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永凯 杨弘 +2 位作者 吴婷婷 贾永义 夏德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通过对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发现:异源精子入卵后产生星光,并核化成雄性原核,与雌原核互相靠近,接触最终完全融合为一个合子核,合子核继续分裂。分析比较了奥利亚罗非鱼,鳜以及奥鳜杂种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杂种... 通过对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发现:异源精子入卵后产生星光,并核化成雄性原核,与雌原核互相靠近,接触最终完全融合为一个合子核,合子核继续分裂。分析比较了奥利亚罗非鱼,鳜以及奥鳜杂种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杂种胚胎的发育速度在囊胚早期与母本奥利亚罗非鱼基本一致,到囊胚后期速度有所减慢,但与鳜胚胎发育速度相差很大。这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和鳜虽属不同科间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受精细胞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威 尤锋 +1 位作者 张培军 许建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80,共6页
对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大菱鲆从精子入卵、皮层反应、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与其他已经报道的硬骨鱼的受精程序基本相同。在受精的整个... 对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大菱鲆从精子入卵、皮层反应、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与其他已经报道的硬骨鱼的受精程序基本相同。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发现一个精子形成原核,并最终与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由此判断大菱鲆的受精方式是单精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Psetta maxima) 受精细胞学 皮层小泡 单精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氏六须鲶受精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2 位作者 刘玉堂 潘伟志 王宏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8,共3页
采用连续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索氏六须鲶成熟卵的受精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精子入卵刺激卵细胞形成胚盘 ,精子头部在胚盘中逐渐核化 ,形成雄性原核 ;卵母细胞放出第二极体 ,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形成雌性原核 ,两性原核结合成合... 采用连续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索氏六须鲶成熟卵的受精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精子入卵刺激卵细胞形成胚盘 ,精子头部在胚盘中逐渐核化 ,形成雄性原核 ;卵母细胞放出第二极体 ,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形成雌性原核 ,两性原核结合成合子核 ;合子核膜消失 ,产生第一次卵裂 ,受精全过程历时 5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六须鲶 受精细胞学 连续切片显微观察 雄性原核 卵母细胞 雌性原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泥鳅的人工诱导及其受精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松钱 曹小娟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4,共9页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T×PP-0,5n=124;TT×DD-0,5n=125和TT×TT-0,6n=15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诱导组合不同时期倍性进行检测发现:1月龄,DD×PP-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7.50%,DD×DD-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53.85%,DD×TT-0四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0.91%,TT×PP-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4.96%,TT×DD-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76.92%,TT×TT-0六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2.50%。12月龄,各组合多倍体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1.43%(DD×PP-0,3n=74),60%(DD×DD-0,3n=75),85.19%(DD×TT-0,4n=100),87.50%(TT×PP-0,5n=124),83.33%(TT×DD-0,5n=125)和6.06%(TT×TT-0,6n=150)。12月龄各诱导组合多倍体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诱导多倍体后代的倍性增加而降低。对不同诱导组合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导组合后代在生长早期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五倍体后代(TT×PP-0)12月龄时期全长和体质量值最大。同时,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证实冷休克处理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型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 倍性鉴定 受精细胞学 人工诱导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足类甲壳动物受精细胞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万喜 姜乃澄 卢建平 《东海海洋》 1998年第4期57-63,共7页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从精卵识别、顶体反应、皮层反应、雌雄原核的形成和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十足类甲壳动物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甲壳动物 顶体反应 皮层反应 受精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受精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修月 刘智皓 王德寿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对17℃和24℃水温条件下受精的南方鲇Silurys meridionalis受精卵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南方鲇属于单精入卵、单精受精,在17℃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约20s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受精后20min左右卵子形成第2极体,并排出体外,受精... 对17℃和24℃水温条件下受精的南方鲇Silurys meridionalis受精卵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南方鲇属于单精入卵、单精受精,在17℃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约20s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受精后20min左右卵子形成第2极体,并排出体外,受精后25min左右雌雄原核形成,40-45min雌雄原核开始接触并部分融合,50min雌雄原核完全融合形成合子核。24℃条件下除了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的时间早一些外,其他受精细胞学程序与17℃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受精细胞学 单精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骨鱼类受精细胞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雪珠 杨万喜 《东海海洋》 2002年第1期36-41,共6页
对硬骨鱼类精子入卵的要素、单精受精的机制及雌、雄原核形成和结合等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精卵识别的化学因素及精子入卵的机械动力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精子入卵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硬骨鱼类卵膜孔的特殊结构以及精子... 对硬骨鱼类精子入卵的要素、单精受精的机制及雌、雄原核形成和结合等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精卵识别的化学因素及精子入卵的机械动力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精子入卵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硬骨鱼类卵膜孔的特殊结构以及精子入卵后随即发生的皮层反应为其实现单精受精提供了保障。硬骨鱼类成熟卵处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期 ,卵子产生后才逸出第二极体 ,雌、雄原核的结合方式应为嵌合 (或联合 )式 ,但其所经历的时间较短 ,与理论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 受精细胞学 精子入卵 卵膜孔 单精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精子与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卵子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筠 陈淑群 王羲铣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1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cus)为母本和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为父本的杂交虽是不同亚科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这些实验结果,为开展鱼类远缘杂交提供了受精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cus)为母本和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为父本的杂交虽是不同亚科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这些实验结果,为开展鱼类远缘杂交提供了受精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证实鱼类远缘杂交的异种精子不仅有激活卵子的作用,而且参与了遗传物质的组成,使父本的性状能够在杂种后代表现出来。实践证明,鱼类遗传育种可以通过远缘杂交的途径获得杂种优势。青鲂杂种一代既具有母本青鱼的性状,也兼有父本三角鲂的特征,通过养殖试验已在渔业生产中取得成效(拟另文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精子 青鱼 卵子 受精细胞学 远缘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国红鲤×草鱼受精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国安 吴维新 +2 位作者 林临安 徐大义 郑远刚 《湖南水产科技》 1983年第3期13-19,共7页
前言 野鲤×草鱼的杂种,Bacuclbe B(6)等报导是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本所一九七八至一九九八二年进行的兴国红鲤×草鱼的杂种,经染色体鉴定为异源四倍体。为进一步了解杂种受精的生物学基础,于八一年至八二年进行了鲤草... 前言 野鲤×草鱼的杂种,Bacuclbe B(6)等报导是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本所一九七八至一九九八二年进行的兴国红鲤×草鱼的杂种,经染色体鉴定为异源四倍体。为进一步了解杂种受精的生物学基础,于八一年至八二年进行了鲤草杂交受精细胞学的研究,本文报道鲤草杂交受精细胞学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国红鲤 草鱼 受精细胞学 人工繁殖 人工授精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鲍♀×盘鲍♂杂交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明夷 柯才焕 +3 位作者 游伟伟 王桂忠 王志勇 王艺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 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 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 min后与雌性原核会合,而后融合.约3.2%的受精卵中观察到1个受精卵中同时存在3个即将融合的原核,这可能是多精入卵或卵子染色体组自发加倍的结果.42 min后开始第1次有丝分裂,此时在极个别发育卵中发现固缩的染色质小体、微核、或分离不同步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受精细胞学 杂色鲍 盘鲍 雌核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1 位作者 张贤芳 王志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受精细胞学 雌雄原核结合 受精膜外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威 尤锋 +4 位作者 张培军 许建和 倪静 朱香萍 徐永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5,91,共7页
通过组织切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包括精子入卵、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 通过组织切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包括精子入卵、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发现一个精子形成原核,并最终与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由此判断牙鲆的受精方式是单精受精。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丰富海水鱼类的受精生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又可为生产中牙鲆染色体操作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受精细胞学 单精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和诱导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汶蓉 陶彬彬 +5 位作者 徐闻 谭娟 罗红瑞 宋焱龙 陈戟 胡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1,共8页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灭活的鲤(Cyprinus carpio)精子刺激后,第二极体与卵核分开的时间在人工授精后3—5min;卵子在人工授精后3.5min后再热休克2min的诱导孵化率达到10.26%。通过分析野生型泥鳅胚胎、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胚胎、泥鳅×鲤杂交胚胎和单倍体泥鳅胚胎的发育,发现部分雌核发育的胚胎可以正常发育,而杂交胚胎和单倍体胚胎会出现明显的发育障碍。核型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热休克参数进行处理可得到二倍体雌核发育子代,二倍率达64.71%。研究从细胞学层面获得泥鳅雌核发育的诱导参数,可为利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开展全雌泥鳅育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诱导 减数分裂雌核发育 热休克 受精细胞学 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卵和泥鳅精子杂交受精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振山 高贵琴 +2 位作者 孙文学 罗宇良 曹志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7,共3页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和泥鳅(♂)(Misgurnusanguilicaudatus)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泥鳅精子能够进入大鳞副泥鳅的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和泥鳅(♂)(Misgurnusanguilicaudatus)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泥鳅精子能够进入大鳞副泥鳅的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相互接触并融合形成合子核。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泥副泥鳅 泥鳅 鱼类杂交 受精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鲫精子在两性融合生殖鱼类卵质中的受精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伟 蒋一珪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2期111-116,i001,i002,共8页
红鲤(♀)×银鲫(♂)的杂种胚胎均不能成活。受精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银鲫的精核在两性融合生殖的鲤鱼卵质中能转化为雄性原核,并和雌性原核融合成合子核。但在卵裂开始后,可观察到某些异常现象,如染色体丢失,多极纺锤体形成... 红鲤(♀)×银鲫(♂)的杂种胚胎均不能成活。受精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银鲫的精核在两性融合生殖的鲤鱼卵质中能转化为雄性原核,并和雌性原核融合成合子核。但在卵裂开始后,可观察到某些异常现象,如染色体丢失,多极纺锤体形成,以及第二次卵裂时受精卵的两分裂球的非同步性分裂等。我们初步认为,雌核发育银鲫的染色体和两性融合生殖的鱼类染色体之间存在某种不相容性,表现为彼此间的互相排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和银鲫染色体组的雌核发育遗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精子 两性融合生殖鱼类 卵质 受精细胞学 雌核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