峰 张守兵 +3 位作者 原惠惠 孙亚娟 李玉夺 董闪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节流储液器,该装置可以自动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使得多功能空调热水器能够在多种模式下稳定运行。依据于COP最大的原则,通过实验确定了多功能空调热水器在夏天单独制冷和制冷兼制热水两种模式下制冷剂的最佳充...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节流储液器,该装置可以自动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使得多功能空调热水器能够在多种模式下稳定运行。依据于COP最大的原则,通过实验确定了多功能空调热水器在夏天单独制冷和制冷兼制热水两种模式下制冷剂的最佳充注量,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2±1℃时,夏季单独制冷、制冷兼制热水两种模式下的最佳充注量分别为6.5 kg、7.5 kg,相应的最大COP分别为3.80、5.88。当制冷剂充注量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系统的节流阀,能够使系统的COP接近于制冷剂最佳充注量所能达到的效果。另外,考察了最佳充注量下节流阀开度对COP、过冷度及过热度的影响,当制冷剂充注量相同,制冷兼制热水模式的COP和制冷量与单独制冷模式的相比,前者更大些。实验结果显示了双节流储液器对制冷剂循环量具有调节作用,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流量系统 节流阀 能效比 双节流储液器 热泵热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式冷水机组实现全年供冷的制冷剂流量与风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国良 伏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73-1676,1681,共5页
针对常规的风冷式冷水机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出现冷量急剧减少等问题,提出了膨胀阀并联毛细管和变冷凝器风机的新型机组型式.利用计算机仿真平台,分析比较了机组的性能,制定并校核了控制策略,提出根据冷媒水的进水温度来确定毛细管通路... 针对常规的风冷式冷水机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出现冷量急剧减少等问题,提出了膨胀阀并联毛细管和变冷凝器风机的新型机组型式.利用计算机仿真平台,分析比较了机组的性能,制定并校核了控制策略,提出根据冷媒水的进水温度来确定毛细管通路的开关,根据环境温度来控制风机的开机数.应用该方法所设计的冷水机组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全年正常供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冷水机组 附加并联毛细管 冷凝器风机 制冷剂流量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陶宏 陶乐仁 +1 位作者 郑志皋 张李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研究利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的实验平台结合流动显示方法发现:1)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流型存在过热蒸汽流和雾状流两种型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转变过渡区域,此时,两种流型闪动交替出现,回气温度随机性波动;2)膨胀阀出口(即蒸... 研究利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的实验平台结合流动显示方法发现:1)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流型存在过热蒸汽流和雾状流两种型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转变过渡区域,此时,两种流型闪动交替出现,回气温度随机性波动;2)膨胀阀出口(即蒸发器入口)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存在液-气分相流、泡-气分相流两种型式,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个转变过渡区,此时两种流型交替出现,制冷循环周期性振荡,蒸发温度、回气温度、排气温度等参数周期性波动;且振荡周期随着制冷循环制冷剂流量的增大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循环 不稳定性 气液两相流 流动可视化/流动显示 变制冷剂流量/变容量/变频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学报》2019年第40卷总目次
8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1-I0009,共9页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系统 制冷学报》 冷水机组 制热性能 陈江平 制冷剂 翅片管换热器 吸收式制冷循环 丁国良 热力性能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注量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袁朝阳 陶乐仁 +1 位作者 虞中旸 谷志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78,共6页
本文通过实验比较了热泵热水器在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下的制热性能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特性,定量研究了电子膨胀阀调节方式对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阀开度16%和定过热度10℃工况下的最佳充注量均为1.1 kg,相应的最佳整体制热性能COP_a... 本文通过实验比较了热泵热水器在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下的制热性能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特性,定量研究了电子膨胀阀调节方式对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阀开度16%和定过热度10℃工况下的最佳充注量均为1.1 kg,相应的最佳整体制热性能COP_a分别为3.05和3.68;过大的充注量降低了制热性能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范围;与阀开度调节相比,过热度调节可避免吸气带液的发生;在最佳充注量下,对比阀开度和过热度两种电子膨胀阀调节方式得出,后者制热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制冷剂质量流量 制热性能 电子膨胀阀 过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统计的办公建筑多联机行为调节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德印 张旭 钟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5-921,共7页
以开机率表征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行为调节特性,对上海某办公建筑做了制冷制热共1年的数据调研.数据统计发现制热期间最大开机率仅为60%左右,制热能耗随开机率增大基本呈线性变化,统计区间样本数据能耗极差最大值为0.4左右.制冷能耗随开... 以开机率表征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行为调节特性,对上海某办公建筑做了制冷制热共1年的数据调研.数据统计发现制热期间最大开机率仅为60%左右,制热能耗随开机率增大基本呈线性变化,统计区间样本数据能耗极差最大值为0.4左右.制冷能耗随开机率增大呈先缓后陡的指数变化增大趋势,对应极差最大值为0.55左右.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Parzen窗法进一步分析了能耗随开机率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系统在制热期间发生有效行为调节的概率为0.54,制冷期间发生有效行为调节的概率为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制冷剂流量多联机(VRF) 行为调节 开机率(OUR) 数据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多联机阀类故障诊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梦茹 谭泽汉 +2 位作者 陈焕新 郭亚宾 黄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针对多联机系统(变制冷剂流量系统)阀类故障的诊断特征变量冗杂、诊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诊断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在原始特征集中搜索特征子集,与参数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对多联机阀类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本文从原始特征... 针对多联机系统(变制冷剂流量系统)阀类故障的诊断特征变量冗杂、诊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诊断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在原始特征集中搜索特征子集,与参数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对多联机阀类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本文从原始特征集中优化选择了带有18个特征变量的最优特征子集,用该模型对电子膨胀阀卡死、电子膨胀阀泄漏和四通阀故障3种故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诊断模型对故障检测率提高,其中电子膨胀阀的卡死故障检测率提升8%,整体诊断正确率提高到99.27%;该复合诊断模型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使测试时间缩短了52.17%,表明该复合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故障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流量系统 阀类故障检测与诊断 特征选择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的SVR模型在多联机功耗预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昱瑾 陈焕新 刘江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1,共9页
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在多联机系统功耗预测稳定性和精度上存在不足,本文引入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SVR预测模型的惩罚系数C和核参数γ进行最优求解,来改善模型预测性能。在制冷剂充注量为95. 75%工况下,对多联机组进行运行实验,并对... 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在多联机系统功耗预测稳定性和精度上存在不足,本文引入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SVR预测模型的惩罚系数C和核参数γ进行最优求解,来改善模型预测性能。在制冷剂充注量为95. 75%工况下,对多联机组进行运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PSO算法建立PSO-SVR模型,对多联机功耗进行预测,并与SVR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VR、PSO-SVR、理论公式计算法总体预测误差分别为1. 43%、1. 08%和1. 5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05. 36、88. 79、91. 37 W,参数寻优结果为惩罚系数C=10 000和核参数γ=4. 275。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引入显著提高了SVR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相较于理论公式计算法,PSO-SVR精度更高,且需要测量的参数数目明显减少,在降低了测量系统复杂性同时更具经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流量系统 运行功耗 预测模型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机械》2010年第1~12期目录索引
13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2-85,80,共5页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 制冷剂流量 土壤源热泵 流体机械 目录索引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