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变位模式下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顾长存 陆海源 +2 位作者 刘汉龙 高玉峰 周云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墙体... 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墙体平动(T)模式和库仑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曲线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T模式和RT模式次序增大.q0=0时,各变位模式合力计算值与库仑理论值一致;q0>0时,RT模式合力计算值比库仑理论值大,RB模式合力计算值比库仑理论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模式 挡土墙 被动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位模式下无黏性土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泰华 龚建伍 +2 位作者 汤斌 俞晓 贺怀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79-2983,2990,共6页
假定内摩擦角与位移呈非线性关系,采用所提出的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墙体的平移(T模式)、绕墙体底采点转动(RBT模式)、绕墙顶采点转动(RTT模式)变位模式下考虑位移的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在土压... 假定内摩擦角与位移呈非线性关系,采用所提出的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墙体的平移(T模式)、绕墙体底采点转动(RBT模式)、绕墙顶采点转动(RTT模式)变位模式下考虑位移的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在土压力强度沿墙高度上的分布、土压力合力大小以及合力作用点位置均与实测值较为吻合,从而表明:(1)用该计算理论公式计算不同变位模式下被动土压力是可行的。(2)从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情况来看:RBT变位模式下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最好,T变位模式下次之,RTT变位模式下相对最差。(3)从达到朗肯被动土压力合力所需位移量来看:T变位模式下最小,RTT变位模式下次之,RBT变位模式下相对最大。(4)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T变位模式下在离墙底1/3高度处,RBT模式下均位于离墙底1/3高度以上,RTT模式下均位于离墙底1/3高度以下,并且RBT和RTT模式下均随着转动点至挡土墙最近端点的距离与墙高的比值n的增大逐渐向T变位模式下的合力作用点位置靠拢(即离墙底1/3高度处),这一观点与事实情况完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效应 变位模式 非极限状态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挡墙变位模式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焘 孙书翰 +3 位作者 徐长节 王海龙 杨锐锐 王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8-1185,共8页
经典土压力理论中假定墙背后土体为半无限空间,墙后土体宽度减小至一定宽度时就不再适用。为研究有限宽度土体情况下的土压力分布特性,设计有限土体自动控制模型试验装置,采用福建标准砂,在测试砂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标定土压力量测元器... 经典土压力理论中假定墙背后土体为半无限空间,墙后土体宽度减小至一定宽度时就不再适用。为研究有限宽度土体情况下的土压力分布特性,设计有限土体自动控制模型试验装置,采用福建标准砂,在测试砂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标定土压力量测元器件基础上,开展挡土墙绕墙趾及墙顶转动、平动等3种变位模式下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分布特性模型试验研究;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各组试验主动土压力合力,与模型试验开展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填土宽度砂土主动土压力试验的破裂面均为直线,当宽度减小到一定值时,土体破裂棱体均由三角形变为梯形;随着填土宽度的减小,墙后土压力合力也随之减小;3种不同变位模式下土压力分布规律不同;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最大相差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土体 模型试验 主动土压力 变位模式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位模式下刚性挡土墙的动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刚 张凤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1,共6页
基于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本假设,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式,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 基于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本假设,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式,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Mononobe-Okabe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非线性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T)模式和(RT)模式次序增大.当地面荷载q0=0时,各种墙体变位模式下的动土压力合力与Mononobe-Okabe理论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模式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 地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T变位模式下考虑位移影响的被动侧土压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泰华 贺怀建 俞晓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56-659,共4页
采用位移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室内模型实测值对RTT变位模式下考虑位移影响的被动侧土压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沿墙高度的分布、土压力合力大小以及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均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合,说明在RTT变位模式下采用计算... 采用位移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室内模型实测值对RTT变位模式下考虑位移影响的被动侧土压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沿墙高度的分布、土压力合力大小以及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均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合,说明在RTT变位模式下采用计算理论公式计算被动侧土压力是可行的;与n=0.78时相比,n=0时符合更好,这可能与模型箱尺寸效应以及试验箱上部土体受到扰动较大有关;随着n值的逐渐增大,土体更易达到朗肯被动极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T 变位模式 移效应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位模式刚性挡土墙的动被动土压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润民 纪秋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4-38,共5页
基于Mononobe-Okabe假定,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 基于Mononobe-Okabe假定,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库仑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曲线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T)模式和(RT)模式次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模式 挡土墙 被动土压力 地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挡墙变位诱发地表沉陷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戎泽 钱建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21-2926,共6页
针对刚性挡墙不同变位模式,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陷规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开展的模型试验分别模拟了挡墙在平移(T模式)、绕墙趾转动(RB模式)和绕墙顶转动(RT模式)3种基本刚性变位模式下诱发的墙后地表沉陷,得到了土体沉陷曲线的分布... 针对刚性挡墙不同变位模式,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陷规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开展的模型试验分别模拟了挡墙在平移(T模式)、绕墙趾转动(RB模式)和绕墙顶转动(RT模式)3种基本刚性变位模式下诱发的墙后地表沉陷,得到了土体沉陷曲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挡墙平移时,墙后地表沉降呈勺型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趾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顶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抛物线分布,最大沉降位于距墙背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挡墙变位距离相同时,对于绕墙趾和绕墙顶转动模式,墙后土体沉陷的面积基本相等,两者沉陷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平移模式的土体沉陷面积,另外,挡墙变位面积与墙后土体沉陷面积也近乎一致。将试验观察的沉陷曲线与既有的解析解作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二者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刚性挡墙 地表沉陷 挡墙变位模式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度平移模式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窦国涛 夏军武 +2 位作者 于文杰 路振花 袁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86,共8页
为了揭示刚性挡墙平动挤压土体模式(T模式)下挡墙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基于扰动度理论,结合莫尔-库伦理论,以挡墙平动位移为扰动参量,提出墙后填土扰动函数。建立了填土面倾斜,挡墙平移变位模式下,刚性挡墙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计... 为了揭示刚性挡墙平动挤压土体模式(T模式)下挡墙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基于扰动度理论,结合莫尔-库伦理论,以挡墙平动位移为扰动参量,提出墙后填土扰动函数。建立了填土面倾斜,挡墙平移变位模式下,刚性挡墙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并和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平移模式下,随着挡墙平动位移的增大,墙后填土扰动度随之增大,填土内摩擦角以及外摩擦角随之增大,挡墙侧土压力也随之增大,侧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于挡墙高度2/3附近区域。理论公式所计算的土压力和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作为库伦理论公式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T变位模式 非极限侧土压力 扰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后有限宽度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杨明辉 戴夏斌 +1 位作者 赵明华 罗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针对无黏性土体,开展了刚性挡墙平动、绕墙底转动和绕墙顶转动3种墙体主动变位模式情况下墙后有限宽度土体土压力试验。通过观察墙后不同宽度土体的破坏过程及对土压力的全程量测,对其破坏模式及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无黏性土体,开展了刚性挡墙平动、绕墙底转动和绕墙顶转动3种墙体主动变位模式情况下墙后有限宽度土体土压力试验。通过观察墙后不同宽度土体的破坏过程及对土压力的全程量测,对其破坏模式及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墙后有限宽度土体的破坏面为一连续曲面,随着墙后土体宽度的增加,土体破坏面逐渐向外侧偏移,最终趋于某一固定位置,但始终位于库仑破坏面内侧。土压力值监测表明,库仑土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有限宽度土体。当填土宽度为有限宽度时,土压力值小于库仑主动土压力值,其差距随土体宽度减小而逐渐增大。当墙体平动时,土压力值沿墙高先增大后减小;墙体绕墙底转动时土压力值则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当墙体绕墙顶转动时,在挡墙上部出现了明显的土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土压力 有限土体 刚性挡墙 破坏模式 主动变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墙后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崇宇 刘晓平 +2 位作者 曹周红 江旭 张家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43-2952,共10页
墙后土体滑裂面特征是土压力计算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刚性墙后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特征,利用无黏性砂开展室内模型试验,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土体图像,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土体的剪切应变、位移等,对平动(T模式)、... 墙后土体滑裂面特征是土压力计算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刚性墙后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特征,利用无黏性砂开展室内模型试验,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土体图像,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土体的剪切应变、位移等,对平动(T模式)、绕墙底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变位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模式、RB模式下有限宽度主动土体临界宽高比相近,RT模式宽临界高比相对较小;T模式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呈现为"多折线"特征,根据滑裂角相似性可分为以移动挡墙、固定挡墙为起点发展的滑裂面;RB模式有限宽度主动滑裂面起点为墙踵上部,RT模式起点为墙踵,均延伸至固定挡墙中部;T模式、RT模式有限宽度土体水平和垂直位移可观察到明显的土拱特征,土拱边缘即为滑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有限宽度土体 主动变位模式 滑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墙后有限宽度土体被动滑裂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崇宇 刘晓平 +1 位作者 张家强 曹周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9-1849,1860,共12页
利用无黏性粗砂开展刚性墙后有限宽度被动土体模型试验,采用高速相机监测了试验过程的土体变形图像,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对土体变形、剪切应变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平动(T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绕墙底转动(RB模式)3种变位模式下土体... 利用无黏性粗砂开展刚性墙后有限宽度被动土体模型试验,采用高速相机监测了试验过程的土体变形图像,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对土体变形、剪切应变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平动(T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绕墙底转动(RB模式)3种变位模式下土体滑裂面的特征。结果表明:有限被动宽度土体宽高比(B/H)界限值为T模式B/H≤2.0、RT模式B/H≤1.6、RB模式B/H≤1.1;T模式下,当1.6≤B/H≤2.0时,被动滑裂面由两个不连续的破裂面组成,下、上破裂面起点分别为移动挡墙墙踵、固定挡墙墙顶,当1.10≤B/H≤1.35时,滑裂面为一条曲面,两端点分别为移动挡墙墙踵、固定挡墙墙顶,当B/H≤0.75时,滑裂面为多条直线组成的"反射折线",由移动挡墙、固定挡墙为起点的滑裂线与水平夹角差别明显;RT模式下,被动滑裂面为移动挡墙墙踵后H/4点、固定挡墙墙顶两点形成的曲面;RB模式下,被动滑裂面以固定挡墙墙顶为起点,向移动挡墙墙身中部延伸,延伸点高度随B/H减少逐步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有限宽度土体 被动土体 不同变位模式 滑裂面 无黏性粗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