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刚度特性的轴流压气机叶型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兢军 康达 +1 位作者 王永亮 刘子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57-1862,共6页
为能准确预估轴流压气机叶片在工作状态下的形状,基于流固耦合迭代策略,考虑离心力和气动力对叶片变形的作用,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轴流压气机的叶型重构方法。在构型转化过程中,计入了叶片受力载荷随叶型变化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叶片的变刚度... 为能准确预估轴流压气机叶片在工作状态下的形状,基于流固耦合迭代策略,考虑离心力和气动力对叶片变形的作用,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轴流压气机的叶型重构方法。在构型转化过程中,计入了叶片受力载荷随叶型变化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叶片的变刚度特性。采用叶片变形后状态的受力载荷与刚度矩阵计算叶片节点位移,反复迭代修正热态叶片形状,最终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热态叶型数据。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Stage 37的转子叶片进行了叶型重构,经20步迭代计算可获得最大残差小于10-4mm量级的热态叶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重构算法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型重构 流固耦合 变刚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3自由度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的变刚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含玮 王洪光 +1 位作者 李树军 何立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以一种3自由度并联驱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种机器人的变刚度特性。从操作臂的静力学出发,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的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刚度公式。从得到的公式可以看出,操作臂的刚度不仅与各分支的刚度有关,与操作臂位姿有关,还与张... 以一种3自由度并联驱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种机器人的变刚度特性。从操作臂的静力学出发,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的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刚度公式。从得到的公式可以看出,操作臂的刚度不仅与各分支的刚度有关,与操作臂位姿有关,还与张紧柔索的张紧力有关。在机器人各分支上串联刚度较低的弹簧后做刚度实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对刚度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柔索驱动 变刚度特性 刚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元多级可变刚度预应力锚杆/索支护模拟研究
3
作者 吴祥业 蒙显泽 +2 位作者 王帅 王婧雅 庞政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5,共17页
为明确采动应力条件下锚杆/索支护体与围岩间的力学关系,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实际锚杆/索受力变形特征的多级可变刚度锚杆/索PFC^(3D)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多级可变刚度预应力锚杆/索轴力分... 为明确采动应力条件下锚杆/索支护体与围岩间的力学关系,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实际锚杆/索受力变形特征的多级可变刚度锚杆/索PFC^(3D)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多级可变刚度预应力锚杆/索轴力分布特征,阐明了锚杆/索的支护特性和受采动影响的受力、破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离散元锚杆/索颗粒运动特性和接触模型特性展现工程锚杆/索受力变形特征,改变颗粒拉伸过程中平行黏结法向刚度(k_(n))值控制颗粒接触刚度,实现离散元锚杆/索变刚度功能;②引入阶段临界系数作为多级可变刚度判定阈值,实现了单根轴向单排颗粒锚杆/索在受拉过程中多级刚度特性,构建了不同类型多级可变刚度离散元锚杆/索模型,其特征曲线符合实验室锚杆/索拉伸特性;③获得三维巷道围岩预应力锚杆/索轴力分布特征,自由段轴力基本保持不变呈圆柱状分布,锚固段轴力呈圆锥状,分界点处达到峰值;④采动应力作用下,轴力大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两帮相同位置锚杆轴力大小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失效锚索周围锚杆轴力大于有效锚索周围锚杆轴力,锚杆/索轴力变化出现阶段性规律,并展现出锚杆/索拉、剪、弯、扭受力变形特征,符合现场锚杆/索破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预应力锚杆/索 变刚度特性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刚度解耦膜的液压悬置动特性快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大为 左曙光 +1 位作者 吴旭东 王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5,共8页
针对液压悬置幅变特性难以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解耦膜变刚度的固定解耦式液压悬置动特性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通过阐述固定式解耦膜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引入固定式解耦膜与金属笼的非线性接触力,依此建立固定解耦式液压悬置的集总参... 针对液压悬置幅变特性难以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解耦膜变刚度的固定解耦式液压悬置动特性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通过阐述固定式解耦膜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引入固定式解耦膜与金属笼的非线性接触力,依此建立固定解耦式液压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然后对解耦膜进行流固耦合有限元仿真,用分段函数描述解耦膜等效位移与非线性力的关系,并研究了解耦膜厚度、直径以及解耦膜与金属笼间隙等结构参数对变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解耦膜刚度预测模型;最后,选择某固定解耦式液压悬置进行动态特性仿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是准确的,且可大大缩短液压悬置动态特性预测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悬置 解耦膜 非线性接触力 集总参数模型 变刚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液压驱动单元变刚度和变阻尼负载特性的模拟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俞滨 巴凯先 +2 位作者 王佩 吴柳杰 孔祥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458-2466,共9页
基于机理建模方法建立了液压驱动单元位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环境结构下负载刚度和负载阻尼的动态变化特性,把位置控制环作为控制器内环,推导了一种变刚度和变阻尼负载特性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的仿真模型,并在液... 基于机理建模方法建立了液压驱动单元位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环境结构下负载刚度和负载阻尼的动态变化特性,把位置控制环作为控制器内环,推导了一种变刚度和变阻尼负载特性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的仿真模型,并在液压驱动单元性能测试平台上进行了模拟方法的实验测试,研究了斜坡阶跃负载力和正弦负载力下变刚度和变阻尼负载特性的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环境刚度参数变化、阻尼参数变化,以及刚度参数和阻尼参数同时变化时的负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液压驱动单元 刚度阻尼负载特性 负载特性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任意斜裂纹引起的转子刚度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焦卫东 蒋永华 +1 位作者 施继忠 王晓燕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0-499,共10页
转子在不同方向上刚度的变化特性及其交叉耦合是导致转子耦合振动的根本原因。基于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采用六自由度Timoshenko梁单元模型推导了空间任意斜裂纹的柔度参数和刚度矩阵,据此对比分析了含有横裂纹、横-斜裂纹以及空间... 转子在不同方向上刚度的变化特性及其交叉耦合是导致转子耦合振动的根本原因。基于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采用六自由度Timoshenko梁单元模型推导了空间任意斜裂纹的柔度参数和刚度矩阵,据此对比分析了含有横裂纹、横-斜裂纹以及空间任意斜裂纹转子因为旋转过程中的裂纹非线性呼吸(开/合)行为所导致的变刚度特性。与横裂纹与横-斜裂纹相比,空间任意斜裂纹的刚度矩阵具有更加广泛、更加明显的外加交叉耦合项。此外,针对空间任意斜裂纹情况,系统研究了裂纹方位角以及裂纹深度等参数对转子刚度特性的影响。所得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裂纹转子的耦合振动行为以及诊断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裂纹 非线性呼吸 变刚度特性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箱弹簧动刚度频变特性对机车振动响应影响
7
作者 马呈祥 陈相旺 +2 位作者 姚远 陈吉永 赵清海 《中国铁路》 2022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轴箱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及其对机车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轴箱弹簧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装车状态模态频率及动刚度频变特性。将包含弹簧质量、刚度等物理信息的柔性体模型导入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比传统建模的弹簧常刚度模型,... 为研究轴箱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及其对机车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轴箱弹簧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装车状态模态频率及动刚度频变特性。将包含弹簧质量、刚度等物理信息的柔性体模型导入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比传统建模的弹簧常刚度模型,研究考虑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后机车振动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轴箱弹簧动刚度在固有频率处急剧上升,1阶垂向固有频率处的动刚度突增尤为明显;考虑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对轴箱和车体的振动响应影响较小,对构架振动响应影响明显;在车轮高阶多边形的高频激扰下,弹簧频变刚度模型的构架振动加速度显著大于常刚度模型,在激扰频率接近弹簧1阶垂向固有频率时二者间的加速度差异最大。因此,在进行构架振动传递及动强度分析时,有必要考虑轴箱弹簧的频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轴箱弹簧 刚度特性 车轮多边形 振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车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燕虹 杨兴龙 王勋龙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20,40,共3页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对客车用空气弹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在多种载荷工况下特性曲线具有相似性,说明一种空气弹簧适合于多种载荷的汽车;空气弹簧的动刚度主要取决于激励频率...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对客车用空气弹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在多种载荷工况下特性曲线具有相似性,说明一种空气弹簧适合于多种载荷的汽车;空气弹簧的动刚度主要取决于激励频率,在低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小,高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客车 试验分析 空气弹簧 动态特性 变刚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系螺旋弹簧动刚度对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文静 宫岛 +1 位作者 周劲松 李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共7页
建立准确表征一系悬挂轴箱螺旋弹簧波动特性的力学模型,运用动刚度矩阵法求解,研究其对悬挂系统隔振性能影响。结合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弹簧刚度频变特性,对比分析考虑一系螺旋弹簧频变刚度前后车辆动力学性... 建立准确表征一系悬挂轴箱螺旋弹簧波动特性的力学模型,运用动刚度矩阵法求解,研究其对悬挂系统隔振性能影响。结合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弹簧刚度频变特性,对比分析考虑一系螺旋弹簧频变刚度前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动刚度矩阵法可以精确求解螺旋弹簧随频率变化的动刚度特性,在一阶模态振动频率后弹簧刚度值呈现103等级的剧烈变化,该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结果一致;一系螺旋弹簧的动态频率特性导致轮轨激励由车轮至构架的振动位移传递率提高到接近于1,而对车体的振动传递率提高到了10-3左右;在整车车辆-轨道动力学计算中,其对轮轨振动影响较小,但车体与构架出现了较高的高频振动能量峰值。包含一系悬挂动刚度的车辆模型更接近实际,为了降低车辆振动,应尽量提高一系螺旋弹簧自振频率并降低动刚度变化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系悬挂 螺旋弹簧 刚度矩阵法 刚度特性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novel pipe-roof composite slab: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10
作者 LU Bo JIA Peng-jiao +3 位作者 ZHAO Wen NI Peng-peng BAI Qian CHENG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44-1059,共16页
Steel tube slab (STS) structure, a novel pipe-roof structure, of which steel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flange plates, bolts and concrete,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 Steel tube slab (STS) structure, a novel pipe-roof structure, of which steel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flange plates, bolts and concrete,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Whilst the load-bearing of pipe-roof structure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research, uncertainties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derivation of reliable calculation methods remain a challenge. For efficient design and wider deploy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directional bending test to investigate the bending stiffnesses, load capaci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S specimens exhibit good ductility and experience bending failure, and their deformation curves follow a half-sine wave upon loading.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an STS composite slab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proposed, along with the estimation for its bending stiffnes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less than 15%. The outcom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TS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tube slab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ending stiffness theore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关节机构的航天扰性结构的振动控制
11
作者 何泉 刘澜涛 杨斌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9-1815,共7页
基于一种主动关节机构,针对航天扰性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新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分别对关节机构的变刚度阻尼特性以及基于关节机构和航天太阳能帆板组合振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测试平... 基于一种主动关节机构,针对航天扰性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新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分别对关节机构的变刚度阻尼特性以及基于关节机构和航天太阳能帆板组合振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关节机构自测实验结果表明,在-15°~15°的范围内,关节机构的扭转刚度与励磁电流近似成线性关系;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其刚度在0.391~1.362N·m/rad范围内的变化.另外,对航天太阳能帆板系统的振动测试实验表明,利用关节机构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使振幅衰减9.5dB,降低到原来的1/3,有效地对航天太阳能帆板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关节 刚度阻尼特性 振动主动控制 太阳能帆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of modified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350-3363,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a dyna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vibrations.Based on the dynamic t...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a dyna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vibrations.Based on the dynamic theory of gear systems,a six-degree-of-freedom tribo-dynam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vibrations and a static load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 gear system exhibited the better lubrication effec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A thick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eeth and the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were the smallest.As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the lubrication condition was continuously improved,and the scuffing load capacity was enhanced.The increment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the meshing stiffness of the gear system but reduced the stiffness of the oil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olute spur gear tribo-dynamics model oil film stiffness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for internal meshing gear pair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Based on dynamic theory of the gear system,a dynamic model of the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established.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modified gear systems under vibrations and static loads were analyzed.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the best lubrication effect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A thicker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are the smallest.Increasing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s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but intensifies the engage-in and tooth-change impact.For the planetary and inner gears,the increase in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lso leads a decrease in the oil film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eshing gears dynamic model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il film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