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熔点四元硝酸盐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特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春雨
郭航
吴玉庭
张灿灿
叶芳
马重芳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91-1097,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903603)。
-
文摘
为了验证经典对流换热关联式对于新型的低熔点四元硝酸盐的适用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低熔点四元混合硝酸盐在套管式换热器内的受迫对流换热特性。通过套管式换热器内管中的熔盐与壳侧的导热油的换热实验,测量得到熔盐与导热油在套管式换热器实验段的进出口温度,并获得了熔盐与导热油的总传热系数。通过威尔逊分离法从总传热系数中分离得到熔盐侧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研究圆管中熔盐的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该低熔点四元盐在研究的充分发展紊流区域内,其雷诺数在1×10~4~5×10~4之间,普朗特数在4.9~15.5之间,熔盐和导热油的总换热系数在670~1300 W/(m^2·K)之间,熔盐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在2900~7800 W/(m^2·K)之间变化。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了低熔点四元盐在圆管中紊流段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将实验数据与经典的对流关联式比较发现,经典关联式仍然适用于低熔点四元混合硝酸盐的管内对流换热。该研究为熔融盐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
关键词
熔融盐
受迫对流
传热
紊流段
-
Keywords
molten salt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urbulent section
-
分类号
TM121
[电气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
题名多年冻土区开放块石护坡降温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何树生
张明义
张耀
高志华
金龙
-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01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73073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51)
-
文摘
通过室内模拟多年冻土区太阳辐射及风作用的试验条件下,对粒径为15~20 cm的开放块石护坡降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块石护坡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块石护坡表面周期平均温度为正的条件下,护坡下的土体表层周期平均温度在第二个试验周期能够降至0℃以下,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土温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时,通过分析开放块石护坡内的温度场分布,可以发现,在环境气温最低时,块石护坡中部形成的封闭环状低温区相当于一个"冷源",块石层内的能量传递以受迫对流-强化传热为主,并由此达到降温制冷目的,冷季吸收的冷量足以抵消暖季输入的热量,使得开放块石护坡的下伏土体在暖季仍能基本保持冻结状态。因此,在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为负并且多风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开放块石护坡可作为一种保护冻土路基长期稳定的措施。
-
关键词
开放块石护坡
降温效果
受迫对流
多年冻土
温度场
-
Keywords
open block-stone revetment
cooling effect
forced convection
permafrost
temperature field
-
分类号
TU4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微重力与电磁场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晓东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8,共4页
-
基金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XDA04078400)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欧洲空间局两项材料领域课题MICAST和CETSOL均涉及微重力科学相关研究.通过等轴晶柱状晶转变(CET)分析了微重力环境对材料凝固过程的影响;介绍了一项在地面施加行波电磁场的标准(Benchmark)凝固实验,其温度场演化及微观凝固组织和浓度偏析均展示了磁控受迫对流对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显著作用.
-
关键词
凝固
微重力
自然对流
受迫对流
电磁场
偏析
-
Keywords
Solidification
Microgravity
Natural convection
Forced convecti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Segregation
-
分类号
TB30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高效肋片管性能实验研究
- 4
-
-
作者
李健康
王建修
-
机构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0-23,28,共5页
-
文摘
一、前言在气对液(或相变工质)的受迫对流换热中,气侧比液侧的对流换热系数要小10~50倍,这时提高换热器效率的关键在于减小气侧换热热阻。采用延伸表面可以降低气侧的热阻,但由于受肋效率的限制等原因,肋片不可能无限加大,气侧的热阻往往仍大于液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特殊形状的延伸表面以提高换热系数成为必要。
-
关键词
性能实验
换热
受迫对流
肋效率
对流换热系数
肋片管
肋管
传热机理
冷凝段
传热规律
-
分类号
TU83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