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教育的主体性——兼谈教育、社会与人 被引量:51
1
作者 王道俊 郭文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40,共8页
近年来,一个的新思想——教育主体性的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崭露头角。它以自身蕴藏的内涵吸引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去思考、探索,推动人们深入地揭示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基本规律,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效率与育人质量,以便使教育在社会主义... 近年来,一个的新思想——教育主体性的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崭露头角。它以自身蕴藏的内涵吸引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去思考、探索,推动人们深入地揭示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基本规律,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效率与育人质量,以便使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发挥战略作用。这一思想的兴起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对其作些反思和探索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社会与人 教育对象 自我教育 育人质量 教育效率 现代化建设 教育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 个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自我教育作用
2
作者 段大长 《湖湘论坛》 1990年第2期42-43,共2页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就主要是指:调控自身的自我激励;制约自身的自我塑造;指导自身的自我超越。作为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自我教育 塑造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 选择功能 自我激励 主体能力 合理取舍 受教育者主体 自身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润霞 《河南农业》 2009年第7X期38-39,共2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 主体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 历史课堂 发展水平 自我教育 思维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 历史活动 学习过程 历史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产生、预防和削弱
4
作者 吴虹 范龙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浅谈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产生、预防和削弱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吴虹辽宁省教委毕业办范龙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教育的实质是有意识地控制人们心理的一种活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心理... 浅谈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产生、预防和削弱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吴虹辽宁省教委毕业办范龙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教育的实质是有意识地控制人们心理的一种活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即所谓的“逆反心理”,它严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省教委 吴虹 教育过程 石油化工 高等专科学校 受教育者主体 情绪体验 工作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教育的两种方法:实践与自我管理
5
作者 唐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3年第4期44-46,共3页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它包括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的自觉活动和受教育者有意识的独立活动,体现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智力提高、体质增强、能力锻炼、生活自理等各个环节中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核心是...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它包括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的自觉活动和受教育者有意识的独立活动,体现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智力提高、体质增强、能力锻炼、生活自理等各个环节中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核心是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充分体现。自我教育的形式很多,从个体教育看有实践锻炼和自我管理两种,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加以组织和引导。一、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受教育者主体 实践锻炼法 个体教育 能力锻炼 受教育者思想 和谐发展 品德培养 思想教育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抱活生生的个性——关于个体道德决策的对话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平 梅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3年第1期52-53,43,共3页
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道德决策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道德现象。因为,个体只要遇到有关认识、责任、利益、需要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就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进行比较,作出符合一定价值取向的道德决策。对于这样一个很普遍的道德现象,理... 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道德决策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道德现象。因为,个体只要遇到有关认识、责任、利益、需要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就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进行比较,作出符合一定价值取向的道德决策。对于这样一个很普遍的道德现象,理论界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事实上,对个体道德决策加以分析和研究,也能深化有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对个体遭德决策进行探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张:是这样。对个体道德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年,但我仍然对它的兴趣未减。因此,我十分高兴有今天这个讨论机会。我们可以先从概念入手,一般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道德 道德现象 道德品质 品德形成 价值取向 主体 德育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 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培养中的作用
7
作者 曲继方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很高的能力。这就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深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智力培养问题;二是智...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很高的能力。这就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深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智力培养问题;二是智力发挥问题。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认识,是对前人智力活动经验的直接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和本质 教学过程 思维过程 中起 思想品德教育 受教育者主体 理想教育 意识倾向 技能转化 后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